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筷子筒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2:10:06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筷子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的筷子筒。
技術背景隨著人們出行野外用餐機會的增多,電飯鍋已作為野外用餐的常用烹煮器 具之一。但目前電飯鍋產品功能單一,只是主要完成烹煮功能,附加關聯功能 較少。人們出行野外用餐所攜帶的筷子、刀叉等餐具,得另外找個容納器具來 盛放,而不能方便地配置於電飯鍋上。可見,現有電飯鍋單一的烹煮功能已滿 足不了人們外出用餐的需求。目前市面上一般採用筷子筒來盛放筷子。常見的筷子筒一般由筒體和蓋體 組成,其中筒體的側面設有通風孔,蓋體位於筒體的上端且鉸接在筒體上。當 取筷時,將蓋體向上翻起即可。現有的這種筷子筒,當向上翻起蓋體時,蓋體 上的塵埃便很容易掉進筒體內,弄髒筷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配置於電飯鍋上的筷子筒, 擴大了電飯鍋的使用功能,且打開筷子筒取放筷子等餐具時,不會給餐具帶來 汙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的筷子 筒,包括前蓋和後蓋,後蓋上設有安裝位,前蓋與後蓋扣合後形成腔體,其特 徵在於前蓋、後蓋的橫截面呈弧形,且前蓋與後蓋扣合部分的下端及中部活 動連接使前蓋可相對後蓋張開一定角度。橫截面呈弧形的前後蓋,使得本實用 新型恰當地貼在電飯鍋的外圍,並通過安裝位連接在電飯鍋上。另外,前後蓋 通過扣合部分活動連接在一起,令前蓋是往腔體的外側張開的,從而避免了塵 埃落在筷子等餐具上。所述前蓋與後蓋的扣合部分下端通過開合轉軸鉸接;前蓋與後蓋扣合部分 的中部通過卡槽及可在卡槽內移動的凸塊活動連接。所述前蓋的中間凸起呈一矩形容置空間,在該容置空間的頂端進一步設有 餐具放入口。該凸起的容置空間,擴大了本實用新型的容積,也方便了刀叉等 短型餐具的放入。所述前蓋的頂端設有向外延伸的凹陷位。該凹陷位可使人們方便地撥開前 蓋,取放筷子。採用了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可方便地配置在電飯鍋上,極大地方便了 人們野外就餐等活動,且筷子筒從側面打開,避免了打開過程中給餐具帶來汙 染。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圖2a及圖2b為後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前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打開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前蓋1和後蓋2,前蓋、後蓋的橫截面呈弧 形,後蓋2上設有安裝位21、22及通風柵26,後蓋通過安裝位固定在電飯鍋上。 前蓋1與後蓋2扣合後形成腔體,且扣合部分的下端及中部活動連接在一起, 具體為前蓋1與後蓋2的扣合部分下端通過開合轉軸23連接,本實施例中開 合轉軸23設置在後蓋2上,前蓋1的相應位置處設有安裝開合轉軸23的圓孔 11;前蓋1扣合部分的中部設有卡槽16,後蓋2扣合部分的中部設有可在卡槽 16內移動的凸塊25;如圖3所示,當往外撥動前蓋l時,開合轉軸23轉動且 凸塊25從卡槽16的一端161滑動到卡槽16的另外一端162,從而使前蓋1相 對後蓋2張開一定角度,以便取放筷子等餐具,如圖4所示。進一步地,如圖l、圖3、圖4所示,前蓋l的中間凸起呈一矩形容置空間 13,在該容置空間13的頂端設有餐具放入口 14。刀叉等較短的餐具可以從放入 口 14放入本實用新型內。為了方便前蓋1的撥開,在前蓋1的頂端進一步設有向外延伸的凹陷位15, 如圖1、圖3、圖4所示。
權利要求1. 一種新型的筷子筒,包括前蓋和後蓋,後蓋上設有安裝位,前蓋與後蓋扣合後形成腔體,其特徵在於前蓋、後蓋的橫截面呈弧形,且前蓋與後蓋扣合部分的下端及中部活動連接使前蓋可相對後蓋張開一定角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筷子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前蓋與後蓋的 扣合部分下端通過開合轉軸鉸接;前蓋與後蓋扣合部分的中部通過卡槽及可在 卡槽內移動的凸塊活動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的筷子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前蓋的中 間凸起呈一矩形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頂端進一步設有餐具放入口。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的筷子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前蓋的頂 端設有向外延伸的凹陷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筷子筒,包括前蓋和後蓋,後蓋上設有安裝位,前蓋與後蓋扣合後形成腔體,其特徵在於前蓋、後蓋的橫截面呈弧形,且前蓋與後蓋扣合部分的下端及中部活動連接使前蓋可相對後蓋張開一定角度。本實用新型可方便地配置在電飯鍋上,極大地方便了人們野外就餐等活動,且筷子筒從側面打開,避免了打開過程中給餐具帶來汙染。
文檔編號A47J47/00GK201213662SQ20082005022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4日
發明者蔡振耀 申請人:蔡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