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板安裝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3:25:36
門板安裝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門板安裝件,所述門板安裝件包括安裝架、螺母和螺母外殼,所述螺母置於所述螺母外殼內,所述安裝架包括設置有通孔的第一固定板,所述螺母外殼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通孔與所述螺母的螺紋孔同軸心對齊,螺釘可穿過所述通孔並旋入所述螺紋孔。通過將方螺母密封后與安裝架固定,增加了卡母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調整量,提高了生產裝配效率以及現場安裝維護的便捷性。
【專利說明】門板安裝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門板安裝件,屬於風力發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配電櫃為了維護方便,通常在櫃門的一側設置鉸鏈,使櫃門與櫃體通過鉸鏈轉動實現櫃門的開與關,櫃門另一邊採用卡母、螺釘與櫃體固定。櫃門由於重力或地面不平等原因下沉,卡母的調整量小,從而導致關閉櫃門時緊固螺釘不易安裝。此外,現有卡母結構固定件一般為開放式,且卡母結構固定件的材質重複使用性較差,經過多次裝拆之後卡母結構固定件易損壞、脫落或丟失。現場關閉櫃門時,如果卡母脫落,則需要重新安裝後才能緊固櫃門;如果卡母損壞或丟失,則需要用新的卡母結構固定件替換舊的卡母結構固定件,並重新安裝後才能緊固櫃門。現有卡母固定結構件的安裝方式在裝配效率上偏低,在現場安裝維護方面便捷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門板安裝件,增加卡母的調整量,提高生產裝配效率以及現場安裝維護的便捷性。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門板安裝件,所述門板安裝件包括安裝架、螺母和螺母外殼,所述螺母置於所述螺母外殼內,所述安裝架包括設置有通孔的第一固定板,所述螺母外殼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通孔與所述螺母的螺紋孔同軸心對齊,螺釘可穿過所述通孔並旋入所述螺紋孔。
[0005]優選地,所述螺母外殼為單面開放的空心體,所述螺母置於所述螺母外殼的空心體內,所述螺母外殼在所述開放的單面處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0006]優選地,所述螺母外殼空心體的形狀與所述螺母形狀相同。
[0007]優選地,所述門板安裝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設置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連接的連接板,所述螺母外殼置於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
[0008]優選地,所述連接板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垂直設置。
[0009]可選地,所述螺母外殼開放單面的兩端設置有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連接的一對耳板。
[0010]可選地,所述一對耳板以鉚接方式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
[0011]可選地,所述螺母為自製方螺母。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門板安裝件,通過將方螺母密封后與安裝架固定,解決了卡母脫落或丟失時產生的問題,增加了卡母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調整量,提高了生產裝配效率以及現場安裝維護的便捷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的分解部件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安裝在櫃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0017]附圖標號說明:
[0018]1-安裝架;11_第一固定板;12_第二固定板;13_通孔;2_螺母;3_螺母外殼;4-螺釘;5-門板;6-櫃體本體;7-耳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實用新型對現在通常使用的卡母、螺釘安裝結構進行了改進,通過將方螺母密封后與安裝架固定,增加了卡母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調整量,實現了不需調整櫃門就能輕鬆安裝,並且解決了現場開關櫃門卡母脫落丟失的問題,提高了生產裝配效率以及現場安裝維護的便捷性。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具有通用性,櫃門用卡母、螺釘固定處均可以應用此門板安裝件。
[0020]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門板安裝件進行詳細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的分解部件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安裝在櫃體上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0022]參照圖1和圖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包括安裝架1、螺母2和螺母外殼3。螺母2置於螺母外殼3內,安裝架I包括設置有通孔13的第一固定板11,螺母外殼3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通孔13與螺母2的螺紋孔同軸心對齊,螺釘4可穿過通孔13並旋入螺紋孔。參照圖3和圖4,在櫃體門板的安裝過程中,門板5的一端可以與櫃體本體6的一端活動連接,安裝架I可以與櫃體本體6的另一端固定,螺釘4可以依次穿過在門板5另一端設置的沉孔以及安裝架I第一固定板11上的通孔13之後旋入螺母2的螺紋孔。
[0023]由於在本實用新型中的門板安裝件中,螺母2被置於螺母外殼3內,而不是固定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因此加大了門板安裝件中螺母2的調整量,且不會脫落,實現了不需調整櫃門5就能輕鬆安裝,提高了裝配效率,並且解決了現場開關櫃門5導致卡母脫落丟失的問題。
[0024]進一步地,為了將螺母2放入螺母外殼3內,螺母外殼3可以是單面開放的空心體,也可以是雙面開放的空心體,以將螺母2密封固定在螺母外殼3內。優選地,螺母外殼3為單面開放的空心體。螺母2可以置於螺母外殼3的空心體內,螺母外殼3在開放的單面處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用於將密封有螺母2的螺母外殼3固定在安裝架I上,防止螺母2脫落。
[0025]進一步地,螺母外殼3空心體的形狀可以與螺母2形狀相同,實現螺母2與螺母外殼3空心體的配合安裝,在製作簡單的基礎上牢固地固定住螺母2。
[002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還可包括:與第一固定板11平行設置的第二固定板12以及與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固定連接的連接板,用於支撐密封有螺母2的螺母外殼3。螺母外殼3可以置於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之間,也可以置於第一固定板11的外側。
[0027]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門板安裝件將螺母外殼3置於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之間,以保護螺母2以及螺母外殼3。
[0028]進一步地,連接板可以與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垂直設置,用於支撐和固定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方便螺母外殼3的安裝。
[0029]進一步地,螺母外殼3開放單面的兩端可以設置有可與第一固定板11固定連接的一對耳板7,用於將螺母外殼3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可選地,一對耳板7以鉚接方式與第一固定板11固定,也可以通過焊接將一對耳板7與第一固定板11固定,使一對耳板7與第一固定板11固定。通過將螺母外殼3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上,將安裝架I與螺母外殼3鉚接在一起,解決螺母2脫落的問題。
[0030]進一步地,螺母2可以是自製方螺母,也可以是其他螺母(例如六角螺母等),只要螺母外殼3能將螺母2固定即可。優選地,螺母2為自製方螺母。其中,特製方螺母的邊長、螺母外殼、螺釘安裝孔可根據調整量的需求任意設置。
[0031]參照圖3和圖4,在櫃體門板的安裝過程中,門板5的一端與櫃體本體6的一端活動連接,活動連接可以是鉸鏈連接,也可以是其它連接方式,例如滑軌式連接,使得便於開、關櫃門5。安裝架I的第二固定板12可以與櫃體本體6的另一端固定。在與櫃體本體以及門板安裝時,可使用一個或多個門板安裝件,例如優選為三個,從而將安裝架I牢固地固定在櫃體6上。螺釘4可依次穿過在門板5另一端設置的沉孔以及安裝架4的第一固定板11上的通孔13之後旋入螺紋孔。可選地,門板5另一端設置的沉孔以及安裝架I第一固定板11上的通孔13直徑可以大於螺釘4,從而在各個方向可以有足夠的調整量,使得安裝過程較為輕鬆。
[003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門板安裝件,通過將方螺母密封后與安裝架固定,解決了卡母脫落或丟失時產生的問題,增加了卡母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調整量,提高了生產裝配效率以及現場安裝維護的便捷性。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門板安裝件包括安裝架、螺母和螺母外殼,所述螺母置於所述螺母外殼內,所述安裝架包括設置有通孔的第一固定板,所述螺母外殼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通孔與所述螺母的螺紋孔同軸心對齊,螺釘可穿過所述通孔並旋入所述螺紋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外殼為單面開放的空心體,所述螺母置於所述螺母外殼的空心體內,所述螺母外殼在所述開放的單面處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外殼空心體的形狀與所述螺母形狀相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門板安裝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設置的第二固定板以及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連接的連接板,所述螺母外殼置於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板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垂直設置。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外殼開放單面的兩端設置有可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連接的一對耳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對耳板以鉚接方式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門板安裝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為自製方螺母。
【文檔編號】H02B1/26GK204243496SQ201420800509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6日
【發明者】江麗麗, 王自玲, 居海超 申請人:北京天誠同創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