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儀表臺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22:40:1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儀表臺及汽車。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汽車中,為了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儲物空間,多在儀表臺的下方設置有中下儲物盒。但是,現有的儀表臺的中下儲物盒缺少遮擋結構,用戶可以直接看到儀表臺的部件零部件,降低了用戶體驗。且當用戶在駕駛過程中時,若不慎接觸到部件零部件可能對用戶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儀表臺及汽車,用以實現對儀表臺的中下儲物盒進行遮擋,避免用戶接觸到內部的零部件,保證用戶安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儀表臺,應用於汽車,所述儀表臺包括:
儀表臺本體;
一端與所述儀表臺本體的底部連接、另一端朝向車輛底盤方向延伸的儀表臺護板;
與所述儀表臺護板連接的儲物盒本體,所述儲物盒本體與所述儀表臺本體相接觸處設置有呈弧狀的曲面;
第一側板,與所述儲物盒本體連接,且位於所述儲物盒本體的第一側面向所述儀表臺護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曲面相連接;
第二側板,與所述儲物盒本體連接,且位於所述儲物盒本體的第二側面向所述儀表臺護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均與所述儲物盒本體一體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板上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第二側板的第二安裝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側板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裝孔位於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內,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安裝孔位於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儲物盒本體呈長方體狀,所述儲物盒本體內部中空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儲物盒本體遠離所述儀表臺護板的第三側面上、朝向所述儀表臺護板方向設置有開槽並形成儲物盒開口,所述開槽的內壁形成一弧面。
進一步的,所述開槽在與第一側面平行的平面上的截面呈U形。
進一步的,所述儲物盒本體與所述儀表臺護板相接觸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卡鉤,所述儀表臺護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卡鉤相配合的卡槽。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儀表臺。
進一步的,所述汽車還包括副儀錶板,所述副儀錶板與所述儀表臺的儲物盒本體、遠離儀表臺護板的一側面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汽車為內燃機汽車、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儀表臺及汽車,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和汽車,通過增加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對位於儲物盒本體和儀表臺護板內部的零部件進行遮蓋,避免用戶接觸到內部的零部件,尤其是電線或電子元件等,保證用戶安全,提高了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諸如具體的配置和組件的特定細節僅僅是為了幫助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可以對這裡描述的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和修改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和精神。另外,為了清楚和簡潔,省略了對已知功能和構造的描述。
應理解,說明書通篇中提到的「一個實施例」或「一實施例」意味著與實施例有關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在整個說明書各處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或「在一實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實施例。此外,這些特定的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任意適合的方式結合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儀表臺,應用於汽車,所述儀表臺包括:
儀表臺本體1;
一端與所述儀表臺本體1的底部連接、另一端朝向車輛底盤方向延伸的儀表臺護板2;
與所述儀表臺護板2連接的儲物盒本體3,所述儲物盒本體3與所述儀表臺本體1相接觸處設置有呈弧狀的曲面;
第一側板4,與所述儲物盒本體3連接,且位於所述儲物盒本體3的第一側面向所述儀表臺護板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曲面相連接;
第二側板,與所述儲物盒本體3連接,且位於所述儲物盒本體3的第二側面向所述儀表臺護板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設置,並與所述曲面相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中,在所述儀表臺的下方設置的儲物盒本體3可以有效增大車內的儲物空間,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儲物盒本體3與儀表臺連接處設置為與儀表臺輪廓相匹配的曲面,使得本實施例中的儲物盒本體3與儀表臺連接出沒有突出的稜角,有效避免了用戶在剎車、彎腰拿取物品等情況下觸碰到尖銳的邊角造成傷害,提高了安全性。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還設置了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其中,第一側板4,與所述儲物盒本體3連接,且位於所述儲物盒本體3的第一側面向所述儀表臺護板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面上,第二側板,與所述儲物盒本體3連接,且位於所述儲物盒本體3的第二側面向所述儀表臺護板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面上,其中,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即圖示中在正常安裝下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將儀表臺護板2和位於儀表臺護板2後的零部件遮掩,避免了用戶在行車等過程中腳或其他肢體接觸內部零件,尤其是部分線束,提高了安全性。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通過增加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圖中未示出)對儲物盒本體3和儀表臺護板2進行遮蓋,避免用戶接觸到內部的零部件,保證用戶安全,提高了用戶體驗。
參見圖1,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4和所述第二側板均與所述儲物盒本體3一體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與儲物盒本體3一體連接,避免了分體設置時配合縫隙過大等問題,為空調預留足夠的安裝空間,既避免了拆件配合不良的風險又節省了成本,同時也避免了零件配合結構可視、用戶觸及的安全風險。
同時,分體設置時,儲物盒和擋板處於駕駛員腳部極易接觸的位置,在長期使用中,可能由於駕駛員人為不斷接觸原因使得部件間配合異常、損壞,需要更換維護等。本實施例一體設置則避免了上述可能,減少了用戶維護成本,提高了用戶體驗。且,本實施例的儀表臺的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與儲物盒本體3的連接處沒有縫隙,也確保用戶物品不會由縫隙進入車身內部。
參見圖1,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4上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第一側板4的第一安裝孔5,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第二側板的第二安裝孔。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保證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安裝後穩固,在第一側板4上設置有用於固定第一側板4的第一安裝孔5,在第二側板上設置有用於固定第二側板的第二安裝孔,在實際安裝時,可使用螺栓等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孔5和第二安裝孔將所述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與車身其他部件固定連接,避免了在使用中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晃動(提高了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NVH性能),彎折損壞等。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4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裝孔5位於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內,所述第二側板上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安裝孔位於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內。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第一側板4上設置第一凹槽,將第一安裝孔5設置在第一凹槽內,在第二側板上設置第二凹槽,將第二安裝孔設置在第二凹槽內,便於在通過螺栓等實際安裝時,將螺栓的頭部設置在凹槽內,設置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上沒有突出的安裝部件,避免了用戶在緊急剎車等情況下撞擊到安裝部件的尖銳端,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能。
參見圖1,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儲物盒本體3呈長方體狀,所述儲物盒本體3內部中空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儲物盒本體3遠離所述儀表臺護板2的第三側面上、朝向所述儀表臺護板2方向設置有開槽並形成儲物盒開口,所述開槽的內壁形成一弧面。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儲物盒本體3遠離儀表臺護板2的第三側面上設置開槽形成出口,便於用戶拿取和存放物品。且,本實施例中將所述開槽的內壁設置為弧面,用戶在使用時不會接觸到尖銳部分,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能,進一步提高了用戶體驗。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開槽在與第一側面平行的平面上的截面呈U形。
在本實施例中,將所述開槽的形狀優選為設置為截面形狀呈U形,平滑的接口使得用戶在使用時不會接觸到尖銳部分,拿取物品十分便捷,還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能。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儲物盒本體3與所述儀表臺護板2相接觸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卡鉤,所述儀表臺護板2上設置有與所述卡鉤相配合的卡槽。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儲物盒本體3與所述儀表臺護板2相接觸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卡鉤,在儀表臺護板2上設置有與所述卡鉤相配合的卡槽,使得儲物盒本體3可以通過卡鉤和卡槽的配合形成可拆卸連接,便於安裝和拆卸,提高了裝配效率和用戶體驗。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儀表臺。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汽車還包括副儀錶板,所述副儀錶板與所述儀表臺的儲物盒本體3、遠離儀表臺護板2的一側面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中的儲物盒本體3安裝與副儀錶板的前端,既不縮小現有的可用空間,又增大了儲物空間,且位置位於用戶伸手便可接觸處,便於用戶拿取物品,同時起到了遮蓋內部零部件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用戶體驗和安全性能。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汽車為內燃機汽車、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
綜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儀表臺和汽車,增加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對儲物盒本體和儀表臺護板進行遮蓋,避免用戶接觸到內部的零部件,保證用戶安全,提高了用戶體驗。
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