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2:10:3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
背景技術:
切削加工是指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餘的材料層切去成為切屑,使工件獲得規定的幾何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的加工方法。切削加工是機械製造中最主要的加工方法。雖然毛坯製造精度不斷提高,精鑄、精鍛、擠壓、粉末冶金等加工工藝應用日廣,但由於切削加工的適應範圍廣,且能達到很高的精度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在機械製造工藝中仍佔有重要地位。CNC控制器是指計算機數字控制工具機(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的程序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通過計算機將其解碼,從而使工具機執行規定好了的動作,通過刀具切削將毛坯料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零件,這大大提高了模具加工的生產率。
常見的工具機一般可以實現兩軸或者三軸進行加工,這樣的加工零件一般結構比較簡單,對於某些特殊的形狀或者結構就無法加工,比如曲面,同時,常見的工具機一般採用手動控制,工作效率非常低;現有的加工中心的工具機結構複雜,佔地面積非常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包括工作檯,所述工作檯的上方安裝有第三電機,且第三電機的輸出軸與工作檯的上表面垂直,第三電機的輸出軸上套接有皮帶,工作檯的上方焊接有底座,底座的上方安裝有轉盤,且底座與轉盤轉動連接,轉盤與第三電機的輸出軸通過皮帶連接,轉盤的上方焊接有臂板,臂板的側邊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內部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電機的輸出軸的末端,且第二電機固定在臂板的側邊上,第二轉軸的另一端焊接有矩形框的一端,且矩形框與第二電機分別位於臂板的兩側,矩形框的內部設有兩條平行布置的滑槓,且滑槓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矩形框相對的內壁上,滑槓上套接有滑塊,滑塊的側邊焊接有呈n形的支架,滑塊靠近支架的側邊開有第二通孔,支架的上方安裝有第二液壓缸,支架的頂端設有第二通孔,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杆末端穿出第二通孔,且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杆末端安裝有推板,推板遠離第二液壓缸的側邊安裝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推板的側邊垂直,且第一電機的輸出軸指向第一電機遠離推板的一側,第一電機的輸出軸末端連接有第一轉軸的一端,第一轉軸的另一端穿出滑塊上的第二通孔,且第一轉軸的另一端安裝有刀具夾,刀具夾上安裝有切削刀具,矩形框遠離第二轉軸的側邊安裝有第一液壓缸,矩形框遠離第二轉軸的側邊開設有第三通孔,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杆穿出第三通孔,且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杆與滑塊固定連接,工作檯的上方安裝有CNC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第一液壓缸連接有第一氣泵,第二液壓缸連接有第二氣泵,第一氣泵、第二氣泵、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與CNC控制器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滑槓與第二轉軸平行,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杆與滑槓平行。
優選的,所述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杆與推板的側邊焊接固定,且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杆與推板的側邊垂直。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轉軸採用尼龍栓銷聯軸器連接,第二轉軸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採用套筒式聯軸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架內部的兩側均設有條形的滑槽,推板的兩端分別位於兩側的滑槽內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CNC控制器,輸入刀具切削路線的程序,第一電機帶動刀具自身旋轉,第二電機帶動刀具圍繞第二轉軸轉動,第三電機帶動刀具圍繞轉盤轉動,第一液壓缸帶動刀具沿滑槓方向平移,第二液壓缸帶動刀具沿第一轉軸的軸向進行平移,從而實現了多軸轉動、自動切削的效果,結構非常緊湊,非常智能方便,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的主視圖。
圖中:1底座、2工作檯、3第三電機、4皮帶、5轉盤、6臂板、7第一液壓缸、8第一轉軸、9推板、10支架、11第二液壓缸、12第一電機、13矩形框、14切削刀具、15滑塊、16滑槓、17第二轉軸、18第二電機、19 CNC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數控多軸CNC自動切削裝置,包括工作檯2,工作檯2的上方安裝有第三電機3,且第三電機3的輸出軸與工作檯2的上表面垂直,第三電機3的輸出軸上套接有皮帶4,工作檯2的上方焊接有底座1,底座1的上方安裝有轉盤5,且底座1與轉盤5轉動連接,轉盤5與第三電機3的輸出軸通過皮帶4連接,轉盤5的上方焊接有臂板6,臂板6的側邊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內部安裝有第二轉軸17,第二轉軸17的一端連接有第二電機18的輸出軸的末端,且第二電機18固定在臂板6的側邊上,第二轉軸17的另一端焊接有矩形框13的一端,且矩形框13與第二電機18分別位於臂板6的兩側,矩形框13的內部設有兩條平行布置的滑槓16,且滑槓16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矩形框13相對的內壁上,滑槓16上套接有滑塊15,滑塊15的側邊焊接有呈n形的支架10,滑塊15靠近支架10的側邊開有第二通孔,支架10的上方安裝有第二液壓缸11,支架10的頂端設有第二通孔,第二液壓缸11的活塞杆末端穿出第二通孔,且第二液壓缸11的活塞杆末端安裝有推板9,推板9遠離第二液壓缸11的側邊安裝有第一電機12,第一電機12的輸出軸與推板9的側邊垂直,且第一電機12的輸出軸指向第一電機12遠離推板9的一側,第一電機12的輸出軸末端連接有第一轉軸8的一端,第一轉軸8的另一端穿出滑塊15上的第二通孔,且第一轉軸8的另一端安裝有刀具夾,刀具夾上安裝有切削刀具14,矩形框13遠離第二轉軸17的側邊安裝有第一液壓缸7,矩形框13遠離第二轉軸17的側邊開設有第三通孔,第一液壓缸7的活塞杆穿出第三通孔,且第一液壓缸7的活塞杆與滑塊15固定連接,工作檯2的上方安裝有CNC控制器19,第一液壓缸7連接有第一氣泵,第二液壓缸11連接有第二氣泵,第一氣泵、第二氣泵、第一電機12、第二電機18和第三電機3與CNC控制器19電連接,滑槓16與第二轉軸17平行,第一液壓缸7的活塞杆與滑槓16平行,第二液壓缸11的活塞杆與推板9的側邊焊接固定,且第二液壓缸11的活塞杆與推板9的側邊垂直,第一電機12的輸出軸與第一轉軸8採用尼龍栓銷聯軸器連接,第二轉軸17與第二電機18的輸出軸採用套筒式聯軸器連接,支架10內部的兩側均設有條形的滑槽,推板9的兩端分別位於兩側的滑槽內部。
使用時,將加工使用的切削刀具14安裝在第一轉軸8末端的刀具夾上,通過CNC控制器19,輸入刀具14切削路線的程序,第一電機12帶動刀具14自身旋轉,第二電機18帶動刀具14圍繞第二轉軸17轉動,第三電機3帶動刀具14圍繞轉盤5轉動,第一液壓缸7帶動刀具14沿滑槓16方向平移,第二液壓缸11帶動刀具14沿第一轉軸8的軸向進行平移,從而實現了多軸轉動的效果,結構非常緊湊,非常智能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