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緊密設備、牽伸系統和紡紗的製造方法
2023-05-13 06:27:16 2
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緊密設備、牽伸系統和紡紗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緊密設備、牽伸系統和紡紗機,緊密設備用於纖維材料,抽吸單元具有第一殼體部分和第二殼體部分,第一殼體部分具有設置有狹槽狀開口的彎曲外壁,第二殼體部分連接到第一殼體部分並且設置有用於抽吸通道的入口開口。抽吸通道在第一殼體部分和第二殼體部分上延伸並且連接到外壁中的狹槽狀開口。為了避免汙染物穿透到抽吸圓筒的內壁與抽吸單元的彎曲外壁之間的間隙中,提出了使用一種具有凹槽狀凹部的抽吸單元,凹槽狀凹部不與抽吸通道連接,並且與狹槽狀開口間隔一定距離地在抽吸單元的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一殼體部分的外壁的彎曲外表面中的狹槽狀開口之間延伸。
【專利說明】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緊密設備、牽伸系統和紡紗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纖維材料的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其具有第一殼體部分 和第二殼體部分,第一殼體部分具有設置有狹槽狀開口的彎曲外壁,第二殼體部分連接到 第一殼體部分並且設置有用於抽吸通道的入口開口,抽吸通道在第一殼體部分和第二殼體 部分上延伸並且連接到外壁中的狹槽狀開口。
【背景技術】
[0002] 從DE 10 2005 044 967已知一種設計,其中具有抽吸開口的可去除抽吸單元(抽 吸插件)定位在雙牽伸系統的相鄰抽吸圓筒內。雙牽伸系統由相鄰定位的兩個牽伸系統單 元組成,這兩個牽伸系統單元具有支撐壓力缸的公共壓力臂。抽吸單元的抽吸開口與抽吸 通道連接,抽吸通道的出口開口與抽吸管中的開口連接。抽吸圓筒定位在同一軸上,從而在 各種情況下在供抽吸單元伸入的抽吸圓筒內形成環形淨空間。抽吸圓筒的相對定位端面是 開放的並且具有僅被向內伸入的抽吸單元中斷的環形開口。抽吸圓筒的互相背離的相對定 位端面是閉合的。
[0003] 在所公開的示例中,抽吸管設計為具有兩個開口的Y形管形式,每個開口連接到 與以鏡像方式相鄰定位的緊密設備的抽吸通道。兩個抽吸單元經由可樞轉託架保持在它們 在承載板上的工作位置。承載板安裝在相鄰的抽吸圓筒之間並且附接至抽吸管。
[0004] 已經發現在操作期間汙染物例如纖維飛絮會沉積在抽吸圓筒的環形淨空間內。這 些汙染物因此還可能阻止用於緊密處理的設置在抽吸圓筒的外周上的開口,這會不利地影 響緊密。也就是,為了維持纖維材料的緊密質量,必須不時地清潔抽吸圓筒。這樣繼而降低 了生產率,尤其是當出於清潔目的而必須經常停止紡紗機時。使用間隔地被引導經過紡紗 站的移動清花機也不能消除這個問題。由清花機輸送到抽吸圓筒的壓縮空氣甚至可能對抽 吸圓筒上的纖維材料的緊密具有負面影響,因為由於清花機而可能在抽吸圓筒內產生不受 控的氣流。
[0005] 為了解決該情形,在公開的CH-704 373中提出了在抽吸圓筒的開放端面的區域 中提供環形蓋元件,在該區域中抽吸單元伸入到抽吸圓筒中,這產生了顯著的改進。然而, 由於所施加的負壓,使得這樣不能防止存在於包圍緊密單元的空氣中的纖維和其他成分 (也稱為纖維飛絮)被拉到具體抽吸單元的彎曲外表面與抽吸圓筒的內表面之間的狹窄間 隙中。由於經由抽吸通道施加到具體抽吸開口上的負壓,使得在抽吸單元與抽吸圓筒的內 表面之間的前面所述的狹窄間隙內也積累了負壓。因此,存在纖維可能被從包圍緊密設備 的空氣拉到該間隙中的風險,從而導致抽吸單元與抽吸圓筒之間的堵塞。 實用新型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的在於消除已知方法的缺點,並且提出一種設備,利用該設備可以避 免所描述的在具體抽吸插件與抽吸圓筒之間堵塞的風險。
[0007] 為了實現該目的,提出了一種用於緊密設備的具體抽吸單元的特殊設計,緊密設 備用於纖維材料,抽吸單元具有第一殼體部分和第二殼體部分,第一殼體部分具有設置有 狹槽狀開口的彎曲外壁,第二殼體部分連接到第一殼體部分並且設置有用於抽吸通道的入 口開口,抽吸通道在第一殼體部分和第二殼體部分上延伸並且連接到外壁中的狹槽狀開 口,其中在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一殼體部分的外壁的彎曲外表面中的狹槽狀開口之間設置有 凹槽狀凹部,凹槽狀凹部不與抽吸通道連接,並且與狹槽狀開口間隔一定距離地延伸。
[0008] 因此尤其在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凹槽狀凹部的區域中能夠將施加到狹槽狀開 口上的負壓減小到這樣的程度:在抽吸單元的安裝狀態下,在抽吸單元與圓筒的內表面之 間的間隙的入口開口處不再存在導致纖維被拉入到該間隙中的負壓條件。也就是,由於存 在於抽吸單元的彎曲外壁中的凹槽狀凹部,使得在該區域中擴大了上述間隙的截面面積, 結果減小了該區域中的存在於間隙中的負壓,並且直到間隙的入口開口不再維持以其原始 幅度。
[0009] 為了保持抽吸單元與圓筒的內表面之間的間隙的入口開口儘可能地小,所提出的 凹槽狀凹部在與該入口開口間隔一定距離處終止。因此入口開口的區域中的間隙的截面積 再次小於凹槽狀凹部的區域中的間隙的截面積。因此阻礙了纖維和汙染物極穿透到該間隙 中。
[0010] 有利地還提出了凹槽狀凹部的深度在0. 5mm至3 mm之間。
[0011] 凹槽狀凹部的寬度可以在2mm至10 mm之間。
[0012] 所提出的範圍是考慮了存在於抽吸單元與圓筒的內表面之間的間隙的高度而選 擇的。在這方面,重要的是凹槽狀凹部的區域中的間隙的截面積必須足夠大,以使該區域中 的負壓必要地減小。
[0013] 此外還提出了第一殼體部分具有兩部件式設計。這樣允許抽吸單元適於不同的纖 維材料。
[0014] 特別地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提出了設置有狹槽狀開口和凹槽狀凹部的第一殼體 部分的弧形外壁能夠拆卸地安裝在抽吸單元上。通過簡單地更換該外壁,因此能夠使用具 有不同幾何形狀開口的其它外壁,以使開口適於改變的邊界條件(例如用於處理不同的纖 維材料)。
[0015] 為了避免錯誤識別以及為了識別討論中的可更換元件,提出了使能夠拆卸地安裝 的外壁具有顏色標識。對於可更換元件,也可以是其他類型的識別(例如編號、條形碼,電子 識別等)。
[0016] 為了允許以定時的方式檢測汙染物在具體抽吸單元內的可能堆積,提出了抽吸單 元由透明材料製成。
[0017] 此外,提出了一種具有抽吸單元的緊密設備,該抽吸單元具有第一殼體部分和第 二殼體部分,其中在抽吸單元的從緊密設備的圓筒伸出的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一殼體部分的 外壁的彎曲外表面中的狹槽狀開口之間設置有凹槽狀凹部,該凹槽狀凹部不與抽吸通道連 接,並且定位為與供抽吸單元伸入到抽吸圓筒中的抽吸圓筒的端面間隔一定距離。還提出 了一種紡紗機的牽伸系統上的用於纖維材料的緊密設備,具有抽吸單元,在安裝位置,抽吸 單元利用第一殼體部分側向地伸入到能夠旋轉地被支撐的抽吸圓筒的內部,第一殼體部分 具有彎曲外壁,彎曲外壁具有狹槽狀開口,所述狹槽狀開口通向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存 在於抽吸單元中,並且在第一殼體部分和與第一殼體部分連接的抽吸單元的第二殼體部分 上延伸,第一殼體部分的彎曲外壁的外表面定位為與抽吸圓筒的內表面間隔小的距離並且 與之形成狹窄間隙,並且從抽吸圓筒伸出且具有用於抽吸通道的入口開口的抽吸單元的第 二殼體部分連接到抽吸管,其中在從圓筒伸出的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一殼體部分的外壁的彎 曲外表面中的狹槽狀開口之間設置有凹槽狀凹部,所述凹槽狀凹部與狹槽狀開口間隔一定 距離地延伸,不與抽吸通道連接,並且與抽吸圓筒的端面具有距離,其中抽吸單元伸入到抽 吸圓筒中。此外還提出了一種緊密設備,具有以上所述的抽吸單元。另外還提出了一種紡 紗機上的具有以上所述的緊密設備的牽伸系統。還提出了一種紡紗機,具有以上所述的牽 伸系統。
[0018] 有利地在紡紗機的牽伸系統上使用具有根據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抽吸單元的這種 類型的緊密設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在下面的示例實施例中更詳細地描述和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優點。這些 附圖表示如下內容:
[0020] 圖1表示具有雙牽伸系統的牽伸系統單元和根據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抽吸單元的 環錠紡紗機的紡紗站的示意側視圖;
[0021] 圖2表示根據圖1的放大簡化圖;
[0022] 圖3表示根據圖1的放大視圖X (局部視圖);
[0023] 圖4表示根據圖2的剖視圖A-A。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圖1表示具有缸牽伸系統2z的兩個相鄰的牽伸系統單元2中的一個的紡紗機(環 錠紡紗機)的紡紗站1的示意側視圖。牽伸系統單元2每個設置有供給羅拉對3、中間羅拉 對4和輸出羅拉對5。在各種情況下皮圈繞著中間羅拉對的中間羅拉被引導,每個中間羅 拉繞著未更詳細示出的支架保持在其示出位置。所提到的羅拉對3至5的上羅拉設計為壓 力羅拉,其經由軸可旋轉地支撐在可樞轉支撐的壓力臂(未示出)上。羅拉對3、4、5的下羅 拉連接到未示出的驅動器。可以使用單獨的驅動器以及其他形式的驅動器(齒輪、齒帶等)。 壓力羅拉或其皮圈經由被驅動的下羅拉通過摩擦來驅動。羅拉對4的周速略大於羅拉對3 的周速,以便供給到牽伸系統單元2的棉條L形式的纖維材料在供給羅拉對3與中間羅拉 對4之間受到解捻牽伸。纖維材料L的主要牽伸在中間羅拉對4和輸出羅拉對5之間發生, 輸出羅拉對5具有比中間羅拉對4顯著更高的周速。
[0025] 在當前示例中,輸出羅拉對5裝備有緊密設備VV。
[0026] 緊密設備VV由被軸8驅動的抽吸圓筒6組成。壓力羅拉9與抽吸圓筒6相關聯, 並且與其一起形成夾持點P1。如在圖3中的圖示中示意所示,抽吸圓筒6和與其以軸向平 行的方式相關聯的抽吸圓筒6a設置有布置在其外周上的開口 0E。在壓力羅拉9之後安裝 了夾持羅拉7 (也稱為阻轉羅拉),夾持羅拉7倚靠在抽吸羅拉6 (或6a)的外周上並且與其 一起形成夾持點P。抽吸區Z定位在夾持點P1和P之間,在抽吸區Z中從夾持點P1輸送的 纖維材料V通過抽吸空氣的作用而被緊密。該緊密操作是一般已知的並且也已經在前述公 開文獻中進行了描述,並且因此在這裡不更詳細地論述。在抽吸區上方安裝有用於在緊密 處理期間引導空氣的蓋13。
[0027] 經由夾持點P向下輸送的緊密紗線G經由導紗器43供應到示意示出的環錠紡紗 設備。該環錠紡紗設備設置有鋼領39和鋼絲圈40,紗線G卷繞到筒管41上以形成捲筒42 (管紗)。鋼領39緊固到鋼領架44,鋼領架44在紡紗處理期間經歷上下運動。
[0028] 為了在各抽吸圓筒6、6a的緊密區Z的區域中生成抽吸空氣,將抽吸單元10、10a 定位在抽吸圓筒內,如特別從圖3中的(根據圖1)放大視圖X清楚的那樣。為了清楚起見, 在圖3中省略了供給羅拉對3、中間羅拉對4、壓力羅拉9和夾持羅拉7的圖示。為了進一 步清楚,相鄰的抽吸圓筒6、6a以剖視圖示出。抽吸圓筒6的抽吸單元10具有抽吸狹槽(抽 吸埠)11,抽吸狹槽11與開口 0E設置在抽吸圓筒6的外周上的區域相對地定位在抽吸圓 筒6的內側。
[0029] 抽吸狹槽11連接到抽吸通道12,抽吸通道12安裝在抽吸單元10內,並通向安裝 在抽吸單元10上的凸緣F1的出口開口 01。另一個抽吸圓筒6a相對於抽吸圓筒6同軸地設 置在軸8上,在另一個抽吸圓筒6a中相對於抽吸單元10以鏡像方式安裝有抽吸單元10a。 抽吸單元l〇a具有通向抽吸通道12a的抽吸狹槽11a。抽吸通道12a中的出口開口 02定位 在連接到抽吸單元l〇a的凸緣F2中。
[0030] 如圖3示意所示,在抽吸單元10、10a的安裝狀態下,凸緣FI、F2以其止動面倚靠 在抽吸管22的凸緣A上的方式定位。凸緣F1、F2在該凸緣A上直接互相抵接,並且經由存 在的適當的密封元件連接到凸緣A。該聯接部位可以對應於根據未公開的申請日為2011年 7月25日的CH-01244/11的示例實施例來設計。以能夠繞著軸18樞轉的方式附接有翼部 (保持部件)17,軸18安裝在抽吸管22的端部。
[0031] 還在抽吸管22上緊固有導向件16,導向件16具有彼此以一定距離安裝的滑軌 14。經由這些滑軌14,將抽吸單元10、10a經由安裝在抽吸單元上的導向帶21在導向件16 上轉移到如圖3所示的操作位置。這種導向帶的相似示例可以例如在DE 10 2005 044 967 A1中找到。為了清楚,在圖3中省略了導向帶21和具有滑軌的導向件16的圖示。
[0032] 用作抽吸單元10、10a的保持部件的可樞轉翼部17在其自由端部具有杆28,杆28 在閉合位置與導向件16中的凹部29接合,並且在一定預張力下將翼部17保持在該鎖定位 置。經由翼部17將與翼部17分別連接的凸緣FI、F2以及抽吸單元10、10a沿著軸向方向 相對於抽吸圓筒6、6a的軸8固定就位。
[0033] 抽吸管22通向例如由橡膠製成的軸承元件30。軸承元件30經由圓周凹槽緊固到 機架MR。為了幫助將管22安裝在軸承元件30中,而在軸承元件上設置插入輔助件EF,該 插入輔助件EF以傘狀方式大約繞著管22的一半圓周延伸。在抽吸管22的端部之後,在軸 承元件30中緊固有另一個管34,另一個管34經由聯接器35連接到中央抽吸通道37。抽 吸管道37連接到負壓源UP。
[0034] 抽吸單元10、10a的安裝和鎖定是極其簡單的,並且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實施。具體 的抽吸單元10、l〇a經由附接到抽吸單元10、10a上的導向帶21 -個接一個地在各滑軌14 中在導向件16上方被推入到如圖3所示的位置,直到它們的凸緣FI、F2倚靠在凸緣A上。 隨後仍然處於打開位置的翼部17繞著軸18迴轉到如圖2所示的位置,杆28咬合到凹部29 中。翼部17具有未示出的附加帶,凸緣F1、F2經由附加帶被沿著抽吸管的凸緣A的方向按 壓。
[0035] 凸緣FI、F2以及因此抽吸單元10、10a也這樣固定就位,並且抽吸單元10、10a和 管22的抽吸通道12、12a在其聯接點的區域中被從外部隔離。
[0036] 如從圖3和圖4清楚的那樣,根據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抽吸單元10、10a每個包括第 一殼體部分G1,其伸入到相應的關聯抽吸圓筒6或6a的內部IR中。抽吸圓筒6、6a分別 在其相對定位的端面S1、S2上是開放的,抽吸單元10、10a可以分別伸入到端面S1、S2中。 在其各另一端面AW上設置有閉合外壁AW,抽吸圓筒6、6a經由外壁AW支撐在軸8上並且連 接到軸8上。
[0037] 抽吸單元10、10a具有第二殼體部分G2,它們從相應的抽吸圓筒6、6a伸出,並且連 接到相應的第一殼體部分G1。此外,各第二殼體部分G2分別設置有凸緣F1或F2,其分別 具有分別用於抽吸通道12、12a的入口開口 01、02。抽吸通道12、12a分別在抽吸單元10、 l〇a的相應殼體部分Gl、G2上延伸。
[0038] 在抽吸單元10、10a的各第一殼體部分G1的彎曲外壁BA中安裝有抽吸狹槽11或 11a,抽吸狹槽11或11a分別連接到抽吸通道12或12a,彎曲外壁BA分別與抽吸圓筒6或 6a的內壁W相對地定位。在圖4所示的示例實施例中(根據圖2的剖視圖A-A),外壁BA示 出為分離部分,其可以經由安裝於殼體部分G1上的導向件(未示出)被推到殼體部分G1上。 為了將外壁BA能夠拆卸地安裝到殼體部分G1上,也可以其他緊固部件。
[0039] 當然,外壁BA也可以固定地連接到殼體部分G1。由於外壁的可拆卸變形,所以可 以快速地更換為不同的外壁,其例如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抽吸狹槽11或11a,並且分別連 接到抽吸通道12、12a。各個可更換外壁BA可以設置有標記以避免錯誤識別。一個選項是 提供帶顏色的標記。
[0040] 外壁BA具有凹槽狀凹部N,凹槽狀凹部N具有深度t和寬度b,並與抽吸狹槽11 (11a)間隔距離c。凹部N還定位為與抽吸圓筒6 (6a)的相應端面SI (S2)間隔距離k。 在凹部N的區域中將間隙S的原始距離a擴大到尺寸al。由於在凹部N的區域中使得外壁 BA與圓筒6 (6a)的內壁W之間的間隙S的截面擴大,所以該間隙中佔優勢的負壓可以在凹 部的區域中減小,並且因此不再在間隙的入口開口 ET處施加影響,以便將纖維從抽吸圓筒 6、6a外部拉入到該間隙中。也就是,入口開口的區域中仍然佔優勢的任何殘餘負壓不再能 夠增加空氣流以便將纖維拉入到間隙中。此外,與抽吸圓筒6 (6a)的相應端面SI (S2)間 隔距離k,間隙S再次具有原始更小的距離a,因此進一步阻礙了纖維和其他汙染物穿透到 間隙S中。
[0041] 凹部N的幾何形狀必須以這樣的方式選擇,仍然保持在入口開口處的殘餘負壓不 再足以產生沿著相應抽吸狹槽11 (11a)的方向的空氣流,其會將纖維和其他汙染物拉入該 間隙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l〇a),所述緊密設備用於纖維材料,所述抽吸單 兀具有第一殼體部分(Gl, Gla)和第二殼體部分(G2, G2a),所述第一殼體部分(Gl, Gla)具 有設置有狹槽狀開口( 11,11a)的彎曲外壁(BA),所述第二殼體部分(G2, G2a)連接到所述 第一殼體部分並且設置有用於抽吸通道(12, 12a)的入口開口(01,02),所述抽吸通道在所 述第一殼體部分(Gl,Gla)和第二殼體部分(G2, G2a)上延伸並且連接到所述外壁(BA)中 的狹槽狀開口( 11,1 la),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二殼體部分(G2, G2a)與所述第一殼體部分 (Gl,Gla)的外壁的彎曲外表面(F)中的狹槽狀開口(11,11a)之間設置有凹槽狀凹部(N), 所述凹槽狀凹部(N)不與所述抽吸通道(12, 12a)連接,並且與所述狹槽狀開口(11,11a)間 隔一定距離地延伸。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10a),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 狀凹部(N)的深度(t)在0.5mm至3 mm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10a),其特徵在於,所述 凹槽狀凹部(N)的寬度在2mm至10mm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10a),其特徵在於,所述 第一殼體部分(Gl,Gla)具有兩部件式設計。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10a),其特徵在於,設置有所 述狹槽狀開口(11,11a)和所述凹槽狀凹部(N)的第一殼體部分(Gl,Gla)的弧形外壁(BA) 能夠拆卸地安裝在所述抽吸單元(10, l〇a)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10a),其特徵在於,能夠拆卸 地安裝的外壁(BA)設置有顏色標識。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於緊密設備的抽吸單元(10, 10a),其特徵在於,所述 抽吸單元(10, l〇a)由透明材料製成。
8. -種紡紗機的牽伸系統(2)上的用於纖維材料(V)的緊密設備(VV),具有抽吸單元 (10),在安裝位置,所述抽吸單元(10)利用第一殼體部分(G1)側向地伸入到能夠旋轉地被 支撐的抽吸圓筒(6)的內部(IR),所述第一殼體部分(G1)具有彎曲外壁(BA),所述彎曲外 壁(BA)具有狹槽狀開口(11),所述狹槽狀開口(11)通向抽吸通道(12),所述抽吸通道(12) 存在於所述抽吸單元(10)中,並且在所述第一殼體部分(G1)和與所述第一殼體部分(G1) 連接的抽吸單元的第二殼體部分(G2)上延伸,所述第一殼體部分(61)的彎曲外壁(BA)的 外表面(F)定位為與所述抽吸圓筒(6)的內表面(W)間隔小的距離(a)並且與之形成狹窄 間隙(S),並且從所述抽吸圓筒伸出且具有用於所述抽吸通道(12)的入口開口(01)的所述 抽吸單元(10)的第二殼體部分(G2)連接到抽吸管(22),其特徵在於,在從所述圓筒(6)伸 出的所述第二殼體部分(6)與所述第一殼體部分(G1)的外壁(BA)的彎曲外表面(F)中的 狹槽狀開口( 11)之間設置有凹槽狀凹部(N),所述凹槽狀凹部(N)與所述狹槽狀開口( 11) 間隔一定距離(c)地延伸,不與所述抽吸通道(12)連接,並且與所述抽吸圓筒(6)的端面 (S1)具有距離(k),其中所述抽吸單元伸入到所述抽吸圓筒中。
9. 一種緊密設備(VV),具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的抽吸單元(10, 10a)。
10. -種紡紗機上的具有緊密設備(VV)的牽伸系統(2),所述緊密設備(VV)為紡紗機 上的根據權利要求8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緊密設備。
11. 一種紡紗機,具有至少一個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牽伸系統(2)。
【文檔編號】D01H5/66GK203878263SQ201320768706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R.內格裡, G.施奈德 申請人:裡特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