雙行星減速電動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7:09:01 1
專利名稱:雙行星減速電動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雙行星減速電動機,主要用於電動車的驅動電機,屬機械傳動技術領域。
各種類型電動車都需用電動機來驅動,我們知道功率相同的電動機轉速越低,體積就越大,重量也越重,成本也就越高,因此為了降低成本,一般電動機的轉速都較高,每分鐘的轉速大多在1000-3000轉,但是電動車車輪的轉速都較低,以輪徑為660mm的電動自行車為例,當車速為每小時20km時,其車輪的轉速為每分鐘160轉,因此在電動機內部或在電動機外部需要減速機構,減速比通常較大。目前普遍採用的方式大多是在電動機內部安置二級圓柱直齒輪減速機構,這種方式體積較大,結構也複雜;還有的在電動機內部採用一級減速機構,再在電動機外部另加一級減速機構,這樣給使用者增添了麻煩;也有的採用一級行星減速機構,因為減速比不夠大,所以要求電動機轉速較低,增加了電動機製造成本,有的行星減速機構還把齒輪製成斜齒輪,使製造成本大幅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行星減速電動機,具有較大的減速比,並且結構緊湊,體積較小,使用方便,製造較易,成本適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太陽輪固定在電動機轉軸上,三隻大行星輪與太陽輪嚙合,三隻小行星輪與內齒輪嚙合,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套在行星輪架上並保持聯動,在內齒輪與外殼間裝有棘輪機構,小行星輪與內齒輪為直齒圓柱齒輪,太陽輪可以與電動機轉軸製成一體,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以製成一體,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以用工程塑料製成,並對齒輪變位以提高強度。
由於採用了上述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特點具有較大的減速比,可減小電動機體積,製造工藝合理,結構緊湊,使用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面圖;圖2是二級行星減速機構齒輪嚙合圖。
在圖中(1)是外殼,(2)是太陽輪,(3)是大行星輪,(4)是小行星輪,(5)是內齒輪,(6)是棘輪機構,(7)是行星輪架,(8)是電動機。
在圖1中,太陽輪(2)與電動機(8)的轉軸製成一體,大行星輪(3)套在行星輪架(7)的軸上並與太陽輪嚙合,小行星(4)輪也套在行星輪架的軸上並與大行星輪聯動,內齒輪(5)與小行星輪嚙合,在內齒輪外圈套有棘輪機構(6),棘輪機構的外部與外殼(1)固定在一起。在圖2中,在太陽輪周邊有三隻與之嚙合的大行星輪,三隻小行星輪與三隻大行星輪同軸並聯動,內齒輪套在三隻小行星輪外,並與三隻小行星輪嚙合。工作時,電動機轉軸旋轉,並帶動大行星輪旋轉,由於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聯動,小行星輪也跟隨轉動,小行星輪的轉動帶動內齒輪旋轉,內齒輪的轉動通過棘輪機構使外殼也隨之轉動,從而帶動電動車前進,當電動車滑行時由於棘輪機構的作用不會帶動行星輪轉動。小行星輪與內齒輪為直齒圓柱齒輪,如採用斜齒輪形式,那麼內齒輪的加工工藝非常複雜,製造成本也提高。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以製成一體,這樣可降低成本,裝配也方便,但是模具較複雜。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以用工程塑料製成,這樣可降低成本、減小噪音,由於工程塑料強度不及金屬,因此需要對齒輪進行變位以提高齒根強度。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輪齒數為9齒,大行星輪齒數為46齒,小行星輪齒數為17齒,內齒輪齒數為72齒,整個減速系的減速比是21.65∶1。
權利要求1雙行星減速電動機,由電動機、太陽輪、大行星輪、小行星輪、內齒輪、行星輪架、棘輪機構、外殼組成,其特徵是太陽輪固定在電動機轉軸上,三隻大行星輪與太陽輪嚙合,三隻小行星輪與內齒輪嚙合,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套在行星輪架上並保持聯動,在內齒輪與外殼間裝有棘輪機構,小行星輪與內齒輪為直齒圓柱齒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行星減速電動機,其特徵是太陽輪可以與電動機轉軸製成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行星減速電動機,其特徵是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以製成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行星減速電動機,其特徵是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以用工程塑料製成,並對齒輪變位以提高強度。
專利摘要雙行星減速電動機,採用二級聯動行星減速機構,太陽輪固定在電動機轉軸上,三隻大行星輪與太陽輪嚙合,三隻小行星輪與內齒輪嚙合,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套在行星輪架上並保持聯動,在內齒輪與外殼間裝有棘輪機構,小行星輪與內齒輪為直齒圓柱齒輪,太陽輪可以與電動機轉軸製成一體,大行星輪與小行星輪可用工程塑料並製成一體,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大的減速比,並且結構緊湊,體積較小,使用方便,製造較易,成本適中。
文檔編號H02K7/116GK2602540SQ0321966
公開日2004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29日
發明者向可為 申請人:向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