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孢菇覆土材料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24 17:50:01 3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孢菇覆土材料的製備方法,屬於覆土材料製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雙孢菇栽培中,需要進行覆土,才能正常出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因而在發滿菌絲的料面覆土是雙孢菇栽培中一項極重要的技術措施。覆土改變了菇床的物理結構、表面溫度、水分、通氣和微生物狀況等,創造了雙孢菇子實體分化、發育的微生態環境,促使雙孢菇菌絲生長由營養階段向生殖階段轉化,誘導原基形成。覆土是雙孢菇發生的必要條件。
雙孢蘑菇的覆土材料是關係到雙孢蘑菇能否高質量栽培的關鍵之一,源於覆土材料的持水性是否能夠保證雙孢蘑菇菌絲的生長發育和向生殖生長發育轉化的順利進行,這就對覆土材料的持水性,以及與其相關的覆土材料的團粒結構、營養狀態和利於雙孢蘑菇菌絲生長發育的覆土材料中微生物菌群的數量和種類有很高的要求。
壤土作為覆土材料,雖然有著材料易得,成本低廉的有利條件,但是對於雙孢蘑菇的栽培來說,卻有著持水量低,團粒結構過於緊密,透氣性差,而且雙孢蘑菇生長所需微生物菌群數量低的不利因素,致使雙孢蘑菇的菌絲不能較好生長,雙孢蘑菇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所不足的情況。針對壤土作為覆土材料,持水量低,透氣差等問題,有人提出利用草炭土作為覆土材料,其持水性雖然好於壤土,但是持水量仍偏低,雙孢蘑菇的產量和品質也不是最佳。而且,草炭土作為一種化石資源,還明顯受到了產地和數量的限制,資源有限,作為覆土材料需增加購買和運輸的成本,降低了雙孢蘑菇產業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的覆土材料著持水量低,團粒結構過於緊密,透氣性差,導致雙孢蘑菇產量和品質不佳的問題,本發明利用具有高含量的氮、磷、鉀的兔糞作為原料,通過與麥麩、池塘淤泥等混合,對泥鰍進行培養,通過泥鰍內部的消化分解,改變混合物內部的結構,形成疏鬆物質,隨後進行堆肥處理,增加剩餘混合物中的有機質類物質,提供有益物質含量,最後與草木灰、麥飯石及兔糞混合,從而製得雙孢菇覆土材料。本發明以兔糞為基料,與其他物質混合,通過泥鰍消化處理,改變團粒結構,再進行堆肥增加有機質,提高持水量,同時通過兔糞及麥飯石對覆土材料中的害蟲進行殺滅,提高雙孢菇的成活率,從而解決了覆土材料著持水量低,團粒結構過於緊密,透氣性差,導致雙孢蘑菇產量和品質不佳的問題。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持水量高,滿足了雙孢菇在生長時所需要的水分,提高了其產量和品質。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數計,取50~60份兔糞、30~40份麥麩、32~35份含水量為80%池塘淤泥、10~12份過硫酸鈣、7~9份尿素及4~7份碳酸鈣,放入攪拌機中,以300r/min攪拌30~40min,再將攪拌機中的混合物加入培養池內,直至混合物深至培養池底40~50cm,靜置30~35min;
(2)向上述培養池內加入繁殖期的泥鰍,加入量為每平方米30~35尾,保持培養池內的溫度為24~29℃,養殖4~7天,每16~19h使用攪拌器以130r/min攪拌20~25min,每9~10h加入上述重量份數中兔糞質量7~11%的豆粕;
(3)在上述培養結束後,將培養池內的泥鰍取出,對培養池內的剩餘混合物進行過濾,收集濾渣,按重量份數計,取35~40份濾渣、18~20份草木灰、16~19份兔糞及15~19份200目麥飯石,混合均勻,並置於28~32℃下靜置10~15min,得堆肥基料;
(4)將上述堆肥基料進行堆肥,堆體高度為1.0~1.5m,使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覆蓋堆體,待堆體溫度達47~52℃時,繼續堆肥13~18h後進行翻堆,隨後繼續堆肥,在翻堆5~8次後,去除黑色聚乙烯薄膜,將堆體進行自然晾曬,待其含水量為20~25%時,將堆體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收集過篩顆粒,並置於紫外線滅菌燈下進行殺菌消毒,即可得雙孢菇覆土材料。
本發明的應用方法:首先將雙孢菇菌床料面整平整齊,再利用機械覆土的方式,將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均勻的撒在菌床上,控制撒入厚度為3.2~3.8cm,並用木片刮平,待鋪撒完成後,對土層進行調水,控制調水的量為1.2~1.5kg/m2,調水結束後,按正常培養雙孢菇的方法進行操作培養。經檢測,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持水量達到15~25kg(水)/kg,一潮雙孢菇產量達到5.2~6.8kg/m2,產量得以提高。
本發明與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持水量高,達到15~25kg(水)/kg,提高了雙孢菇的產量和品質;
(2)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團粒結構鬆散,透氣性好,有利於雙孢菇的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取50~60份兔糞、30~40份麥麩、32~35份含水量為80%池塘淤泥、10~12份過硫酸鈣、7~9份尿素及4~7份碳酸鈣,放入攪拌機中,以300r/min攪拌30~40min,再將攪拌機中的混合物加入培養池內,直至混合物深至培養池底40~50cm,靜置30~35min;向上述培養池內加入繁殖期的泥鰍,加入量為每平方米30~35尾,保持培養池內的溫度為24~29℃,養殖4~7天,每16~19h使用攪拌器以130r/min攪拌20~25min,每9~10h加入上述重量份數中兔糞質量7~11%的豆粕;在上述培養結束後,將培養池內的泥鰍取出,對培養池內的剩餘混合物進行過濾,收集濾渣,按重量份數計,取35~40份濾渣、18~20份草木灰、16~19份兔糞及15~19份200目麥飯石,混合均勻,並置於28~32℃下靜置10~15min,得堆肥基料;將上述堆肥基料進行堆肥,堆體高度為1.0~1.5m,使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覆蓋堆體,待堆體溫度達47~52℃時,繼續堆肥13~18h後進行翻堆,隨後繼續堆肥,在翻堆5~8次後,去除黑色聚乙烯薄膜,將堆體進行自然晾曬,待其含水量為20~25%時,將堆體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收集過篩顆粒,並置於紫外線滅菌燈下進行殺菌消毒,即可得雙孢菇覆土材料。
實例1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取60份兔糞、40份麥麩、35份含水量為80%池塘淤泥、12份過硫酸鈣、9份尿素及7份碳酸鈣,放入攪拌機中,以300r/min攪拌40min,再將攪拌機中的混合物加入培養池內,直至混合物深至培養池底50cm,靜置35min;向上述培養池內加入繁殖期的泥鰍,加入量為每平方米35尾,保持培養池內的溫度為29℃,養殖7天,每19h使用攪拌器以130r/min攪拌25min,每10h加入上述重量份數中兔糞質量11%的豆粕;在上述培養結束後,將培養池內的泥鰍取出,對培養池內的剩餘混合物進行過濾,收集濾渣,按重量份數計,取40份濾渣、20份草木灰、19份兔糞及19份200目麥飯石,混合均勻,並置於32℃下靜置15min,得堆肥基料;將上述堆肥基料進行堆肥,堆體高度為1.5m,使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覆蓋堆體,待堆體溫度達52℃時,繼續堆肥18h後進行翻堆,隨後繼續堆肥,在翻堆8次後,去除黑色聚乙烯薄膜,將堆體進行自然晾曬,待其含水量為25%時,將堆體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收集過篩顆粒,並置於紫外線滅菌燈下進行殺菌消毒,即可得雙孢菇覆土材料。
首先將雙孢菇菌床料面整平整齊,再利用機械覆土的方式,將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均勻的撒在菌床上,控制撒入厚度為3.8cm,並用木片刮平,待鋪撒完成後,對土層進行調水,控制調水的量為1.5kg/m2,調水結束後,按正常培養雙孢菇的方法進行操作培養。經檢測,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持水量達到25kg(水)/kg,一潮雙孢菇產量達到6.8kg/m2,產量得以提高。
實例2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取50份兔糞、30份麥麩、32份含水量為80%池塘淤泥、10份過硫酸鈣、7份尿素及4份碳酸鈣,放入攪拌機中,以300r/min攪拌30min,再將攪拌機中的混合物加入培養池內,直至混合物深至培養池底40cm,靜置30min;向上述培養池內加入繁殖期的泥鰍,加入量為每平方米30尾,保持培養池內的溫度為24℃,養殖4天,每16h使用攪拌器以130r/min攪拌20min,每9h加入上述重量份數中兔糞質量7%的豆粕;在上述培養結束後,將培養池內的泥鰍取出,對培養池內的剩餘混合物進行過濾,收集濾渣,按重量份數計,取35份濾渣、18份草木灰、16份兔糞及15份200目麥飯石,混合均勻,並置於28℃下靜置10min,得堆肥基料;將上述堆肥基料進行堆肥,堆體高度為1.0m,使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覆蓋堆體,待堆體溫度達47℃時,繼續堆肥13h後進行翻堆,隨後繼續堆肥,在翻堆5次後,去除黑色聚乙烯薄膜,將堆體進行自然晾曬,待其含水量為20%時,將堆體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收集過篩顆粒,並置於紫外線滅菌燈下進行殺菌消毒,即可得雙孢菇覆土材料。
首先將雙孢菇菌床料面整平整齊,再利用機械覆土的方式,將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均勻的撒在菌床上,控制撒入厚度為3.2cm,並用木片刮平,待鋪撒完成後,對土層進行調水,控制調水的量為1.2kg/m2,調水結束後,按正常培養雙孢菇的方法進行操作培養。經檢測,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持水量達到15kg(水)/kg,一潮雙孢菇產量達到5.2kg/m2,產量得以提高。
實例3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取55份兔糞、35份麥麩、33份含水量為80%池塘淤泥、13份過硫酸鈣、8份尿素及6份碳酸鈣,放入攪拌機中,以300r/min攪拌35min,再將攪拌機中的混合物加入培養池內,直至混合物深至培養池底45cm,靜置32min;向上述培養池內加入繁殖期的泥鰍,加入量為每平方米32尾,保持培養池內的溫度為25℃,養殖6天,每17h使用攪拌器以130r/min攪拌22min,每10h加入上述重量份數中兔糞質量10%的豆粕;在上述培養結束後,將培養池內的泥鰍取出,對培養池內的剩餘混合物進行過濾,收集濾渣,按重量份數計,取37份濾渣、19份草木灰、18份兔糞及16份200目麥飯石,混合均勻,並置於30℃下靜置12min,得堆肥基料;將上述堆肥基料進行堆肥,堆體高度為1.2m,使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覆蓋堆體,待堆體溫度達50℃時,繼續堆肥15h後進行翻堆,隨後繼續堆肥,在翻堆4次後,去除黑色聚乙烯薄膜,將堆體進行自然晾曬,待其含水量為22%時,將堆體放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過100目篩,收集過篩顆粒,並置於紫外線滅菌燈下進行殺菌消毒,即可得雙孢菇覆土材料。
首先將雙孢菇菌床料面整平整齊,再利用機械覆土的方式,將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均勻的撒在菌床上,控制撒入厚度為3.6cm,並用木片刮平,待鋪撒完成後,對土層進行調水,控制調水的量為1.3kg/m2,調水結束後,按正常培養雙孢菇的方法進行操作培養。經檢測,本發明製備的雙孢菇覆土材料持水量達到20kg(水)/kg,一潮雙孢菇產量達到6.2kg/m2,產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