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蓋板上色方法及移動終端與流程
2023-04-23 08:47:06

本發明涉及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蓋板上色方法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用戶對移動終端的外觀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移動終端觸控螢幕的蓋板,由原來的2D弧面或者2.5D弧面,發展成3D弧面;相對於2D弧面或者2.5D弧面蓋板的移動終端,3D弧面蓋板(包括2面彎曲和四面彎曲)的移動終端外觀更美觀,且手感好。
目前,對於2D、2.5D弧面蓋板採用油墨印刷的方式上色。但是由於3D弧面蓋板是兩面或四面彎曲,油墨印刷的方式顯然不再適用,因此,現有技術中,對於3D弧面蓋板主要採用高溫聚酯薄膜(Polyester,PET)(PET薄膜上已經上色)貼附的方式上色,由於設備、工藝問題,蓋板的弧面區域會出現貼附氣泡、褶皺;且當PET薄膜貼附後,會在蓋板弧面邊緣區域出現不能完全遮蓋現象,從而,從正面觀看時,沒有被遮蓋的地方與周圍其他區域形成一個色差,從而出現一定寬度的透底,使手機正面的顏色看上去不連續,顯得整體粗糙且不精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蓋板上色方法,以解決的現有技術中利用貼PET膜對蓋板進行上色時,在蓋板弧面區域出現氣泡、褶皺以及透底的問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蓋板上色方法,應用於移動終端的3D弧面蓋板上,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包括顯示區域和上色區域,所述方法包括:為所述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二油墨,其中,所述第二油墨為感光油墨,所述第二油墨包括第一層感光油墨和第二層感光油墨;在對噴塗所述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當所述第二油墨為第一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顯示區域;當所述第二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上色區域;對所述蓋板進行顯影和固烤,以使所述上色區域上色。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根據上述蓋板上色方法製作的蓋板。
這樣,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先為3D弧面蓋板的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再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第二油墨和第二層第二油墨;然後在噴塗完第一層第二油墨和第二層第二油墨後,均對蓋板進行曝光、顯影和固烤;其中,在對噴塗第一層和第二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顯影時,當所述第二油墨為第一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顯示區域;而當所述第二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上色區域;從而實現對蓋板的上色區域進行上色。由於在噴塗第一油墨是對整個上色區域噴塗的,噴塗第二油墨是對蓋板的內表面進行噴塗的,使得3D弧面邊緣區域均可以被上色,不會出現透底的現象;此外,油墨噴塗的方式不易造成上色區域出現褶皺和氣泡的現象,從而大大提高了移動終端上的3D弧面蓋板的美觀性,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貼附PET膜的3D弧面蓋板的橫截面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蓋板上色方法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蓋板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另一種蓋板上色方法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的3D弧面蓋板是玻璃蓋板,在製成3D弧面蓋板後,蓋板弧面的邊緣處會存在C角和直升位,如圖1所示,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一種貼附PET膜的3D弧面蓋板的橫截面的示意圖,圖1中,C角包括內C角C1和外C角C2;直升位Z,因此,對於弧面邊緣的C角和直升位,PET膜是無法覆蓋;且由於設備精度問題,設計的PET膜相對蓋板需要內縮0.08mm~0.17mm作為貼附公差;因此,蓋板弧面的邊緣透底的寬度包括貼附公差的寬度,以及C角和直升位對應的寬度。如圖1所示,圖2中,W為透底的寬度;A1是3D弧面蓋板,A2是具有光學特性的雙面膠,A3為PET膜;可見,圖1中蓋板的邊緣寬度為W的區域是沒有覆蓋PET膜的,因此利用貼附PET膜的方式對3D弧面蓋板進行上色,會導致一個寬度為W的透底區域。從而,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蓋板上色的方法,以解決3D弧面蓋板透底的問題;以下根據下面的實施例對所述的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參照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蓋板上色方法的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具體步驟包括:
步驟201、為所述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
本發明實施例是應用於移動終端的3D弧面蓋板上,所述的蓋板包括兩個區域:顯示區域和上色區域;所述顯示區域,是蓋板上與移動終端上顯示觸摸區域對應的區域;所述上色區域,是蓋板上除顯示區域外的區域,參照圖3,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一種蓋面示意圖;圖3中的AA為顯示區域,VA為上色區域。此外,3D弧面蓋板可以包括2個弧面,也可以包括4個弧面;所述的弧面均屬於蓋板的上色區域;由於在本步驟是對蓋板內表面的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的,後面的步驟是對整個蓋板內表面進行噴塗油墨的,因此,弧面邊緣的C角和直升位均可以被上色,且沒有貼附公差。本發明實施例在對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之前,需要對蓋板進行清洗,以保證蓋板的潔淨性。其中,第一油墨是普通油墨,即普通油墨在噴塗後,無需進行曝光、顯影以及固化等操作,即可通過氧化乾燥的油墨;在所述上色區域噴塗的第一油墨的顏色與預設蓋板的顏色一致。
步驟202、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第二油墨。
步驟203、在對噴塗所述第一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當所述第一層第二油墨為第一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顯示區域;當所述第一層第二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上色區域。
待上色區域的第一油墨乾燥後,可以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第二油墨;其中,第二油墨是感光油墨,感光油墨是需要在曝光、顯影和固烤後,才能被固化的油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噴塗的第一層感光油墨和第一油墨的顏色是相同的,以調節蓋板的顏色;由於感光油墨是液態的,若將蓋板的顯示區域遮蓋,只對上色區域進行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則在顯示區域和上色區域的連接處的油墨,會流動到顯示區域;使得顯示區域的邊緣處沾有油墨,而對顯示區域的邊緣的油墨處理是較為複雜的;因此,在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時,是對整個蓋板的內表面全部進行噴塗的,而不是對上色區域進行噴塗。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油墨有兩種特性:第一特性和第二特性,其中,第一特性油墨的特徵在於,噴塗後被曝光的部分,在顯影時不被顯影液洗去,而未被曝光的部分,在顯影時會被顯影液洗去;第二特性油墨的特徵在於,噴塗後被曝光的部分,在顯影時會被顯影液洗去,而未被曝光的部分,在顯影時不會被顯影液洗去;由於對蓋板進行上色是對上色區域進行上色,而顯示區域是無需上色的;因此,在所述蓋板上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後,需要對蓋板進行曝光;在對蓋板進行曝光時,可以根據實際使用的第一層感光油墨的特性,對蓋板的對應區域進行遮蓋;具體的,當第一層感光油墨為第一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對顯示區域進行遮蓋;當第一層感光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對上色區域進行遮蓋。
步驟204、對所述蓋板進行顯影和固烤,以使所述上色區域上色。
在對蓋板的曝光結束後,將整個蓋板放入顯影液中顯影;此時,顯示區域噴塗的第一層感光油墨會被除去,然後再將顯影后的蓋板放入對應的設備中進行固烤,使得上色區域的第一層感光油墨固化。
步驟205、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二層第二油墨。
步驟206、在對噴塗所述第二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所述第二層第二油墨為第一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顯示區域;當所述第二層第二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上色區域。
步驟207、對所述蓋板進行顯影和固烤,以使所述上色區域上色。
在蓋板上的噴塗的第一層油墨固化後,由於與上色區域連接的是顯示區域,顯示區域對應移動終端的顯示窗口,若上色區域的透光性較好,會導致顯示區域的光通過上色區域透出,大大影響了用戶的體驗。因此,為了降低上色區域的透光性,可以在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二層第二油墨。下述對噴塗第二層感光油墨後的處理步驟206和207,分別與上述對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後的處理步驟203和204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先為3D弧面蓋板的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再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第二油墨和第二層第二油墨;然後在噴塗完第一層第二油墨和第二層第二油墨後,均對蓋板進行曝光、顯影和固烤;其中,在對噴塗第一層和第二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顯影時,當所述第二油墨為第一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顯示區域;而當所述第二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上色區域;從而實現對蓋板的上色區域進行上色。由於在噴塗第一油墨是對整個上色區域噴塗的,噴塗第二油墨是對蓋板的內表面進行噴塗的,使得3D弧面邊緣區域均可以被上色,不會出現透底的現象;此外,油墨噴塗的方式不易造成上色區域出現褶皺和氣泡的現象,從而大大提高了移動終端上的3D弧面蓋板的美觀性,提高了用戶的體驗。
實施例二
參照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蓋板上色方法的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具體步驟包括:
步驟401、在所述顯示區域與上色區域連接處,噴塗預設寬度的黑色光阻油墨。
步驟402、對所述蓋板進行曝光、顯影和固烤。
由於在將移動終端的屏幕的其他層與蓋板進行貼合時,會產生一定的誤差;為了減少貼合時的誤差對用戶視覺上的影響,可以在對所述蓋板的上色區域上色之前,在清洗所述蓋板後,在所述顯示區域與上色區域連接處,噴塗預設寬度的黑色光阻油墨;其中,參照圖3,顯示區域與上色區域的連接處包括四處:1、2、3和4所指向的顯示區域的邊緣;預設寬度可以根據設備貼合蓋板與屏幕的其他層的誤差決定,例如0.4毫米,本發明實施例中不限定所述預設寬度的大小。在噴塗完所述黑色光阻油墨後,對蓋板進行曝光、顯影和固烤,以使所述顯示區域與上色區域連接處噴塗的油墨固化,從而為所述連接處上色。
步驟403、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區域上絲印攝像孔區域。
步驟404、為所述攝像孔區域粘貼孔位保護膜。
步驟405、為所述顯示區域粘貼保護膜。
步驟406、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油墨。
步驟407、除去所述顯示區域對應的保護膜和所述孔位保護膜。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是帶有多種傳感器的紅外感應器和攝像頭,如,其中,部分傳感器是位於蓋板的上色區域,且在蓋板上與這些傳感器對應的位置是要求不被上色的,例如攝像頭對應的區域和紅外感應器對應的區域,因此,在為蓋板上色時,需要為移動終端的部分傳感器預留出對應的區域;本發明實施例中以攝像頭和紅外感應器預留出對應的區域為例進行說明;如圖3中所示,CM為攝像頭對應的攝像孔區域,RI為紅外感應器對應的紅外感應孔區域。其中,由於攝像頭對攝像頭孔區域的潔淨度要求較高,因此,可以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噴塗第一油墨之前,預留出所述攝像頭孔區域;而不是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噴塗第一油墨之後,再清除出與所述攝像頭對應的區域作為所述攝像頭孔區域。具體的,預留出所述攝像頭孔區域的步驟包括: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噴塗第一油墨之前,預先在蓋板的上色區域絲印出所述攝像孔區域;絲印出的所述攝像孔區域的直徑,與移動終端的攝像頭的外環直徑相同,以保證攝像頭能夠正常拍攝。然後再為所述攝像孔區域貼附孔保護膜,以及為蓋板的顯示區域貼附保護膜;從而在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油墨時,所述顯示區域和所述攝像孔區域不會被上色。貼附上述兩種保護膜後,可以在蓋板內表面噴塗第一油墨;若需要製作的蓋板為白色,則第一油墨為白色的普通油墨;若需要製作的蓋板為黑色,則第一油墨為黑色的普通油墨;此外,第一油墨還可以是其他顏色,此處不作限定。待噴塗的第一油墨乾燥後,撕掉所述顯示區域對應的保護膜和孔保護膜,並對所述蓋板進行清洗;此時,即為所述上色區域成功上第一層顏色。此外,對於圖3中的V是移動終端的聽筒對應的區域,蓋板上的該區域是鏤空的,因此,在對蓋板上色時,區域V可以上色,也可以不上色。
步驟408、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區域,製作紅外感應孔區域。
由於移動終端的紅外感應器,對蓋板上色區域的所述紅外感應孔區域的潔淨度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在為上色區域成功上第一層顏色後,利用雷射清除蓋板上與紅外感應器對應的區域的第一油墨,將該區域作為紅外感應孔區域;其中,紅外感應孔區域的直徑大小應不大於紅外感應器的外環直徑。該步驟也可以是在為蓋板完成多層上色之後執行。
對於移動終端的其他有相同需求的傳感器,也可以按照製作紅外感應孔區域或攝像孔區域的方法,在蓋板的製作出對應區域,在此不一一舉例。
步驟409、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第二油墨。
步驟410、對所述蓋板進行預烤,以初步固化所述第二油墨。
步驟411、判斷第一層第二油墨的特性是否為第一特性,若是,則執行步驟412;若否,則執行步驟414。
步驟412、在對噴塗所述第一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顯示區域。
步驟413、利用光罩遮蓋所述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
步驟414、在對噴塗所述第一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利用光罩遮蓋除所述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外的上色區域。
步驟415、對所述蓋板進行曝光、顯影和固烤。
在為蓋板的上色區域噴塗完第一油墨後,即為所述上色區域上了第一層顏色;但為上色區域上的第一層顏色,往往是不能滿足預設的蓋板顏色的要求,因此,需要再為所述上色區域噴塗一層顏色,以滿足預設的顏色要求。在為所述上色區域上完第一層顏色後,可以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由於噴塗的第一層感光油墨為液態,因此,在蓋板的內表面噴塗所述第一層感光油墨後,為了防止由於油墨在蓋板上的流動,導致上色區域的上色不均勻,以及油墨厚度不均勻,可以對所述蓋板進行預烤,將所述液態的感光油墨進行初步固化,使得所述液態感光油墨轉變為固態。由上述可知,除了顯示區域外,所述的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區域也是無需上色的;因此,可以預先判斷第二油墨的特性,確定需要遮蓋的區域是顯示區域還是上色區域;再確定是否需要把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進行遮蓋;具體的,若確定第一層油墨是第一特性油墨時,則可以用光罩遮蓋所顯示區域,然後再把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利用光罩遮蓋;而確定第一層油墨為第二特性油墨時,則可以利用光罩遮蓋上色區域,此時,該上色區域不包括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其中,每個光罩區域的大小分別與蓋板上各區域的大小對應。對所述蓋板進行曝光後,再通過顯影和固烤完成對所述上色區域的上色。
步驟416、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二層第二油墨。
步驟417、對所述蓋板進行預烤,以初步固化所述第二油墨。
步驟418、判斷第二層第二油墨的特性是否為第一特性,若是,則執行步驟419;若否,則執行步驟421。
步驟419、在對噴塗所述第二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利用光罩遮蓋所述顯示區域。
步驟420、利用光罩遮蓋所述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
步驟421、在對噴塗所述第二層第二油墨的蓋板進行曝光時,利用光罩遮蓋除所述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外的所述上色區域。
步驟422、對所述蓋板進行曝光、顯影和固烤。
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層第二油墨是為蓋板噴塗的最後一層第二油墨;在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第二油墨後,可以根據蓋板上油墨的厚度和蓋板的顏色,確定在噴塗最後一層第二油墨之前,是否需要再對所述蓋板噴塗一層或多層第二油墨;當確定還需要對所述蓋板噴塗感光油墨時,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在為蓋板內表面噴塗最後一層感光油墨之前,為所述蓋板的內表面噴塗感光油墨。為了降低蓋板上色區域的透光性,為蓋板噴塗的最後一層感光油墨,可以是黑色的感光油墨。在為所述蓋板噴塗最後一層感光油墨,以及噴塗中間層的感光油墨的處理方法,與上述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的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423、為所紅外感應孔區域絲印對應的紅外油墨。
在上述為蓋板上色的步驟完成後,且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區域,製作出所述紅外感應孔區域後,可以為所述紅外感應孔區域絲印對應的紅外油墨,以保證蓋板的紅外感應孔區域的透光性,達到移動終端紅外感應器的感光靈敏度的要求。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蓋板上色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對2D、2.5D的蓋板上。
本發明實施例在為蓋板的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之前,所述顯示區域與上色區域連接處,噴塗預設寬度的黑色光阻油墨,以減少蓋板與其他層貼合時的誤差對用戶視覺上的影響;且為蓋板的上色區域噴塗第一油墨之前還絲印出攝像孔區域,以及為所述攝像孔區域粘貼孔保護膜;以使在蓋板噴塗第一油墨時,攝像孔區域不被上色,從而保證了攝像孔區域的潔淨度,滿足移動終端攝像頭對蓋板的要求;以及在為蓋板噴塗第一層感光油墨和第二層感光油墨後,在曝光時,當利用光罩對顯示區域進行遮擋時,還對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進行遮擋,以保證蓋板的上色區域中的攝像孔區域和紅外感應孔區域不被上色;另外在為蓋板的內表面噴塗第一層和第二層第二油墨之後,對所述蓋板進行預烤,以保證上色區域的顏色與油墨厚度的均勻性;此外,在在所述蓋板的上色區域,製作出所述紅外感應孔區域後,為所述紅外感應孔區域絲印對應的紅外油墨,以保證蓋板的紅外感應孔區域的透光性,達到移動終端紅外感應器的感光靈敏度的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實施例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並不一定是本發明實施例所必須的。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按照上述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所描述的方法製作的蓋板。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計算機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碟、ROM、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