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
2023-04-23 06:36:36 1
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以白藥子、水萍、白芨、法夏、青果、莎草、蛇床子、白茅花、川鬱金、小駁骨、淮山藥、顛茄草為主要原料,其生產方法的主要工藝流程為:選料、滅菌、乾燥、粉碎、除雜、制粒、裝袋。對熱病神昏、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等主病證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清熱解毒、補中益氣、涼血止血的作用,具有保健、養心安神、見效快、純天然、無毒無副作用等優點,適用於飯店和居家食用的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
【專利說明】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保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
[0002]【背景技術】: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全身性病理反應,由於致病因素不同,發熱機制也各不一樣,大致外感發熱由邪正交爭,或邪氣入裡化熱,內傷發熱由於陰陽氣血不足引起的為多,亦有由於氣滯、血瘀、宿食導致發熱者,則多用實證。總之,熱邪多致發熱,在機體內陰虛、陽盛亦發熱。所以臨床需當辨外感與內傷兩大證型。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溼、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0003]發熱病因: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一般區分為外感性和內傷性兩大類。
[0004](I)外感性發熱:許多外界致病因素都可引起發熱,其中以溫熱之邪最為重要,包括風邪、暑邪、燥邪及火邪。陰寒一類邪氣引起的外感發熱其勢輕微。
[0005](2)內傷性發熱:以臟腑氣血陰陽的失調和七情改變為主要原因,可分下列幾個方面:
①陰虛:久病傷陰,以溫熱性病、久瀉病為常見。或治療不當,如過多汗、吐、下及溫燥之病亦可使陰液虧耗,陽氣偏盛而發熱。
[0006]②陽虛:久病陰寒病證,或寒涼藥治療過伐,使陽氣虛浮面發熱。
[0007]陰虛或陽虛都以五臟損傷為主要病理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內寄水火陰陽二氣,故腎臟在陰陽虛損性發熱中尤其顯得重要。
[0008]③氣虛:常以勞倦傷中熊脾胃為主要病理過程。所以勞傷為本症主要誘因。
[0009]④血虛:侵性久病,逐漸損傷心、肝、脾等髒,或種種原因引起血量丟失過多。
[0010]⑤氣滯:七情不暢,肝失調達,經脈鬱滯。多因鬱怒而發,熱勢常隨情緒好壞而波動。
[0011]⑥宿食:食積中焦,尤以小兒脾胃功能尚弱發病較多。
[0012]⑦瘀血:凡瘀血已成,無論因何種原因引起的,久不得消散,必逐漸瘀阻經脈,壅遏發熱。
[0013]臨床表現:煩躁不安,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痘大而密,疹色紫暗,皰漿混濁,口、咽、眼亦可出現皰疹潰破,便秘尿黃,舌苔黃糙,脈洪數。
[0014]目前市場上清熱解毒的藥物有很多,但是大多數藥物中含有有毒元素,帶有副作用,並且現有藥物中大多數藥物所起到的效果並不是十分好,因此,市場上急需一種可以清熱解毒的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
[0015]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及其生產方法。
[0016]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下述重量配的原料製成的,白藥子20-35份、水萍10-30份、白芨10-30份、法夏10-30份、青果10-30份、莎草10-30份、蛇床子10-30份、白茅花10-30份、川鬱金10-30份、小駁骨10-30份、淮山藥10-30份、顛茄草10-30份。
[0017]製備本發明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優選重量配比範圍是,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藥子20-30份、水萍10-25份、白芨10-25份、法夏10-25份、青果10-25份、莎草10-25份、蛇床子10-25份、白茅花10-25份、川鬱金10-25份、小駁骨10-25份、淮山藥10-25份、顛茄草10-25份。
[0018]製備本發明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最佳重量配比範圍是,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藥子25份、水萍18份、白芨18份、法夏15份、青果15份、莎草15份、蛇床子15份、白茅花15份、川鬱金15份、小駁骨15份、淮山藥15份、顛爺草15份。
[0019]將上述各組份製成本發明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其生產方法的主要工藝流程為:選料、滅菌、乾燥、粉碎、除雜、制粒、裝袋;其中,選料:按原料重量配比,挑選符合國家衛生和質量標準的原料白藥子、水萍、白芨、法夏、青果、莎草、蛇床子、白茅花、川鬱金、小駁骨、淮山藥、顛茄草,經清洗後備用;滅菌:將選取合格的原料放入滅菌器,以紫外線燈照射15-30分鐘滅菌;乾燥:將滅菌後的原料置於烘乾室中幹化,溫度控制在80-100°C,時間100分鐘,使原料水份蒸發;粉碎:將滅菌後的原料磨碎、研細,以100-150目篩過篩;除雜:將粉碎後的原料經過過篩、過磁、過金檢,剔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磁性脫水原料和金屬雜物;制粒:將除雜後的原料加入按配方重量比的5%-10%的澱粉拌勻,加入重量為材料總重1/4-1/3的水,拌合後進入制顆粒機,製成直徑3-7mm的顆粒,加溫至30°C _70°C烘乾1_2小時,將上述步驟製成的顆粒經二次乾燥、滅菌、除雜;裝袋:裝袋、封口,按所需重量裝袋,每包重量規定相差不超過±1克,檢驗合格後成箱入庫,在零下10°C以下的冷庫中保存。
[0020]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源於祖國傳統醫學中關於「清熱解毒」的原則,也就是醫食同源、藥食同源、食借藥的威力、藥借食的美味的辯證方法。是發明人通過祖傳秘方再加上對古今醫學、醫藥著作法潛心研究並再總結設計者多次臨床行醫實踐基礎上應用中草藥精心加工製成的湯料。
[0021]在藥物中:白藥子,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涼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熱毒癰腫,風溼痺痛,腹痛,瀉痢,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水萍,治熱毒、風熱、熱狂、湯火傷、風疹,白芨,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於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法夏,燥溼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青果,性平,味甘、澀、酸,清熱,利咽,生津,解毒,用於咽喉腫痛、咳嗽、煩渴、魚蟹中毒等,莎草,行氣開鬱,祛風止癢,寬胞利痰,主治:胸悶不舒,風疹瘙癢,癰伴隨腫毒,未老先衰,心腹刺痛,安胎順氣,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溼,祛風,殺蟲,用於陽痿、宮冷、寒溼帶下、溼痺腰痛,外治外陰溼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白茅花,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傷,川鬱金,行氣化瘀,清心解鬱,利膽退黃,用於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小駁骨,祛風溼,散瘀血,續筋骨,主風溼痺痛,月經不調,產後腹痛,跌打腫痛,骨折,淮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清熱解毒,主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顛茄草解痙止痛,抑制分泌,主胃及十二指潰瘍,胃腸道,腎,膽絞痛,嘔惡,盜汗,流涎。
[0022]本發明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經過多例患者的服用與臨床驗證,不斷總結和完善,療效確切。對熱病神昏、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等主病證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清熱解毒、補中益氣、涼血止血的作用,具有保健、養心安神、見效快、純天然、無毒無副作用等優點。
[0023]本發明經兩組臨床驗證,其中一組為治療組食用本發明,每天食用本發明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另一組對照組服用清熱解毒顆粒,每組選擇門診病人100例,其中男30例,女70例,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35歲,每天使用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臨床表現為咽喉腫痛、虛熱消渴、肺結核咳血、便秘尿黃、熱病神昏、面紅目赤、口舌生瘡,表一為服用一個療程後的對照數據:
表1服用前後兩組療程比較(單位:人)
【權利要求】
1.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白藥子20-35份、水萍10-30份、白芨10-30份、法夏10-30份、青果10-30份、莎草10-30份、蛇床子10-30份、白茅花10-30份、川鬱金10-30份、小駁骨10-30份、淮山藥10-30份、顛茄草10-30份。
2.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其特徵在於: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藥子20-30份、水萍10-25份、白芨10-25份、法夏10-25份、青果10-25份、莎草10-25份、蛇床子10-25份、白茅花10-25份、川鬱金10-25份、小駁骨10-25份、淮山藥10-25份、顛茄草10-25份。
3.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其特徵在於:其中各種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藥子25份、水萍18份、白芨18份、法夏15份、青果15份、莎草15份、蛇床子15份、白茅花15份、川鬱金15份、小駁骨15份、淮山藥15份、顛爺草15份。
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一種白藥子清熱解毒湯料,其生產方法的主要工藝流程為:選料、滅菌、乾燥、粉碎、除雜、制粒、裝袋;其中,選料:按原料重量配比,挑選符合國家衛生和質量標準的原料白藥子、水萍、白芨、法夏、青果、莎草、蛇床子、白茅花、川鬱金、小駁骨、淮山藥、顛茄草,經清洗後備用;滅菌:將選取合格的原料放入滅菌器,以紫外線燈照射15-30分鐘滅菌;乾燥:將滅菌後的原料置於烘乾室中幹化,溫度控制在80-100°C,時間100分鐘,使原料水份蒸發;粉碎:將滅菌後的原料磨碎、研細,以100-150目篩過篩;除雜:將粉碎後的原料經過過篩、過磁、過金檢,剔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磁性脫水原料和金屬雜物;制粒:將除雜後的原料加入按配方重量比的5%-10%的澱粉拌勻,加入重量為材料總重1/4-1/3的水,拌合後進入制顆粒機,製成直徑3-7mm的顆粒,加溫至30°C _70°C烘乾1_2小時,將上述步驟製成的顆粒經二次乾燥、滅菌、除雜;裝袋:裝袋、封口,按所需重量裝袋,每包重量規定相差不超過±1克,檢驗合格後成箱入庫,在零下10°C以下的冷庫中保存。
【文檔編號】A23L1/29GK104026672SQ201410266361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明者】王祥, 趙洪磊 申請人:哈爾濱升益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