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安裝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9:49:26 1
專利名稱:表面安裝電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尤其涉及表面安裝電連接器,其具有小的外形,並具有例如用於IC卡讀取器系統中的端子。
在許多應用中需要小型的電連接器,例如在用於在印刷電路板的平面上連接電子元件例如IC卡的表面安裝電連接器中。實際上,在這種系統中的連接裝置的外部尺寸通常並不比IC卡本身大多少。
隨著例如掌上計算機和便攜蜂窩電話的出現,提出了使包括電連接器的電氣元件體積小和重量輕的要求。例如,在蜂窩電話中,要求使靈巧卡連接器,例如SIM型卡讀取器中的連接器儘可能小。一些連接器製造者簡單地按比例縮小常規的連接器的尺寸,以便得到較小的和更密的連接器。然而,簡單縮小連接器的尺寸會影響連接器性能和可靠性,因為較小的尺寸並不總是具有相同的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用於在給定的電路板上增加電氣元件的密度從而減小裝置的體積和重量的一種比較成功的方法是使所有元件都是真正的表面安裝元件。換句話說,使用完全安裝在印刷電路板的一個表面上的元件,以便使得印刷電路板的反面可用於安裝其它表面安裝元件。然而,表面安裝連接器具有其獨特的和通孔連接器不同的問題,例如定位問題和共平面問題。如果端子包括尾部或通過印刷電路板而延伸的引線,這些問題則不存在。一種改善表面安裝端子引線的共平面性的方法是增加引線的彈性,使得當連接器被置於印刷電路板的表面上時,引線產生變形,從而消除使其和其它的表面安裝引線處於一個直線或共平面的公差。如果一個表面安裝引線的彈性不夠,並因而不能變形到其它引線的位置,則會有一些表面安裝引線和印刷電路板接觸,而其它的則不和印刷電路板接觸。
上述的表面安裝連接器,例如靈巧卡連接器,一般包括具有和IC卡或模塊的接點形成接觸的彈性接觸臂。重要的是,這些懸臂具有足夠的彈性,以便使所有接觸臂和IC卡接點實現接觸。接觸臂的彈性一般由端子中的一個彎曲部分確定。這種連接器的端子還包括表面安裝的尾部,其被焊在印刷電路板表面上的電路軌跡上。一般地說,表面安裝尾部從連接器的本體或殼體向下方伸出,以便和印刷電路板表面形成接觸。因此,由於焊接尾部向下彎曲和懸臂向上彎曲,所以通常存在在表面安裝的尾部和懸臂式接觸臂的彈性之間的折中,因為整個連接器裝置的高度或輪廓是被給定的,或著至少是被嚴格限制的。
本發明旨在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要解決在表面安裝尾部和懸臂式接觸臂的彈性之間的難題,以便端子的彈性最大而不增加連接器裝置的高度或輪廓。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特徵的新的改進的表面安裝電連接器。
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的實施例中,電連接器是一種小型的連接器,用於連接在印刷電路板的平面上的電子元件例如IC卡,在印刷電路板上包括電路軌跡。一般地說,連接器包括被模製而成並且用於固定多個衝壓成形的電端子的扁的絕緣殼體。具體地說,所述殼體具有底面,並且每個端子包括基本上是平面的安裝部分,該部分從殼體上伸出,基本上和殼體的底面處於同一平面內,用於電氣連接在印刷電路板平面上的電路軌跡。每個端子包括在表面安裝部分的上方向後摺疊的接觸臂部分,用於和電子元件電氣相連。
如上所述,每個端子的基本上為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的寬度大於其接觸臂部分的寬度。接觸臂部分包括向外彎曲的接觸部分,用於可靠地和電子元件接合。
絕緣殼體可以包括沿著端子陣列的相對側一對隔開的凸起。隔開的凸起用於保護端子,並作為引導IC卡使其和端子的接觸臂部分接合的導向裝置。本發明的其它特點和優點從下面結合附圖所作的詳細說明將會更清楚地看出。
本發明的新的特徵在所附的權利要求中提出了。本發明的特點和優點通過參看以下結合附圖進行的說明會更加清楚地看出,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圖1是包含本發明的構思的小型表面安裝電連接器的透視圖;圖2是在卡讀取器裝置中使用的連接器的透視圖;圖3是在電路板上安裝卡引導裝置之前,在圖2的裝置的印刷電路板上安裝的連接器表面的透視圖;圖4是在連接器殼體在端子陣列上模製之前,端子陣列的透視圖;圖5是連接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其中包括連接器殼體的端部凸起部分;以及圖6是圖5的實施例的頂視圖。
首先參照圖1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小型電連接器用標號10表示。該連接器包括基本上平的絕緣殼體12,其被模製在多個衝壓成形的電端子上,由標號14表示。殼體具有平的底面16,用於在印刷電路板上進行表面安裝,如後所述。
每個端子14包括基本上為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其從殼體12上伸出,和殼體的底面16共平面。表面安裝部分18用於和印刷電路板的平面上的電路軌跡進行電連接,如後所述。
每個端子14還包括在用於電連接電子元件,例如在IC卡上的接點的端子的表面安裝部分18的上方向回摺疊的,例如在22處,懸臂式接觸臂部分20。由於端子由導電的金屬板衝壓而成,端子在22處沿垂直於金屬板平面的方向被彎曲,從而在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的上方形成懸臂式接觸臂部分20。在優選實施例中,接觸臂部分還被成形或被彎曲到金屬板材料的平面外面,從而形成向上或向外弓曲的接觸部分24,其實際上和IC卡的接點接合。這些較窄或較小的接觸部分使得能夠和IC卡接點實現同心的或可靠的接合。
圖2表示在由標號26表示的卡讀取器裝置中,表面安裝電連接器10的一種應用。具體地說,連接器被安裝在印刷電路板30的上表面28上。連接器位於用標號34表示的IC卡導向件的槽32中,導向件具有基本上平的底壁36,在其中形成有槽32,藉以使底壁對連接器10的端子14提供保護。導向件具有一對基本上平行的側槽38和後槽40。側槽引導IC卡沿箭頭「A」所示的方向插入所述裝置中,後槽40對IC卡的插入提供限制而使其停止。當全部插入時,在卡的下側面的接點被固定,以便和端子14的向上弓曲的接觸部分24接合。
圖3表示被表面安裝在印刷電路板30的上表面28上的連接器10。端子14的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被焊接到電路板的頂面上的合適的電路軌跡(未示出)上。然後可以通過在印刷電路板的安裝孔44中插入從導向件的底側伸出的銷釘42把導向件34固定在印刷電路板上。
由上述可見,可以理解,由於從模製的殼體12伸出的端子14的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和殼體的底面16共平面,對於連接器的任何給定高度或形狀(即印刷電路板30的平面的表面28上方的高度)端子的彎曲部分22的曲率半徑都是最大的。因此,懸臂式接觸臂部分20(因而也是其弓曲的接觸部分24)的彈性最大,從而減少由於必須和在扁的、平面的IC卡上的共平面的接點接合的接觸部分24缺乏共面性而產生的任何問題。
圖4表示端子陣列14在被模製到殼體12上之前的情況。殼體利用絕緣塑料材料模製而成。可以理解,端子的平面狀的表面安裝部分18可以利用高精度的夾具定位,並且,當把殼體12模製在其上時,可以保持精確的共平面關係。為了把端子剛性地固定在模製在其上的殼體上,並保持表面安裝部分18的共平面性,每個端子14具有本體部分46,其具有被嵌入在模製在其上的殼體的材料中的直立的耳部或法蘭48。本體部分46是和端子的平面狀表面安裝部分18的共平面的延伸部分。
圖5和圖6表示連接器10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殼體12具有一對凸起或臂50,其沿著端子陣列14的每個相對端從殼體的橫向伸出。該實施例可用於連接器不被設置在用於保護端子的槽中的情況下,如圖2,3所示。在圖5,6中的凸出部分或臂50起著雙重作用,即,對端子14提供保護,以及對IC卡沿著端子的弓曲接觸部分向外進行導向。
可以理解,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本發明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因此,說明的實施例只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用於限制本發明,並且,本發明不限於此說明中給出的細節。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的表面安裝電連接器(10),用於連接在印刷電路板(30)的平面(28)上的電子元件例如IC卡,在印刷電路板(30)上包括電路軌跡,其特徵在於,被模製在多個衝壓成形的電端子(14)上,基本上扁平的並且包括底平面(16)的絕緣殼體(12)以及每個端子(14)包括基本上是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該部分從殼體(12)上伸出,基本上和殼體的底面(16)處於同一平面內,用於電氣連接在印刷電路板(30)平面(28)上的電路軌跡,每個端子還包括在表面安裝部分(18)的上方向後摺疊的接觸臂部分(20),用於和所述電子元件電氣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表面安裝電連接器,其中每個端子(14)的基本上為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的寬度大於其接觸臂部分(20)的寬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表面安裝電連接器,其中每個端子的接觸臂部分(20)包括向外彎曲的接觸部分(24),用於可靠地和電子元件接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表面安裝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彎曲的接觸部分(24)比端子(14)的表面安裝部分(18)窄。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表面安裝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殼體(12)包括一對隔開的凸起(50),用於引導IC卡使其和端子(14)的接觸臂部分(20)接合。
全文摘要
一種小型的表面安裝電連接器(10),用於連接在印刷電路板(30)的平面(28)上的電子元件例如IC卡,在印刷電路板(30)上包括電路軌跡,所述連接器(10)包括;被模製在多個衝壓成形的電端子(14)上,基本上扁平的並且包括底平面(16)的絕緣殼體(12)。所述殼體具有底面(16)。每個端子包括基本上是平面的表面安裝部分(18),該部分從殼體(12)上伸出,基本上和殼體的底面(16)處於同一平面內,用於電氣連接在印刷電路板(30)平面(28)上的電路軌跡,每個端子(14)還包括在表面安裝部分(18)的上方向後摺疊的接觸臂部分(20),用於和所述電子元件電氣相連。
文檔編號G06K7/06GK1223481SQ9812713
公開日1999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1998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1998年11月16日
發明者G·朱茵 申請人:莫列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