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承載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0:40:36 1
專利名稱:自行車承載架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自行車後輪上方的承載架。
目前市面所見之自行車之承載架結構,系概略與連接杆形成一體成型之空間型態;故存在著如下所述之種種缺點一、因連接杆系連接固定於該承載架上,該連接杆無法適度的自行調整或移動,自然無法適用於各種規格、尺寸不相同之自行車之後管;再者,自行車骨架之左、右後管彼此之間的寬度距離及弧度長短無法統一,常導致承載物體承載架之連接杆末端不能理想地安裝於各種自行車後管上,尤其現今流行消費者自己選購安裝,而業者為配合時代需求,力求產品亦能廣泛地搭配各種規格型態之目的,這種不具靈活性、機動調整性的自行車承載架被逐漸淘汰。
二、為使適用於各種不同規格、型式之自行車,業者便推出符合各種之不同自行車規格多種之承載架,以滿足自行車製造商之龐大的需求,卻因此造成因應不同規格之自行車而生產的承物架之種類繁多外,所衍生的庫存量、管理及製造成本的問題,都對業者而言不啻為一大考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裝設有調整單元之自行車承載架,適用於各種規格後管之自行車,以調整該承載架之適用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行車承載架結構,具有一承載架,該承載架包含一載架及一調整裝置;該載架下方延伸有兩支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該兩第一支架頂端分別架設在該載架前、後面,其末端向第二支架斜向結合,該第二支架之下端設有一樞接孔,藉以固定在自行車軸杆上;其特徵在於調整裝置結構為該載架前方設有一固定板,該固定板左、右至少設有一固定貫孔,由一連接元件將一調整板固定在其下方,該調整板概呈彎角板體,其水平板面設有至少一長形孔,其垂向板面設有一穿孔,以連接一調整元件再用一螺母鎖合;該調整元件包含一轉體、一套環及一延伸杆,其中該轉體一端設有一螺杆,並有一插孔位於該轉體上,該套環設有一凹緣供該轉體套合,該凹緣設有相對應之陷位槽,該延伸杆穿設在轉體插孔上,並與套環陷位槽配合,該延伸杆凸伸在載架前端,並有一樞接孔設在該方向之延伸杆端部,樞接在自行車之後管上。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調整裝置部分之組合示意圖。
圖3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調整裝置部分仰視圖。
圖4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調整延伸杆斜度、長度之左側視圖。
圖5系本實用新型承載架裝設於自行車後之立體圖。
請參閱各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承載架結構一較佳實施例,具有一承載架10,該承載架10包含一載架20及一調整裝置40;該載架20呈預定面積形狀之框架,該載架20表面橫設有一接片25、一固定板26;二支第一支架22系左右對稱概呈門形支架,令二該第一支架22之頂緣分別支持該載架20之下方前、後部,而二該第一支架22相對之末段縮合於與第二支架23下方位置,形成交集之聚集部221;第二支架23亦左、右相對呈形,令該第二支架23之頂緣,承接該載架20中段下緣,一彎架21被該二第一、第二支架22、23承接,使該載架20呈現縱橫交錯之格面;又該第二支架23之相對末段,各貫穿一樞接孔231,樞接於自行車之軸杆50上。
接片25呈預定狀之板體,其二端緣邊分別連設於該載架20對應之長邊,該彎架21能前後連結該接片25及固定板26,共同形成一個得以承載之條框面。
固定板26系預定狀之板體,其左右兩端緣分別連設該載架20對應之長邊,呈橫向連結。
二組固定貫孔261呈前後為一組,左右各有兩孔分別軸向貫穿於該固定板26二側預定處,與一調整板41兩個貫穿橫向長形孔412相對應,由連接元件27如螺釘將該調整板41穿越固定於該載架20下方。
該調整裝置40,系由左右二組相同空間型態對應而設之組件;其包含一調整板41系概呈彎角狀之板體,而該調整板41之水平板面貫穿兩長形孔412,以接設於該周定板26下緣時,與該固定板26之二該固定貫孔261配合,由連接元件27如螺釘依序穿過而以螺帽鎖合。
該調整板41垂向於該水平板體之板面貫穿有一穿孔411,使一轉體43延設之螺杆433由外而內依序穿設一套環45及該穿孔411,再以一螺帽鎖結。
該轉體43系藉呈一柱體431內側延設出一螺杆433,使該轉體43大於其內側螺杆433。
該柱體431套設於一套環45之凹緣451內。
一插孔432徑向貫穿過該柱體431,使一延伸杆44穿設而過,而該延伸杆44能凸伸於該載架20前方,並且在該方向之延伸杆44端部設有一偏狀之接設板441,該接設板441大於該延伸杆44直徑,並有一接合孔442位於該接設板441上。
套環45系概呈圓形,令中間設有凹緣451,並有一圓孔452位於該凹緣451內壁,該套環45外緣設有對應狀半圓形之陷位槽453,使得該螺杆432穿設該套環45後,使二該陷位槽452同時貼合該延伸杆44桿體之內環周,可隨著該延伸杆44角度被調整時而與該轉體43而同步轉動,又可藉螺母鎖緊,讓該套環45緊迫該延伸杆44,獲得定位效果。
組合時,該調整裝置40系由該載架20下方貼覆,利用螺釘27從該載架20表面固定貫孔261向下穿越,經由該調整裝置40之該長形孔412,再以螺母鎖合而把該調整裝置40固定;其次是把該延伸杆44穿過該轉體43之該穿孔411,再藉一螺母鎖合固定。
而該載架20之該第二支架23下端該樞接孔231系穿套在一般自行車後輪外端,再利用螺母鎖固著;本案之該延伸杆44前端凸伸出該載架20部分之該接合孔442系套接在自行車後管51外側所延伸之凸柱511上,該凸柱511設有螺紋,得利用一螺母鎖合固定著。
在操作使用上,由於一般自行車的大小高低不一,所以左右兩後管51的斜度不同,且寬度也不一樣,因此該載架20藉與連結後管51,兩側凸柱511的長度距離、傾斜度及寬度不一定,只有由該載架20下方的該調整裝置40來調整該兩延伸杆44的寬度、前後距離長度及與後管51之該凸柱511的傾斜角度,當要調整該兩支延伸杆44左右距離時,得利用該調整板41(如圖2所示),所設該長形孔412與該連接元件27如螺釘之相對位置,讓該調整板41以螺釘為圓心,配合該長形孔412作向內或向外位移,再固定。
再者,如要調整該延伸杆44伸出於該載架20前方長度,可鬆開該調整裝置40之該轉體43內側螺母,放鬆該套環45對該延伸杆44外周的壓迫,即能輕鬆拉出或縮進該延伸杆44與腳踏車後管51兩側凸柱511的距離;如要再調整該延伸杆44與腳踏車後管51之凸柱511高低、傾斜度,亦是要鬆開該轉體43內側螺母,稍加扳動該延伸杆44角度,使該轉體43中心與該調整板41之該穿孔411相對角度轉動,至適當處再藉該螺母予以固定,即可達到傾斜度調整目的。
本實用新型之特點在於與習知承載架相比,有很好的靈活性、適應性,具體表現為
1、可視自行車左、右兩後管之間的距離寬窄,鬆脫該調整板上長形孔上螺母,適當地調整該二調整板之寬窄,以符合與兩後管之間寬度距離,快速而簡易地配合操作。
2、該兩後管之高度若高於或低於該調整板之位置,致難以連接時,即可藉由鬆脫於該兩調整板之穿孔之連接元件,調整該轉體以使插設於該柱體插孔之延伸杆隨著該柱體轉動而調整該延伸杆所需的斜度。
3、若兩該延伸杆與連接的兩後管之距離太長或太短,即可鬆脫該調整板之該穿孔之螺栓,使得該延伸杆得藉該插孔伸長或縮短以與該後管連接。
權利要求一種自行車承載架結構,具有一承載架,該承載架包含一載架及一調整裝置;該載架下方延伸有兩支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該兩第一支架頂端分別架設在該載架前、後面,其末端向第二支架斜向結合,該第二支架之下端設有一樞接孔,藉以固定在自行車軸杆上;其特徵在於調整裝置結構為該載架前方設有一固定板,該固定板左、右至少設有一固定貫孔,由一連接元件將一調整板固定在其下方,該調整板概呈彎角板體,其水平板面設有至少一長形孔,其垂向板面設有一穿孔,以連接一調整元件再用一螺母鎖合;該調整元件包含一轉體、一套環及一延伸杆,其中該轉體一端設有一螺杆,並有一插孔位於該轉體上,該套環設有一凹緣供該轉體套合,該凹緣設有相對應之陷位槽,該延伸杆穿設在轉體插孔上,並與套環陷位槽配合,該延伸杆凸伸在載架前端,並有一樞接孔設在該方向之延伸杆端部,樞接在自行車之後管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的承載架,包括一載架及一調整裝置,載架由支架固定於車輪軸上,其特徵是調整裝置由調整板、轉體、套環和延伸杆組合而成,調整板貼覆於載架的固定板下方,延伸杆穿過轉體伸於載架前方與後管相接,轉體設有螺杆穿過套環與調整板固接,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寬度、長度和斜度上均可調節。
文檔編號B62J7/00GK2338235SQ9822464
公開日1999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23日
發明者鍾長慶 申請人:鍾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