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的中藥外用膏滋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4 12:05:31 1
專利名稱:一種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的中藥外用膏滋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外用製劑。具體的,涉及一種可與低頻微電子經絡灸導儀 (參照ZL03133599. 3)配合應用的以中草藥為主要原料配製成的中藥外用膏滋及其製備方法。該中藥膏滋可以改善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給患者帶來
的痛苦。
背景技術:
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影響當代人正常工作、生活的常見病、多發病。輕者,病人全身疲乏無力、行動遲緩;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痛苦。有「不死癌症」之稱。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發現,研製許多治療這類疾病的藥物,發明了許多治療這類疾病的方法。但是這些藥物和方法多是從西醫的角度進行研究的,採用的方法多是哪疼醫哪,治標不治本。近幾年,人們對中醫中藥治病產生興趣,尋求治療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藥。此外,低頻微電子經絡灸導儀是通過治療電極作用到人體的病灶部位,起到對疾病的緩解和治療作用。通常是電極直接或採用水溶液或導電橡膠極板作用於人體相應部位。由於治療儀是通過治療電極實現對人體病灶部分的接觸滲透,當有直流電流分量通過時,人的體液會發生分解,加劇消耗細胞組織及人體的氧能量物質,使人體的邪氣上升正氣下降,代謝廢棄物排除的較困難,很難固本,還會在治療電極陰陽極處分別產生鹼和酸,使皮膚受損。長時間的滲透會造成皮膚的不同程度損傷,這也是人們一直非常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提供一種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的中藥外用膏滋,能夠達到祛風散寒、除溼通絡、化瘀止痛,恢復人體功能的治療效果,並能降低皮膚損傷,以及該中藥外用膏滋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的中藥外用膏滋,其中,該中藥外用膏滋由下述原料藥製成獨活20-40重量份,桑寄生20-40重量份,杜仲15-30重量份,懷牛膝 15-30重量份,熟地黃15-30重量份,川芎10-20重量份,當歸10-20重量份,白芍10-20重量份,人參5-15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甘草10-20重量份,細辛5_10重量份,肉桂5_10 重量份,秦艽1-5重量份,防風1-5重量份。本發明的中藥外用膏滋所使用的原料藥為天然中藥材,其中,獨活、桑寄生祛風除溼,養血和營,活絡通痺,為主藥;懷牛膝、杜仲、熟地黃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為臣藥;川芎、 當歸、白芍補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均為佐藥,使氣血旺盛,有助於祛除風溼; 又佐以細辛以搜風治風痺,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風祛周身風寒溼邪;甘草又調和諸藥。各藥合用,祛風除溼、散寒止痛、通利血脈、補益肝腎、補氣健脾,扶助正氣,是為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劑。
在優選的情況下,本發明的中藥外用膏滋的所述原料藥的配比為獨活30-40重量份,桑寄生30-40重量份,杜仲20-30重量份,懷牛膝20-30重量份,熟地黃20-30重量份, 川芎15-20重量份,當歸15-20重量份,白芍15-20重量份,人參10-15重量份,茯苓15-20 重量份,甘草15-20重量份,細辛5-10重量份,肉桂5-10重量份,秦艽3_5重量份,防風3_5
重量份。在更優選的情況下,本發明的中藥外用膏滋的所述原料藥的配比為獨活35重量份,桑寄生35重量份,杜仲25重量份,懷牛膝25重量份,熟地黃25重量份,川芎15重量份, 當歸15重量份,白芍15重量份,人參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甘草15重量份,細辛5重量份,肉桂5重量份,秦艽3重量份,防風3重量份。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中藥外用膏滋的製備方法,其中,將原料藥烘乾、按照配比混合,研磨成亞納米粉,用乙醇溶液進行提取,得到膏滋。在優選的範圍下,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中,相對於100重量份的亞納米粉,乙醇溶液的用量以乙醇計為100-200重量份。作為本發明的中藥外用膏滋的製備方法的一個具體例子,其製備過程如下先將各味中草藥烘乾後混合,用振動磨加工成亞納米粉(平均粒徑為2-9nm),再將該亞納米粉與10度黃酒和38度白酒(按1 1比例製成的混合液)按1 6的比例配合,浸泡30天,提出濃液汁,然後定量裝入經紫外線滅菌後的無毒聚乙烯鋁塑包裝袋中封裝。本發明的中藥外用膏滋與經絡灸導儀的治療電極聯合作用後,由於治療電極是通過灌注膏滋的灸導布作用至病灶組織器官細胞,提高細胞營養水平,增強細胞活力,調節機體的抗病能力,充分發揮了草本植物對生命體功能的調節作用。本發明通過經絡灸導儀治療電極柄導入人體後,它便可游離在人體的經絡空間, 能改變空間能量的濃度和壓力,使「氣」或「味」滲透於細胞內並轉化為物質,改變細胞內、外物質和能量變化的方向,即細胞外能量的濃度高,壓力大時,在「氣」或「味」的作用下,則滲透入細胞內,轉化為物質,補充經絡這個空間的營養能量物質,可迅速改善細胞缺氧狀態, 並且可實現對人體皮膚無明顯的損傷和不適。應用本發明後,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表現明顯好轉。骨質增生症患者,關節腫脹、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恢復。頸椎病患者,肢體麻木、疼痛、頸部活動不利、僵硬,疲乏無力等症狀明顯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 腰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症狀消失、下肢麻木感減輕,下肢溫度正常。使用過的患者沒有皮膚損傷現象發生。本發明是經過反覆而細緻的辨證論治而得,製備方法簡單,易於加工,適用人群廣泛,便於臨床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獨活40重量份,桑寄生40重量份,杜仲30重量份,懷牛膝30重量份,熟地黃30 重量份,川芎20重量份,當歸20重量份,白芍20重量份,人參15重量份,茯苓20重量份, 甘草20重量份,細辛10重量份,肉桂10重量份,秦艽5重量份,防風5重量份。
製備方法為先將各味中草藥烘乾後混合,用振動磨加工成亞納米粉,再將該亞納米粉與10度黃酒和38度白酒(按1 1比例製成的混合液)按1 6的比例配合,浸泡 30天,提出濃液汁,然後定量裝入經紫外線滅菌後的無毒聚乙烯鋁塑包裝袋中封裝。實施例2獨活30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杜仲20重量份,懷牛膝20重量份,熟地黃20 重量份,川芎15重量份,當歸15重量份,白芍15重量份,人參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 甘草10重量份,細辛5重量份,肉桂10重量份,秦艽5重量份,防風5重量份。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3獨活20重量份,桑寄生20重量份,杜仲15重量份,懷牛膝15重量份,熟地黃15 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當歸10重量份,白芍10重量份,人參5重量份,茯苓10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細辛5重量份,肉桂5重量份,秦艽1重量份,防風1重量份。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4獨活35重量份,桑寄生35重量份,杜仲25重量份,懷牛膝25重量份,熟地黃25 重量份,川芎20重量份,當歸15重量份,白芍15重量份,人參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 甘草15重量份,細辛5重量份,肉桂5重量份,秦艽3重量份,防風3重量份。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病例病例1 梁某,女,67歲。患風溼性關節炎20年,雙膝關節骨質增生5年。每逢陰雨天及天冷時,腰、雙膝、肩關節出現酸痛緊繃感、疼痛、僵硬、活動受限。不能做家務。經多家醫院醫治,口服西藥、中藥和外貼膏藥治療,療效不明顯。使用本發明2個療程後,患者腰、膝、肩等關節酸痛緊繃感、疼痛症狀已明顯改善,肢體僵硬、活動受限症狀明顯減輕。可以正常做家務活動了,皮膚表面無損傷現象發生。病例2 石某,女,61歲,左膝關節患骨質增生症、關節積液3年,走路緩慢,膝關節不能彎曲、不敢受力、上下樓困難。在家貼風溼膏治療,未見任何效果。後經多家醫院治療無效。使用本發明3個療程後,左膝關節能夠彎曲、受力,上下樓也輕鬆多了,走路也較治療前快了,關節積液也逐漸消退了,皮膚表面無損傷現象發生。病例3 王某,男,49歲,患頸椎病15年,頸2 頸3、頸3 頸4、頸4 頸5、頸 5 頸6、頸6 頸7椎間盤突出5年,每逢勞累,出現頸部疼痛、僵硬,雙上肢麻木,並伴有頭昏、頭痛、耳鳴眼花,影響休息。使用本發明5個療程後,頸部疼痛症狀消失,上肢麻木減輕,頭不昏了,耳不鳴、眼不花了,睡眠質量提高了,皮膚表面無損傷現象發生。病例4 周某,男,51歲,1985年由於工作原因患有腰椎間盤脫出症,經醫院治療好轉。但以後每年發作1-2次,嚴重時每年幾次,經按摩等治療症狀減輕。現腰椎間盤突出症再次發作,坐位站立時腰部疼痛加重,腰部不敢用力,活動受限,伴右側臀部疼痛,彎腰痛甚,不能自行穿鞋,臥床不能翻身。使用本發明2個療程後,腰部疼痛症狀消失了,敢彎腰活動了,能自己穿鞋,翻身了,活動自如,皮膚表面無損傷現象發生。對比例1.本發明與芬必得對比
權利要求
1.一種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的中藥外用膏滋,其特徵在於,該中藥外用膏滋由下述原料藥製成獨活20-40重量份,桑寄生20-40重量份,杜仲15-30重量份,懷牛膝15-30重量份,熟地黃15-30重量份,川芎10-20重量份,當歸10-20重量份,白芍10-20重量份,人參5-15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甘草10-20重量份,細辛5_10重量份,肉桂5_10重量份,秦艽1-5重量份,防風1-5重量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外用膏滋,其中,所述原料藥的配比為獨活30-40重量份,桑寄生30-40重量份,杜仲20-30重量份,懷牛膝20-30重量份,熟地黃20-30重量份, 川芎15-20重量份,當歸15-20重量份,白芍15-20重量份,人參10-15重量份,茯苓15-20 重量份,甘草15-20重量份,細辛5-10重量份,肉桂5-10重量份,秦艽3_5重量份,防風3_5 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外用膏滋,其中,所述原料藥的配比為獨活35重量份,桑寄生35重量份,杜仲25重量份,懷牛膝25重量份,熟地黃25重量份,川芎25重量份,當歸15重量份,白芍15重量份,人參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甘草15重量份,細辛 5重量份,肉桂5重量份,秦艽3重量份,防風3重量份。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外用膏滋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原料藥烘乾、按照配比混合,研磨成亞納米粉,用乙醇溶液進行提取,得到膏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相對於100重量份的亞納米粉,乙醇溶液的用量以乙醇計為100-200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的中藥外用膏滋,其中,該中藥外用膏滋由下述原料藥製成獨活20-40重量份,桑寄生20-40重量份,杜仲15-30重量份,懷牛膝15-30重量份,熟地黃15-30重量份,川芎10-20重量份,當歸10-20重量份,白芍10-20重量份,人參5-15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甘草10-20重量份,細辛5-10重量份,肉桂5-10重量份,秦艽1-5重量份,防風1-5重量份;以及該中藥外用膏滋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中藥外用膏滋能夠達到祛風散寒、除溼通絡、化瘀止痛,恢復人體功能的治療效果,並能降低與經絡灸導儀配合應用時的皮膚損傷。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2389490SQ201110364260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張靜波 申請人:張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