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絲織物的環氧整理劑的製造方法
2023-05-05 03:18:01 1
專利名稱:柞絲織物的環氧整理劑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屬柞絲織物的環氧整理劑的製造工藝的改進。
過去為改善和提高柞絲織物的防縮、防縐性能,採用硫脲樹脂、甲醛、四聚甲醛及脲醛樹脂整理加工,整理後雖對防縮、防縐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洗可穿(Wash and weas)性能沒有獲得改善,而且織物上多殘留和逸出甲醛、同時加工現場發生嚴重環境汙染。
公知製造環氧整理劑的工藝與本發明最接近的是日本特公昭41-19917,所用的方法系按開環、閉環二步以1∶1.35克分子比的乙二醇和環氧氯丙烷,在60~70℃滴加反應後,再以50%氫氧化鈉水溶液滴加後,30~40℃反應3~3.5小時,脫鹽、減壓蒸餾。為防止產品著色,加入亞磷酸。
本發明提供一種整理劑的製造新工藝,採用這種整理劑整理後的柞絲織物,可保持原有的手感、光澤、風格外,防縮、防縐、刷洗牢度、染色刷洗牢度均有明顯提高,並賦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加工工藝簡便,整理加工過程及整理織物沒有刺激性物質殘留或逸出,不汙染環境。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以1∶1.5~5克分子比的乙二醇和環氧氯丙烷在30~60℃滴加後,再加入丙酮、乙醇、乙醚等溶劑和固體氫氧化鈉,溫度在20~40℃反應1小時,脫鹽,常壓蒸餾。按本發明所提供的反應條件,不加入著色防止劑亞磷酸,可以得到無色透明液體。
本發明開環、閉環系在同一裝置內進行(圖1)。以常壓蒸餾代替減壓蒸餾,工程投資費用少。
圖1是柞絲織物的環氧整理劑的合成流程,圖中1原料;2催化劑;3鹼;4溶劑;5反應釜;6攪拌棒;7鹽分離;8常壓蒸餾;9低沸點物;10產品。
實例1以1∶2克分子比,將乙二醇和催化劑47%的三氟化硼-乙醚絡合物加入反應釜中,攪拌數分鐘後,滴加環氧氯丙烷,調節滴加速度,控制溫度在30~60℃,滴加完後加入乙醚稀釋反應物,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反應1小時,過濾脫鹽,常壓蒸餾出低沸點物得到無色透明粘狀液體。產率90%。環氧值當量/100g>0.7,羥值當量/100g 0.35~0.45,數均分子量~200,粘度釐泊/25℃<20。
實例二以本發明實驗例1得到的整理劑,按柞絲織物常規工藝整理,二浸二軋(軋液率80%)90~100℃烘乾5分鐘,150~1160℃焙烘2-3分鐘,熱水洗,0.2%醋酸溶液酸洗,軋幹,烘乾。柞絲織物性能如表1。
本發明的「柞絲織物的環氧整理劑的製造方法」與現有同類整理劑造法相比,開環和閉環反應在同一裝置內進行採用常壓蒸餾,使工程設備簡單。本工藝製造整理劑不加入著色防止劑、反應溫度低,反應時間短,產率可達90%。此外生產出的整理劑用於柞絲織物的整理可保持原有手感、光澤、防縮縐、刷洗牢度高、織物無刺激物質殘留,並賦有洗可穿性能。
表1 柞絲織物整理後的效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柞絲織物環氧整理劑的合成工藝,本發明的特徵是以1∶1.5~3克分子數比的反應物,在一改進的反應釜中完成開環、閉環反應,調節反應物滴加速度以控制開環反應溫度25~60℃,加入溶劑稀釋反應物,過濾脫鹽和常壓蒸餾後得無色透明產物。
2.按權項1提供的合成方法,其特徵在於反應物乙二醇與環氧氯丙烷的最佳克分子數比為1∶2。
3.按權項1提供的合成方法,其特徵在於最佳開環反應溫度為30~40℃,閉環反應溫度以乙醚溶劑控制25~30℃。
4.按權項1所述加入的溶劑,其特徵在於最好選用乙醚作溶劑。
專利摘要
柞絲織物的環氧整理劑的製造方法是一種適於柞絲織物整理加工用的環氧整理劑的製造工藝。它是以乙二醇和環氧氯丙烷為反應物所得的整理劑,其無色透明,易溶於水。柞絲織物經本發明整理劑整理,可保持原有手感、光澤。防縮縐,刷洗牢度均有明顯提高,並賦有洗可穿性能。織物無刺激物質殘留或逸出。與同類現有整理劑製造法相比本製造法不加入著色防止劑,反應溫度低,反應時間短,加入乙醚溶液調節反應,開環和閉環在同一裝置內進行,採用常壓蒸餾,工程設備投資少等特點。
文檔編號C08G59/04GK85102669SQ85102669
公開日1986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1985年4月1日
發明者孫雲嵩, 劉述增, 吳惠珍, 馬小軍, 郭和夫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