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路切換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0:57:26 1
專利名稱:一種水路切換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出水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出水裝置的水路切換結構。
背景技術:
常用於水路切換以實現不同出水狀態的出水裝置多使用於淋浴用的花灑結構中或是廚房用的移動式噴槍或廚房花灑上。而目前花灑或移動式噴槍或廚房花灑已不再是僅出單一水花的功能,其通過面蓋中不同進水腔配合不同出水孔可以形成多種水花功能,如氣泡水、按摩水或是花灑水等等。而各種出水的選擇是通過旋轉出水裝置的面蓋帶動其中的分水體轉動,以令水流通過出水裝置分水體的不同進水孔進入面蓋不同的進水腔而實現切換,如此切換結構在使用時必須雙手同時操作方可實現,而且握持面蓋的手部必然會接觸到水流,因而操作中會存在切換不便、費力等較多的缺陷。 因此便出了單手按壓切換水路的控制機構,但是該機構除按壓部件外,還需要設置驅動機構才可以令分水片進行轉動,因此存在部件繁瑣,機構複雜之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手實現切換且結構簡單、操作省力便捷的水路切換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包括底座、上蓋、分水體、推桿組及復位彈簧;底座與上蓋形成過水腔,分水體與復位彈簧置於該過水腔中,推桿組下部與復位彈簧接觸,上部是穿過分水體及上蓋的中部而凸伸於上蓋之外;其中上蓋設有至少兩個出水口,而過水腔的側面設有一進水口,上蓋中部形成定位部;分水體包括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片及在分水片下部形成的葉片,同時在分水片上表面還設有上蓋出水口的密封片,另在分水體中部設有與上蓋定位部配合的配合部;推桿組下部形成端面與復位彈簧配合的同時掛持分水體,令分水體的分水片與上蓋接觸抵靠,推桿組近中部設有與分水體活動接觸的推塊。所述過水腔的進水口為切向進水口。所述底座一具有容腔的座體,在底座的側壁上設有進水口。所述上蓋為一封蓋底座的蓋子,中心設有供推桿組穿過的切換孔,在切換孔的周緣設有至少兩個出水口,在切換孔內壁上均布有至少三個凸肋,各凸肋之間形成推桿組的導向槽,各凸肋向上蓋下表面延伸出凸齒,此處的凸齒便形成了上蓋的定位部。所述各凸齒的頂面設為同向的斜導面。所述上蓋各出水口的出水端位於上蓋的側邊,即在上蓋頂面上開設有與各出水口相通的缺槽,並配合一封水蓋而形成出水端,封水蓋上亦設有供推桿組穿過的穿孔,並在該穿孔與上蓋之間設有密封墊。所述上蓋下表面的出水口周邊設有凸筋。所述分水體的中心設置供推桿組穿過的配合孔,在配合孔內壁的上部對應上蓋的各凸齒之間的導向槽成型有凸塊,此處的各凸塊便形成了分水體的配合部。所述各凸塊的內表面形成弧形面。所述推桿組包括一外推桿及與一內推桿,其中外推桿下端伸置在上蓋的切換孔中,並在周緣上對應切換孔的各導向槽形成有配合於各導槽向中的推塊,外推桿後部伸置於上蓋之外;內推桿下端形成一外徑與分水體配合孔內徑相適配的端面,在端面上部形成軸柱,該軸柱的外徑與分水體配合孔中各凸塊圍成的內徑相適配,外推桿底部配合內推桿的頂部。所述外推桿的底端中心形成有配合內推桿的沉孔,則在內推桿頂部形成縮頸頭恰伸置於外推桿的沉孔中。所述外推桿與內推桿為一體結構。所述復位彈簧為一上小下大的倒錐形彈簧,在該底座底部中心形成限位復位彈簧底部的環形凸垣,而推桿組端面周緣向下延伸有限位復位彈簧頂部的凸緣。·採用上述方案後,本實用新型通過按壓推桿組令具有葉片的分水體脫離上蓋的定位部,利用水流對具有葉片的分水體進行驅動而達到轉動切換出水口的功能;松釋對推桿組的推壓力時,在復位彈簧的復位力作用下令分水體重新頂靠於上蓋上,同時與上蓋的定位部配合回復至初始狀態,亟待下一次的水路切換,因此本實用新型利用具有葉片的分水體進行驅動而達到轉動切換出水口的功能,相對現有技術中專設的驅動機構,大大簡化了水路切換結構,並具有操作省力、便捷的功效。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前視角度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後視角度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圖(常態);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圖(切換中)。
具體實施方式
配合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包括底座I、上蓋2、分水體3、推桿組4及復位彈簧5 ;底座I與上蓋2形成過水腔,分水體3與復位彈簧5置於該過水腔中,而推桿組4下部與復位彈簧5接觸,而上部是穿過分水體3、上蓋2而凸伸於上蓋2之外。該底座I為一具有容腔11的座體,該容腔11的底部中心形成環形凸垣12以用於限位復位彈簧5 ;另在底座I的側壁上設有進水口 13,該進水口 13為沿容腔11側壁的切向進水口。該上蓋2為一封蓋底座I容腔11的蓋子,下表面自下向上形成有一沉座21,該沉座21的中心設有供推桿組4穿過的切換孔22 ;而在沉座21中並在切換孔22的周緣設有至少兩個出水口 23,此實施例中兩個出水口 23的出水端位於上蓋2的側邊,即在上蓋2頂面上開設有與兩個出水口 23相通的缺槽231,並配合一封水蓋24而形成出水端,封水蓋24上亦設有供推桿組4穿過的穿孔241,並在該穿孔241與上述切換孔22之間設有密封墊6 ;在沉座21中的兩個出水口 23周邊設有凸筋231 ;另在切換孔22的內壁上均布有至少三個凸肋221,各凸肋221之間便形成推桿組4的導向槽222,各凸肋221向上蓋2的沉座21中延伸出凸齒223,各凸齒223的頂面設為同向的斜導面224,此處的凸齒223便形成了上蓋2的定位部。該分水體3包括一活動容置於上蓋2沉座21中的分水片31,及分水片31下表面向下延伸成型的葉片32,在分水體3的中心設置供推桿組4穿過的配合孔33,該配合孔33內徑與上述上蓋2切換孔22的內徑相同,並在配合孔33內壁的上部對應上蓋2的各導向槽22成型有凸塊331,以令分水體3的分水片31抵靠在上蓋2的沉座21中時,各凸塊331恰嵌置於各凸齒223之間,在各凸塊331的內表面形成弧形面332,而各凸塊331頂部向同一側面形成斜面333,此處的各凸塊331便形成了分水體3的配合部;在分水片31上對應上蓋2兩個出水口 23的位置形成有兩個分水口 311,同時在該分水口 311的同一周徑處還設有一對應出水口 23大小的密封片312,由於此實施例中上蓋2的切換孔22是形成三個凸 肋211,則兩個出水口 23之間的夾角應設為60度(或300度),因此該分水片31的兩個分水口 311與一個密封片312在同一圓周上呈均布設置。該推桿組4包括一外推桿41及一內推桿42,其中外推桿41為一桿體,其下端是伸置在上蓋2的切換孔22中,並在周緣上對應切換孔22的各導向槽22形成有推塊411,即各推塊411是配合於各導向槽22中,而外推桿41的後部是套置密封墊6而伸置於上蓋2之外與出水裝置的按鈕配合;另在外推桿41的底端中心形成有配合內推桿42的沉孔412。內推桿42下端形成一外徑與分水體3配合孔33內徑相適配的端面421,該端面421的周緣向下延伸有凸緣422以限位復位彈簧5,在端面421上部形成軸柱423,該軸柱423的外徑與分水體3配合孔33中各凸塊331圍成的內徑相適配,在軸柱423的上端形成縮頸頭424恰伸置於外推桿41的沉孔412中。當然,該外推桿41與內推桿42亦可直接形成為一體的結構。該復位彈簧5為一上小下大的倒錐形彈簧,如此設置是令機構更加平穩。配合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水路切換結構組裝時,是將復位彈簧5、內推桿42、分水體3依次置入上蓋2與底座I密封扣合形成的容置腔中,即過水腔中,而外推桿41的前端是通過密封墊6限位於上蓋2處,以防止從上蓋2處脫出。復位彈簧5的下部頂靠於底座I的環形凸垣12中,上部是頂推內推桿42的端面421,內推桿42是伸置於分水體3的配合孔33的下,該端面421的上表面頂持配合孔33各凸塊331的底部,便同時頂推分水體3的分水片31抵靠在上蓋2的沉座21中,分水體3配合孔33中的各凸塊331恰嵌置於沉座21中的各凸齒223之間,此時分水體3相對處於容置腔的上部,即葉輪32處於進水口 13的上部;內推桿42的軸柱422是伸置於分水體3配合孔33的各凸塊331中,同時受內推桿42的頂持,外推桿41的下端是回縮於上蓋2的切換孔22中,外推桿41的各推塊411是配合於切換孔22的各導向槽222中。此時,打開水源開關,水流由底座I的進水口 13進入容置腔中選擇分水片31與上蓋2相通的出水口 23流出,則另一個出水口 23是被分水片31上的密封片312所封堵,出水口 23周邊凸筋231的設置是提高密封片312對出水口 23封堵的嚴密性,此時進入容置腔的水流雖然對葉片32具有一定的衝擊作力,但由於分水體3受制於上蓋2的各凸齒223的限位而不會轉動,容置腔中的水流對分水片31亦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如圖4所示,當出水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出水水路切換時,按壓出水裝置的切換按鈕(圖中未示出)推動推桿組4向水路切換結構中移動,即外推桿41相對上蓋2向下移動,同時推動內推桿42向下移動壓縮復位彈簧5,首先使內推桿42脫離對分水體3的頂持,然合外推桿41的各推塊411便會推動分水體3配合孔33中的各凸塊331脫離沉座21的各凸齒223,此時分水體3脫離了限位,則入進水口 13的切向水流衝擊葉片32推動分水體3轉動,分水片31上的分水口 311便會對準上蓋2的另外一個出水口 23 ;松釋對推桿組4的按壓,分水體3在復位彈簧5復位力的作用下以及水壓的作用下使之向上移動,分水體3配合孔33中的各凸塊331又會嵌置於沉座21中的各凸齒223之間定位,在各凸塊331在回置於各凸齒23之間時,由於各凸齒223頂面斜導面224的設置及各凸塊331上斜面333的設置會令分水體3和各凸塊331更容易回置於各凸齒23之間。如此反覆按壓推桿組4便可以實現切換水路的功能,應用於花灑等淋浴產品中時,便可以實現多功能水花的切換選擇。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水路切換結構,是通過按壓推桿組4令分水體3脫離上蓋2的 定位部,利用水流對具有葉片31的分水體3進行驅動而達到轉動切換出水口的功能,相對現有技術中專設的驅動機構,大大簡化了水路切換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包括底座、上蓋、分水體、推桿組及復位彈簧;底座與上蓋形成過水腔,分水體與復位彈簧置於該過水腔中,推桿組下部與復位彈簧接觸,上部是穿過分水體及上蓋的中部而凸伸於上蓋之外;其特徵在於上蓋設有至少兩個出水口,而過水腔的側面設有一進水口,上蓋中部形成定位部;分水體包括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片及在分水片下部形成的葉片,同時在分水片上表面還設有上蓋出水口的密封片,另在分水體中部設有與上蓋定位部配合的配合部;推桿組下部形成端面與復位彈簧配合的同時掛持分水體,令分水體的分水片與上蓋接觸抵靠,推桿組近中部設有與分水體活動接觸的推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水腔的進水口為切向進水口。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一具有容腔的座體,在底座的側壁上設有進水口。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為一封蓋底座的蓋子,中心設有供推桿組穿過的切換孔,在切換孔的周緣設有至少兩個出水口,在切換孔內壁上均布有至少三個凸肋,各凸肋之間形成推桿組的導向槽,各凸肋向上蓋下表面延伸出凸齒,此處的凸齒便形成了上蓋的定位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凸齒的頂面設為同向的斜導面。
6.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各出水口的出水端位於上蓋的側邊,即在上蓋頂面上開設有與各出水口相通的缺槽,並配合一封水蓋而形成出水端,封水蓋上亦設有供推桿組穿過的穿孔,並在該穿孔與上蓋之間設有密封墊。
7.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下表面的出水口周邊設有凸筋。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水體的中心設置供推桿組穿過的配合孔,在配合孔內壁的上部對應上蓋的各凸齒之間的導向槽成型有凸塊,此處的各凸塊便形成了分水體的配合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凸塊的內表面形成弧形面。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推桿組包括一外推桿及與一內推桿,其中外推桿下端伸置在上蓋的切換孔中,並在周緣上對應切換孔的各導向槽形成有配合於各導槽向中的推塊,外推桿後部伸置於上蓋之外;內推桿下端形成一外徑與分水體配合孔內徑相適配的端面,在端面上部形成軸柱,該軸柱的外徑與分水體配合孔中各凸塊圍成的內徑相適配,外推桿底部配合內推桿的頂部。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推桿的底端中心形成有配合內推桿的沉孔,則在內推桿頂部形成縮頸頭恰伸置於外推桿的沉孔中。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推桿與內推桿為一體結構。
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復位彈簧為一上小下大的倒錐形彈簧,在該底座底部中心形成限位復位彈簧底部的環形凸垣,而推桿組端面周緣向下延伸有限位復位彈簧頂部的凸緣。
專利摘要一種水路切換結構,其包括底座、上蓋、分水體、推桿組及復位彈簧;底座與上蓋形成過水腔,分水體與復位彈簧置於該過水腔中,推桿組下部與復位彈簧接觸,上部是穿過分水體及上蓋的中部而凸伸於上蓋之外;其中上蓋設有至少兩個出水口,過水腔側面設有一進水口,上蓋中部形成定位部;分水體包括具有分水口的分水片及在分水片下部形成的葉片,在分水片上表面還設有上蓋出水口的密封片,另在分水體中部設有與上蓋定位部配合的配合部;推桿組下部形成端面與復位彈簧配合的同時掛持分水體,令分水體的分水片與上蓋接觸抵靠,推桿組近中部設有與分水體活動接觸的推塊。利用水流驅動分水體葉片實現分水體轉動以切換分水口,大大簡化了水路切換結構。
文檔編號B05B1/16GK202555429SQ20122019152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日
發明者連錦華, 陳慧, 鄭伯福 申請人:偉特(廈門)淋浴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