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軌道用輪箍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21:06:16 1
專利名稱:一種軌道用輪箍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軌道交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軌道用輪轂。
背景技術:
輪箍的輪緣和踏面是和鋼軌直接接觸的部分。為了使輪對在鋼軌上平穩運行,順利通過曲線,降低輪箍的磨耗,延長旋修時間,輪緣和踏面應有合理的外形。我國規定的機車輪箍外形,它的特點是:①輪緣的厚度為33 mm,高度為28mm,輪緣外側面與水平面成的65°角(俗稱輪緣角) 』②踏面有1:20及1:10兩段斜面,在外側有5x45°的倒角輪緣內側有R16的倒角,以便引導車輪順利通過護軌。機車在曲線上運行,外輪沿外軌所走距離大於內輪沿內軌所走距離。由於內、外輪固結在同一軸上,如果兩輪的踏面為圓柱形,則勢必引起內、外輪的滑行,而踏面具有斜度,當輪對在曲線上運行時,隨著輪對向外偏移,外輪與外軌接觸的直徑大於內輪與內軌接觸的直徑,就能顯著減少車輪的滑行。但踏面具有斜度後,輪對在直線上運行時會因兩輪以不同半徑圓周滾動,形成輪對的蛇形運動(即列車在橫向上不斷擺動),這種運動在低速時有一定好處,但隨著機車速度的提高,蛇形運動會引起機車橫向振動的加劇,使機車運行品質惡化,而且斜度為1:20的一段踏面是經常與軌面接觸的,磨耗較快,使踏面形成凹陷,輪對在進入岔道或小半徑彎道時可能產生劇烈跳動。錐形踏面與鋼軌的接觸,明顯地為狹小面積接觸,因此產生局部磨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平行磨耗的軌道用輪轂。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軌道用輪轂,包括輪轂本體、以及輪轂本體上的踏面和輪緣, 所述踏面上設有連續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本方案中所提及的踏面上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使得這種踏面結構磨耗呈平行磨耗,即磨耗時與原來的形狀比較接近,因此機車運行品質能較長期地保持穩定,而且每次旋輪的車削量少,輪箍壽命長。磨耗形踏面有減少輪緣磨耗的作用,因為具有錐形踏面的車輪向鋼軌貼靠時,輪軌間呈兩點接觸,因輪緣與鋼軌的接觸點位置偏前,車輪轉動時,相對速度大,輪緣磨耗快,而磨耗形踏面由於從踏面到輪緣的過度是連續過程,輪軌間呈一點接觸。接觸點的位置隨輪緣力的大小而變化,接觸處的輪緣角隨輪緣力的增大而增大。車輪轉動時,磨耗形踏面的輪緣對鋼軌的相對速度小,機車通過曲線時的輪緣磨耗也就減少了。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軌道用輪轂,包括輪轂本體3、以及輪轂本體3上的踏面2和輪緣1,所述踏面2上設有連續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本方案中所提及的踏面2上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使得這種踏面結構磨耗呈平行磨耗,即磨耗時與原來的形狀比較接近,因此機車運行品質能較長期地保持穩定,而且每次旋輪的車削量少,輪箍壽命長。磨耗形踏面有減少輪緣磨耗的作用,因為具有錐形踏面的車輪向鋼軌貼靠時,輪軌間呈兩點接觸,因輪緣與鋼軌的接觸點位置偏前,車輪轉動時,相對速度大,輪緣磨耗快,而磨耗形踏面由於從踏面到輪緣的過度是連續過程,輪軌間呈一點接觸。接觸點的位置隨輪緣力的大小而變化,接觸處的輪緣角隨輪緣力的增大而增大。車輪轉動時,磨耗形踏面的輪緣對鋼軌的相對速度小,機車通過曲線時的輪緣盟軍耗也就減少了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1.一種軌道用輪轂,包括輪轂本體、以及輪轂本體上的踏面和輪緣,其特徵在於:所述踏面上設有連續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軌道用輪轂,包括輪轂本體、以及輪轂本體上的踏面和輪緣,所述踏面上設有連續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本實用新型採用踏面上的不同曲率半徑的曲面使得這種踏面結構磨耗呈平行磨耗,即磨耗時與原來的形狀比較接近,因此機車運行品質能較長期地保持穩定,而且每次旋輪的車削量少,輪箍壽命長。
文檔編號B60B17/00GK203004956SQ20122060299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魯紅英 申請人:重慶洋迪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