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8:03:26
專利名稱:靠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用品,尤其是指一種靠墊結構。
背景技術:
於日常生活中,汽車為我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一般汽車座椅上側的頭枕皆為固定式,只可以上下調整高度,且沒有設置任何可以輔助支撐人體頭、頸部的裝置,當我們開車時雖然可將頭部躺靠在頭枕上,使開車時更加舒適,但常因路面狀況不良而使頭部左右搖晃,而無法貼緊頭枕,長時間之下將使駕駛員的頸部酸痛、疲勞,產生不舒適的感受。另外我們也常會搭乘客運、巴士等,尤其長途旅程乘坐時間長時,我們通常會躺靠在座椅小睡一下,而一般客運、巴士等的座椅最多僅能調整椅背的傾斜角度,使得躺靠睡覺時更加舒適,但常因路面狀況不良而使頭部左右搖晃,而無法貼緊椅背,長時間之下將使得頸部酸痛、疲勞,產生不舒適的感受,甚至睡覺時頭部因搖晃而撞擊到車窗,而造成頭部的傷害。請參閱中國臺灣專利第M290828號、第M300180號,第M303836號、第M277634號,雖然具有支撐人體頭、頸部的功效,但該些專利案的構件繁多、結構複雜,會增添組裝、製造上的不便且會增加製造成本,另外構件繁多、結構複雜的產品也會導致不便於隨身攜帶使用,因此該些專利案仍有缺失尚待改進。有鑑於此,本設計人針對上述靠墊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靠墊結構,其可供不同使用者的頭部舒適地躺靠,其具有構造簡單、便於製造、可降低製造成本,且可以縮小體積,而便於攜帶使用等功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種靠墊結構,供裝設於座椅,於一靠墊設有兩可彎折的連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位於主板兩側的兩側板,該連接部為可撓材料且其厚度小於主板、側板的厚度。上述靠墊中設有彈性體,外部包覆有布層。上述主板設有供一固定帶穿設的兩開孔,固定帶兩側表面設有可相互結合、分離的結合部,而該兩結合部構成一固定裝置。上述結合部為可相互黏合、分離的子母式魔鬼氈。上述靠墊結構還包含有一支撐裝置,其包含有至少一連接主板、側板的可撓體,可撓體位於主板、側板之間。上述主板、側板分別設有多個供可撓體穿繞的穿孔,而可撓體於穿設主板後設有一調整組,調整組設有一調整主板、側板間的可撓體長度的彈性鈕。上述側板於兩穿孔之間設有一槽部,可撓體穿繞後可位於槽部中。[0015]上述可撓體為一長片狀帶體,而主板、側板分別設有多個穿孔,穿孔的形狀對應於可撓體外形,可撓體穿繞於穿孔,而可撓體設有可相互黏合、分離的黏扣部。上述可撓體為帶體狀且設於主板兩側,可撓體一端部設有按扣部,而側板也設有可與該可撓體按扣部相結合或分離的按扣部。上述可撓體為帶體狀且設於主板兩側,可撓體一端部設有黏扣部,而側板也設有可與該可撓體黏扣部相結合或分離的黏扣部。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設有兩連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兩側板,且該連接部為可撓材料,使連接部可彎折,以使側板可朝主板方向形成角度的變化;使靠墊具有可重設大小的凹部,供不同使用者的頭部舒適地躺靠,以輔助支撐人體的頭、頸部,且具有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降低製造成本等功效,另外該側板可朝主板摺疊,以縮小體積,而便於攜帶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 型靠墊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的展開平面圖圖3A是圖3中連接部處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使用時的上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不使用時的上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固定於汽車座椅的頭枕的示意圖;圖6A是圖6中靠墊結構的放大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固定於一般座椅的頭枕的示意圖;圖7A是圖7中靠墊結構的放大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固定於客運巴士座椅的頭枕的實施例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的支撐裝置的第二結構實施例立體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的支撐裝置的第二結構實施例由另一側觀視的立體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的支撐裝置的第三結構實施例立體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的支撐裝置的第四結構實施例立體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靠墊10主板11彈性體12布層13連接部 14開孔15穿孔20側板21穿孔22槽部 23按扣部 24黏扣部30可撓體 31調整組 311彈性鈕32黏扣部 33按扣部 34黏扣部40固定帶 41黏扣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請參閱圖1、圖2、圖3、圖3A所示,本實用新型靠墊結構可供裝設於座椅(如汽車、客運巴士等的座椅),其設有一靠墊1,靠墊I中設有多個彈性體11,如橡膠、發泡材料等彈性材料,外部則以布層12將彈性體11緊密包覆,如此靠墊I具有適當的彈性,可供人體頭、頸部舒適地躺靠。該靠墊I於預定處設有兩連接部13,以形成一主板10及兩位於主板10兩側的側板20,該連接部13也為布層12—部份,由於布層12為可撓材料,所以連接部13也為可撓材料,藉由壓合連接部13,使連接部13處的布層12相連結貼靠,且使連接部13厚度小於主板10、側板20,如此連接部13即可彎折,使側板20可朝主板10方向形成角度的變化,進而使靠墊I具有可重設大小的凹部。請參閱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主板10於預定處設有兩開孔14,以供一固定帶40穿設,固定帶40兩側表面設有可便於相互黏合、分離的黏扣部41,黏扣部41可為子母式魔鬼氈,而構成一固定裝置,以便將靠墊I固定於座椅。本實用新型還設有支撐裝置,主要在主板10、側板20的預定處分別設有多個穿孔15,21,以供一可撓體30 (如繩、線等)穿繞,側板20於兩穿孔21之間設有一槽部22,可撓體30穿繞後可位於槽部22中而不會突出於側板20表面,具有美觀效果,而可撓體30於穿設主板10後設有一調整組31,調整組31設有一彈性鈕311,未按壓彈性鈕311時,可將調整組31固定在可撓體30的預定位置,以固定主板10、側板20間的可撓體30長度,以使主板10、側板20可藉由可撓體30而相互牽制,避免側板20向外側打開;而當按壓彈性鈕311時,可使調整組31在可撓體30上調整移動,以調整主板10、側板20間的可撓體30長度。請參閱圖4、圖6、圖6A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先可按壓調整組31的彈性鈕311,使主板10、側板20間的可撓體30長度可作調整,亦即側板20可朝主板10方向形成角度的變化,以使靠墊I具有可重設大小的凹部,可供不同使用者的頭部躺靠,調整後將調整組31移動接近主板10的一側且不再按壓彈性鈕311,即可將靠墊I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並可藉由固定帶40將靠墊I固定於汽車座椅的頭枕,以輔助支撐人體的頭、頸部;另外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降低製造成本等功效。請參閱圖7、圖7A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藉由固定帶40將靠墊I固定於一般座椅的頭枕,以輔助支撐人體的頭、頸部。請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直接將靠墊I放置於客運巴士座椅的頭枕與人體頭部之間,並供人體頭部抵靠,以輔助支撐人體的頭、頸部。請參閱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不使用時,將側板20朝主板10摺疊,且將透出於主板10外的可撓體30往外拉到底,以使側板20緊貼固定於主板10,並將調整組31移動接近主板10的一側,且不再按壓彈性鈕311,如此即可以縮小整體體積,也便於攜帶使用。請參閱圖9、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支撐裝置的第二構造實施例,可撓體30可為一長片狀布帶或彈性帶,而主板10、側板20的穿孔15、21形狀對應於可撓體30外形而呈長形孔狀,使可撓體30穿繞於穿孔15、21,而可撓體30於近兩端處設有可便於相互黏合、分離的黏扣部32,黏扣部32可為子母式魔鬼氈,如此在調整好靠墊I凹部大小後,將黏扣部32相互黏合固定,以固定主板10、側板20間的可撓體30長度,如此即可將靠墊I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請參閱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支撐裝置的第三構造實施例,於主板10兩側設有多個可撓體30,可撓體30為帶體狀,且端部設有按扣部33,而側板20也設有可與按扣部33相結合或分離的按扣部23,當將按扣部23、33相結合時,藉由可撓體30的牽制以防止側板20朝主板10彎折,如此即可將靠墊I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請參閱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支撐裝置的第四構造實施例,於主板10兩側設有多個可撓體30,可撓體30為帶體狀,且端部設有黏扣部34,而側板20也設有可與黏扣部34相結合或分離的黏扣部24,當將按扣部24、34相結合時,藉由可撓體30的牽制以防止側板20朝主板10彎折,如此即可將靠墊I的凹部大小作一固定。上述實施例和附圖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靠墊結構,供裝設於座椅,其特徵在於:於一靠墊設有兩可彎折的連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位於主板兩側的兩側板,該連接部為可撓材料且其厚度小於主板、側板的厚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靠墊中設有彈性體,外部包覆有布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主板設有供一固定帶穿設的兩開孔,固定帶兩側表面設有可相互結合、分離的結合部,而該兩結合部構成一固定裝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結合部為可相互黏合、分離的子母式魔鬼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有一支撐裝置,其包含有至少一連接主板、側板的可撓體,可撓體位於主板、側板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主板、側板分別設有多個供可撓體穿繞的穿孔,而可撓體於穿設主板後設有一調整組,調整組設有一調整主板、側板間的可撓體長度的彈性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側板於兩穿孔之間設有一槽部,可撓體穿繞後可位於槽部中。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可撓體為一長片狀帶體,而主板、側板分別設有多個穿孔,穿孔的形狀對應於可撓體外形,可撓體穿繞於穿孔,而可撓體設有可相互黏合、分離的黏扣部。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可撓體為帶體狀且設於主板兩側,可撓體一端部設有按扣部,而側板也設有可與該可撓體按扣部相結合或分離的按扣部。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靠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可撓體為帶體狀且設於主板兩側,可撓體一端部設有黏扣部,而側板也設有可與該可撓體黏扣部相結合或分離的黏扣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靠墊結構,供裝設於座椅,如汽車、客運巴士等的座椅;於一靠墊預定處設有兩連接部,以形成一主板及位於主板兩側的兩側板,該連接部為可撓材料且厚度小於主板、側板,使連接部可彎折,以使側板可朝主板方向形成角度的變化;俾使靠墊具有可重設大小的凹部,供不同使用者的頭部躺靠,以輔助支撐人體的頭、頸部,且具有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降低製造成本等功效,另外側板可朝主板摺疊,以縮小體積,而便於攜帶使用。
文檔編號B60N2/48GK203046948SQ20122066965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林韋廷 申請人:林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