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和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4 10:56:21 2
用於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和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精度無心磨削工件的連續錐面的邊界邊緣的無心磨削技術。對於具有兩個連續錐面的工件而言,如果無心磨削這兩個錐面的邊界邊緣,那麼,相對地進給具有與所述兩個錐面對應的輪廓並正在高速旋轉的磨削輪使其朝正被支撐和旋轉的工件前進,從而能同時磨削兩個錐面;然後使磨削輪在工件的軸向上進一步相對運動特定距離,接著進一步進給磨削輪使其相對地前進,從而磨削兩個錐面中的一個錐面。因此,在具有兩個連續錐面的工件上,能高精度磨削相鄰錐面的邊界邊緣。
【專利說明】用於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無心磨削方法和無心磨削裝置,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精度磨削多個連續錐面的邊界邊緣的無心磨削技術。
【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圖8A所示的具有凸緣的棒形工件(後面稱之為工件)W上,凸緣Wb的拐角部T由兩個連續錐面tl、t2形成。
[0003]如圖9所示那樣傳統地無心磨削這種拐角部T (tl, t2)的情況下,使用一種其輪廓與形成拐角部T的錐面tl、t2對應的磨削輪a來同時磨削和加工這兩個表面。例如,在未決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0.H5-253819、未決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0.2001-105287或未決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0.2003-25194中公開了上述這種技術,即,同時無心磨削兩個連續的不同外周(錐面和錐面、或錐面和垂直圓柱形表面)。
[0004]在同時磨削和加工兩個不同外周(如,連續的兩錐面tl、t2)的情況下,下面的不便之處和問題是公知的:需要進行進一步改進,尤其要求能更高精度地加工工件。
[0005]即,同時磨削這兩個錐面tl、t2時,磨削輪a的尖邊緣磨削部分c (其與兩錐面tl、t2的相交邊緣e對應)過早磨損,變形成R形,邊緣磨削部分c的這種變形形狀會直接轉移到工件W上。因此,已完成的工件W的邊緣e並不是如期望的那樣由兩錐面tl、t2的筆直相交外周輪廓構成的筆直的相交輪廓形狀(尖形),而是彎曲的輪廓形狀(所謂的R形)。
[0006]更糟糕的是,部分地由於工件W在磨削之前的形狀的原因會使得工件W的邊緣e位於可能會被磨削輪a磨損的位置,這可能會促使形成R形結構。
[0007]在此方面,例如,有人提出通過縮短磨削輪a的磨削時間間隔來儘可能恢復和保持邊緣磨削部分c的特定形狀。但是,這種情況下,要求用於磨削光該部位的打磨機的尖形結構必須被高精度地準確加工。但是,事實上,由於打磨機的結構的原因,準確削尖該尖端結構是非常困難的,儘管對磨削輪a進行磨削,但是,最終打磨機的尖端形狀會直接轉移到磨削輪a的邊緣磨削部分c上,從而會限制高精度地削尖工件W的錐面tl、t2的邊緣e。
[0008]另外,已經有人提出通過使用不同磨削機來磨削工件W的錐面tl、t2,但是在這種方法中,由於使用兩個單獨的磨削機,因此兩錐面tl、t2的同軸度會偏離,就不能達到特定的精確度。在這種磨削方法中,需要兩個或更多個磨削機,因此,磨削效率降低,製造成本增加。
【發明內容】
[0009]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能解決這些傳統問題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新穎技術。
[0010]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是提出一種無心磨削具有多個連續錐面的工件上的錐面邊緣的磨削方法,能高精度地磨削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
[0011]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裝置,其適於執行上述這種磨削方法。
[0012]本發明的無心磨削方法用於無心磨削具有多個連續錐面的工件上的錐面邊緣,是一種無心磨削正被支撐和旋轉的工件的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的方法,其中:通過相對進給正在高速旋轉的磨削輪使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所有錐面,其中,該磨削輪具有與工件的多個錐面對應的輪廓;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移動特定距離,接著相對地進給磨削輪使其進一步前進,按次序重複執行這種操作,從而磨削多個錐面中的第二錐面和隨後的錐面。
[0013]優選實施例包括下列配置。
[0014](I) 一種無心磨削具有兩個連續錐面的工件的兩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的磨削方法,其中,磨削輪具有與工件兩錐面對應的輪廓,相對地進給該磨削輪使其朝正被支撐且進行旋轉的工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該兩錐面;然後,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運動特定距離,接著進一步相對進給磨削輪使其前進,從而通過未使用的磨削麵磨削所述兩錐面之
O
[0015](2) 一種無心磨削具有三個連續錐面的工件的三個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的磨削方法,其中,磨削輪具有與工件的該三個錐面對應的輪廓,相對地進給該磨削輪而使其朝正被支撐且進行旋轉的工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該三個錐面;然後,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運動特定距離,接著進一步相對進給磨削輪而使其前進,從而通過未使用的磨削麵磨削這三個錐面中位於中間位置的錐面。
[0016](3)工件被形成為類似於具有凸緣的棒形構件,使其軸主體一端設置有同軸布置的大直徑凸緣,凸緣的拐角部由多個連續錐面形成。
[0017](4)通過託板和調節輪支撐預先被加工和磨削的工件的軸主體,並通過壓緊構件壓緊和支撐軸主體,從而支撐住工件並使其旋轉。
[0018](5)調節輪和壓緊構件支撐工件並使工件旋轉時會在工件上產生推力,進給構件通過抵抗這種推力而在軸向上進給工件;通過進給構件執行這種進給操作,從而可實現對工件的軸向控制。
[0019]本發明中的一種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無心磨削裝置適於執行上述無心磨削方法,該無心磨削裝置包括託板、第一調節輪、第二調節輪、壓緊構件、磨削輪、進給構件和控制構件。託板用於支撐工件的軸主體。第一調節輪被驅動旋轉而用於支撐工件的軸主體並使其旋轉。第二調節輪被驅動旋轉而用於支撐工件的靠近錐面的位置並使工件旋轉。壓緊構件用於朝託板和第一調節輪壓緊工件並支撐工件。磨削輪被驅動旋轉而用於磨削通過調節輪被支撐並旋轉的工件的錐面。進給構件用於在軸向上朝磨削輪相對進給通過調節輪和託板而被旋轉和支撐的工件。控制構件用於控制相互配合運行的第一調節輪、第二調節輪、壓緊構件、磨削輪和進給構件。其中,通過控制構件控制所述第一調節輪、第二調節輪、壓緊構件、磨削輪和進給構件相互配合運行,從而執行所述無心磨削方法。
[0020]優選實施例包括下列配置:
[0021](i)壓緊構件包括壓緊輥和加壓構件,壓緊輥能接觸工件的軸主體的外周並在其上滾動,加壓構件用於通過特定壓緊力朝工件的軸主體的外周推壓該壓緊輥。
[0022](ii)進給構件包括工件推進器和移動構件,該工件推進器能緊靠工件的後端面,該移動構件用於使工件推進器在工件的軸向上移動。[0023]根據本發明,在無心磨削具有多個連續錐面的工件的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的方法中,對於被支撐並進行旋轉的工件,相對進給正在高速旋轉的磨削輪並使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所有錐面,其中,該磨削輪具有與工件的多個錐面對應的輪廓;然後,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移動特定距離,接著相對地進給磨削輪使其進一步前進,按次序重複執行這種操作,從而磨削多個錐面中的第二錐面和隨後的錐面。因此,在具有多個連續錐面的工件上,能高精度地磨削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
[0024]更具體而言,例如,如果具有凸緣的棒形工件的凸緣拐角部處形成有兩個(多個)連續的錐面,那麼,可使用具有與這兩個錐面相對應的輪廓的磨削輪,首先磨削這兩個錐面。接著,在軸向上使磨削輪的位置朝工件相對移動特定距離,然後進一步進給磨削輪而使其相對前進,從而磨削一個錐面。因此,通過使用一個無心磨削裝置,能將連續的兩個錐面加工成具有所需錐度或達到所需的尺寸精度,通過在兩個步驟中磨削錐面能將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高精度地加工成尖形,從而防止邊緣形成R形結構。
[0025]如果R形結構形成在磨削輪磨削麵上的拐角部處(該拐角部與工件W的兩錐面的邊界邊緣對應),但是該拐角部本應該是尖形的,這種情況下,根據這種配置的磨削方法,邊界邊緣能精確地形成為尖形邊緣。
[0026]另外,如上所述,能通過使用一個無心磨削裝置進行磨削,因此,設備成本降低,大大節省了成本。
[0027]下面將根據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通過閱讀下面的描述內容以及權利要求書中的新穎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能更清楚理解本發明的這些和其他目的和特徵。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平面圖,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無心磨削裝置的基本部件的輪廓結構;
[0029]圖2A是沿圖1中的線A-A所示的前視圖,示出了同一無心磨削裝置的基本部件的輪廓結構;
[0030]圖2B是沿圖1中的線B-B所示的截面圖,示出了同一無心磨削裝置的基本部件的輪廓結構;
[0031]圖3A至3C是平面圖,用於解釋同一無心磨削裝置的磨削過程,其中,在每幅圖中的(ii)是(i)中用單點劃線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圖;
[0032]圖4是循環圖,示出了同一磨削過程中磨削輪的磨削深度以及工件推進器的變化情況;
[0033]圖5A至5E是平面圖,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無心磨削裝置所執行的磨削過程,分別是對應於圖3A至3C中的(ii)部分的放大圖;
[0034]圖6A至6D是平面圖,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3中的無心磨削裝置所執行的磨削過程,其中,圖6A是磨削輪磨削麵的放大圖,圖6B至6D分別是對應於圖3A至3C中的
(ii)部分的放大圖;
[0035]圖7A至7C是平面圖,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4中的無心磨削裝置執行的磨削過程;
[0036]圖8A至8C是前視圖,示出了通過同一無心磨削裝置磨削的具有凸緣的棒形工件,其中,圖8A是總體性前視圖,圖SB是圖8A中用單點劃線圈出的位置(其為實施例1中的磨削位置)的放大圖;圖8C是圖8A中的用單點劃線圈出的位置(其為實施例2和3中的研磨位置)的放大圖;
[0037]圖9是放大平面圖,示出了通過傳統無心磨削裝置對具有凸緣的棒形工件的錐面進行磨削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將參照附圖具體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部件或元件。
[0039]實施例1
[0040]圖1、2A和2B公開了本發明的無心磨削裝置,該無心磨削裝置特別被設計成在有凸緣的棒形工件W上對凸緣Wb的拐角部T進行無心研磨;如圖8A所示,工件W的大直徑凸緣Wb同軸地設置在軸主體Wa的一端處。拐角部T由兩個連續的錐面構成,更具體而言,如圖所示,連續的兩個錐面tl、t2(錐角α 1>α 2)朝外徑側凸出。本實施例中的磨削裝置被設計成在這兩個錐面tl、t2中的具有尖邊界邊緣e (如圖SB所示)的錐面上進行無心磨肖IJ。同時,在在先的過程中預先加工工件W的凸緣Wb以及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管狀外周(如下所述),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用作加工基準來構造兩個錐面tl、t2的磨削結構。
[0041]無心磨削裝置被構造成執行所謂的推進式橫向進磨過程,該裝置主要包括磨削輪
1、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託板4、壓緊裝置(壓緊構件)5、進給裝置(進給構件)6、以及控制裝置(控制構件)7。
[0042]磨削輪I用於將工件W的凸緣Wb的拐角部T加工成圖1至3所示的兩個連續的錐面tl、t2,磨削輪外周的磨削麵Ia具有與凸緣Wb的拐角部T的外周對應的輪廓,具體而言,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形狀和尺寸被設計成使其輪廓對應於工件W的錐面tl、t2的最終加工形狀。
[0043]磨削輪I的驅動系統具有傳統公知的普通基礎結構。更具體而言,磨削輪I可拆卸地安裝和固定在磨削輪軸15上,該磨削輪軸15可旋轉地支撐在配備的固定磨削輪軸支架(未示出)上,通過動力傳送帶或齒輪機構被驅動並被連接到驅動馬達或類似部件等驅動源上。磨削輪軸支架被設計成通過橫向進給裝置在磨削輪I的橫向進給方向X上來回移動,但是該結構並未具體示出。磨削輪I的驅動源和橫向進給裝置的驅動源電連接到控制裝置7上。
[0044]磨削輪軸支架通過上述橫向進給裝置在磨削輪I的橫向進給方向X上來回移動,可供選擇地,磨削輪軸支架也可通過進給裝置在垂直於橫向進給方向X的方向Y上來回移動。
[0045]第一調節輪2如圖1、2B、3A至3C所示,其被設計來支撐工件W的不被加工的軸主體Wa(更具體而言,僅為軸主體Wa的預先被加工和磨削的大直徑軸部分Wc)並使其旋轉。第一調節輪2具有圓柱形旋轉支撐面2a。該第一調節輪2由摩擦係數高的橡膠材料製成,更具體而言,該第一調節輪由摩擦係數高、具有通過橡膠連接的顆粒的橡膠輪製成。
[0046]第二調節輪3如圖1、2B、3A至3C所示,其被設計成僅支撐預先被加工和磨削的凸緣Wb (其靠近工件W的待被磨削的錐面tl、t2)並使其旋轉,第二調節輪3具有圓柱形旋轉支撐面3a。該第二調節輪3由耐磨性高、摩擦係數低的鑄造材料製成,更具體而言,這種材料是耐磨性高、摩擦係數低、機械加工性(加工性能)優的鑄鐵材料。在該所示的實施例中,該第二調節輪由球墨鑄鐵硬化材料製成。與第二調節輪3 —樣,第一調節輪2也可由類似的鑄造材料製成。
[0047]所述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的軸向寬度足以總是在工件W的進給方向Y上的移動範圍內使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旋轉並支撐住它們,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的共同驅動系統具有傳統公知的普通基礎結構。更具體而言,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通過隔離件17可拆卸地安裝和固定在共同的調節輪軸16上。調節輪軸16可旋轉地支撐在調節輪支架(未示出)上,並通過動力傳送帶或齒輪機構被驅動並連接到驅動電機等驅動源上,該驅動源電連接到控制裝置7上。
[0048]下面將具體描述第一和第二調節輪2、3的結構。簡言之,通過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與壓緊裝置5的相互配合作用可旋轉地支撐工件W,作用在工件W上的推力被設定在與通過進給裝置6進給工件W的進給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即,在該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的軸向中心(即,調節輪軸16的傾斜角)被設計成:第一調節輪
2、第二調節輪3通過與下述壓緊裝置5的相互配合作用將相反方向上(即,在圖1和3A至3B中,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的推力施加在工件W上。
[0049]託板4用於與第一調節輪2 —起支撐住工件W的軸主體Wa,如圖1和2B所示。與第一調節輪2 —樣,託板4也安裝在調節輪支架上。託板4具有傾斜支撐面4a,傾斜支撐面4a用於從下方支撐住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
[0050]壓緊裝置5用於朝第一調節輪2壓緊並支撐工件W,其主要部件為壓緊輥20和加壓構件21。
[0051]壓緊輥20被構造為與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接觸並通過特定壓緊力使工件W滾動。更具體而言,壓緊輥20通過輥軸22自由旋轉並被支撐。壓緊輥20被設計成通過加壓構件21施加的特定壓緊力與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外周相接觸並使其滾動。在該所示的實施例中,加壓構件21是一種彈性推壓構件(如彈簧),通過該彈性推壓構件21,總是朝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外周彈性地推動壓緊輥20。
[0052]更具體而言,在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外周被託板4和第一調節輪2 (其被旋轉並被驅動)支撐的狀態下,壓緊裝置5的壓緊輥20推動並支撐住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從而促使工件W被支撐並進行旋轉。同時,進給方向Y (進給裝置6在該進給方向Y上進給工件W,後面將對此進行描述)的相反方向上的推力作用在工件W上。
[0053]進給裝置6被設計成:在軸向(進給方向)上,將由第一和第二調節輪2、3以及託板4支撐且被迫旋轉的工件W相對地進給至磨削輪I。更具體而言,進給裝置6被設計成在進給方向Y上相對地進給工件W。
[0054]該所示實施例中的進給裝置6包括工件推進器25和移動構件(未示出),工件推進器25能接觸工件W的後端側(即,凸緣Wb所處的端側),移動構件用於使工件推進器25在工件W的軸向(即,進給方向Y)上移動。
[0055]如上所述,當磨削輪I被設計成可在進給方向Y上來回移動時,通過進給裝置6可迫使工件W在進給方向Y上朝磨削輪I進給,磨削輪I也可在進給方向Y上相對於工件W相對地移動。
[0056]工件推進器25基本上與由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與託板4支撐的工件W同軸布置,但是此布置結構並未具體示出。工件推進器25被支撐以可在工件W的軸向(即,進給方向Y)上來回移動。工件推進器25被驅動並連接到移動構件上。用於使工件推進器25在進給方向Y上來回移動的所述移動構件例如包括線性馬達或具有進給螺旋機構的其他傳統進給和驅動設備。
[0057]通過進給裝置6的作用,工件推進器25的前端25a抵靠工件W的凸緣Wb所處的端部,從而,以預定速度朝進給方向Y進給工件W特定距離。
[0058]這種情況下,工件W由於第一調節輪2和壓緊裝置5的壓緊輥20的支撐和旋轉作用而承受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的推力。工件W由於第一調節輪2和壓緊裝置5的支撐和旋轉作用而承受上述推力,進給裝置6通過抵抗這種推力朝進給方向Y進給工件W,從而,通過進給裝置6的這種進給操作能軸向控制工件W。
[0059]如下所述那樣控制進給裝置6的進給操作,同時通過控制裝置7控制磨削輪I的橫向進給操作,從而可通過磨削輪I相對地橫向進給工件W。
[0060]控制裝置7控制相互配合運行的磨削輪1、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壓緊裝置5以及進給裝置6的各驅動源,更具體地說,控制裝置7是一種計算機數位化控制裝置,由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儲器(RAM)和輸入輸出(I/O) 口的微計算機構成。這種控制裝置7結合用於執行下述磨削過程(無心磨削方法)的控制程序,該控制程序為預先確定的數控數據,可通過鍵盤或未示出的操作面板的類似部件被合適地和選擇性地輸入所述數控數據。
[0061]因此,在具有這種結構的無心磨削裝置中,為了無心磨削工件W的多個(在該實施例中為兩個)連續錐面tl、t2 (包括所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e),高速旋轉的磨削輪I被相對地進給使其朝正被支撐和旋轉的工件W前進,通過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可同時磨削兩錐面tl、t2 ;使磨削輪I在軸向上朝工件W相對地移動特定距離,磨削輪I被進一步相對地進給並前進,從而磨削兩錐面tl、t2中具有較小錐角α 2的錐面t2。
[0062]這種情況下,在在先的過程中預先加工和磨削工件W的凸緣Wb和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圓柱形外周,然後,以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外周為加工基準磨削兩錐面tl、t2。在這種配置中,可保證加工精度高(如果不將外徑作為基準,即,如果大直徑軸部分Wc的外周被加工和磨削,那麼,被支撐和旋轉的工件W會偏斜地旋轉,就達不到邊界邊緣e的特定角度(錐面tl、t2的相交角)或寬度精度)。
[0063]下面將參照圖3A至3C和圖4詳細描述磨削過程的具體配置。
[0064](i)如果工件W由託板4和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支撐、磨削輪I被布置在工件W的兩錐面tl、t2的初始磨削階段(第一階段磨削)的橫向進給位置上,這種情況下,分別驅動磨削輪I和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而使其在特定方向上以預定轉速旋轉,進給裝置6的工件推進器25在進給方向Y上前進,棒形工件W沿託板4的傾斜支撐面4a (參看圖2B)移動、然後定位在特定磨削位置上。在這種情況下,壓緊裝置5的壓緊輥20通過特定彈性推力朝第一調節輪2推壓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從而,在第一調節輪2的旋轉作用力下迫使工件W旋轉。
[0065](ii)在橫向進給方向X上快速進給磨削輪1,直到磨削輪I即刻要接觸工件W為止(參看圖4中的快速進給階段(a)),然後,分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Y上同時(同步)進給磨削輪I和進給裝置6的工件推進器25(參看圖4中的(b)粗糙進給階段至(c)精確進給階段)特定距離,磨削輪I朝工件W相對進給特定的橫向距離,然後同時磨削工件W的錐面tl、t2(包括邊界邊緣e(參看圖3A)),從而對它們進行無火花磨削,這樣,第一階段磨削過程結束(參考圖4中的無火花磨削階段(d))。
[0066]通過第一階段磨削,兩錐面tl、t2被同時磨削,錐面tl、t2中錐角α?較大(錐面tl、t2的錐角α 1、α 2中錐角α I較大)的錐面tl被加工完成。
[0067]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件推進器25停止並從一開始就設置在特定磨削位置上,那麼,僅磨削輪I可被設計成朝工件W進給並前進特定距離。或者,相反地,如果磨削輪I停止並從一開始就設置在特定磨削位置上,那麼僅工件推進器25可被設計成在進給方向Y上被進給並前進特定距離,可相對地進給磨削輪I使其朝工件W橫向前進特定距離。
[0068]但是,在僅進給所述工件推進器25的情況(後一情況)下,由於被壓緊裝置5的壓緊輥20推動並支撐的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與處於磨削位置的錐面tl、t2分開並與其相隔較遠距離,因此工件W的磨削位置傾向於旋轉地偏離一定程度,這樣會對最終的磨削圓度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優選採用第一種情況,即,進給磨削輪I使其前進。
[0069](iii)第一階段磨削之後,工件推進器25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向後進給特定距離(參看圖3B中工件推進器後退的狀態以及圖4 (i))。因此,工件W通過自身的推力跟隨工件推進器25向後退,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移動,從而改變了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軸向位置。
[0070]換句話說,通過這種作用,使磨削輪I朝工件W的軸向前側相對移動,即:使磨削輪I朝兩錐面tl、t2中的錐角 較大的錐面tl (其錐角為α?)的定位側移動特定距離。
[0071]在這種配置結構下,當工件推進器25由於進給方向Y上的進給運動停止而等候時,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朝橫向進給方向X被快速進給(參看圖4中的(k)工件推進器等候階段和(e)快速進給階段)。
[0072](iv)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被快速進給,在此之後,磨削輪I和工件推進器25分別同時(同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Y上被進給特定距離(參看圖4中的(f)粗磨進給階段至(g)精磨進給階段),磨削輪I被進給並在橫向上朝工件W前進特定距離,錐角較小的錐面t2(其錐角為α2)在第二階段(參看圖3C)被磨削,然後被無火花磨削,這樣第二階段磨削過程結束(參看圖4中的(h)無火花磨削階段)。
[0073]通過步驟⑴至(iv),確定了兩錐面tl, t2的寬度尺寸(工件W的軸向尺寸)。此時,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作用,控制該操作以對第一階段磨削過程中未使用的部分上執行第二階段磨削,從而一定能有效地防止出現不便,從而例如可提高錐角α 1、α 2的精度、或防止兩錐面tl、t2之間的邊界邊緣e形成R形。
[0074]順便提及,當第一階段磨削過程使用的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一部分被使用在第二階段磨削過程中時,在未被使用部分的邊界邊緣處對工件W的錐面t2的加工面執行磨削步驟。
[0075](V)在無火花磨削之後,磨削輪I和工件推進器25向後退,返回到磨削之前的位置上,這樣磨削過程就結束了(參看圖4中的(i)磨削輪、工件推進器後退階段)。[0076]如文中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在具有多個連續錐面tl、t2的工件W上,如果無心磨削相鄰錐面tl、t2相交處的邊界邊緣e,那麼,當工件W正被支撐並旋轉時,其輪廓對應於這兩個錐面tl、t2並高速旋轉的磨削輪I被進給並相對地前進,從而兩錐面tl、t2被同時磨削。然後,磨削輪I在軸向上朝工件W相對移動特定距離,接著相對地橫向進給磨削輪I使其進一步前進,從而兩錐面tl、t2中的一個錐面t2被磨削,從而,在具有連續兩錐面tl、t2的工件W上,相鄰錐面tl、t2相交處的邊界邊緣e被高精度地磨削。
[0077]換句話說,如果凸緣Wb的拐角部T處形成有兩個連續錐面tl、t2(如,圖8A中所示的有凸緣的棒形工件W),那麼,首先通過使用其輪廓與兩錐面tl、t2對應的磨削輪I同時磨削這兩個錐面tl、t2。接著,在軸向上以特定程度改變磨削輪I相對於工件W的位置,然後進一步相對地進給磨削輪I使其前進,從而一個錐面t2被磨削。因此,通過使用一個無心磨削裝置,可將兩連續錐面tl、t2加工成具有特定錐角或尺寸精度,可將相鄰錐面tl、t2相交處的邊界邊緣e高精度地加成尖形。通過在不同的兩階段磨削錐面tl、t2,從而可防止邊界邊緣e形成為R形。
[0078]因此,如果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上的拐角部(其對應於工件W的兩錐面tl、t2的邊界邊緣e)上形成R形,但希望該角落部分為尖形,那麼,根據採用這種配置的磨削方法,可準確地將邊界邊緣e形成為尖形邊緣。
[0079]另外,因為可僅通過使用一個上述無心磨削裝置進行磨削,因此,節省了設備成本,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
[0080]實施例2
[0081]該實施例在圖5A至5E中示出,在圖8A中所示的具有凸緣的棒形工件W中,將凸緣Wb的拐角部T無心磨削加工成三個連續的錐面,具有兩個尖邊界邊緣el、e2,如圖8C所示。更具體而言,三個連續錐面tl、t2、t3(錐角:α1>α2>α3)朝外徑側凸出,如圖所示。
[0082]同時,在在先的過程中預先加工工件W的凸緣Wb以及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管狀外周,使用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作為加工基準,錐面(在該所示實例中,為三個連續錐面tl、t2、t3)是磨削目標,這些與實施I相同。
[0083]除磨削輪I以外,本實施例的無心磨削裝置的結構類似於實施I的結構。
[0084]磨削輪I的磨削麵Ia具有與工件W的凸緣Wb的拐角部T的外周對應的輪廓,具體而言,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形狀和尺寸被形成為使其具有與工件W的三個錐面tl、t2、t3的最終加工形狀對應的輪廓,如圖所示。
[0085]在具有這種結構的無心磨削裝置中,如果無心磨削所述工件W的多個(在該實施例中為3個)連續錐面tl、t2、t3(包括相交處的邊界邊緣el、e2),那麼,正在高速旋轉的磨削輪I被相對地進給而使其朝正被支撐且進行旋轉的工件W前進,從而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同時磨削三個錐面tl、t2、t3 ;然後,使磨削輪I在徑向上朝工件W相對運動特定距離,從而磨削輪I被進一步相對進給而前行。按順序重複執行這種操作兩次,從而能按順序地磨削三個錐面tl、t2、t3中的第二和第三錐面t2、t3,其中第二和第三錐面t2、t3的錐角α 2、α 3逐漸變小。
[0086]下面將參照圖5Α至5C具體描述這種磨削過程的具體配置。
[0087](i)工件W由託板4、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支撐,磨削輪I設置在工件W的三個錐面tl、t2、t3的初始磨削階段(第一階段磨削)的橫向進給位置上。在這種狀態下,驅動磨削輪I和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而使其在特定方向上以特定轉速旋轉,進給裝置6朝工件推進器25的進給方向Y前進,棒形工件W沿託板4的傾斜支撐面4a (參考圖2A至2C)朝特定磨削位置移動並定位在該特定磨削位置上。在這種定位狀態下,壓緊裝置5的壓緊輥20以特定彈性推力朝第一調節輪2推動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通過第一調節輪2的旋轉力迫使工件W旋轉。
[0088](ii)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在橫向進給方向X上被快速進給,然後,分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Y上同時(同步)進給磨削輪I和進給裝置6的工件推進器25特定距離,從而磨削輪I朝工件W被橫向進給特定距離,這樣工件W的三個錐面tl、t2、t3(包括邊界邊緣el、e2(參看圖5A))被同時磨削;從而在無火花磨削之後第一階段磨削結束。
[0089]通過第一階段磨削,三個錐面tl、t2、t3被同時磨削,錐面tl、t2、t3中的錐面tl (其錐角為α?)及其錐角01被加工完成;其中,錐面11、12、13的對應錐角α 1、α 2、α 3中錐角α I最大。
[0090](iii)第一階段磨削之後,工件推進器25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向後移動特定距離(參看圖5B),工件W通過自身的推力跟隨工件推進器25後退而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運動,從而改變了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軸向位置。
[0091]在這種配置下,工件推進器25停止進給方向Y上的進給操作而處於等候狀態,磨削輪I朝橫向進給方向X被 快速進給直至即刻要接觸工件W。
[0092](iv)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被快速進給,然後,分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上同時(同步)進給磨削輪I和工件推進器25特定距離,從而朝工件W相對地橫向進給磨削輪I預定距離,這樣,工件W的錐角更小的兩錐面t2、t3(其錐角分別為α2、α3)被同時磨削(包括邊界邊緣e2)(參看圖5C),這樣,在無火花磨削之後第二階段磨削結束。
[0093]通過第二階段磨削,兩錐面t2、t3被同時磨削,錐面t2、t3中的錐角為α 2的錐面t2以及錐角α 2被加工,其中錐面t2、t3的錐角α 2、α 3中錐角α 2較大。
[0094](V)在第二階段磨削之後,工件推進器25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向後移動特定距離(參看圖OT),工件W通過自身的推力跟隨工件推進器25向後退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移動,從而進一步改變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軸向位置。
[0095]換句話說,通過這種操作,磨削輪I進一步朝工件W的軸向前端運動,即,朝兩錐面t2、t3中的錐角更大的錐面t2(其錐角為α2)的定位側相對運動特定距離。
[0096]在這種配置下,工件推進器25停止沿進給方向Y的進給操作而處於等候狀態,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朝橫向方向X被快速進給。
[0097](vi)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被快速進給,分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Y上同時(同步)進給磨削輪I和工件推進器25特定距離,從而使磨削輪I朝工件W相對地進給特定距離,這樣在第三階段磨削錐角最小的錐面t3(其錐角為α3)(參看圖5Ε),從而,在無火花磨削之後第三階段磨削結束。
[0098]在執行步驟(i)至(Vi)的過程中,確定這三個錐面tl、t2、t3的寬度尺寸(工件W的軸向尺寸)。
[0099](Vii)無火花磨削之後,磨削輪I和工件推進器25後退返回到磨削之前的位置上,磨削過程結束。
[0100]確定三個連續錐面tl、t2、t3的磨削次序以按照從錐角最大的錐面tl到錐角最小的錐面t3的次序進行加工,如所示的實施例所示。但是,相反地,也可按照從錐角最小的錐面t3到錐角最大的錐面tl的次序進行加工。
[0101]其他配置和操作與實施例1相同
[0102]實施例3
[0103]該實施例如圖6所示,在圖8A所示的有凸緣的棒形工件W中,通過無心磨削方式將凸緣Wb的拐角部T加工成三個連續錐面,它們具有兩個尖邊界邊緣e1、e2,如圖8C所示,這與實施例2相同;更具體而言,這三個連續錐面tl、t2、t3 (錐角:α 1>α 2>α 3)朝外徑側凸出,如圖所示。
[0104]同時,在在先的過程中預先加工工件W的凸緣Wb以及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管狀外周,使用該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作為加工基準,這三個連續錐面tl、t2、t3是磨削目標,這些與實施例2相同。
[0105]除磨削輪I以外,本實施例的無心磨削裝置的結構類似於實施例1的結構。
[0106]磨削輪I的磨削麵Ia具有與工件W的凸緣Wb的拐角部T的外周對應的輪廓,具體而言,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的形狀和尺寸被形成為具有與工件W的三個錐面tl、t2、t3的最終加工形狀對應的輪廓,如圖所示。緊鄰該錐形磨削部分10形成錐形精加工磨削部分11,該錐形精加工磨削部分11的尺寸和形狀被形成為具有與錐面t2的最終加工形狀對應的輪廓,其中該錐面t2在三個錐面tl、t2、t3中處於中間位置上。
[0107]在具有這種配置的無心磨削裝置中,如果無心磨削所述工件W的多個(在圖中為3個)連續錐面tl、t2、t3(包括相交處的邊界邊緣el、e2),那麼,相對地進給正在高速旋轉的磨削輪I使其朝正被支撐且進行旋轉的工件W前進,從而通過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同時磨削這三個錐面tl、t2、t3。然後,使磨削輪I在徑向上相對於工件W移動特定距離,從而進一步相對進給磨削輪I使其前進,這樣,通過錐形精加工磨削部分11(其為未使用的磨削麵)磨削三個錐面tl、t2、t3中處於中間位置上的錐面t2。
[0108]下面將參照圖6A至6D描述該磨削過程的具體配置。
[0109](i)工件W由託板4和第一和第二調節輪2、3支撐,磨削輪I設置在工件W的錐面tl、t2、t3的初始磨削階段(第一階段磨削)的橫向進給位置上,這種狀態下,驅動所述磨削輪1、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而使其在特定方向上以特定轉速旋轉,進給裝置6朝工件推進器25的進給方向Y前進,棒形工件W沿託板4的傾斜支撐面4a(參看圖2A至2B)朝特定磨削位置運動並定位在該磨削位置上。在這種定位狀態下,壓緊裝置5的壓緊輥20以特定彈性推力朝第一調節輪2推動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從而通過第一調節輪2的旋轉力迫使工件W旋轉。
[0110](ii)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沿橫向進給方向X被快速進給,然後,分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Y上使磨削輪I和進給裝置6的工件推進器25同時(同步)進給特定距離,從而使磨削輪I朝工件W相對地橫向進給特定距離。與實施例2相同,通過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錐形磨削部分10同時磨削工件W的三個錐面tl、t2、t3(包括邊界邊緣el、e2(參看圖6B)),在無火花磨削之後第一階段磨削結束。
[0111]通過第一階段磨削,這三個錐面tl、t2、t3被同時磨削;分別具有錐角α 1、α 2、α 3的三個錐面tl、t2、t3中具有最大錐角α I的錐面tl以及具有最小錐角α 3的錐面t3被同時加工。
[0112](iii)第一階段磨削之後,工件推進器25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向後移動特定距離。因此,工件W通過自身的推力跟隨工件推進器25後退,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移動,從而磨削輪I的磨削麵Ia的軸向位置改變。工件W在軸向上進行這種運動的同時,磨削輪I也在橫向進給方向X的相反方向上移動(後退)。
[0113]更具體而言,由於工件W在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移動以及磨削輪I在橫向進給方向X的相反方向上移動,因此,工件W的三個錐面tl、t2、t3中位於中間位置上的錐面t2與磨削輪I的磨削麵Ia上的未使用磨削麵的錐形精加工磨削部分11相對地布置(參照圖6C),從而通過磨削輪I的錐形精加工磨削部分11定位工件W的錐面t2的磨削位置。
[0114](iv)磨削輪I在即刻要接觸工件W之前被快速進給,然後,分別在橫向進給方向X和進給方向Y上使磨削輪I和工件推進器25同時(同步)進給特定距離,從而使磨削輪I朝工件W相對地橫向進給特定距離。位於中間位置上的錐面t2在第二階段被磨削(參看圖6D),在無火花磨削之後第二階段磨削結束。
[0115]在執行步驟(i)至(iv)的過程中,確定三個錐面tl、t2、t3的寬度尺寸(工件W的軸向尺寸)。此時,在該所示的實施例中,控制該操作以在錐形精加工磨削部分11(其為磨削輪I的磨削麵Ia上的未使用的磨削麵)上執行第二階段磨削,從而可提高錐角α 1、α 2、α 3的精度、可防止三個錐面tl、t2、t3的邊界邊緣el、e2形成R形,同時其他問題也
可解決。
[0116]根據該實施例,可通過兩次橫向進給磨削輪I來加工這三個錐面tl、t2、t3。
[0117]其他配置和操作與實施例1相同。
[0118]實施例4
[0119]該實施例如圖7A至7C所示,除了包括實施例1中的無心磨削裝置的結構以外,在圖8中的具有凸緣的棒形工件W中,還包括凸緣Wb的管狀外周和軸主體Wb的大直徑軸部分Wc (它們在在先的過程中預先被加工)的精磨配置。
[0120]S卩,本實施例中的無心磨削裝置包括實施例1中的磨削裝置的結構(即,錐形表面磨削區域A)以及相鄰的圓柱形表面磨削區域B。錐形磨削區域A用於無心磨削工件W的錐面tl、t2,其包括磨削輪1、第一調節輪2、第二調節輪3、託板4、壓緊裝置(壓緊構件)5、以及進給裝置(進給構件)6。圓柱形表面磨削區域B用於無心磨削工件W的凸緣Wb的管狀外周和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
[0121]圓柱形表面磨削區域B的主要部件包括磨削輪50、調節輪51、託板52以及前後止動件53、54。與錐形表面磨削區域A—樣,該圓柱形表面磨削區域B被驅動並受控制裝置7控制。
[0122]磨削輪50用於磨削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的外周,磨削輪外周的磨削表面50a具有與工件W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的外周對應的輪廓,與上述錐形表面磨削區域A的磨削輪I的驅動系統一樣,磨削輪50的驅動系統具有傳統公知的普通基礎結構。
[0123]調節輪51用於支撐待被磨削的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的外周並使其旋轉,調節輪51具有由圓柱形表面構成的旋轉支撐面51a、51b(其對應上述這些外周)。與上述錐形表面磨削區域A的第一、第二調節輪2、3的驅動系統一樣,調節輪51的驅動系統具有傳統公知的普通基礎結構。
[0124]在調節輪51的配置下,工件W被旋轉並受支撐,工件W上的推力被設計成在圖7A中的箭頭方向上(在通過進給裝置6進給工件的進給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起作用。
[0125]託板52用於與調節輪51 —起支撐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託板52具有傾斜支撐面(未示出),用於從下方支撐上述部分。
[0126]前後止動件53、54用於將工件W限定在軸向位置上,在磨削過程中,工件W由於其自身的推力而緊靠後止動件54,從而被限定在軸向位置上。
[0127]當通過託板4以及被驅動旋轉的調節輪51迫使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的外周被支撐並進行旋轉時,高速旋轉的磨削輪50朝工件W被進給而使其前進特定距離,從而磨削工件W的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和凸緣Wb的外周。
[0128]因而,在具有這種結構的無心磨削裝置中,通過對具有尖邊界邊緣e(如圖SB所示)的錐面tl、t2進行無心磨削,錐面磨削區域A加工實施例1中解釋的工件W的兩連續錐面tl、t2。圓柱形表面磨削區域B磨削工件W的凸緣Wb的管形外周以及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Wd,使用大直徑軸部分Wc、Wd作為磨削錐面tl、t2的加工基準。因此,通過一個磨削裝置磨削工件W的外直徑部分(軸主體Wa的凸緣Wb和大直徑軸部分Wc的管狀外周)以及錐面tl、t2。
[0129]更具體而言,參照圖7A至7C,圖7A示出了錐面tl、t2的磨削過程,圖7B示出了工件W的外徑部分Wb、Wc的磨削過程,圖7C示出了工件W的外徑部分Wb、Wc和錐面tl、t2的並行磨削過程。如圖所示,並行放置兩工件W,通過控制裝置7按照圖7A至7C所示的次序執行磨削過程,工件W的外徑部分Wb、Wc以及錐面tl、t2能通過一個磨削裝置被磨削。因此,與實施例1相比,所使用的磨削裝置的數量可進一步減少。
[0130]其他配置和操作與實施例1相同。
[0131]實施例1至4僅表示實施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實例,本發明並不局限於這些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特定範圍內可進行各種改變和各種改進。
[0132]在實施例1至4中,對於圖8A所示的有凸緣的棒形工件W而言,可以根據圖SB和8C中所示的兩個或三個連續的尖錐面tl、t2或tl、t2、t3解釋凸緣Wb的拐角部T的無心磨削,但是本發明的無心磨削技術不僅可應用於凸緣Wb的內側位置上的這種錐面,還可應用於軸主體Wa或凸緣Wb的外側位置、軸主體Wa的大直徑軸部分Wc的端部、或其他位置上的任何連續錐面。
[0133]另外,除了實施例1和4中磨削連續的兩個錐面tl、t2、或實施例2和3中磨削連續的三個錐面tl、t2、t3、或磨削四個或更多個連續錐面以外,本發明通過使用其輪廓與這些錐面對應的磨削輪還可應用到與實施例1至4原理相同的情況下。
[0134]儘管在附圖中未詳細顯示,但對於具有多個(四個或更多個)連續錐面的工件而言,如果無心磨削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在工件正被支撐並旋轉時,使用其輪廓與工件的多個錐面相應且正在高速旋轉的磨削輪1,相對地進給磨削輪I使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所有錐面,然後使磨削輪I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移動特定距離,從而進一步相對地進給磨削輪I使其前進。按次序重複執行這種操作,這樣就能按次序地磨削所述多個錐面中的第二錐面以及隨後的錐面,從而能磨削四個或更多個連續錐面。[0135]上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典型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僅用於闡釋本發明的技術特徵,本發明並不在狹義上受這些實例限制,應該從廣義上解釋為,本發明包括在本發明的實質和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內進行的各種改變和改進。
【權利要求】
1.一種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用於無心磨削具有連續多個錐面的工件上的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包括: 相對於被支撐且進行旋轉的工件,相對地進給正以高速旋轉的磨削輪並使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所有所述多個錐面,其中,該磨削輪具有與工件的所述多個錐面對應的輪廓;以及 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移動特定距離,接著相對地進給磨削輪並使其進一步前進,按次序重複執行這種操作,從而磨削所述多個錐面中的第二錐面和隨後的錐面。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用於無心磨削具有兩個連續錐面的工件上的兩個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 其中,磨削輪具有與工件的兩錐面對應的輪廓且正在高速旋轉,相對於正被支撐並進行旋轉的工件,相對地進給該磨削輪並使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所述兩個錐面;然後,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運動特定距離,接著進一步相對地進給磨削輪並使其前進,從而通過未使用的磨削麵磨削所述兩個錐面之一。
3.根據權利要求1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用於無心磨削具有連續的三個錐面的工件上的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 其中,磨削輪具有與工件的三個錐面對應的輪廓且正在高速旋轉,相對於正被支撐並進行旋轉的工件,相對地進給該磨削輪並使其前進,從而同時磨削所述三個錐面;然後,使磨削輪在軸向上朝工件相對運動特定距離,接著進一步相對地進給磨削輪並使其前進,從而通過未使用的磨削麵磨削所述三個錐面中位於中間位置的錐面。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權利要求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 其中,工件被形成為具有凸緣的棒形構件,且使棒形構件的軸主體一端設置有同軸布置的大直徑凸緣, 所述凸緣的拐角部由多個連續錐面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4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其中 通過託板和調節輪支撐預先被加工和磨削的工件的軸主體,並通過壓緊構件壓緊和支撐所述軸主體,從而支撐住所述工件並使其旋轉。
6.根據權利要求4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方法, 其中,進給構件通過抵抗由調節輪和壓緊構件支撐工件並使工件旋轉而在工件上產生的推力並在軸向上進給工件,從而可實現對工件的軸向控制。
7.—種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裝置,用於無心磨削具有多個連續錐面的工件上的相鄰錐面相交處的邊界邊緣,該裝置包括: 託板,用於支撐工件的軸主體; 第一調節輪,該第一調節輪被驅動旋轉,用於支撐工件的軸主體並使該工件旋轉; 第二調節輪,該第二調節輪被驅動旋轉,用於支撐工件的靠近錐面的位置並使工件旋轉; 壓緊構件,用於朝託板和第一調節輪壓緊工件並支撐工件; 磨削輪,其被驅動旋轉,用於磨削由所述第一調節輪和第二調節輪支撐並進行旋轉的工件的錐面; 進給構件,用於在軸向上朝磨削輪相對地進給由所述第一調節輪、第二調節輪和託板支撐且進行旋轉的工件;以及 控制構件,用於控制相互配合運行的第一調節輪、第二調節輪、壓緊構件、磨削輪和進給構件; 其中,通過控制構件控制第一調節輪、第二調節輪、壓緊構件、磨削輪和進給構件相互配合運行,從而執行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權利要求的無心磨削方法。
8.根據權利要求7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裝置, 其中,壓緊構件包括壓緊輥和加壓構件,所述壓緊輥能接觸工件軸主體的外周並在其上滾動,加壓構件用於通過特定壓緊力朝工件軸主體的外周推壓該壓緊輥。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的無心磨削錐面邊緣的裝置, 其中,所述進給構件包括工件推進器和移動構件,該工件推進器能緊靠工件的後端面,該移動構件用於使工件 推進器在工件的軸向上移動。
【文檔編號】B24B9/04GK103921182SQ201410011502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明者】柚木雅人 申請人:光洋機械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