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式漁業多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4:35:41 1
專利名稱:船式漁業多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於漁塘、尤其是淡水漁塘的清淤、增氧及運輸作業的船式漁業多用機。
人工養魚漁塘,一般來說,需要定期對其進行清淤,並且在必要時對漁塘進行增氧。上述兩項任務,目前通常是用各自的方法和機具來完成的。
漁塘清淤,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是採用水力挖塘機組來完成,(詳見《中國農機化》85年第6期「水力挖塘機組好」一文),該機組是利用高壓水柱衝擊淤泥使之鬆散、崩潰形成泥漿,然後由泥漿泵將其抽送到指定的堆放地來進行清淤的。但該機組無行走機構,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很大,工作條件較差,並且由於供水和抽泥漿都要用電,所以能耗也較大。
對漁塘的增氧方法有多種,採用水車式增氧機來增氧是較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水車式增氧機是通過漿翼擊水來達到增氧效果的,有固定式和浮動式兩種形式,但由於這兩種形式的增氧機在水面上移動都不夠方便,採水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當用於水面較大的漁塘時,增氧效果就不太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於漁業生產的船式漁業多用機,它不僅能作為清淤機有效地用於漁塘的清淤,而且只需經過個別部件的簡單拆換,就能變換成能在水面上行駛的水車式增氧機及在陸上行駛的運輸車,具有操作簡便,效率高,一機多用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是由以下方案來實現的它有一船體2,船體2內裝有發動機6,發動機6通過傳動裝置5與變速9箱相聯,變速箱9上有變速操縱機構8,在船體2兩側各具有一根輸出軸11,輸出軸11與變速箱9相聯,其一端經過密封裝置10伸出船體2的左右兩側,(以上特徵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在輸出軸11上裝上楔形輪(星形輪)12,並在船體外前面設一推泥鏟4,推泥鏟4的鏟臂3通過連接件1與船體2掛接,在船體2上還裝有一提升機構7與推泥鏟4聯接,由此構成清淤機,如圖1所示;若拆除楔形輪12,推泥鏟4,即根據上述的基本結構,(即拆除楔形輪12,推泥鏟4),在輸出軸11上裝上增氧明輪13,則構成能在水面上行駛的增氧機,如圖2所示;根據上述的基本結構,在輸出軸11上裝上車輪14,並在船體2的前部裝上一能靈活轉動的萬向輪15,則構成運輸作業車。如圖3所示。
從上述方案可以知道,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船體和輪子驅動的基本結構,因而具備了水陸兼用的特性,並且它在使用時,只需經過簡單的拆裝,就可以變換成清淤機、增氧機及運輸車,達到了一機多用的目的。當它作為清淤機用於漁塘清淤時,由於船體底面與淤泥的接觸面較大,整個比壓較小,所以該船式漁業多用機很容易浮在淤泥面上,當楔形輪12驅動船體2向前滑行時,便帶動推泥鏟4向前推進,從而將淤泥推堆到指定地,提升機構7可用來調整推泥的深度,變速操縱機構8可使該機多用機以幾種不同的速度進退、轉彎和停止,由於只需操作人員操縱手柄,所以操作很簡便,又由於它是直接地把淤泥推放到指定點,所以工作效率高,並能有效地清除漁塘的淤泥。當該船式漁業多用機為增氧機時,它象船一樣浮在水面上,驅動增氧明輪13,一方面可使它在水面上任意行駛,另一方面,通過增氧明輪13的旋轉擊水及向空中拋水,能對漁塘進行大面積的增氧,由於它的採水面大,採水面可方便地到達整個漁塘,所以增氧面大,能使漁塘含氧量均勻,其增氧效果也是更加有效的。此外,當該船式漁業多用機為運輸車時,一方面它能擔負一定的運輸任務,另一方面也為使用地的轉換提供了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構成清淤機時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構成增氧機時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構成運輸車時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構成清淤時的另一種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構成增氧機時的另一種結構圖。
圖6、7、8是本實用新型中推泥鏟的正視圖和剖面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變速箱中的最終變速箱調整和夾緊裝置的示意圖。
以下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4為本實用新型變換成清淤機時的圖示,船體2底部為平面或大曲率弧面,發動機6為柴油發動機,發動機6與變速箱9之間相聯的傳動裝置5為皮帶輪裝置,變速箱9上具有一變速操縱機構8,變速箱9可分離成主變速箱和左右各一個最終變速箱17,最終變速箱17的輸入軸16與主變速箱的輸出軸相聯,最終變速箱17還能繞輸入軸16轉動,使輸出軸11能沿船體水平線A上下轉動一定角度α1、α2,其中α1=α2=0-30°,如圖9所示,這樣能使輸出軸11與船體底面的相對高度得到調整,從而調整楔形輪12的入土深度,另在最終變速箱17外可各設置一個調整夾緊裝置18,推泥鏟4可以是分體鉸接式推泥鏟,鏟體分上下兩部分,彼此通過鉸鏈21相連接,推泥鏟下部22可向前上方翻轉一個角度β,β=0-90°,如圖6、7、8所示,在該船式漁業多用機清淤推泥後退時,推泥鏟下部22受力後即自動翻起,以減少阻力,提高推泥的效率,推泥鏟下部22還可以為柵欄狀,如圖6所示,以改善其脫泥性能。提升機構7採用鉸輪軸式,在輪軸上裝有手輪和棘輪機構,轉動手輪能帶動繩索來提升推泥鏟4,推泥鏟通過鏟臂3繞連接件1上下擺動,調整其入土深度,另外在船體內可設置一座椅29,便於操作人員作業。
本實用新型為增氧機時的實施例如圖5所式,在輸出軸11上裝上增氧明輪13,增氧明輪13可以是孔板式或鬥狀式,為加強該多用機在湖面上行駛的穩定性,在船體2的後兩側可裝上橫向平衡浮子20各一個,橫向平衡浮子的材料可以選泡沫塑料,此外在船體2的前下部可裝有一船舵19,船舵通過提升機構7的變換來操縱,即通過繩索纏繞其上來帶它轉動,這樣可以使船體在水面上行駛時轉向更加靈敏。
權利要求1.一種船式漁業多用機,尤其是適於漁塘清淤並能拆換成增氧機和運輸車的船式漁業多用機,其特徵在於它有一船體2,船體2內裝有發動機6,發動機6通過傳動裝置5與變速箱9相聯,變速箱9上有變速操縱機構8,在船體2兩側各具有一根輸出軸11,輸出軸11與變速箱9相聯,其一端經過密封裝置10伸出船體2的左右兩側,在輸出軸11上裝有楔形輪(星形輪)12,並在船體2外前面設一推泥鏟4,推泥鏟的鏟臂3通過連接件1與船體2掛接,在船體2上還裝有一提升機構7與推泥鏟4聯接。
2.一種船式漁業多用機,尤其是適於漁塘增氧並能拆換成清淤機和運輸車的船式漁業多用機,其特徵在於它有一船體2,船體2內裝有發動機6,發動機6通過傳動裝置5與變速箱9相聯,變速箱9上有變速操縱機構8,在船體2兩側各具有一根輸出軸11,輸出軸11與變速箱9相聯,其一端經過密封裝置10伸出船體2的左右兩側,在輸出軸11上裝有增氧明輪13。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式漁業多用機,其特徵在於變速箱9可分離成主變速箱和左右各一個最終變速箱17。
4.按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船式漁業多用機,其特徵在於輸出軸11能沿船體水平線A上下轉動一定角度α1、α2,其中α1=α2=0-30°。
5.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式漁業多用機,其特徵在於在船體2前下部裝有一船舵1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於漁塘清淤、增氧及運輸作業的船式漁業多用機。該機不僅能有效地用於漁塘的清淤,而且只需經過簡單拆換,就能變換成能在水面上行駛的增氧機及在陸上行駛的運輸車。該機採用了船體和輪子驅動的基本結構,具備了水陸兼用的特性,結構簡單,工作效率和使用率高,具有一機多用的特點,適於在機械化漁業生產中使用。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1380SQ882013
公開日1989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1988年2月1日 優先權日1988年2月1日
發明者羅文華, 寧建華, 趙靜樂, 李滿 申請人:湖北省荊州地區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