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4 15:03:51 2
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包括液壓馬達、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液壓馬達與二級行星輪系相連接,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相連接,外嚙合輪系包括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與驅動輪,驅動輪與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為外嚙合;二級行星輪系包括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相同,第一行星輪系包括太陽輪、內齒圈以及用於支撐若干個行星輪的行星架,若干個行星輪布置在太陽輪與內齒圈之間,行星輪與太陽輪外嚙合、與內齒圈內嚙合;第一行星輪系的行星架與第二輪系的太陽輪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對馬達的承載要求相對較低,一般無須承受徑向和軸向機械載荷,輸出純扭矩即可。
【專利說明】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及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驅動裝置是用來傳遞運動和動力的裝置,傳統傳動方式主要有純機械、液力、液壓和電力四種。每種傳動方式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沒有一種能獨立地全面滿足所有主機的各種要求。由於行走裝置的驅動輪轉速不是很高,一般為每分鐘幾十到幾百轉,使用中一般用低速馬達直接驅動,但是直接與驅動輪連接的低速馬達不僅要能輸出與負荷相匹配的扭矩,覆蓋所需要的工作轉速範圍,而且要能直接承受由驅動輪傳來的各種徑向和軸向載荷,常常還須有離合、制動等附加功能。用於閉式油路中的馬達同樣必須具備瞬時轉變為泵工況的可逆性。這給研製能全面滿足這些要求的低速液壓馬達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0003]常見的液壓驅動裝置中採用整體式布局,此種布局方式缺點主要是沒有完全體現液壓傳動布局靈活的特長,而且所裝用的功率液壓元件一般需專門製造,通用性較差,維修亦不方便。傳統的液壓泵和馬達的變量調節系統為簡單的純機械操作或液壓助力操縱,調節效果較差。而傳統的驅動裝置高速方案中間的減速機採用定軸齒輪減速機,佔用空間大,整體性能不穩定,容易造成誤差。
[0004]因此,現有技術有待於更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鑑於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驅動裝布局不靈活、速度調節較差、結構不緊湊的技術問題。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方案包括:
[0007]—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包括液壓馬達、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液壓馬達與二級行星輪系相連接,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相連接,其中,外嚙合輪系包括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與驅動輪,驅動輪與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為外嚙合;二級行星輪系包括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相同,第一行星輪系包括太陽輪、內齒圈以及用於支撐若干個行星輪的行星架,若干個行星輪布置在太陽輪與內齒圈之間,行星輪與太陽輪外嚙合、與內齒圈內嚙合;第一行星輪系的行星架與第二輪系的太陽輪相連接。
[0008]所述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中,上述二級行星輪系設置在一齒輪盒內,齒輪盒一端設置有第一齒輪蓋,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齒輪蓋,第一行星輪系設置有第一中心軸,太陽輪與行星架設置在第一中心軸上,第一中心軸一端與第一齒輪蓋相連接;第二行星輪系設置有第二中心軸,第二中心軸的一端與第二齒輪蓋相連接,第一中心軸與第二中心軸位於同一直線上;第一齒輪蓋與液壓馬達相連接,第二齒輪蓋與驅動輪相連接。
[0009]所述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中,上述齒輪盒內壁輪廓呈階梯狀,齒輪盒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齒,該若干齒與相對應的行星輪相哨合。
[0010]所述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中,上述液壓馬達配置有供液機構,供液機構包括電液比例方向閥,電液比例方向閥設置有第一油口與第二油口,第一油口通過相應油路以及第一單向閥與液壓馬達相連通,第二油口通過相應油路以及第二單向閥與液壓馬達相連通。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採用二級行星輪系、外嚙合輪系的技術手段,可利用中間傳動環節來分擔所需的功能,並能通過選擇減速器傳動比的方式較方便地對主機參數進行匹配,對馬達的承載要求相對較低,一般無須承受徑向和軸向機械載荷,輸出純扭矩即可,使高速馬達還具有為低速馬達所難以實現的無級變量的二次調節的性能;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中的許多零部件於可以互換通用,在組織批量生產時可以降低成本,而採用分置式布局具有元件通用性好、參數匹配和布局靈活、換件維修方便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外嚙合式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供液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如圖1所示的,其包括液壓馬達1、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液壓馬達I與二級行星輪系相連接,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相連接,其中,外嚙合輪系包括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2與驅動輪3,驅動輪3與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2為外嚙合;二級行星輪系包括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相同,第一行星輪系包括太陽輪4、內齒圈5以及用於支撐若干個行星輪的行星架6,若干個行星輪布置在太陽輪4與內齒圈5之間,行星輪6與太陽輪4外嚙合、與內齒圈5內嚙合;第一行星輪系的行星架6與第二輪系的太陽輪7相連接。
[0016]更進一步的,上述二級行星輪系設置在一齒輪盒8內,齒輪盒8—端設置有第一齒輪蓋9,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齒輪蓋10,第一行星輪系設置有第一中心軸11,太陽輪4與行星架6設置在第一中心軸11上,第一中心軸11 一端與第一齒輪蓋9相連接;第二行星輪系設置有第二中心軸12,第二中心軸12的一端與第二齒輪蓋10相連接,第一中心軸11與第二中心軸12位於同一直線上;第一齒輪蓋9與液壓馬達I相連接,第二齒輪蓋10與驅動輪3相連接。
[0017]更進一步的,上述齒輪盒8內壁輪廓呈階梯狀,齒輪盒8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齒,該若干齒與相對應的行星輪相哨合。
[0018]在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液壓馬達1配置有供液機構,供液機構包括電液比例方向閥13,電液比例方向閥13設置有第一油口 14與第二油口 15,第一油口 14通過相應油路以及第一單向閥16與液壓馬達1相連通,第二油口 15通過相應油路以及第二單向閥17與液壓馬達1相連通。當圖中電液比例方向閥13的滑閥在中位時,液壓馬達1在第一單向閥16、第二單向閥17的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當滑閥處在上位機能時,由第一油口 14進油,此時第一單向閥16進油,同時控制油路把第二單向閥17打開進行卸油;當滑閥處在下位機能時,由第二油口 15進油,同時控制油路把第一單向閥16打開進行卸油。這樣,電液比例方向閥13完成對液壓馬達1的制動和正反轉控制。並且還可以將電液比例方向閥13通過模擬式或數字式信號,使液壓系統的流量或壓力連續成比例的受到控制,實現系統的無級調速,並使泵的輸出流量與執行機構所需流量匹配,進一步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效率。
[0019]當然,以上說明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列舉上述實施例,應當說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顯變形形式,均落在本說明書的實質範圍之內,理應受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海面溢油回收機器人機身本體旋轉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包括液壓馬達、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液壓馬達與二級行星輪系相連接,二級行星輪系與外嚙合輪系相連接,其特徵在於,外嚙合輪系包括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與驅動輪,驅動輪與機器人機身本體齒輪為外嚙合;二級行星輪系包括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第一行星輪系與第二行星輪系相同,第一行星輪系包括太陽輪、內齒圈以及用於支撐若干個行星輪的行星架,若干個行星輪布置在太陽輪與內齒圈之間,行星輪與太陽輪外嚙合、與內齒圈內嚙合;第一行星輪系的行星架與第二輪系的太陽輪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二級行星輪系設置在一齒輪盒內,齒輪盒一端設置有第一齒輪蓋,另一端設置有第二齒輪蓋,第一行星輪系設置有第一中心軸,太陽輪與行星架設置在第一中心軸上,第一中心軸一端與第一齒輪蓋相連接;第二行星輪系設置有第二中心軸,第二中心軸的一端與第二齒輪蓋相連接,第一中心軸與第二中心軸位於同一直線上;第一齒輪蓋與液壓馬達相連接,第二齒輪蓋與驅動輪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齒輪盒內壁輪廓呈階梯狀,齒輪盒內壁上設置有若干齒,該若干齒與相對應的行星輪相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嚙合式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液壓馬達配置有供液機構,供液機構包括電液比例方向閥,電液比例方向閥設置有第一油口與第二油口,第一油口通過相應油路以及第一單向閥與液壓馬達相連通,第二油口通過相應油路以及第二單向閥與液壓馬達相連通。
【文檔編號】F16H47/06GK204200995SQ201420597559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6日
【發明者】楊前明, 郭建偉, 王叢叢, 王世剛, 孔令奇, 安佰龍, 宋文杰, 劉宗江 申請人:青島華海環保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