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18:24:46 1
專利名稱: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油田採用機械,具體涉及一種內嚙合式行星傳動往復升降抽油機。
本實用新型是第96205181.0號,名稱為「行星抽油機」實用新型專利的改進發明。授權專利——行星抽油機可參見
圖1、圖2和圖3,
圖1是行星抽油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中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B-B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可知,行星抽油機由寬帶(1)、天車輪(2)、天車架(3)、主體框架(4)、軌道(5)、換向架(7)、懸掛器(18)及往復升降機構組成,兩個長條環形軌道(5)平行對稱地固定在主體框架(4)上,銷齒圈(6)與行星齒輪(19)外嚙合;往復升降機構包括電機(15)、小皮帶輪(16)、大皮帶輪(14)、三角帶(13)、剎車器(12)、減速器(11)、角傳動箱(10)、平衡重(17)、及行星齒輪(19),該機構設置在換向架(17)上,電機、剎車器、變速箱設置在換向架右側。因此,平衡重設置在換向架左側;減速器包括減速箱體(26)、主動軸(25)、小齒輪(24)、大齒輪(23),小齒輪固定在主動軸上,二個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並作反方向轉動;角傳動箱包括換向傳動軸(9)、小錐齒輪(22)、大錐齒輪(21)、輪軸(20)及角傳動箱體(27),輪軸的輸出端固定連接著行星齒輪(19),角傳動箱體的兩側每側四角對稱安裝著換嚮導輪(8),換嚮導輪置於固定在換向架(7)上的導軌(28)內。
上述結構的行星抽油機有如下缺點(一)由於銷齒圈與行星齒輪為外嚙合,兩個角傳動箱在換向架內作換向運動時,換向衝擊較大;(二)由於往復升降機構中電機、剎車器、減速器均集中在換向架的右側,因此需要在換向架的左側設置平衡重物,增加了整機的重量和體積;(三)由於安裝時要求先將機器固定在井口1.5m處,然後移動天車架對準井口後再將天車架固定住,人工勞動強度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結構的改進重點解決換向衝擊,同時要減輕整機重量、減少體積,使之結構布局更加合理,容易製造和操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在現有行星抽油機結構的組成,以及傳動系統的傳動路線、運動原理、換向原理不變的情況下給出的本實用新型由寬帶、天車輪、天車架、主體框架、平行固定在主體框架上的兩個呈長條環形的軌道、銷齒圈、換向架、懸掛器及往復升降機構組成,其特徵是長條環形軌道內側邊緣置有開口槽,銷齒圈是由沿長條環形等距均布地在槽內固定銷狀齒而形成的內齒圈,銷齒圈與往復升降機構上的行星齒輪內嚙合。這一方案使整機體積減小,減少換向衝擊。
本實用新型的行星齒輪的輪轂處安裝有滾輪,主體框架內側固定著長條環形的內定位環,沿銷齒圈側面固定著長條環形的外定位環,滾輪位於內、外定位環之間。這一方案使齒輪傳動在升降及換向時嚙合正常平穩。
本實用新型的主體框架、內側四角平行於銷齒圈的直線段對稱地固定著四條定位軌道,換向架的下部四角安裝有四個定位導向輪,沿定位軌道上下滑動。這一方案使往復升降機構運行平穩。
本實用新型往復升降機構的減速器與電機、剎車器分別置於換向架的右側和左側,平衡重置於換向架的中間。這一方案,通過調整布局使機構自身平衡,減少了整機重量,平衡重的作用僅在於平衡升降機構與懸點載荷之重量。
本實用新型往復升降機構的角傳動箱兩側每側下部兩角安裝著換嚮導輪,換嚮導輪置於換嚮導軌內,換嚮導軌截面為槽鋼形。這一方案使原來的八套換嚮導輪及導軌減少至四套,結構更加緊湊,製造安裝方便。
本實用新型天車架為整體可移動結構,它與移動裝置相連接,並由移動裝置控制天車架的位置,從而確保懸掛器對準井口,寬帶為兩條,平行並列地繞在各自的前、後輪上,二個前輪輪軸同軸,寬帶前端通過夾具與懸掛器連接,二個後輪一前一後,其上的寬帶尾端對稱地連接在換向架上。這一方案使換向架在升降過程中運行平穩。
上述方案,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設計,完全可以實現,其結構形式根據具體情況選定。比如天車架移動裝置可選擇手動、電動或液壓傳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布局合理、結構緊湊、體積小、運行平穩,提高壽命,安裝調整方便。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上述方案進一步說明;圖4是長條環形導軌示意圖;圖5是內嚙合行星抽油主視圖;圖6是圖5中A-A剖面圖;圖7是圖6中B-B剖視圖;圖8是寬帶布局位置示意圖;圖9是圖8中C向局部視圖;
圖10是圖9的俯視圖。
圖中序號名稱1.寬帶、2.天車輪、3.天車架、4.主體框架、5.軌道、6.銷齒圈、7.換向架、8.換嚮導輪、9.換向傳動軸、10.角傳動箱、11.減速器、12.剎車器、13.三角帶、14.大皮帶輪、15.電機、16.小皮帶輪、17.平衡重、18.懸掛器、19.行星齒輪、20.輪軸、21.大錐齒輪、22.小錐齒輪、23.大齒輪、24.小齒輪、25.主動軸、26.減速箱體、27.角傳動箱體、28.換嚮導軌、29.內定位環、30.外定位環、31.滾輪、32.定位導向輪、33.定位軌道、34.移動裝置、35.寬帶夾具。
圖4可見長條環形軌道內側邊緣置有開口槽,沿長條環形等距地在槽內均布有銷齒孔。
圖5、圖6、圖7可見軌道(5)上的銷齒圈(6)與行星齒輪(19)內嚙合;行星齒輪(19)的輪轂處安裝有滾子(31)滾子採用滾針軸承定位,滾子置於內定位環(29)和外定位環(30)之間,內定位環固定在主體框架(4)的內側,外定位環固定在銷齒圈側面;主體框架內側四角平行於銷齒圈的直線段對稱地固定著四條定位軌道(33),在換向架(7)的下部四角安裝有定位導向輪(32);圖5中主體框架右上角所示移動裝置(34)為一個手動千斤頂,它可驅使天車架進、退。
本實施例通過加長主動軸(25)將電機(15)、剎車器(12)及大皮帶輪(14)安裝在換向架(7)的左邊,平衡重(17)置於換向架中間,此外,減速箱(11)內的小齒輪(24)設計成二個,減少了小齒輪的磨損。
圖8、圖9、
圖10給出了寬帶(1)在天車輪(2)、天車架(3)上的布局,以及與懸掛器(18)、換向架(7)連接關係。
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不僅具有行星抽油機的全部優點,經改進後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運行平穩、無換向衝擊、壽命提高、調整安裝方便等優點,更加適應於油田作業需要。
權利要求1.一種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由寬帶(1)、天車輪(2)、天車架(3)、主體框架(4)、平行固定在主體框架上的兩個呈長條環形的軌道(5)、銷齒圈(6)、換向架(7)、懸掛器(18)及往復升降機構組成,其特徵在於長條環形軌道內側邊緣置有開口槽,銷齒圈(6)是由沿長條環形等距均布地在槽內固定銷狀齒形成的內齒圈,銷齒圈與往復升降機構上的行星齒輪(19)內嚙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其特徵是行星齒輪(19)的輪轂處安裝有滾輪(31)、主體框架(4)內側固定著長條環形的內定位環(29),沿銷齒圈(6)側面固定著長條環形的外定位環(30),滾輪(31)位於內、外定位環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其特徵是主體框架(4)內側四角平行於銷齒圈(6)的直線段對稱地固定著四條定位軌道(33),換向架(7)下部四角安裝著四個定位導向輪(3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其特徵是往復升降機構的減速器(11)與電機(15)、剎車器(12)分別置於換向架(7)的右側和左側,平衡重(17)置於換向架(7)的中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其特徵是往復升降機構的角傳動箱(10)兩側每側下部兩角安裝著換嚮導輪(8),換嚮導輪置於換嚮導軌(28)內,換嚮導軌截面為槽鋼形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嚙合式行星抽油機,其特徵是天車架(3)是整體可移動結構,它與移動裝置(34)相連接,寬帶(1)為兩條平行並列地繞在各自的前、後天車輪(2)上,兩個前天車輪同軸,寬帶(1)的前端通過寬帶夾具(35)與懸掛器(18)連接,兩個後天車輪一前一後,寬帶(1)尾端對稱地連接在換向架(7)上。
專利摘要屬於油田採油設備,由天車、寬帶、主體框架、軌道、銷齒圈、換向架、懸掛器及升降機構組成,特徵是銷齒圈與行星齒輪為內嚙合;行星齒輪上有定位滾輪在內、外定位環內運動,並設置了控制升降機構運動的定位導向輪和導軌;寬帶有二條對稱連接在換向架上;電機、剎車器與減速器分置左右兩側,角傳動箱改設四個導輪置於槽形軌道內;設置了天車移動裝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運行平穩,無換向衝擊,安裝調整方便。
文檔編號F04B47/00GK2302354SQ97218190
公開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4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4日
發明者陳宗哲 申請人:陳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