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3:58:36 1
專利名稱: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化學肥料生產工藝中的關鍵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硫基氮磷鉀化學肥料生產工藝中的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
現有生產硫基氮磷鉀化學肥料的設備中是採用不鏽鋼製作管式反應器的噴頭,其腐蝕性強,使用壽命短至1~2個月;料漿壓力直衝反應器,振動大、噪聲強在90分貝以上;由於氣氨分散不充分,使氣氨與混酸不能充分反應,造成產品質量差,混酸反應所排出的氣體指標也超過環保指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使氣氨在管式反應器中能夠充分的分散與混酸反應,減振、抗腐蝕,使用壽命長的以石墨為原料製作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由酚醛樹脂浸漬石墨為原料製成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由外殼、管式噴頭體和蒸氣進口接管組成,其要點在於管式噴頭體內通過粘結劑將一組導向葉片粘在噴頭體內的下側,外殼與管式噴頭體之間通過粘結劑粘接成一體,反應器主體及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通過螺栓石棉墊配合連接固定,管式噴頭體的側面通過殼體裝有蒸氣進口接管,在系統壓力下氨與蒸氣混合通過導向葉片的導向作用,可使氣氨在管式反應器中能充分分散與混酸反應,減少了料漿直接衝擊反應器的壓力,達到了減振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粘接在管式噴頭體內下側的導向葉片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8°50』~10°20』,導向葉片為六片,以順時針方向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管式噴頭體的長度為200毫米~400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管式噴頭體的出口呈擴散型,其角度為0°~10°。
本實用新型的管式噴頭體的出口端到混酸進口接管中心線之間距離為100毫米~450毫米。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接有反應器主體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總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管式噴頭體內的導向葉片示意圖。
如
圖1、圖2、圖3所示,反應器主體7及酚醛樹脂浸漬石墨為原料製成的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通過螺栓石棉墊配合連接固定,反應器主體7的內襯石墨整體加工而成,石墨件與殼體之間充滿粘結劑,以保證整體性,管式噴頭體2內的導向葉片4由粘結劑緊固,牢固粘結在管式噴頭體2內的下側,當氨、混酸、蒸氣同時進入管式噴頭體2內時,經過高溫壓力至反應器主體進行料漿反應,通過導向葉片4作用,充分分散氣氨與混酸反應,氣氨充分分散,使反應產物硫基氮磷鉀(S-NPK)料漿穩定流出管式反應器,流體流動穩定,水衝作用減輕,減少了料漿直接衝擊反應器的壓力,減少了振動,降低了噪聲,噪聲由原來的100分貝以上降到30分貝以下,達到環保指標。導向葉片可以是四片、六片,以順時針方向固定。
本實用新型由於用石墨為原料替代了原不鏽鋼作管式噴頭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用壽命延長1年至1年半,抗腐蝕性強,給企業創造了低成本、高效益,氨的利用率提高,氣氨排量減少,排氣指標由原來的大於75公斤/小時(65排氣筒)到小於75公斤/小時,達到環保指標。同時減少了檢修量,產量均有很大提高。該實用新型為硫基氮磷鉀生產提供了可行的生產設備,值得大力推廣。
權利要求1.一種由酚醛樹脂浸漬石墨為原料製成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由外殼(1)、管式噴頭體(2)、蒸氣進口接管(3)組成,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與帶有混酸進口接管(5)、料漿出口接管(6)的反應器主體(7)連接,其特徵是所說的管式噴頭體(2)內通過粘結劑將一組導向葉片(4)粘在管式噴頭體(2)的下側,外殼(1)與管式噴頭體(2)之間通過粘結劑粘結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其特徵是所說的粘結在管式噴頭體(2)內下側的導向葉片(4)與軸線之間的夾角為8°50』~10°20』,導向葉片(4)為六片,以順時針方向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其特徵是所說的管式噴頭體(2)的長度為200毫米~40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其特徵是所說的管式噴頭體(2)的出口呈擴散型,其角度為0°~1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新型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其特徵是所說的管式噴頭體(2)的出口端到混酸進口接管(5)中心線之間距離為100毫米~450毫米。
專利摘要公開了一種由酚醛樹脂浸漬石為原料製成的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減振管式反應器噴頭與帶有混酸進口接管、料漿出口接管的反應器主體連接,在管式噴頭體內裝有導向葉片,氨、混酸、蒸氣,同時進入管式噴頭體內通過導向葉片的作用,使氣氨充分分散,料漿充分反應,減少了料漿直接衝擊反應器的壓力,減少了振動,降低了噪聲,用石墨為原料替代了原不鏽鋼作管式噴頭體,成本低廉,使用壽命延長,為企業硫基氮磷鉀生產提供了可行的生產設備。
文檔編號B05B1/00GK2357832SQ9922022
公開日2000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22日
發明者劉家奎, 鹿強, 李海濤 申請人:泰安市泰山石墨化工設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