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0:17:06 3
本發明涉及塑料回收粉碎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塑料產品使用的越來越普遍,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大量的塑料廢料,現在更是進入了塑料廢料泛濫的時期,因此如何將塑料廢料進行回收處理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現有對塑料廢料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將其粉碎成顆粒狀,然後進行回收利用,然而現有的粉碎裝置對塑料廢料粉碎的不夠徹底,並且粉碎的效率低,無法對粉碎後的塑料廢料進行過濾篩選,無法保證回收的粉碎後的塑料顆粒是否符合回收的要求。同時由於無法針對體積大小不同的塑料廢料進行粉碎,當對一些體積較大的塑料廢料進行粉碎時容易出現卡頓及無法粉碎的現象,影響粉碎的順利進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
為達到本發明之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所述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包括底板、位於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板裝置、位於所述支撐板裝置上方的過濾裝置、位於所述過濾裝置上方的第一粉碎裝置、位於所述第一粉碎裝置右側的支架裝置、位於所述支架裝置上方的斜板裝置、位於所述斜板裝置上方的第二粉碎裝置、位於所述第二粉碎裝置上方的進料裝置及設置於所述進料裝置內的電缸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於其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杆、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杆之間的第一定位塊、設置於所述第一支撐杆上的第一固定杆及位於所述第一定位塊之間的回收箱,所述支撐板裝置包括支撐板、位於所述支撐板上方的第一支架、位於所述第一支架右側的第一限定塊、位於所述第一限定塊右側的第一固定塊及位於所述第一固定塊右側的第二支架,所述過濾裝置包括第一電缸、位於所述第一電缸左側的第一推動杆、位於所述第一推動杆左側的移動框、收容於所述移動框內的第一過濾網、位於所述移動框左側的第一彈簧,所述第一粉碎裝置包括第一框體、收容於所述第一框體內的第二過濾網、位於所述第二過濾網上方的研磨輪、位於所述研磨輪上方的配合塊、位於所述配合塊左側的第一粉碎輪、設置於所述第一粉碎輪上的第一粉碎齒、位於所述配合塊右側的第二粉碎輪、設置於所述第二粉碎齒上的第二粉碎齒、位於所述第一框體上方的擋板、位於所述擋板左側的第二固定杆及位於所述配合塊上方的豎板,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一橫板、位於所述第一橫板下方的第二支撐杆、位於所述第二支撐杆左側的第三固定杆、位於所述第三固定杆左側的第三支架、位於所述第一橫板上方的定位板、位於所述定位板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三支撐杆及位於所述第三支撐杆左側的第一連接杆,所述斜板裝置包括第二電缸、位於所述第二電缸上方的推動架、位於所述推動架上端的斜板、位於所述推動架左右兩側的第一橫杆、位於所述第一橫杆下方的第二彈簧及位於所述第二電缸左右兩側的第二橫杆,所述第二粉碎裝置包括第二框體、收容於所述第二框體內的第三粉碎輪、設置於所述第三粉碎輪上的第三粉碎齒、位於所述第二框體上方的第四支架、位於所述第四支架左側的連接框及位於所述第二框體左側的第四固定杆,所述進料裝置包括第三框體、收容於所述第三框體內的第二固定塊及位於所述第二固定塊下方的第三固定塊,所述電缸裝置包括第三電缸、位於所述第三電缸左側的第二推動杆、位於所述第二推動杆左側的第一推板、位於所述第一推板上方的集中板、位於所述第一推板左側的拉線、位於所述拉線左側的第二推板及位於所述第二推板左側的第三彈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能夠根據不同大小體積的塑料廢料針對性的對其進行粉碎,粉碎效率高且粉碎的效果好,不會出現卡頓的現象,並且可以對粉碎後的塑料顆粒進行過濾,保證回收的塑料顆粒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包括底板1、位於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撐板裝置2、位於所述支撐板裝置2上方的過濾裝置3、位於所述過濾裝置3上方的第一粉碎裝置4、位於所述第一粉碎裝置4右側的支架裝置5、位於所述支架裝置5上方的斜板裝置6、位於所述斜板裝置6上方的第二粉碎裝置7、位於所述第二粉碎裝置7上方的進料裝置8及設置於所述進料裝置8內的電缸裝置9。
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設有位於其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杆11、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杆11之間的第一定位塊12、設置於所述第一支撐杆11上的第一固定杆13及位於所述第一定位塊12之間的回收箱14。所述第一支撐杆11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杆11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杆11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塊1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定位塊12的橫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定位塊12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塊12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支撐杆1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3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杆13呈傾斜狀,所述第一固定杆1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杆11固定連接。所述回收箱14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箱14的橫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4放置在底板1上。
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板裝置2包括支撐板21、位於所述支撐板21上方的第一支架22、位於所述第一支架22右側的第一限定塊23、位於所述第一限定塊23右側的第一固定塊25及位於所述第一固定塊25右側的第二支架24。所述第一支架22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下端與所述支撐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限定塊2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限定塊23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2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杆11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3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4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24的下端與所述支撐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4的上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固定塊25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21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過濾裝置3包括第一電缸31、位於所述第一電缸31左側的第一推動杆32、位於所述第一推動杆32左側的移動框33、收容於所述移動框33內的第一過濾網34、位於所述移動框33左側的第一彈簧35。所述第一電缸31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一電缸31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一電缸31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缸31位於所述第一固定塊25與所述第二支架24之間,所述第二支架24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電缸3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杆3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杆32的右端與所述第一電缸31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電缸31可以帶動所述第一推動杆32左右移動,所述第一推動杆32的左端與所述移動框3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進而可以帶動所述移動框33左右移動,所述移動框33位於所述第一通孔211的上方且位於所述第一固定塊25與所述第一限定塊23之間。所述移動框33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移動框33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移動框33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21的上表面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移動框33可以在所述支撐板21上左右移動。所述第一過濾網34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34的側面與所述移動框33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5的右端與所述移動框3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5的左端與所述第一限定塊23固定連接,進而對所述移動框33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粉碎裝置4包括第一框體41、收容於所述第一框體41內的第二過濾網42、位於所述第二過濾網42上方的研磨輪43、位於所述研磨輪43上方的配合塊44、位於所述配合塊44左側的第一粉碎輪45、設置於所述第一粉碎輪45上的第一粉碎齒46、位於所述配合塊44右側的第二粉碎輪49、設置於所述第二粉碎齒49上的第二粉碎齒40、位於所述第一框體41上方的擋板47、位於所述擋板47左側的第二固定杆48及位於所述配合塊44上方的豎板。所述第一框體41呈空心的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框體4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框體41位於所述移動框33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4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4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42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研磨輪43設有兩個,所述研磨輪43呈圓柱體,所述研磨輪43與所述第一框體4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研磨輪43可以在所述第一框體41內旋轉,所述研磨輪43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研磨輪43旋轉,所述研磨輪43與所述第二過濾網42配合可以對塑料進行研磨粉碎。所述配合塊44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所述配合塊44的前後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配合塊44的左右表面呈傾斜狀,所述配合塊44的下表面呈水平狀,所述配合塊44右表面傾斜的角度小於所述配合塊44左表面傾斜的角度。所述第一粉碎輪45呈圓柱體,所述第一粉碎輪45與所述第一框體4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一粉碎輪45可以在所述第一框體41內旋轉,所述第一粉碎輪45與電機連接,帶動其主動旋轉。所述第一粉碎齒46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粉碎輪45上,所述第一粉碎齒46與所述第一粉碎輪4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粉碎齒46與所述配合塊44及第一框體41的內表面配合可以對體積較小的塑料廢料進行粉碎。所述擋板47呈傾斜狀,所述擋板47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4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8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固定杆48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8的上端與所述擋板47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粉碎輪49呈圓柱體,所述第二粉碎輪49與所述第一框體4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粉碎輪49可以在所述第一框體41內旋轉,所述第二粉碎輪49與電機連接,帶動其主動旋轉。所述第二粉碎齒40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二粉碎輪49上,所述第二粉碎齒40與所述第二粉碎輪49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粉碎齒40與所述配合塊44及第一框體41的內表面配合可以對體積大的塑料進行粉碎。所述豎板呈豎直狀,所述豎板的下端與所述配合塊固定連接,所述豎板的前後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粉碎輪49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粉碎輪45的直徑,從而第二粉碎輪49可以對體積較大的塑料進行粉碎,所述第一粉碎輪45可以對體積較小的塑料進行粉碎。
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5包括第一橫板51、位於所述第一橫板51下方的第二支撐杆52、位於所述第二支撐杆52左側的第三固定杆53、位於所述第三固定杆53左側的第三支架54、位於所述第一橫板51上方的定位板55、位於所述定位板55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三支撐杆56及位於所述第三支撐杆56左側的第一連接杆57。所述第一橫板5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板51位於所述第一框體41的右側。所述第二支撐杆5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杆5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電缸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杆5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5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杆53呈傾斜狀,所述第三固定杆53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杆5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杆52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架54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54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54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5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5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41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板55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杆56設有兩個,所述第三支撐杆5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杆56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5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杆56的上端與所述定位板5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杆57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連接杆57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杆56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杆57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框體41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斜板裝置6包括第二電缸61、位於所述第二電缸61上方的推動架62、位於所述推動架62上端的斜板63、位於所述推動架62左右兩側的第一橫杆64、位於所述第一橫杆64下方的第二彈簧65及位於所述第二電缸61左右兩側的第二橫杆66。所述第二電缸61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二電缸61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二電缸61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5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架62的下端呈豎直狀,所述推動架62的上端呈傾斜狀,所述推動架62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電缸61連接,使得所述第二電缸61可以帶動所述推動架62上下移動,所述推動架62貫穿所述定位板55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推動架62可以穩定的上下移動,所述推動架62的上端與所述斜板63固定連接。所述斜板63呈傾斜狀,且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所述斜板63的下端位於所述第一框體41的上方,使得所述斜板63上的粉碎後的塑料可以滑過其上表面掉落在所述第一框體41內。所述第一橫杆64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橫杆64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杆64的一端與所述推動架6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65設有兩個,所述第二彈簧65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杆6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65的下端與所述定位板55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橫杆64及推動架62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橫杆66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橫杆66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杆66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電缸6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杆66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杆56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粉碎裝置7包括第二框體71、收容於所述第二框體71內的第三粉碎輪72、設置於所述第三粉碎輪72上的第三粉碎齒73、位於所述第二框體71上方的第四支架74、位於所述第四支架74左側的連接框75及位於所述第二框體71左側的第四固定杆76。所述第二框體71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第二框體71位於所述斜板63的左上方,所述第二框體71呈空心狀,所述第二框體71上設有進料孔711,所述進料孔711與所述第二框體7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粉碎輪72呈圓柱體,所述第三滾輪72收容於所述第二框體71內且與所述第二框體71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三滾輪72可以在所述第二框體71內旋轉,所述第三粉碎輪72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第三滾輪72旋轉,所述斜板63位於所述第三粉碎輪72的下方。所述第三粉碎齒73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三粉碎輪72上,所述第三粉碎齒73與所述第三粉碎輪7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粉碎齒73與第二框體71的內表面及斜板63配合對塑料進行初步的粉碎。所述第四支架74呈L形,所述第四支架74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框體7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74的上端呈水平狀。所述連接框75呈傾斜狀,所述連接框75的下端對準所述進料孔711且與所述第二框體7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連接框75的內部與所述第二框體7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固定杆76呈彎曲狀,所述第四固定杆76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7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固定杆76的下端與所述擋板47的上端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進料裝置8包括第三框體81、收容於所述第三框體81內的第二固定塊82及位於所述第二固定塊82下方的第三固定塊83。所述第三框體8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三框體81的橫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框體81上設有位於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811,所述第四支架74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框75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811且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連接框75的內部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固定塊81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固定塊81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塊83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塊83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電缸裝置9包括第三電缸91、位於所述第三電缸91左側的第二推動杆92、位於所述第二推動杆92左側的第一推板93、位於所述第一推板93上方的集中板94、位於所述第一推板93左側的拉線95、位於所述拉線95左側的第二推板96及位於所述第二推板96左側的第三彈簧97。所述第三電缸91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第三電缸91上設有開關,方便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三電缸91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電缸91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塊82及第三固定塊83與所述第三電缸9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杆9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動杆92的右端與所述第三電缸91連接,使得所述第三電缸91可以帶動所述第二推動杆92左右移動,所述第二推動杆92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推板9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板93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板93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推板93可以在所述第三框體81內左右移動。所述集中板94呈傾斜狀,所述集中板9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推板93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拉線95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推板93固定連接,所述拉線95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推板96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板96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推板96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三彈簧97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97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框體8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97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推板96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97向左拉動所述第二推板96。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使用時,首先將需要粉碎的塑料廢料倒入到所述第三框體81內,且處於第一推板93與所述第二推板96之間,此時第一推板93位於所述第二通孔811的左側。然後分別打開與第一粉碎輪45、第二粉碎輪49及第三粉碎輪72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第一粉碎輪45、第二粉碎輪49及第三粉碎輪72旋轉。然後打開第二電缸61的開關,使得所述推動架62向上或者向下移動,進而使得所述斜板63向上或者向下移動,以便保持斜板63與所述第三粉碎輪72之間的距離,當需要對體積較大的塑料進行粉碎後,為了避免對第三粉碎齒73造成損壞,可以使得斜板63向下移動,以便增加斜板63與第三粉碎輪72之間的距離,以便對體積較大的塑料進行粉碎,當需要對體積較小的塑料進行粉碎後,可以使得斜板63向上移動,以便減小斜板63與第三粉碎輪72之間的距離,以便對體積較小的塑料進行充分的粉碎,並且可以對第三粉碎齒73起到保護作用。然後打開第三電缸91的開關,使得所述第二推動杆92向右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第一推板93向右移動,所述第一推板93通過拉線95使得所述第二推板96向右移動,所述第二推板96將處於第一推板94與第二推板96之間的塑料向右推動,直至第一推板93滑過第二通孔811的上方,使得塑料廢料經過第二通孔811進入到所述連接框75內,然後進入到所述第二框體71內。由於此時的第三粉碎輪72順時針旋轉,使得第三粉碎齒73與第二框體71的內表面配合對塑料進行初步的粉碎,然後塑料被向上帶動,經過第三粉碎輪72的上方掉落在所述斜板63上,然後滑過斜板63的上表面,由於斜板63與第三粉碎輪62保持適宜的距離,滑過斜板63上表面的塑料會再次經過第三粉碎齒73的粉碎,以便對塑料進行充分的粉碎,然後掉落在所述第一框體41內。當對體積較大的塑料進行粉碎時,由於斜板63向下移動,初步粉碎後的塑料滑過斜板63的上表面後掉落到所述第一框體41內時,被豎板擋住,進而集中到所述豎板及配合塊44的右側,然後經過第二粉碎齒40的粉碎後掉落在所述配合塊44的下方,且集中到所述第二過濾網42上,當對體積較小的塑料進行粉碎時,由於斜板63向上移動,初步粉碎後的塑料滑過斜板63的上表面後掉落在所訴第一框體41內時,其經過豎板的上方集中到所述豎板的左側,進而可以經過第一粉碎齒46的粉碎後掉落在所述配合塊44的下方,且集中到所述第二過濾網42上。此時打開與研磨輪43連接的電機,使得研磨輪43旋轉,進而在與第二過濾網42的配合下對粉碎後的塑料進行研磨,以便研磨後的塑料廢料經過第二過濾網42的過濾後掉落在所述移動框33內,然後打開第一電缸31的開關,使得所述第一推動杆32不斷的左右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移動框33不斷的左右移動,所述第一過濾網34隨之不斷的左右移動,從而可以加快第一過濾網34對粉碎研磨後的塑料進行過濾,然後經過第一通孔211進入到所述回收箱14內。至此,本發明環保的塑料廢料自動化高效粉碎回收設備使用過程描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