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升機構及使用該起升機構的冶金起重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0:09:51
專利名稱:起升機構及使用該起升機構的冶金起重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升機構和使用該起升機構的冶金起重機,屬於起重機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冶金行業吊運液態金屬的起重機的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兩臺減速機和一個或多個同軸相聯的捲筒,減速機高速軸端設有制動器,兩臺電機分別通過高速軸帶動兩臺減速機運動,兩臺減速機分別通過鼓形齒聯軸器與捲筒軸的兩端連接從而帶動捲筒運 動,捲筒通過卷繞和下放鋼絲繩來帶動吊鉤的上升和下降。但是,當起升噸位較大時,由於該起升機構的減速機按照國標設計,難以承載大負荷,因此起重能力受到限制。為解決起重能力不足的問題,現有技術增大了減速機,但是減速機需要非標設計,不僅導致生產成本和生產工期大大增加;而且使小車的高度、寬度和重量都隨之增大,導致整臺行車的高度和輪壓的增加,導致廠房建設成本增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降低生產成本的起升機構和使用該起升機構的冶金起重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起升機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和分別與兩臺電機傳動連接的兩臺減速機,所述兩臺電機通過高速軸同步轉動,所述每臺減速機的輸出軸端均傳動連接有第一齒輪,各第一齒輪均嚙合傳動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齒輪和兩個第二齒輪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所述兩臺電機左右分設在高速軸兩端,所述兩臺減速機設置在高速軸的後側並左右間隔分布,每臺減速機輸出軸一端與相應的第一齒輪傳動連接,兩個第一齒輪的軸線重合併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兩第二齒輪處於相應第一齒輪的後方並且呈軸線重合的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四個單聯捲筒位於四個齒輪之間並兩兩左右分布而形成矩形陣列,且四個單聯捲筒的軸線以及各齒輪的軸線均與高速軸的軸線平行。所述兩個左右分布單聯捲筒之間留有左右間隔,所述起升機構還包括吊鉤組,吊鉤組位於四個單聯捲筒的左右間隔的下方。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均為開式齒輪。本實用新型的冶金起重機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冶金起重機,包括起升機構,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和分別與兩臺電機傳動連接的兩臺減速機,所述兩臺電機通過高速軸同步轉動,所述每臺減速機的輸出軸端均傳動連接有第一齒輪,各第一齒輪均嚙合傳動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齒輪和兩個第二齒輪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所述兩臺電機左右分設在高速軸兩端,所述兩臺減速機設置在高速軸的後側並左右間隔分布,每臺減速機輸出軸一端與相應的第一齒輪傳動連接,兩個第一齒輪的軸線重合併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兩第二齒輪處於相應第一齒輪的後方並且呈軸線重合的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四個單聯捲筒位於四個齒輪之間並兩兩左右分布而形成矩形陣列,且四個單聯捲筒的軸線以及各齒輪的軸線均與高速軸的軸線平行。所述兩個左右分布單聯捲筒之間留有左右間隔,所述起升機構還包括吊鉤組,吊鉤組位於四個單聯捲筒的左右間隔的下方。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均為開式齒輪。本實用新型的起升機構使用兩臺減速機通過四個齒輪帶動四個單聯捲筒運轉,採用四個單聯捲筒可使減速機的載荷分散,從而可以降低減速機的配製,使用常規的減速機即可,因此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周期;採用齒輪傳動能降低起重機整車的高度,從而降低廠房高度使廠房建築成本減少;通過高速軸將兩臺電機連接保證四個單聯捲筒同步運轉。·本實用新型的冶金起重機使用兩臺減速機通過四個齒輪帶動四個單聯捲筒運轉,採用四個單聯捲筒可使減速機的載荷分散,從而可以降低減速機的配製,使用常規的減速機即可,因此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周期;採用齒輪傳動能降低起重機整車的高度,從而降低廠房高度使廠房建築成本減少;通過高速軸將兩臺電機連接保證四個單聯捲筒同步運轉。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起升機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吊鉤組的示意圖;圖3是圖2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起升機構的實施例包括兩臺電機5和兩臺減速機I,兩臺電機5通過高速軸7同步轉動,兩臺電機5左右分設在高速軸7兩端,兩臺減速機I設置在高速軸7的後側並左右間隔分布;在每臺電機5遠離高速軸7的一側均設有制動器6,兩臺電機5分別通過兩臺制動器6帶動兩臺減速機I運轉,兩臺減速機I的輸出軸端分別傳動連接有第一開式齒輪2,兩個第一開式齒輪2的軸線重合併左右間隔分布,第一開式齒輪2分別嚙合傳動有第二開式齒輪3,兩第二開式齒輪3處於相應第一開式齒輪2的後方並且呈軸線重合的左右間隔分布,第二開式齒輪3與第一開式齒輪2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開式齒輪2和兩個第二開式齒輪3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4,四個單聯捲筒4位於四個齒輪之間並兩兩左右分布而形成矩形陣列,且四個單聯捲筒4的軸線以及各齒輪的軸線均與高速軸7的軸線平行。所述起升機構還包括吊鉤組8,吊鉤組8包括吊鉤座81和固定在吊鉤座81上的鉤體82,吊鉤座81上設置有定滑輪83,鉤體82為雙鉤結構,吊鉤組8位於四個單聯捲筒4的下方。本實施例的冶金起重機的起升機構通過四個開式齒輪帶動四個單聯捲筒4運轉,採用四個單聯捲筒4可使減速機I的載荷分散,從而可以降低減速機I的配製,使用常規的減速機即可,因此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周期;採用齒輪傳動能降低起重機整車的高度,從而降低廠房高度使廠房建築成本減少;通過高速軸7將兩臺電機5連接保證四個單聯捲筒4同步運轉。本實用新型的冶金起重機實施例包括起升機構,如圖I-圖3所示,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5和兩臺減速機I,兩臺電機5通過高速軸7同步轉動,兩臺電機5左右分設在高速軸7兩端,兩臺減速機I設置在高速軸7的 後側並左右間隔分布;在每臺電機5遠離高速軸7的一側均設有制動器6,兩臺電機5分別通過兩臺制動器6帶動兩臺減速機I運轉,兩臺減速機I的輸出軸端分別傳動連接有第一開式齒輪2,兩個第一開式齒輪2的軸線重合併左右間隔分布,第一開式齒輪2分別嚙合傳動有第二開式齒輪3,兩第二開式齒輪3處於相應第一開式齒輪2的後方並且呈軸線重合的左右間隔分布,第二開式齒輪3與第一開式齒輪2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開式齒輪2和兩個第二開式齒輪3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4,四個單聯捲筒4位於四個齒輪之間並兩兩左右分布而形成矩形陣列,且四個單聯捲筒4的軸線以及各齒輪的軸線均與高速軸7的軸線平行。所述起升機構還包括吊鉤組8,吊鉤組8包括吊鉤座81和固定在吊鉤座81上的鉤體82,吊鉤座81上設置有定滑輪83,鉤體82為雙鉤結構,吊鉤組8位於四個單聯捲筒4的下方。本實施例的冶金起重機通過四個開式齒輪帶動四個單聯捲筒4運轉,採用四個單聯捲筒4可使減速機I的載荷分散,從而可以降低減速機I的配製,使用常規的減速機即可,因此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周期;採用齒輪傳動能降低起重機整車的高度,從而降低廠房高度使廠房建築成本減少;通過高速軸7將兩臺電機5連接保證四個單聯捲筒4同步運轉。
權利要求1.一種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和分別與兩臺電機傳動連接的兩臺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臺電機通過高速軸同步轉動,所述每臺減速機的輸出軸端均傳動連接有第一齒輪,各第一齒輪均嚙合傳動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齒輪和兩個第二齒輪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升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臺電機左右分設在高速軸兩端,所述兩臺減速機設置在高速軸的後側並左右間隔分布,每臺減速機輸出軸一端與相應的第一齒輪傳動連接,兩個第一齒輪的軸線重合併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兩第二齒輪處於相應第一齒輪的後方並且呈軸線重合的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四個單聯捲筒位於四個齒輪之間並兩兩左右分布而形成矩形陣列,且四個單聯捲筒的軸線以及各齒輪的軸線均與高速軸的軸線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起升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左右分布單聯捲筒之間留有左右間隔,所述起升機構還包括吊鉤組,吊鉤組位於四個單聯捲筒的左右間隔的下 方。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起升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均為開式齒輪。
5.一種冶金起重機,包括起升機構,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和分別與兩臺電機傳動連接的兩臺減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臺電機通過高速軸同步轉動,所述每臺減速機的輸出軸端均傳動連接有第一齒輪,各第一齒輪均嚙合傳動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齒輪和兩個第二齒輪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冶金起重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兩臺電機左右分設在高速軸兩端,所述兩臺減速機設置在高速軸的後側並左右間隔分布,每臺減速機輸出軸一端與相應的第一齒輪傳動連接,兩個第一齒輪的軸線重合併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兩第二齒輪處於相應第一齒輪的後方並且呈軸線重合的左右間隔分布,所述四個單聯捲筒位於四個齒輪之間並兩兩左右分布而形成矩形陣列,且四個單聯捲筒的軸線以及各齒輪的軸線均與高速軸的軸線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冶金起重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左右分布單聯捲筒之間留有左右間隔,所述起升機構還包括吊鉤組,吊鉤組位於四個單聯捲筒的左右間隔的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冶金起重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均為開式齒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起升機構及使用該起升機構的冶金起重機,一種起升機構,包括兩臺電機和分別與兩臺電機傳動連接的兩臺減速機,所述兩臺電機通過高速軸同步轉動,所述每臺減速機的輸出軸端均傳動連接有第一齒輪,各第一齒輪均嚙合傳動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相同,兩個第一齒輪和兩個第二齒輪分別傳動連接有一個單聯捲筒。本實用新型的起升機構使用兩臺減速機通過四個齒輪帶動四個單聯捲筒運轉,採用四個單聯捲筒可使減速機的載荷分散,從而可以降低減速機的配製,減少生產成本;通過高速軸將兩臺電機連接保證四個單聯捲筒同步運轉。
文檔編號B66D1/14GK202766176SQ2012204788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
發明者王奇, 閆根峰, 劉曉玉 申請人:河南衛華重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