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3 01:59:01
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疊放的若干個冷凝片組和位於最上層的頂層碟片,冷凝片組和頂層碟片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及出水口,若干個冷凝片組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相互連通,相鄰的冷凝片組之間形成煙氣通道;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橫向安裝於排煙裝置的上部。本實用新型將若干個冷凝片組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固接、且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連通,相鄰的冷凝片組之間形成煙氣通道,並且冷凝片組內設置有水流通道,煙氣通過煙氣通道,其餘熱和相變潛熱通過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傳遞到回水端,提高回水的溫度,從而大大提高設備的熱效率,並且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具有冷凝作用,排入大氣的有害物質也將大為減少。
【專利說明】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具體是一種以熱交換方式回收煙氣餘熱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常規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氣燃燒後產生的煙氣溫度都比較高,煙氣中有很可觀的一部分熱能,尤其是含有高焓值水蒸汽的煙氣中所含的熱能較高。如果高溫煙氣不經過處理就直接通過煙囪排放到大氣中,則會造成熱能的極大浪費,特別是煙氣中水蒸汽的凝結潛熱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水蒸汽所攜帶的熱量是排煙熱量損失的一大部分。另夕卜,高溫煙氣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高溫煙氣中含有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氣凝結後會附著在煙囪壁上,容易引起煙囪的腐蝕。所以必須對高溫煙氣進行處理。
[0003]現有技術中,燃料燃燒後鍋爐、熱水器等受熱面大多採用間壁式換熱,這樣不能有效回收水蒸氣的凝結潛熱,造成了熱能的浪費。現在雖然也有一種可以直接接觸混合式煙氣的餘熱回收裝置,但是其為整休鍋爐,結構較為複雜,僅僅適用於燃油、燃煤的大型工業鍋爐上放的大容量、高壓參數的惰祝下採用,適用範圍狹窄。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熱效率高,易生產,易實現,節能環保且適用範圍廣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0005]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疊放的若干個冷凝片組和位於最上層的頂層碟片,其特徵在於:冷凝片組和頂層碟片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及出水口,若干個冷凝片組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相互連通,相鄰的冷凝片組之間形成煙氣通道;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橫向安裝於排煙裝置的上部。
[0006]所述冷凝片組包括第一冷凝片和第二冷凝片,第一冷凝片和第二冷凝片通過卡接、焊接、粘貼或緊固件密封連接,並於內部設置有一條以上的水流通道。
[0007]所述冷凝片組內設置有一擋水筋、且通過擋水筋形成有二條的水流通道。
[0008]所述進水口及出水口設置於冷凝片組和頂層碟片的同一側,擋水筋設置於進水口與出水口之間,二條的水流通道呈U字形相互連通。
[0009]所述第一冷凝片和第二冷凝片之間設置有若干的固定點,第二冷凝片嵌裝於第一冷凝片上、且通過固定點相互固接。
[0010]所述第一冷凝片和第二冷凝片上設置有若干的支撐點,若干個冷凝片組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且通過支撐點相互固接。
[0011]所述冷凝片組和頂層碟片採用鋁合金、黃銅或不鏽鋼製成。
[0012]所述相鄰的冷凝片組之間、最上層的冷凝片組與頂層碟片之間通過卡接、焊接、粘貼或緊固件相互固接。
[0013]所述依次疊放的冷凝片組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相互連通,疊放在最上層的冷凝片組與頂層碟片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相互連通,疊放在最下層的冷凝片組的底面為封閉。
[0014]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的改良,將若干個冷凝片組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相互連通,相鄰的冷凝片組之間形成煙氣通道,並且冷凝片組內設置有水流通道;煙氣在排煙裝置中排出產生130-150°C左右的熱量,具有大量熱量的煙氣經入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後,煙氣進一步地冷卻,並在煙氣餘熱回收裝置表面低於煙氣中水的露點溫度下,煙氣中的水蒸氣冷凝並放出潛熱,煙氣出口溫度可降至50°C左右,煙氣的餘熱通過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傳遞到回水端作為回水的預熱,從而有效地提高設備的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並且由於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具有冷凝作用,排入大氣的有害物質也將大為減少,排煙更符合環保的要求。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熱效率高,易生產,易實現且節能環保等特點,可廣泛適用於家用電熱水爐、強排燃氣熱水器、平衡式燃氣熱水器、冷凝式採暖熱水爐、家用燃煤採暖鍋爐、家用生物採暖鍋爐等設備上,適用範圍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冷凝片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冷凝片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冷凝片組另一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0]參見圖1 一圖4,本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疊放的若干個冷凝片組I和位於最上層的頂層碟片2,冷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 3及出水口 4,若干個冷凝片組I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 3和出水口 4相互連通,其中疊放在最上層的冷凝片組I與頂層碟片2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 3和出水口 4相互連通,疊放在最下層的冷凝片組I的底面為封閉。
[0021]本實施例採用18組的冷凝片組I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相互固接,並且相鄰的冷凝片組I之間形成煙氣通道(圖中未能標示);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橫向安裝於排煙裝置的上部。
[0022]冷凝片組I包括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通過卡接、焊接、粘貼或緊固件密封連接,並於內部設置有一條以上的水流通道1.3 ;本實施例中的冷凝片組I內設置有一擋水筋1.4、且通過擋水筋1.4形成有二條的水流通道1.3,進水口 3及出水口 4設置於冷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的同一側,擋水筋1.4設置於冷凝片組I的進水口 3與出水口 4之間,二條的水流通道1.3呈U字形相互連通。
[0023]上述結構中,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之間設置有若干的固定點1.5,第二冷凝片1.2嵌裝於第一冷凝片1.1上、且通過固定點1.5相互固接;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上設置有若干的支撐點1.6,若干個冷凝片組I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且通過支撐點1.6相互固接。
[0024]第一冷凝片1.1與第二冷凝片1.2之間、相鄰的冷凝片組I之間、以及最上層的冷凝片組I與頂層碟片2之間通過卡接、焊接、粘貼或緊固件相互固接,具體地講,第一冷凝片1.1與第二冷凝片1.2之間、相鄰的冷凝片組I之間、以及最上層的冷凝片組I與頂層碟片2之間均放置有焊接粉,並通過高溫處理技術將各構件密封連接,在保證了密封性能的同時,省略了密封圈的運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用性強。
[0025]冷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採用鋁合金、黃銅或不鏽鋼製成。考慮到體積、重量、成本、緊固耐用及防腐性等問題,本實施例的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優選採用鋁合金製成。
[0026]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簡單的變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包括自下往上依次疊放的若干個冷凝片組(I)和位於最上層的頂層碟片(2),其特徵在於:冷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3)及出水口(4),若干個冷凝片組(I)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並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3)和出水口(4)相互連通,相鄰的冷凝片組(I)之間形成煙氣通道;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橫向安裝於排煙裝置的上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片組(I)包括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通過卡接、焊接、粘貼或緊固件密封連接,並於內部設置有一條以上的水流通道(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片組(I)內設置有一擋水筋(1.4)、且通過擋水筋(1.4)形成有二條的水流通道(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水口(3)及出水口(4)設置於冷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的同一側,擋水筋(1.4)設置於進水口(3)與出水口(4)之間,二條的水流通道(1.3)呈U字形相互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冷凝片(1.1)和第二冷凝片(1.2)之間設置有若干的固定點(1.5),第二冷凝片(1.2)嵌裝於第一冷凝片(1.1)上、且通過固定點(1.5)相互固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冷凝片(1.0和第二冷凝片(1.2)上設置有若干的支撐點(1.6),若干個冷凝片組(I)自下往上依次疊放、且通過支撐點(1.6)相互固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凝片組(I)和頂層碟片(2)採用鋁合金、黃銅或不鏽鋼製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相鄰的冷凝片組(I)之間、最上層的冷凝片組(I)與頂層碟片(2)之間通過卡接、焊接、粘貼或緊固件相互固接。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內置式煙氣餘熱回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依次疊放的冷凝片組(I)通過進水口(3)和出水口(4)相互連通,疊放在最上層的冷凝片組(I)與頂層碟片(2)相互固接、且通過進水口(3)和出水口(4)相互連通,疊放在最下層的冷凝片組(I)的底面為封閉。
【文檔編號】F24H9/00GK203615595SQ201320797710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梁垣生 申請人:梁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