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山之子高文毓事跡觀後感

2023-07-29 15:02:18 1

  【第1篇】

  近日,多次報導了退休幹部高文毓13年綠化荒山的事跡,之前我先後兩次聽了高文毓先進事跡報告會,每次都深受感動。他造福後人、傾力生態建設的創業精神和他熱愛家鄉、獻身生態、人老心不老的無私奉獻精神,他甘於清貧不圖榮華的黨性風骨和他偉大的人格力量、執著的人生追求,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和領略到他事跡的豐富內涵和鮮明時代特徵。他的執著與堅守,讓我感受了他有大山一樣樸素的胸懷;他的無私和奉獻,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高尚的情愫。他不僅是我們農委班子成員的典範,還是全委黨員幹部的楷模,更是全體幹部職工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以高文毓精神作為一面鏡子,作為一面旗幟,掀起學習高文毓同志的熱潮,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學先進、比先進、爭先進、趕先進」活動,傳遞正能量,紮實有效推進黨建工作,通過黨建工作的示範引領作用和導向帶動作用,全面推進農委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

  一、提升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搞好黨建工作前提

  緊緊圍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創建學習型機關,發揮領導班子的整體作用。以學習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準確把握中央、省、市、縣紀委全會精神,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深化和拓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實踐活動,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樹立農委機關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和駕馭複雜局勢能力,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理論水平、政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和推動工作的能力。樹立農委全體黨員幹部積極向上、風清氣正的良好形象。

  在抓黨建工作中,農委制訂機關年度理論學習計劃,班子成員提前擬定課題,人人撰寫黨性修養學習材料,每周一、周五組織全體人員輔導學習,通過改造我們的學習,全委黨員領導幹部,牢記黨的宗旨,及時撣去思想灰塵、祛除作風積習,校正行為偏差,從內心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通過學習舉一反三,人人寫心得體會和觀(讀)後感,真正在思想上自省,對自身言行進行深刻的審視,與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保持距離;在行為上自律,警鐘長鳴,自覺遵守黨紀國法與道德準則;在工作中時刻系群眾於心頭、知民情民意、曉民憂民願、解群眾之難。

  農委班子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首位,抓黨建工作從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入手,要求全委黨員幹部在黨紀國法面前,「高壓線」碰不得,「警戒線」闖不得。建立和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制訂了《關於開展「工作秩序渙散、紀律鬆弛「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農委黨員幹部轉變作風、廉潔自律的規定要求,我作為「一把手」負總責,堅持親自抓、帶頭抓,層層抓落實。針對作風建設,對照習總書記「三嚴三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委機關制定了辦公用房、出勤、財務、公車管理等相關規定並嚴格執行,加強監督檢查,杜絕各類亂作為、不作為、不廉潔、不守紀等問題發生。強化對領導幹部的紀律約束,防止權力失控、行為失範。領導幹部帶頭模範遵守黨的各項紀律,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這種監督約束,並不是束縛黨員幹部的手腳,而是為了防止幹部犯錯誤,這是對幹部最大的愛護、最好的保護和最真誠的幫助。

  二、提升服務水平,黨建工作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設的基礎

  農委要以務實的作風認真做好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從解決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做起。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貼近群眾,聯繫群眾,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切實轉變黨員幹部作風,堅守服務群眾無休止符。堅持從基層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做起,對照縣委要求,結合農委實際制定出更具體的細則。通過開展「訪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訪活動和全委機關及農技人員「下鄉住村、包村增收」活動,以「下鄉就是上班,崗位就在田間」的思想理念,組織黨員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農戶,下情上達,傳達群眾的心聲,及時了解農民群眾的意願訴求,開展「為民辦實事」競賽活動,提高辦事效率。農委組織黨員幹部開展「百名農技人員進百村聯千戶」活動,形成長效機制,著重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通過開展技術跟進服務,及時地解答指導農民技術方面的問題,為農民朋友提供服務「三農」的政策信息。農委組織黨員領導幹部開展「愛崗敬業,創先爭優」活動,全委黨員幹部分批次深入全縣幫扶點逐戶走訪群眾,發放徵詢意見卡,包聯全縣78個行政村或經濟專業合作社,收集群眾意見建議,融洽了黨群幹群關係。

  三、發展現代農業,黨建工作是做好農委中心工作的保證

  圍繞發展這個核心,農委以黨建工作拓展延伸開來,深入下去,以黨建引領機關工作、業務工作的開展,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大膽地做好工作創新,在爭取項目立項、立項項目抓出成效,抓出亮點,做成品牌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我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今年農委承擔全縣糧食安全生產、以蔬菜為主的設施農業建設、「一村一品」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科技示範戶培訓工作等六大重點項目工程。農委在項目建設實施中,對項目進度,完成效果,全線跟進,全程監管。全委黨員領導幹部緊緊抓住糧食高產創建,在面臨乾旱少雨的自然條件下,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採取農耕補貼,擴澆保墒的有力措施,確保種糧面積不減。同時積極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生物防治技術和化學防治技術,開展「一噴三防」工作,加強糧食作物後期管理,保障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今年我縣糧食總量有望實現「十一」連增;全縣超額完成了新增設施蔬菜2000畝目標,加快推進南衛萬畝循環示範區和高效農業建設;實施發展22個具有特色主導產業的專業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實現農民增收;實施對全縣233戶900人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全縣600戶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輻射帶動10000戶;組織全縣600戶種植業示範戶和100戶養殖業示範戶進行技能培訓,為全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通過黨建工作引領和項目示範帶動作用,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市場化手段,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有力地推動農委各項工作的開展,全面推進我縣農業現代化進程。

  【第2篇】

  一場秋雨過後,山西芮城縣中條山南麓的虎廟山上滿目翠綠。溝崖邊,一叢叢側柏長得鬱鬱蔥蔥;山路旁,酸棗、柿子掛滿枝丫,像一盞盞小紅燈籠……而眼前的這一切,浸透了高文毓老人15年的心血。

  今年78歲的高文毓,15年來靠著一雙膠鞋、一把钁頭、一個藍背包、一頂草帽,綠化荒山萬餘畝,栽樹160多萬株,硬是把一座座光禿禿的山梁變得林豐草茂。村民們誇他是中條山的「新愚公」,幹部們稱讚他是芮城的「楊善洲」。

  芮城縣東山底村是名副其實的「山底村」,村北的虎廟山,山坡地一片連一片,溝壑梁峁,縱橫交錯。帶著綠化家鄉荒山的想法,1956年,成績優異的高文毓選擇了北京林學院林學系水土保持專業。大學畢業後,高文毓被分配到山西省水利廳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從事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研究工作。

  1999年,62歲的高文毓婉言謝絕了原單位的續聘,毅然決定返回家鄉,承包荒山栽樹,讓家鄉的光山禿嶺綠起來。1999年11月,高文毓與芮城縣南衛鄉政府籤訂了虎廟山1萬畝荒山綠化治理任務,承包期限是70年。

  虎廟山位於中條山的南麓,陽坡光照強烈且時間長,土壤裡含水少,大多數時間處於乾旱狀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當地就年年組織人上山栽樹,然而,幾十年過去了,虎廟山還是光禿禿的,水土流失反而比過去更嚴重,只要颳風,滿山遍野都瀰漫著塵土。

  憑著幾十年治理水土流失的經驗,高文毓認為在荒山上栽樹,最要緊的一是要堅持科學植樹,二是要有守望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虎廟山這樣貧瘠的山上植樹成林。

  「在山上種樹不像在平地上種樹,每一次種樹都是精細活,容不得馬虎,更不能蠻幹,要講究方法,還要有一種耐力,和大自然比耐力。」高文毓說。

  遇到多是石頭的地方,高文毓就用鋼鉗在石頭層上鑿出個坑,然後從山下運些土填上,再栽樹,他把這形象地稱為「客土栽培法」。上山的15公裡通道上的側柏樹,就是這樣一棵一棵栽上去的。如今這些柏樹已經長到兩米多高,翠綠挺拔,沿著山嶺蜿蜒曲折。

  通過幾年的實踐總結,高文毓創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氏栽樹法」,在海拔800米到1300米之間的陽坡栽植側柏最適宜;油松要長在海拔1600米以下陰坡及半陰坡的地段;溝底適合栽核桃樹;緩坡適合栽杏、梨等經濟林;山窪平地適宜種黃芩、柴胡等藥用植物。

  為了提高栽植樹木的成活率,一開始高文毓帶著家人一車一車地把水往山上拉,每種一棵就灌一棵。最近幾年,他開始在山上打旱井(水窖)蓄積雨水。高文毓說:「在乾旱貧瘠的荒山上造林,要講科學,要和老天爺比韌勁、比耐力。"不怕慢,單怕站"。只要樹苗能成活,荒山早晚要成林。」

  15年來,為了上山栽樹,光他家的三輪車就換了6輛,輪胎不知換了多少條;家裡的钁頭、鋼銑不知換了多少茬,膠鞋不知換了多少雙……

  經過多年連續栽植,如今的虎廟山上側柏成林,早年栽的一些核桃、山杏、山梨樹,現在都掛了果。高文毓告訴村裡鄉親,山上的杏、核桃大家都可以去採摘,想要多少摘多少。就是一點,不要把杏樹、核桃樹弄壞了。高文毓經常告訴家人,虎廟山不是咱家的,咱們只是在給國家護山,虎廟山是大家的,永遠是國家的!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