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4:47:31
專利名稱: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包括汽阱被整體地耦合到分離器上的冷凝物分離和排出的裝置,例如使用在一般的蒸汽管道中的分離器,特別涉及具有改進的排洩分離效率的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
通常,常見的是,獨立構成的汽阱,分離器的減壓閥等是一個連接到另一個上,並被裝配在蒸汽管道中的。
在已有技術中,要完成,在蒸汽管道中安裝象減壓閥、分離器和汽阱等組合裝置的管道作業是非常困難的。同樣調節這些組合裝置中的每一個設備也是困難的。為了克服這個缺陷,就考慮到把這些組合裝置整體地相互耦合。
在這樣的整體結構的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筒形構件安裝在一殼體中,在該殼體的內壁表面和筒形構件外表面之間形成一蒸汽引入通道作為分離器,使從輸入口引入的蒸汽沿著殼體的內壁表面向下旋流,使通過筒形構件輸送的蒸汽從輸出口輸出。另外,包括一個排出閥在內的汽阱部分被安裝在筒形構件的下面,上述排出閥具有一個浮子和蓋在浮子上的浮子蓋。
一般情況下,蒸汽管的蒸汽以最大近似於40米/秒高速流動,由此,通過蒸汽引入通道被引到汽阱的蒸汽是高速猛烈旋流的。因此,如果作為蒸汽從輸入口導向輸出口的筒形構件的下端和浮子蓋的頂部之間距離是短的話,由旋流的蒸汽象旋風一樣把沉積到浮子蓋上的水滴和聚集在汽阱部分底部的冷凝物向上迴旋,並通過輸出口向外輸送。顯然大大地增加筒形構件的下端到浮子蓋頂部之間的距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會不利地使得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的尺寸變大。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不使裝置的尺寸變成不必要大的前提下,在既具有分離器作用,又具有汽阱作用的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儘可能地改進從蒸汽中分離冷凝物的效率。
根據本發明,在具有分離器部分和汽阱部分的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其改進的特徵在於使筒形構件的下端和浮子蓋頂部之間距離A和汽阱部分的殼體內徑B成A/B不小於0.4的關係,這樣可提高冷凝物的分離效率。該裝置也適用於從壓縮空氣或任何其它氣體及蒸汽中分離和排出排洩物。
根據本發明,從輸入口引入的含冷凝物的氣體在引入通道中旋流而下,並被輸送到汽阱部分。在此同時,冷凝物從蒸汽中分離出來。然後冷凝物基本上沿著汽阱部分和殼體內壁表面落下,並聚集在汽阱部分的底部。另一方面,氣體通過筒形構件上升,並從輸出口輸出。當在汽阱部分的底部聚集冷凝物達到預定的水平時,浮子被提升從而打開了排出閥,並排出冷凝物。
在本發明的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使筒形構件的下端與浮子蓋頂部之間距離A和汽阱部分的內徑B成A/B不小於0.4這樣關係,也就是,距離A不小於內徑B的40%。因此沉積到浮子蓋頂部的水滴和聚集在汽阱部分底部的冷凝物不被氣體旋流向上,而讓該氣體通過筒形構件,並從輸出口向外輸送。
附圖是本發明最佳實施例中減壓閥的垂直剖視圖。
1…減壓閥部分 2…汽阱部分 4…初始蒸汽壓力的蒸汽輸入口 5…二次蒸汽壓力的蒸汽輸出口 7…主閥 21…筒形構件 26…汽阱座 27…浮子 28…小孔 29…浮子蓋 34…蒸汽引入通道(分離器部分)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陳述如下在該最佳實施例中,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包括一個減壓閥。參考所示的本最佳實施例的垂直剖面圖,編號1和2分別標明減壓閥部分和耦合到減壓閥下端的汽阱部分。減壓閥部分1包括在殼體3一側引入具有初始壓力的蒸汽的輸入口4和在輸入口4相反的一側輸送二次減壓的蒸汽的輸出口5。主閥座6裝在殼體3中,主閥7由螺旋彈簧8對著主閥座6加力。活塞9的活塞杆10是緊靠在主閥7的上端。編號11標明為二次蒸汽壓力的調節螺釘。當該調節螺釘11被擰緊時,隔膜14被螺旋彈簧12和裝在螺旋彈簧12下端的推桿構件13壓下。其結果導杆15對著螺旋彈簧17的偏置力被壓下,從而打開了導閥16。裝備第一通道18為把初始壓力蒸汽引入導閥16的下部空間。裝備第二通道19為了把通過導閥16的初始壓力蒸汽引入活塞9的上部空間。裝備第三通道為了把從輸出口5來的二次壓力蒸汽引導入隔膜14的下部空間。根據需要還裝備濾器32和濾網33。
在下面稍微擴開成喇叭狀的筒形構件21是被裝配到位於殼體3中部的主閥座的一部分上。該筒形構件21藉助導向和支撐構件22,在該構件21的外周若干個位置上,例如四個位置上將其固定到殼體3內。作為分離器的蒸汽引入通道34是在筒形構件21和殼體3內周之間形成的。流過蒸汽引入通道34的蒸汽是旋流的。支撐主閥7的閥杆23的筒體24是被安裝在筒形構件21內,並且例如通過四個支撐架25被裝配在筒形構件的內壁上。
包括汽阱座26和浮子27的冷凝物排出閥被安裝在汽阱部分2的底部。浮子27罩有象圓帽形的浮子蓋29,在浮子蓋29的上部具有小型排氣孔28。浮子蓋29通過如圖中兩處虛線所示的法蘭30和螺釘31被安裝在汽阱部分2的底部。
根據本發明,筒形構件21的下端和浮子蓋29的頂端之間的距離A與汽阱部分2的內徑B成一定關係,以致A/B不小於0.4,而與輸入口4的口徑C無關,從而冷凝物的分離效率是可以改進的。下表給出了在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對各種口徑C提供95%或95%以上的高冷凝物分離效率的每個A.B和A/B值。
表口徑C 距離A 內直徑B A/B(mm) (mm) (mm)15 37.2 70 0.53120 37.2 70 0.53125 40.9 79.4 0.51532 48.8 103.3 0.47240 48.8 103.3 0.47250 57.9 131.4 0.441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首先通過二次蒸汽壓力調節螺釘11來調節一個預定的二次蒸汽壓力。從輸入口4引入的一部分高壓蒸汽(初始蒸汽壓力)通過第一通道18進入導閥16下面的空間。然後,該蒸汽從以螺釘11調定的具有預定開度的導閥16流過第二通道19進入活塞9的上部空間。結果,活塞9頂著螺旋彈簧8的偏置力下降以便打開主閥7。從輸入口4引入的大部分蒸汽允許流過。殼體3的內壁和筒形構件21的外周表面之間所構成的蒸汽引入通道34,而且猛烈地向下旋流到汽阱部分2。冷凝物是沿著汽阱部分2的內壁落下或與浮子蓋29碰撞而落到汽阱部分2的底部,而僅僅允許蒸汽在筒形構件21內通過主閥7上升,並且作為二次壓力的蒸汽從輸出口5輸送。一部分二次壓力蒸汽通過第三通道20進入隔膜14的下部空間。當二次蒸汽壓力增加時,隔膜14頂著螺旋彈簧12的偏置力被壓向上,以便減少導閥16的開度,也就是減少了主閥7的開度,從而減少二次蒸汽壓力。相反,當二次蒸汽壓力下降到等於或大於調定值時,通過與以上相反的操作增加主閥7的開度,以便使二次蒸汽壓力返回到調定值。
因此,把與冷凝物分離的蒸汽壓力降低到預定的二次蒸汽壓力,然後從輸出口5輸送出這與冷凝物分離的蒸汽。
雖然上述的實施例揭示了包括減壓閥在內的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但是甚至當在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不包括減壓閥時,冷凝物的分離效率是幾乎不變的。
根據本發明,由於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具有從氣體中分離冷凝物的分離器作用以及排出被分離的冷凝物的汽阱作用,蒸汽管道作業可以被大大簡化。另外,由於減壓閥可以裝配在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中,所以在安裝減壓閥的情況下其裝置更加有效。再則,在不增加汽阱部分尺寸的情況下,設法調定浮子蓋頂部與筒形構件下端之間距離A和汽阱部分的內徑B之間的大小關係,以便提供一個高冷凝物分離效率。據此,與單獨的分離器和汽阱被相互連接的常用情況相比較,本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可以更加大大地壓縮體積。甚至當在裝置中包括減壓閥時,該裝置的總尺寸與常用的分離式減壓閥相比較也沒有增大多少,而在分離器部分可以獲得95%或大於95%的高冷凝物分離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包括一個輸入口;一個殼體;一個與上述殼體內壁表面以分隔開的方式安裝在上述殼體中的筒形構件;一個由上述殼體內壁表面和上述筒形構件所構成的分離器,該分離器使由上述輸入口輸入的含冷凝物的氣體沿著上述殼體內壁表面向下旋流;一個輸送流過上述筒形構件的氣體到上述殼體的外面的輸出口;和一個裝在上述殼體內的筒形構件下面的汽阱部分,該汽阱部分包括一個冷凝物排出閥,其冷凝物排出閥具有一個浮子和蓋在浮子上的浮子蓋;其改進特徵在於使上述筒形構件的下端和上述浮子蓋頂部之間距離A和上述汽阱部分的殼體內徑B成A/B不小於0.4的關係。
專利摘要
一種冷凝物的分離和排出裝置包括輸入口;安裝在上述殼體內的筒形構件,該構件與上述殼體內壁表面以分隔開的方式安裝在上述殼體內;由上述殼體內壁表面和上述筒形構件所構成的分離器;和安裝在上述殼體內的上述筒形構件下的汽阱部分。該汽阱部分包括一個具有浮子的冷凝物排出閥和一個罩在它上面的浮子蓋,其改進特徵在於使上述筒形構件的下端與上述浮子蓋頂部之間的距離A和上述汽阱部分的殼體內徑B成A/B不小於0.4的關係。
文檔編號F16K17/00GK86105071SQ86105071
公開日1987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1986年8月16日
發明者橫山武志 申請人:Tlv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