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頭拋丸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2:08:31 2
專利名稱:雙頭拋丸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表面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雙頭拋丸器。
背景技術:
金屬材料通常採用噴砂、拋丸、噴塗等エ藝進行表面防鏽抗腐蝕處理,通常先通過噴砂、拋丸衝擊エ件表面,將鏽蝕等附著物清除並形成符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與緻密的表面組織,然後進行噴漆等表面塗覆。裝備製造業、重工業中ー些大型結構的尺寸往往非常龐大,如風カ發電塔架的圓筒直徑通常為2. 8 5. 2米、長度為17 28米,而石化行業中的大型儲油罐的罐體直徑很大、高度為35 70米,這些結構件長期暴露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耐候性要求很高。目前多數的生產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高耗能、大噪音、環境汙染嚴重的開放式處理階段,人工採用噴槍進行手工噴丸或噴漆操作,不僅生產效率非常低,完成ー個風力發電塔架的圓筒外周噴丸需要3班X6人時,且表面處理質量與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密切相關,質量不穩定,難以符合長期耐候性的要求;而且由於開放式噴丸或噴塗時,空氣汙染非常嚴重,瀰漫著粉塵、化工油漆等微顆粒,對操作人員的身體損害非常大,嚴重的會產生矽肺等職業病。考慮到上述問題,一些生產企業與設備製造商對設備進行了改進,如中國專利《CN200910072726. 5一種風電塔筒外壁自動拋丸機》、中國專利《201010205766. 5小型鋼丸供料循環器及應用該裝置的數控金屬表面處理機》等,通過拋丸機構三維運動,制丸閉路循環,粉塵閉路回收等方式,實現金屬表面處理的自動化,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加工質量,確保了人身安全。但是這些專利所公開的設備,在拋丸噴頭自由度、拋丸質量、工作行程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改進與提高的空間。現有的拋丸器,均只設置單個拋丸頭,而由於拋丸的原理,所拋出的鋼丸在約60度的發射角範圍內エ件表面進行擊打,靠近初始發射角的部位,擊打出的鋼丸較多,エ件表面處理得比較徹底,而遠離初始發射角的部位,鋼丸較少,力量較輕,因而エ件表面處理得較弱。為了保證處理質量,則需要減少螺旋送進的步長。
發明內容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金屬表面處理機的單頭拋丸器存在近強遠弱的加工缺陷,導致表面處理質量差、效率低等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雙頭拋丸器,從而能夠達到優秀的處理質量,且顯著提高加工效率。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雙頭拋丸器,左右兩個拋丸葉輪通過各自獨立的拋丸電機進行驅動,工作時旋向相反。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ー步改進所述拋丸葉輪採用的「Y」型拋丸葉片,「Y」型兩側為凹入的對稱圓弧,「 Y」型前部尖端指向拋丸葉輪的圓心,利用緊固件穿過「Y」型後部 寬端中間的固定孔將若干片拋丸葉片夾持在上下固定盤之間。
落砂鬥的下部分為兩個鬥底,通過控砂閥向拋丸葉輪進行鋼丸的供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的雙頭拋丸器結構可以有效的克服現有技術中由於發射角造成的噴丸不均勻的問題,彌補了遠端打擊力量小、數量少產生的加工質量差的缺陷,保證了在整個作業面寬度上基本相同優質的表面處理質量;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大幅地増加螺旋送進的步長,從而有效地減少加工時間,提高加工效率。
本發明採用的雙頭拋丸器結構與「Y」型葉片,拋射質量好,且通過簡單的替換即可成倍的提高了工作壽命。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易於維護易操作,可靠性好,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圖I為應用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為圖I中拋丸葉輪的裝配爆炸圖。圖中1、拋丸頭;2、拋丸ロ ;3、拋丸葉輪;4、拋丸葉片;5、固定孔;α、發射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發明的拋丸頭I為雙頭結構,即設置有左右兩個並聯的拋丸葉輪3,並各自通過獨立的拋丸電機進行驅動,工作時旋向相反;落砂鬥的下部分為兩個鬥底,通過控砂閥的控制給拋丸葉輪3進行鋼丸的供料。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拋丸葉輪3採用的「Y」型拋丸葉片4,拋丸葉片4的兩側為凹入的對稱圓弧,拋丸葉片4的「Y」型前部尖端指向圓心,後部寬端中間有ー個固定孔5,通過螺栓等緊固件將拋丸葉片4夾持在上下固定盤之間。本發明採用的雙頭拋丸器結構與「Y」型葉片,當一段時間工作後,「 Y」型葉片的ー側工作面圓弧磨損以後,直接對調左右拋丸葉輪3,即可使用另ー側的圓弧面進行工作,從而成倍的提高了工作壽命。實際工作時,由上方落砂鬥供給的鋼丸接觸到拋丸葉片4的側面圓弧時,被加速並以一定的線速度向拋丸ロ 2發射出去,形成了圖I中所示的發射角α。本發明的雙頭拋丸器結構可以有效的克服現有技術中由於發射角造成的噴丸不均勻的問題,工作時兩個拋丸葉輪3以相反的旋向進行旋轉,兩個發射角α在遠端有一定寬度的交匯範圍,這樣雖然單個的拋丸葉輪3在作業面寬度上存在近強遠弱的不平衡,但是兩個拋丸葉輪3同時相對旋轉拋丸時,在發射角α遠端的エ件受到雙倍的鋼丸衝擊,即使有少部分鋼丸發生碰撞,由於存在發射斜角,其碰撞後鋼丸依然是向著工件表面進行衝擊,從而彌補了遠端打擊カ量小、數量少產生的加工質量差的缺陷,保證了在整個作業面寬度上基本相同優質的表面處理質量,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大幅地増加螺旋送進的步長,從而有效地減少加工時間,提高加工效率。根據實際工作測試,對於相同長度的風カ發電塔架的圓筒エ件進行表面拋丸處理,採用單個拋丸頭的加工時間為4 5個小時,而採用本發明的雙頭拋丸器結構僅需
I.5小時作用,且拋丸質量大大提高。以上描述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不是對發明的限定,本發明所限定的範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頭拋丸器,其特徵在於左右兩個拋丸葉輪(3)通過各自獨立的拋丸電機進行驅動,工作時旋向相反。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頭拋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拋丸葉輪(3)採用的「Y」型拋丸葉片(4),「Y」型兩側為凹入的對稱圓弧,「Y」型前部尖端指向拋丸葉輪(3)的圓心,利用緊固件穿過「Y」型後部寬端中間的固定孔(5)將若干片拋丸葉片(4)夾持在上下固定盤之間。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頭拋丸器,其特徵在於落砂鬥的下部分為兩個鬥底,通過控砂閥向拋丸葉輪(3)進行鋼丸的供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頭拋丸器,左右兩個拋丸葉輪通過各自獨立的拋丸電機進行驅動,工作時旋向相反。拋丸葉輪採用的「Y」型拋丸葉片,「Y」型兩側為凹入的對稱圓弧,「Y」型前部尖端指向拋丸葉輪的圓心,利用緊固件穿過「Y」型後部寬端中間的固定孔將若干片拋丸葉片夾持在上下固定盤之間。本發明的結構可以有效的克服現有技術中由於發射角造成的噴丸不均勻的問題,彌補了遠端打擊力量小、數量少產生的加工質量差的缺陷,保證了在整個作業面寬度上基本相同優質的表面處理質量;可以大幅地增加螺旋送進的步長,從而有效地減少加工時間,提高加工效率。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易於維護易操作,可靠性好,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24C3/02GK102649260SQ20121012788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周宗正, 孟良才 申請人:無錫中盈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