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組件和具有該旋轉組件的空調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7:43:01 8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旋轉組件和具有該旋轉組件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電器設備的發展越來越快,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設置在設備內部的電纜線芯的分支與聚合、接線端子、電纜接頭、按鈕開關、晶片、信號燈等電氣元件也越來越多。為了對這些元件以及相互連接的導線進行機械防護和電氣保護,通常都將其儘量統一布設在控制盒內。
控制盒內的空間布局通常需要考慮電氣隔離,隨著元器件集成的數量逐漸增多,每一個部件的尺寸、位置、形狀都需要仔細設計才能達到布局相對緊密且互不幹擾的目的。然而這種設置方式使得拆卸維修變得非常困難。對於一些通過焊接安裝在控制盒內的元件,可能還需要先將焊點融化,吸出後再進行拆除的工作。現有技術中,對於空調器這樣的電器,控制盒還需要和壓縮機、氣液分離器等其它重量較重的裝置安裝在一起。維修時只能將控制盒從機殼內完全拆出,然後再對其中的電器元件或其它功能部件進行維修。在批量生產時,這種維修方法的效率較低,困難大,極大的增加了維修成本。
因此,現有技術的控制盒存在連接結構不利於後期維修維護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旋轉組件,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控制盒不利於後期維修維護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組件,可開閉地將控制盒連接於殼體上;所述旋轉組件包括至少一個轉動構件,所述轉動構件具有與控制盒連接的第一翼板以及與殼體連接的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間設置有轉軸;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繞轉軸軸線可轉動地相互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一轉動構件和第二轉動構件;所述第一轉動構件和第二轉動構件的第一翼板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控制盒的一側側壁上;所述第一轉動構件和第二轉動構件的第一翼板沿所述控制盒側壁上下對稱設置。
為優化每一個轉動構件的受力和載荷分布,所述旋轉組件包括三個或四個轉動構件;所述轉動構件沿轉動軸線方向布設。
為使得控制盒打開時穩定在理想的維修位置,還包括至少一個限位構件;所述限位構件連接在所述殼體和控制盒之間並在所述控制盒上施加與轉動方向相反的外力。
優選的,所述限位構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上的第一連接槽和固定設置在所述控制盒上的第二連接槽;所述第一連接槽和第二連接槽之間設置有柔性元件。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槽固定設置在轉動構件上端;所述第二連接槽固定設置在所述控制盒的另一側側壁上。
為便於一個操作人員獨立完成控制箱的安裝,還包括至少一個定位構件;所述定位構件包括定位槽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開設在所述控制盒的端板上,所述定位凸起形成在所述殼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構件包括兩個,對稱設置在所述控制盒的上端板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旋轉組件,控制盒整體可以相對於殼體旋轉打開至任意角度,因此可以在不拆卸控制盒的基礎上,對於控制盒內部的元件進行維修,或者進行殼體內部的元件的維修和拆卸。維修過程由單個操作人員即可完成,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同時公開一種空調器,包括旋轉組件。所述旋轉組件可開閉地將控制盒連接於殼體上;所述旋轉組件包括至少一個轉動構件,所述轉動構件具有與控制盒連接的第一翼板以及與殼體連接的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間設置有轉軸;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繞轉軸軸線可轉動地相互連接。
優選的,所述旋轉組件可開閉地將所述控制盒連接於室外機殼體上;所述室外機殼體內形成有容納所述控制盒的腔體;所述轉動構件的第二翼板連接在腔體內壁一側的立柱上。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調器,其中的控制盒的維修和更換由一個操作人員獨立即可完成,利於提高流水線或批量生產的生產效率,具有結構合理且實用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旋轉組件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轉動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旋轉組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限位構件中第一連接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所示限位構件中第二連接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定位構件中定位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所示定位構件中定位凸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旋轉組件。旋轉組件將設置有電纜線芯的分支、聚合,接線端子,線路接頭,按鈕開關,功能晶片和信號燈等多種電氣元件的控制盒可開閉的連接於殼體上。具體來說,旋轉組件包括至少一個轉動構件,轉動構件具有與控制盒連接的第一翼板以及與殼體連接的第二翼板。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之間設置有轉軸,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繞轉軸軸線可轉動地相互連接。通過旋轉組件,控制盒整體可以相對於殼體旋轉打開至任意角度,因此可以在不拆卸控制盒的基礎上,對於控制盒內部的元件進行維修,或者進行殼體內部的元件的維修和拆卸。維修過程由單個操作人員即可完成,簡單方便。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參見圖1至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旋轉組件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旋轉組件包括一個或多個轉動構件。轉動構件的個數的選擇範圍為2至4個,主要根據控制盒2的整體重量和殼體1的承重範圍進行調整。如圖所示,轉動構件具有與控制盒2連接的第一翼板31以及與殼體1連接的第二翼板32,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之間設置有轉軸33,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繞轉軸33軸線可轉動地相互連接。轉動時,第一翼板31帶動控制盒2整體繞轉動軸線轉動,以將控制盒2旋轉至便於操作的角度,操作人員則可以方便地對控制盒2中的電氣元件或對安裝在控制盒2後側的零部件進行維修,不需將控制盒2進行整體拆卸。
當設置兩個轉動構件時,第一轉動構件3-1和第二轉動構件3-2分別具有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兩個第一翼板31分別固定連接在控制盒2的一側側壁上,第二翼板32固定連接在殼體1上,以使得第一轉動構件3-1和第二轉動構件3-2的第一翼板31沿控制盒2側壁上下對稱設置,第二翼板32沿殼體1上下對稱設置且具殼體1的上下端具有合理的距離,使得控制盒2可以相對於殼體1順利地開閉。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之間設置有轉軸33。如圖所示,轉軸33優選設置在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的交界處,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分別套設在轉軸33上。作為一種備選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翼板31或第二翼板32上設置套筒,在另一個翼板上設置轉軸33,轉軸33從套筒中穿出,使得第一翼板31或第二翼板32繞轉軸33軸線可轉動地相互連接。
對於自重較大的控制盒2來說,在第一轉動構件3-1和第二轉動構件3-2之間還可以設置第三轉動構件3-3,第三轉動構件3-3可以使得控制盒2的撓度變形減小,使得控制盒2的轉動、打開和關閉更為順暢,有利於提高旋轉組件的剛度和強度。定義第一轉動構件3-1和第二轉動構件3-2之間的距離為高度,第三轉動構件3-3與第一轉動構件3-1的之間的間距優選大於高度值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此時,三個轉動構件的受力基本相等但同時控制盒2產生的重力載荷較小,可以提高旋轉組件的整體結構穩定度,閉合時,旋轉組件的密封性能也較好。作為另一種選擇,還可以在設置第三轉動構件3-3的基礎上設置第四轉動構件3-4,第四轉動構件3-4設置在第三轉動構件3-3和第二轉動構件3-2之間,設置第四轉動構件3-4時,可以定義第三轉動構件3-3和第二轉動構件3-2之間的距離為高度,第四轉動構件3-4與第三轉動構件3-3之間的距離大於高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在設置四個轉動構件時,一種優選的方案是四個轉動構件沿轉動軸線方向布設,第一轉動構件3-1和第三轉動構件3-3,第二轉動構件3-2和第四轉動構件3-4分別上下對稱設置,第三轉動構件3-3和第四轉動構件3-4之間的間距大於第一轉動構件3-1和第二轉動構件3-2之間高度的三分之一,以保證每一個轉動構件的受力處於最佳狀態,延長旋轉組件的使用壽命。
當控制盒2打開到一定角度時,受外部環境的限制,可能需要其保持一定的角度不出現晃動,因此在旋轉組件中還設置有至少一個限位構件4。限位構件4連接在殼體1和控制盒2之間並形成在控制盒2上施加於與轉動方向相反的外力。限位構件4具體包括設置固定設置在殼體1上的第一連接槽41和固定設置在控制盒2上的第二連接槽42,在第一連接槽41和第二連接槽42之間設置柔性元件43。其中,第一連接槽41優選固定設置在轉動構件的上端,第二連接槽42固定設置在控制盒2不設置有第一翼板31的另一側側壁上,優選設置在外端面的一角,而柔性元件43優選為鋼絲繩,或根據控制盒2的重量選擇其它材料製成的柔性元件43。柔性元件43是可拆卸的,當控制盒2轉動至理想的角度後,將柔性元件43一端與第一連接槽41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接槽42連接且維持穩定的張力,控制盒2在限位構件4的作用下保持穩定,便於操作人員進行維修。
在旋轉組件中還包括至少一個定位構件5,定位構件5包括定位槽51和定位凸起52。定位槽51開設在控制盒2的端板21上,定位凸起52形成在殼體1上。定位構件5優選設置兩個且對稱設置在控制盒2的上端板21上。維修完畢後,將控制盒2旋轉閉合回到初始位置,定位凸起52伸入至定位槽51中形成卡接配合。這樣便於操作人員將控制盒2和殼體1周圍形成可拆卸的螺栓連接,整個操作過程方便快捷。
本實施例所提出的旋轉組件,充分考慮到操作人員對控制盒、控制盒中零部件和設置在控制盒後側殼體中的功能部件的維修需求,針對具體需要設置轉動構件、限位構件和定位構件,並優化其受力載荷分布,使得控制盒可以根據維修人員的需要定位在任意理想的位置,從而簡化了整個維修過程,由一個操作人員即可以完成維修操作。本實施例所提出的旋轉組件具有結構合理且使用方便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同時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旋轉組件的空調器。旋轉組件可以根據需要可開閉地將控制盒2連接於空調器室外機或其它類似的位置。優選設置在空調器的室外機中,具體來說,旋轉組件可開閉地將控制盒2連接於室外機殼體1上。室外機殼體1內形成有容納控制盒2的腔體,轉動構件的第二翼板32連接在牆體內壁一側的立柱上,從而方便操作人員在維修時將控制盒2從腔體中旋出,對控制盒2中的電器元件進行維修或者安裝在控制盒2後側的空調器中重量較大的功能部件,如壓縮機等進行拆卸。旋轉組件的具體結構請參見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的詳細描述,在此不再贅述,設置有旋轉組件的空調器可以實現同樣的技術效果。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