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7:10:16
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在該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接觸型密封件,在與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上述內圈上具有凹槽,上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於上述凹槽中的軸承軸向面而接觸,因此,能夠防止異物從外部向軸承內部侵入。
【專利說明】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
【背景技術】
[0002]近年,在對用於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滾珠絲槓的旋轉軸端進行支承的軸承中,擔心因對軸承反覆輸入的軸向荷載、和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切削液和切割屑向軸承內的侵入,而會對軸承的壽命和持久性產生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外圈,在內周面上設有兩列滾動面,並且所述外圈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0004]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
[0005]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接觸型密封件,在與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於所述凹槽中的軸承軸向面而接觸。本實用新型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中,即使對軸承反覆作用軸向荷載也能夠實現軸承的長壽命化,能夠防止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切削液和切割屑向軸承內侵入,而能夠提高軸承的持久性。
[0006]而且,第二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外圈,在內周面上設有兩列滾動面,並且所述外圈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0007]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
[0008]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非接觸型密封件,在與所述非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通過所述凹槽和所述非接觸密封件的自由端部而具有由規定的間隙而形成的迷宮式密封。本實用新型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中,即使對軸承反覆作用軸向荷載也能夠實現軸承的長壽命化,能夠防止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切削液和切割屑向軸承內侵入,而能夠提高軸承的持久性。
[0009]而且,第三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外圈,具有位於內周面上的兩列滾動面、位於外周面上的油槽、從所述油槽穿設到內周面上的通孔、和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0010]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
[0011]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接觸型密封件,在與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於所述凹槽中的軸承軸向面而接觸。本實用新型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中,即使對軸承反覆作用軸向荷載也能夠實現軸承的長壽命化,能夠防止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切削液和切割屑向軸承內侵入,而能夠提高軸承的持久性。
[0012]而且,第四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外圈,具有位於內周面上的兩列滾動面、位於外周面上的油槽、從所述油槽穿設到內周面上的通孔、和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0013]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
[0014]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非接觸型密封件,在與所述非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通過所述凹槽和所述非接觸密封件的自由端部而具有由規定的間隙而形成的迷宮式密封。本實用新型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中,即使對軸承反覆作用軸向荷載也能夠實現軸承的長壽命化,能夠防止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切削液和切割屑向軸承內侵入,而能夠提高軸承的持久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立體圖。
[0016]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立體圖。
[0017]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立體圖。
[0018]圖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立體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兜孔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I具有:內圈2 ;外圈3 ;多個滾動體4,在上述內圈2和上述外圈3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5,其具有兜孔5c,上述兜孔5c將多個上述滾動體4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內圈2構成為,排列有兩列滾動圈2a,該滾動圈2a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外圈3具有位於內周面上的兩列滾動面、和凸緣3a,凸緣3a對應於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偵牝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上述凸緣3a上沿著軸承軸向設有軸承固定用的貫穿孔3b,由此使軸承的固定簡潔化。而且,將滾動體4與外圈3以及內圈2接觸的接觸點P連結而成的接觸角Θ設為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保持架5具有大徑環狀部5a和小徑環狀部5b,通過將上述大徑環狀部5a和上述小徑環狀部5b連結的柱部5d而構成收容滾動體4的兜孔5c。上述兜孔5c的兜孔面S形成為球面形狀,該球面形狀使保持架5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5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從而上述兜孔5c的兜孔面S以不會使滾動體4從兜孔內脫出的方式保持。而且,在上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接觸型密封件6,在與接觸型密封件6的自由端部6a相對的上述內圈2上具有凹槽2b,上述接觸型密封件6的自由端部6a相對於凹槽中的軸承軸向面而接觸。
[0021]另外,本第二實施方式採用了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軸承的構成,但代替第一實施方式的接觸型密封件而具有非接觸型的密封件16。在與非接觸型的密封件16的自由端部16a相對的內圈2上具有凹槽2b,通過凹槽2b和非接觸密封件16的自由端部16a而由規定的間隙形成迷宮式密封。通過採用這些實施方式,即使對軸承反覆作用軸向荷載也能夠實現軸承的長壽命化,能夠防止工具機或一般工業機械中的切削液和切割屑向軸承內侵入,而能夠提聞軸承的持久性。
[0022]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外圈3的外周面上設有油槽3c,從油槽3c到外圈內周面上穿設有通孔3d。其他的軸承構成是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通過本實施方式,能夠根據軸承的使用條件而向軸承內供給必要量的潤滑劑,由此,有助於軸承壽命的進一步提高。
[0023]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外圈3的外周面上設有油槽3c,從油槽3c到外圈內周面上穿設有通孔3d。其他的軸承構成是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的。通過本實施方式,能夠根據軸承的使用條件而向軸承內供給必要量的潤滑劑,由此,有助於軸承壽命的進一步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 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 外圈,在內周面上設有兩列滾動面,並且所述外圈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 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 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0、D2〈D0的關係, 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接觸型密封件, 在與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於所述凹槽中的軸承軸向面而接觸。
2.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 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 外圈,在內周面上設有兩列滾動面,並且所述外圈具有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 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 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 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非接觸型密封件, 在與所述非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 通過所述凹槽和所述非接觸密封件的自由端部而具有由規定的間隙而形成的迷宮式密封。
3.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 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 外圈,具有位於內周面上的兩列滾動面、位於外周面上的油槽、從所述油槽穿設到內周面上的通孔、和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 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 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 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O、D2〈D0的關係, 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接觸型密封件, 在與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所述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於所述凹槽中的軸承軸向面而接觸。
4.一種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具有: 內圈,排列有兩列滾動圈,所述滾動圈在外周面上具有滾動面; 外圈,具有位於內周面上的兩列滾動面、位於外周面上的油槽、從所述油槽穿設到內周面上的通孔、和凸緣,所述凸緣對應於所述外圈的一列滾動面,且與所述外圈的端部相比以規定量位於軸承軸向內側,且使外周面的直徑變大而成,在所述凸緣上設有通孔; 多個滾動體,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的彼此的滾動面之間滾動;和圓環狀的保持架,其具有兜孔,所述兜孔將多個所述滾動體收容並相互等間隔地保持,將所述滾動體與所述外圈以及所述內圈的接觸點連結而成的接觸角設在40度以上且65度以下,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 所述保持架由大徑環狀部、小徑環狀部、以及將所述大徑環狀部和所述小徑環狀部連結的柱部而構成, 保持架的外徑側兜孔孔徑Dl和保持架的內徑側兜孔孔徑D2與滾動體直徑DO之間的關係滿足Dl < D0、D2〈D0的關係, 並且,在所述背對背角接觸球軸承的軸向兩端面上具有非接觸型密封件, 在與所述非接觸型密封件的自由端部相對的所述內圈上具有凹槽, 通過所述凹槽和所述非接觸密封件的自由端部而具有由規定的間隙而形成的迷宮式密封。
【文檔編號】F16C33/40GK204061542SQ201420496544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櫻井正博 申請人:日本精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