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揉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2:44:11 4
專利名稱:茶葉揉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揉捻機。
如
圖1所示,目前的茶葉揉捻機在機架體A下方裝有馬達M1能帶動下承盤B作旋轉,而下承盤B面體上設有呈彎月狀的突起肋B1及柱體B2,且下承盤B底位受到機架體A下方所固設的數個惰輪A1所承接,而機架體A上方固設有小馬達M2,而小馬達M2的心軸樞固有上鏈輪C1,通過鏈條C2連動有下鏈輪C3,而作為樞固下鏈輪C3的中軸C4於機架體A最外側一端固裝有手輪C,而心軸C4裡側一端則樞固有小傘形齒輪C5,而小傘形齒輪則嚙合傳動有大傘形齒輪D1,而大傘形齒輪D1的內孔徑設內螺紋,是與升降螺杆D2的外螺紋D21成螺合,而升降螺杆D2的兩端再分別穿伸過上、下固定架F1、F2,且大傘形齒輪D1與作為局限上、下固定架F1及F2間皆組配有止推軸承,而升降螺杆D2垂直下端則固設有上盤D,該上盤D底面緣亦設制有彎月狀的突起肋,之後再由一控制電路系統控制整個操作步驟。
如此,當將整包的茶葉置於下承盤B而為柱體B2所局限,使下承盤B旋轉,並通過上方小馬達M2的驅使升降螺杆D2旋轉,來調整上盤D與下承盤B間的距離高度,之後,便將開關轉換為自動控制,讓上盤D往下承盤B逼進而進行揉捻作業;但因剛開始作業時需先以目視方式來判定調節上盤D與下承盤B間的適當距離高度,而因作為上盤D升降的該部份結構的慣性力緣故,所以雖然操作者已將小馬達M2關閉,而該上盤D還是會繼繽下降,所以操作者很難控制準確,所以經常得藉助手輪C來作為手動調整,不但耗費力氣、且嚴重影響揉捻作業的順暢。
且該構造在停止作動後卻發現由於該機架體A周邊處已堆放其它待操作物緣故,而僅留下正面出口供取、放整包的茶葉情形下,又遭致下承盤B的柱體B2恰好停落在該正面出口處,如此便得將下承盤B轉動移開柱體B2方能方便取出或再次放置整包茶葉,故在整體的操作設計上又嫌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動控制揉捻行程及方便取卸操作的茶葉揉捻機。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設計一種茶葉揉捻機,它包括主架體、上捻轉圓盤和下捻轉圓盤,其特徵在於在主架體的上、下方各配設有分別傳導上捻轉圓盤及下捻轉圓盤的動力馬達組,上捻轉圓盤由四個彈簧體連結設的十字架杆所組成,其十字架杆中心位置設有一從動傘形齒,該從動傘形齒螺接一提供整個上捻轉圓盤可呈升、降移動的螺杆,再用上動力馬達組經皮帶牽動轉輪及微調手輪,再由轉輪中心銜結一旋杆,使旋杆尾末的主動傘形齒與從動傘形齒相互嚙合;下捻轉圓盤,在表面上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彎月狀的凸條弧塊和柱體,底部受下動力馬達組的皮帶傳導;另並配合一電路系統控制提供行程時間的管控;該上捻轉圓盤設有數個可感應揉捻茶包受上捻轉圓盤承壓的第一感應極限開關,及在主架體位置處亦設置可感應十字架杆升降情形的第二感應極限開關,而下捻轉圓盤表面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的凸條弧塊及數柱體,並於下捻轉圓盤底下一處設有一觸撥杆與主架體背面裝置的第三感應極限開相觸。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以上設計,其具以下優點1、由於本實用新型在主架體的上、下方各配設有分別傳導上捻轉圓盤及下捻轉圓盤的動力馬達組,上捻轉圓盤由四個彈簧體連結設的十字架杆所組成,其十字架杆中心位置設有一從動傘形齒,該從動傘形齒螺接一提供整個上捻轉圓盤可呈升、降移動的螺杆,再用上動力馬達組經皮帶牽動轉輪及微調手輪,再由轉輪中心銜結一旋杆,使旋杆尾末的主動傘形齒與從動傘形齒相互嚙合;下捻轉圓盤,在表面上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彎月狀的凸條弧塊和柱體,底部受下動力馬達組的皮帶傳導;另並配合一電路系統控制提供行程時間的管控;該上捻轉圓盤設有數個可感應揉捻茶包受上捻轉圓盤承壓的第一感應極限開關,及在主架體位置處亦設置可感應十字架杆升降情形的第二感應極限開關,而下捻轉圓盤表面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的凸條弧塊及數柱體,並於下捻轉圓盤底下一處設有一觸撥杆與主架體背面裝置的第三感應極限開相觸,通過揉捻茶包是否受到上捻轉圓盤的第一感應極限開關碰觸而控制其降、升作動,再由下捻轉圓盤表面的凸條弧塊作用而呈揉捻,而當上捻轉圓盤升動觸及到架體上的第二感應極限開關時便停止動作,此時,該下捻轉圓盤底下的一觸擺杆亦碰觸到第三感應極限開關,使下捻轉圓盤在靜止時其柱體乃保持避開主架體正面處,以達到揉捻行程的自動控制及方便取卸操作的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習式之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上半段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上半段局部實施例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下半段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下半段局部實施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上半段另一形態的局部示意圖首先,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茶葉揉捻機,在主架體1的上、下方各配設有動力馬達組M1、M2,並分別傳導上捻轉圓盤2及下捻轉圓盤3,該上捻轉圓盤2中並由四個彈簧體2A連結設的十字架杆21,其十字架杆21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從動傘形齒22,使該從動傘形齒22內螺紋螺接一螺杆23、以提供整個上捻轉圓盤2可呈升、降移動,再由上動力馬達組M1經皮帶V1牽動轉輪11及微調手輪12、再由轉輪11中心銜結一旋杆13,使旋杆13尾末的主動傘形齒14與從動傘形齒22相互嚙合。同時又在上捻轉圓盤2設有數個呈等份布設狀態的以感應揉捻茶包S受上捻轉圓盤2承壓的第一感應極限開關L1,及在主架體1位置處亦設置可感應十字架杆21升降情形的第二感應極限開關L2;而下捻轉圓盤3表面上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彎月狀的凸條弧塊31和柱體32,並於下捻轉圓盤3底下一處設有一觸撥杆33,以可與主架體1背面處裝置的一個第三感應極限開L3相觸作用,且底部受下動力馬達組M2經皮帶傳導;另配合一電路箱4內的電路控制系統管控行程時間。
如此,遂先行將欲作揉捻的揉捻茶包S乃放置於上捻轉圓盤2及下捻轉圓盤3的正面開口處之間,然後通過電路箱4內的電路控制系統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方式操作後,按下啟動開關致使上捻轉圓盤2及十字架杆21逐漸向下降移靠近揉捻茶包S(如圖3A、3B所示);由於該數個第一感應極限開關L1均布於上捻轉圓盤2緣故,遂當該揉捻茶包S觸及到上捻轉圓盤2的任何一處位置時,皆可有效地完全受上捻轉圓盤2上的第一感應極限開關L1所呈樞設狀的觸杆L11隨即造成擺移的角度變化而導致該上捻轉圓盤2的下降行程立即停止,使達到真正適度觸壓程度控制,不致產生因目視關係而產生過份擠壓或根本未壓觸到的不當情形。
之後再由下動力馬達組M2開始啟動而連帶地使下捻轉圓盤3呈定速轉動,導致揉捻茶包S在下捻轉圓盤3表面的柱體32局限下、及數不規則排列彎月狀的凸條弧塊31引導下而開始作揉捻操作實施;當該電路控制系統內的一計時器設定的揉捻時間達到後則自動切斷下捻轉圓盤3電源而停止揉捻,再使上捻轉圓盤2回復上升,至上捻轉圓盤2上的十字架杆21觸及主架體1上的第二感應極限開關L2後而自動停止上升動作。
再者,當計時器的計時設定停止揉捻同時,亦使下捻轉圓盤3底下一處的一觸撥杆33碰觸到主架體1背面處的第三感應極限開關L3,由於該觸撥杆33設於下捻轉圓盤3的位置處已經計算好其停止時的角度,因此導致下捻轉圓盤3在停止時使其柱體32常態保持避開該主架體1正面處狀態,如圖4A、圖4B所示,以達到揉捻行程的自動控制及方便取卸操作功效。
並且,該上捻轉圓盤2的十字架杆21,中心位置設有一從動傘形齒22內螺紋螺接一螺杆23,再由上動力馬達組M1經皮帶V1牽動轉輪11及微調手輪12及中心銜結的一旋杆13;以使旋杆13尾末的主動傘形齒14與從動傘形齒22呈相互嚙合方式;亦可由十字架杆21直接套設一氣壓缸5(如圖5所示),以使氣壓缸5配合十字架杆21以下的各元件組合後而達到同樣的揉捻行程的自動控制及方便取卸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茶葉揉捻機,它包括主架體、上捻轉圓盤和下捻轉圓盤,在主架體的上、下方各配設有分別傳導上捻轉圓盤及下捻轉圓盤的動力馬達組,其特徵在於上捻轉圓盤由四個彈簧體連結設的十字架杆所組成,其十字架杆中心位置設有一從動傘形齒,該從動傘形齒螺接一提供整個上捻轉圓盤可呈升、降移動的螺杆,再用上動力馬達組經皮帶牽動轉輪及微調手輪,再由轉輪中心銜結一旋杆,使旋杆尾末的主動傘形齒與從動傘形齒相互嚙合;下捻轉圓盤,在表面上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彎月狀的凸條弧塊和柱體,底部受下動力馬達組的皮帶傳導;另並配合一電路系統控制提供行程時間的管控;該上捻轉圓盤設有數個可感應揉捻茶包受上捻轉圓盤承壓的第一感應極限開關,及在主架體位置處亦設置可感應十字架杆升降情形的第二感應極限開關,而下捻轉圓盤表面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的凸條弧塊及數柱體,並於下捻轉圓盤底下一處設有一觸撥杆與主架體背面裝置的第三感應極限開相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揉捻機,主要在主架體中設置上、下捻轉圓盤上分別裝置第一、二、三感應極限開關,下捻轉圓盤表面設有數個呈不規則排列的凸條弧塊及底下設有一觸撥杆,第一感應極限開關控制上捻轉圓盤降、升動作,由上、下兩捻轉圓盤的旋轉將揉捻茶包呈轉動揉捻,由第二感應極限開關控制停止,第三感應極限開關使下捻轉圓盤的柱體避開主架體正面處狀,達到揉捻行程的自動控制及方便取卸操作的功效。
文檔編號A23F3/06GK2438339SQ002510
公開日2001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31日
發明者劉輝郎 申請人:劉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