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及鞋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2:06:49 4
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及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及鞋,鞋底結構包括:第一鞋底、第二鞋底以及中間部件,第一鞋底、第二鞋底以及中間部件具有彈性;中間部件位於第一鞋底與第二鞋底之間,中間部件的中間底面分別與第一鞋底的第一底部表面和第二鞋底的第二頂部表面相連接,並且,中間部件的中間底面和中間側壁將第一鞋底包裹在空腔內,突出部通過貫穿孔穿過中間底面並設置在安裝孔內,以便在第一鞋底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第一鞋底的突出部將橫向張力通過安裝孔的開口處釋放掉;相應地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鞋,根據根據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鞋底不同區域的分割及拼接,在提供縱向及扭轉靈活度的同時,並提供縱向及橫向的延展,以達到動態合腳的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及鞋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屬於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及鞋。
【背景技術】
[0002]經過統計得出的數據指出自1970年代開始,鞋子的減震性及保護性的需求不斷提尚的如提下,跑步損傷的概率卻依然沒有明顯下降,並維持每年有約79 %跑者有跑步損傷概率,最近有研究表明跑者的腳落地方式和受傷概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生物力學分析顯示,與後跟落地相比較,跑者使用自然(或稱為赤足)跑法有較低的下肢負荷率,對減少(或避免)跑步傷病是更為有利的。
[0003]為配合自然跑法,目前市場上推出了不同的自然(或赤足)跑鞋,相對一般的鞋子而言,自然(或赤足)跑鞋能提升了鞋子的易彎折性及靈活性,但是現有的自然(或赤足)跑鞋卻沒能做到極致的易彎折及靈活效果,它們都只提供了縱向的靈活,而沒有提供扭轉的效果,赤足跑法跑手都極需要一雙極致自由易變的鞋以提升他們訓練或比賽時的穿著體驗。
[0004]因此,基於現有技術中的技術缺陷及消費者的穿著需要,提高鞋子易彎折性、靈活性及可延展性的方案亟待提出。
【發明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申請提供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及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較大的縱向及扭轉靈活度,並提供縱向及橫向的延展,為用戶提供了極大靈活易變形及可延展的全新穿著體驗。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包括:第一鞋底、第二鞋底以及中間部件,所述第一鞋底、所述第二鞋底以及所述中間部件具有彈性;
[0007]所述第一鞋底包括第一頂部表面和第一底部表面,所述第一底部表面上設置有突出部;
[0008]所述第二鞋底包括第二頂部表面和第二底部表面,所述第二鞋底上有與所述突出部相對應設置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為U型孔,所述U型孔的開口處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二鞋底的側邊所在的平面上,並且所述安裝孔貫穿於所述第二頂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底部表面;
[0009]所述中間部件包括中間底面和中間側壁,所述中間底面上有與所述突出部相對應設置的貫穿孔,所述中間底面和所述中間側壁形成一空腔;
[0010]所述中間部件位於所述第一鞋底與所述第二鞋底之間,所述中間部件的所述中間底面分別與所述第一鞋底的所述第一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二鞋底的所述第二頂部表面相連接,並且,所述中間部件的所述中間底面和所述中間側壁將所述第一鞋底包裹在所述空腔內,所述突出部通過所述貫穿孔穿過所述中間底面並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以便在所述第一鞋底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所述第一鞋底的所述突出部將所述橫向張力通過所述安裝孔的開口處釋放掉。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鞋底的所述突出部為多個,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底部表面的兩個相對的側邊上,並且相鄰的所述突出部之間相互交錯排列和/或相對排列。
[0012]優選地,所述突出部的一端具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一端向遠離所述第一鞋底的側邊向外延伸至預設長度。
[0013]優選地,所述突出部從所述伸出部的一端至所述突出部的另一端的寬度逐漸變小。
[0014]優選地,所述突出部的尺寸大於所述第二鞋底的安裝孔以及所述中間部件的所述貫穿孔的尺寸。
[0015]優選地,所述第二鞋底的鞋跟部設置有第二跟部保護壁,所述第二跟部保護壁與所述第二鞋底的鞋跟部形成一保護腔,所述保護腔用於包裹所述中間部件的鞋跟部。
[0016]優選地,所述中間部件的中間側壁的鞋跟部設置有中間跟部保護壁;
[0017]所述中間部件的中間側壁的兩個相對側邊上分別相對應設置有多個輔助保護壁,所述輔助保護壁上遠離所述中間側壁的一端,設置有鞋帶孔;
[0018]所述中間部件的中間側壁的鞋前部設置有鞋前保護壁。
[0019]優選地,所述第一鞋底、所述第二鞋底、所述中間部件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可拆卸連接;或者
[0020]所述第一鞋底與所述第二鞋底、所述中間部件的連接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鞋底與所述中間部件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
[0021]相應地,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鞋,包括上述任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鞋底結構。
[0022]根據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鞋子在不同區域的分割及拼接從而達到極致靈活及可延展效果,通過在第二鞋底設置U型安裝孔,以便當第一鞋底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第一鞋底的突出部將橫向張力通過安裝孔的開口處釋放掉,增強了鞋底的橫向延伸性,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其可視性強,並與現有同類概念鞋相比,具有較大的縱向及扭轉靈活度,並提供縱向及橫向的延展,這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靈活易變形及可延展的全新穿著體驗。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5]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的分解不意圖;
[0026]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鞋底的仰視圖;
[0027]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鞋底的仰視圖;
[0028]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組合後鞋底結構的仰視圖;
[0029]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組合後鞋底結構的側視圖;
[0030]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的優選地第二鞋底的側視圖;
[0031]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的優選地中間部件的側視圖;
[0032]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鞋底與中間部不可拆卸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鞋底與中間部可拆卸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O為本申請實施例的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0036]發明人在實現發明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中的鞋子,如運動鞋,跑鞋,健步鞋等都只提供了縱向的靈活,而沒有提供扭轉的效果,也不能同時具有縱向及橫向延展功能,不能提供橫向的延展功能就無法將鞋子在受力時產生的橫向張力進行釋放,使得用戶在穿著時體驗不佳。
[0037]此外,研究指出人腳的維度會隨一天的時間,氣壓及溫度等會有所變化,跟坐下或靜止站立對比時,運動時腳落地受力時會變得扁而寬,所以鞋子可延展性能夠提供動態合腳(dynamic fit)的功能,另外,可延展性也有助為前掌比較寬的人群提供較佳的合腳感受,以為更廣的消費者提供鞋子和腳舒適性的需要,對公司而言,則可減少對「寬楦」鞋子的摸具開發成本。
[0038]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技術缺陷,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具有較大的縱向及扭轉靈活度,並提供縱向及橫向的延展的鞋底結構及鞋,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申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能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0039]需要說明的是,常規的鞋類的物品包括兩個主要的元件,鞋面和鞋底結構,本申請提供的鞋底結構及鞋適合於已知的運動鞋類型,例如球類運動的運動鞋,與鞋類相關聯的構思還可以被應用於多種其他的運動鞋類類型,包括例如跑鞋、交叉訓練鞋、騎行鞋、行走鞋和登山鞋和靴子等,構思還可以被應用於通常被認為是非運動的鞋類類型,包括盛裝鞋、拖鞋、涼鞋和工作靴子等,鞋面所選擇的材料包括但不限於可延展性材料,與本申請提供的鞋底配合使用,可以達到可延展效果,據此,本申請公開的構思適用於多種鞋類類型。
[0040]實施例1:
[0041]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如圖1所示:
[0042]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包括: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具有彈性;
[0043]鞋底結構中的第一鞋底10和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具有彈性,當鞋底受到外力時,可通過材料本身具有的彈性提供一定的易變形性和延展性,本申請中鞋底結構具有彈性不局限於腳部全掌使用,可按需要在鞋底的局部進行使用,例如只用在前掌或中掌部分具有彈性,此處所述的腳部全掌、前腳掌、中腳掌均包括,第一鞋底10和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的腳部全掌、前腳掌、中腳掌,下面的描述於此類似,不做進一步強調。鞋底結構具有易變形性和延展性可以達到以下的效果:
[0044]1、動態貼合性(dynamic fit):經研究表明,因靜止與運動時腳型會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運動時腳落地受力時會變得扁而寬的,例如,人們在跑步時,腳掌落地時要比抬起時要扁而寬,如果鞋子,尤其是鞋底部分具有可延展性,隨著腳部運動時的變化,進行貼合腳部變化,穿著者感覺不到鞋對腳部的束縛感,鞋底具有可延展性可提升進一步的穿著體驗;
[0045]2)一隻鞋的尺寸適應多尺寸(one shoe size fits for multiple foot sizes):鞋子,尤其是鞋底部分具有可延展性,可以適應多種的腳部尺寸,可以減少磨具所需成品,可解決前掌比較寬的人群購買鞋的痛點等。
[0046]第一鞋底10包括第一頂部表面(未示出)和第一底部表面11,第一底部表面11上設置有突出部12;第二鞋底20包括第二頂部表面22和第二底部表面21,第二鞋底20上有與突出部12相對應設置的安裝孔23,安裝孔23為U型孔,U型孔的開口處所在的平面與第二鞋底20的側邊所在的平面上,並且安裝孔23貫穿於第二頂部表面22和第二底部表面21;
[0047]中間部件30包括中間底面31和中間側壁32,中間底面31上有與突出部12相對應設置的貫穿孔33,中間底面31和中間側壁32形成一空腔;
[0048]中間部件30位於第一鞋底10與第二鞋底20之間,中間部件30的中間底面31分別與第一鞋底10的第一底部表面11和第二鞋底20的第二頂部表面22相連接,並且,中間部件30的中間底面31和中間側壁32將第一鞋底10包裹在空腔內,突出部12通過貫穿孔33穿過中間底面31並設置在安裝孔23內,以便在第一鞋底10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第一鞋底10的突出部12將橫向張力通過安裝孔23的開口處釋放掉。根據本申請提供的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在不同區域的分割及拼接從而達到極致靈活及可延展效果,通過在第二鞋底20設置U型安裝孔23,以便當第一鞋底10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第一鞋底10的突出部12將橫向張力通過安裝孔23的開口處釋放掉,增強了鞋底的橫向延伸性,其可視性強,並與現有同類概念鞋相比,具有較大的縱向及扭轉靈活度,並提供縱向及橫向的延展,這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靈活易變形及可延展的全新穿著體驗。
[0049]下面通過本申請的其他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
[0050]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鞋底10的仰視圖,如圖2所示,本申請優選地,第一鞋底10的突出部12為多個,分別設置於第一底部表面11的兩個相對的側邊上,並且相鄰的突出部12之間相互交錯排列和/或相對排列。
[0051]將突出部12設置在第一鞋底10的第一底部表面11的相對的兩個相對的側邊上,可以有效地分擔第一鞋底10受到的向下的壓力,並向橫向釋放,同時,在第一鞋底10上設置多個突出部12,相鄰的突出部12之間相互交錯排列和/或相對排列,可以很好地增加第一鞋底10的延展性和易變形性,如圖2中所示,突出部12是以相互交錯形式進行排列的。
[0052]繼續參見圖2,本申請優選地,突出部12的一端具有伸出部13,伸出部13—端向遠離第一鞋底10的側邊向外延伸至預設長度。
[0053]突出部12靠近第一鞋底10的側邊的一端超出了第一鞋底10的側邊,形成了伸出部13,伸出部13的一端向遠離第一鞋底10的側邊向外延伸至預設的長度,預設的長度也就是突出部12超出第一鞋底10側邊的部分,在圖2中,預設的長度設置為d,d的長度可以根據不同的設計方案選取不同的取值,取值的條件可以是為了增加鞋底的美觀度,符合人體力學的設計,有效釋放橫向張力的設計,等等。
[0054]同時,伸出部13的作用還在於當突出部12穿過中間部件30的貫穿孔33時,貫穿孔33卡接在伸出部13與第一鞋底10的連接處,由於伸出部13的作用,中間部件30不易移動,中間部件30與第一鞋底10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
[0055]同樣,參見圖2,如圖2所示,本申請優選地,突出部12從伸出部13的一端至突出部12的另一端的寬度逐漸變小。
[0056]也就是說突出部12沿著第一鞋底10向外側延伸時,突出部12的寬度是逐漸增大的,換句話說就是,越往第一鞋底10外側延伸,直至超出第一鞋底10外側,承受橫向張力的突出部12越寬,這樣可以更好地釋放橫向張力,因為從力學角度來說,第一鞋底10受到壓力時,越往外側,橫向張力越大,而突出部12沿著第一鞋底10向外側延伸時,越往外側越寬,增強了突出部12的延展性和易變形性。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鞋底20的仰視圖,如圖3所示,第二鞋底20上有與突出部12相對應設置的安裝孔23,安裝孔23為U型孔,U型孔的開口處所在的平面與第二鞋底20的側邊所在的平面上,並且安裝孔23貫穿於第二頂部表面22和第二底部表面21,將安裝孔23設置成具有一開口處的U型,安裝孔23是半開放式的,當第一鞋底10在受力的時候,向下的壓力會使得第一鞋底10在橫向上有一個張力,安裝孔23是半開放式的,張力就隨著第二鞋底20的安裝孔23的開口處被釋放掉了,解決了鞋子縱向和橫向的延展的問題。
[0057]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鞋底10上設置突出部12的區域可以是第一鞋底10的全腳掌部分,也可以是第一鞋底10腳掌的局部部分,例如,可按需要如只用在前腳掌或中腳掌的區域進行設置,突出部12的形狀也可以是多樣的。包括但不限於旗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第二鞋底的安裝孔23的形狀需配合突出部12的形狀設置,以保證第一鞋底10和第二鞋底20連接之後的穩定性。
[0058]當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組合成一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時,可以根據三者材料的不同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連接,本申請提供了實施例中,三者可以通過卡接的方式進行連接,簡單的來說就是突出部12通過貫通孔穿過中間部件30,卡接在第二鞋底20的安裝孔23中,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組合後鞋底結構的仰視圖,如圖4所示,第一鞋底10的突出部12卡接在第二鞋底20的安裝孔23中,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組合後鞋底結構的側視圖,如圖5所示,第一鞋底10的突出部12通過貫通孔穿過中間部件30,卡接在第二鞋底20的安裝孔23中,使得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形成一整體的鞋底結構,為了使第一鞋底1、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件更好地進行連接,本申請優選地,突出部12的尺寸大於第二鞋底20的安裝孔23以及中間部件30的貫穿孔33的尺寸。
[0059]當突出部12的尺寸大於第二鞋底20的安裝孔23以及中間部件30的貫穿孔33的尺寸時,由於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以及中間部件30具有彈性,所以突出部12可以順利通過貫通孔安裝在安裝孔23內,並能夠緊密地將三者卡接住。
[0060]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的優選地第二鞋底20的側視圖,如圖6所示,本申請優選地,第二鞋底20的鞋跟部設置有第二跟部保護壁34,第二跟部保護壁34與第二鞋底20的鞋跟部形成一保護腔,保護腔用於包裹中間部件30的鞋跟部。[0061 ]第二跟部保護壁34可以將中間部件30的鞋跟部包裹住,不僅可以保護中間部件30的鞋跟部,還可以使得第二鞋底20與中間部件30的連接更加緊密,同時第二跟部保護壁34的作用還是為限制鞋底變形過大,同時保證與其連接的組件的穩定性,第二跟部保護壁34可以與第二鞋底20為一整體結構。
[0062]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的優選地中間部件30的側視圖,如圖7所示,本申請優選地,中間部件30的中間側壁32的鞋跟部設置有中間跟部保護壁34;
[0063]中間部件30的中間側壁32的兩個相對側邊上分別相對應設置有多個輔助保護壁36,輔助保護壁36上遠離中間側壁32的一端,設置有鞋帶孔37 ;
[0064]中間部件30的中間側壁32的鞋前部設置有鞋前保護壁38。
[0065]中間部件30的中間跟部保護壁34、輔助保護壁36以及鞋前保護壁38,可以對第一鞋底10以及部分鞋面40進行保護的同時,使得中間部件30與第一鞋底10的連接更加緊密,同時中間部件30可以通過中間跟部保護壁34、輔助保護壁36以及鞋前保護壁38限制鞋底變形過大,同時保證與其連接的組件的穩定性,跟部保護壁34、輔助保護壁36以及鞋前保護壁38可以與中間部件30為一整體結構。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鞋底20與中間部不可拆卸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鞋底20與中間部可拆卸的結構示意圖,如圖8、9所示,本申請優選地,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中間部件30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可拆卸連接;或者
[0066]第一鞋底10與第二鞋底20、中間部件30的連接為可拆卸連接,第二鞋底20與中間部件30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
[0067]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中間部件30三者之間的連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樣的,例如:
[0068]1、第一鞋底10、第二鞋底20、中間部件30分別都是獨立的組件,三者可以獨立相互連接;
[0069]2、第一鞋底10與中間部件30固定連接,第二鞋底20與前兩者可拆卸連接;
[0070]3、第二鞋底20與中間部件30固定連接,第一鞋底10與前兩者可拆卸連接。
[0071]不同的連接方式根據設計、製作的工藝不同而進行選擇,此處不進行詳細介紹。
[0072]實施例2
[0073]相應地,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鞋,包括上述任一項或多項的鞋底結構。
[0074]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的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如圖10所示,本申請提供的鞋包括上述所述的鞋底結構以及鞋面40,本申請提供的鞋底結構及鞋適合於已知的運動鞋類型,例如球類運動的運動鞋,與鞋類相關聯的構思還可以被應用於多種其他的運動鞋類類型,包括例如跑鞋、交叉訓練鞋、騎行鞋、行走鞋和登山鞋和靴子等,構思還可以被應用於通常被認為是非運動的鞋類類型,包括盛裝鞋、拖鞋、涼鞋和工作靴子等,據此,本申請公開的構思適用於多種鞋類類型。
[0075]綜上所述,根據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鞋子在不同區域的分割及拼接從而達到極致靈活及可延展效果,通過在第二鞋底設置U型安裝孔,以便當第一鞋底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第一鞋底的突出部將橫向張力通過安裝孔的開口處釋放掉,提供了鞋底的橫向延伸性,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其可視性強,並與現有同類概念鞋相比,具有較大的縱向及扭轉靈活度,並提供縱向及橫向的延展,以達到動態合腳的效果,這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靈活易變形及可延展的全新穿著體驗,同時,鞋底的可延展性也有助為前掌比較寬的人群提供較佳的合腳感受,以為更廣的消費者提供鞋子和腳舒適性的需要,對公司而言,則可減少對「寬楦」鞋子的摸具開發成本。
[0076]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申請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申請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可延展易變形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鞋底、第二鞋底以及中間部件,所述第一鞋底、所述第二鞋底以及所述中間部件具有彈性; 所述第一鞋底包括第一頂部表面和第一底部表面,所述第一底部表面上設置有突出部; 所述第二鞋底包括第二頂部表面和第二底部表面,所述第二鞋底上有與所述突出部相對應設置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為U型孔,所述U型孔的開口處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二鞋底的側邊所在的平面上,並且所述安裝孔貫穿於所述第二頂部表面和所述第二底部表面; 所述中間部件包括中間底面和中間側壁,所述中間底面上有與所述突出部相對應設置的貫穿孔,所述中間底面和所述中間側壁形成一空腔; 所述中間部件位於所述第一鞋底與所述第二鞋底之間,所述中間部件的所述中間底面分別與所述第一鞋底的所述第一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二鞋底的所述第二頂部表面相連接,並且,所述中間部件的所述中間底面和所述中間側壁將所述第一鞋底包裹在所述空腔內,所述突出部通過所述貫穿孔穿過所述中間底面並設置在所述安裝孔內,以便在所述第一鞋底受力產生橫向張力時,通過所述第一鞋底的所述突出部將所述橫向張力通過所述安裝孔的開口處釋放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鞋底的所述突出部為多個,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底部表面的兩個相對的側邊上,並且相鄰的所述突出部之間相互交錯排列和/或相對排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突出部的一端具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一端向遠離所述第一鞋底的側邊向外延伸至預設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突出部從所述伸出部的一端至所述突出部的另一端的寬度逐漸變小。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突出部的尺寸大於所述第二鞋底的安裝孔以及所述中間部件的所述貫穿孔的尺寸。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鞋底的鞋跟部設置有第二跟部保護壁,所述第二跟部保護壁與所述第二鞋底的鞋跟部形成一保護腔,所述保護腔用於包裹所述中間部件的鞋跟部。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部件的中間側壁的鞋跟部設置有中間跟部保護壁; 所述中間部件的中間側壁的兩個相對側邊上分別相對應設置有多個輔助保護壁,所述輔助保護壁上遠離所述中間側壁的一端,設置有鞋帶孔; 所述中間部件的中間側壁的鞋前部設置有鞋前保護壁。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鞋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鞋底、所述第二鞋底、所述中間部件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可拆卸連接;或者 所述第一鞋底與所述第二鞋底、所述中間部件的連接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鞋底與所述中間部件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9.一種鞋,其特徵在於,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或多項所述的鞋底結構。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5696015SQ20162063054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林永佳, 歐興龍, 邁克·費頓
【申請人】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