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烴的生產方法
2023-10-25 07:07:02 1
專利名稱:氟化烴的生產方法
本申請是CN93103175.3的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日為1993年2月25日,原申請的發明名稱為「氟化催化劑和氟化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改進的氟化催化劑,以及藉助於烴和滷化烴與氟化氫的催化反應而生產氟化烴的方法。本發明特別是關於促進的氧化鋁、滷化的氧化鋁或滷氧化鋁催化劑,以及在一特定具體例中是關於藉助1-氯-2,2,2-四氟乙烷和氟化氫的催化反應而生產1,1,1,2-四氟乙烷的方法。
藉助於烴和滷化烴與氟化氫的氣相催化氟化而生產氟化烴已為人熟知,所說的氟化烴還可含有除氟以外的滷原子;並且已有大量的催化劑被建議用於這種方法。包含或基於鉻、特別是氧化鉻的催化劑經常用於這些已知的方法。而且,也已建議,藉助將某些活性促進量的金屬,例如鋅、鎳、鈷和錳摻入該催化劑中,以促進這些含鉻催化劑的活性。
因此,氧化鉻或滷化的氧化鉻例如可用於如GB1,307,224中所述的三氯乙烯和氟化氫的氣相反應以生產1-氯-2,2,2-三氟乙烷,以及如GB1,589,924中所述的1-氯-2,2,2-三氯乙烷與氟化氫的氣相反應以生產1,1,1,2-四氟乙烷。對於一氯二氟乙烯至1-氯-2,2,2,-三氟乙烷的氟化作用,可以使用所說相同的催化劑。GB1,589,924描述了藉助於將一氯二氟乙烯雜質與氟化氫反應而從1,1,1,2-四氟乙烷中除去該雜質。
這些催化劑還可包含在金屬氧化物、滷化氧化物或氧代氟化物載體上的鉻,載體例如氧化鋁或氧化鎂,並且在氟化過程中使用該催化劑時,該鉻可以被轉換成氧化鉻,滷化氧化鉻或氟氧化鉻。業已發現,當沒有鉻時,這些載體自身只顯示很微弱的催化活性,有些載體在摻入活性促進量的鋅後,顯示出了明顯的活性。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鉻氟化催化劑,它包含活性促進量的鋅或被載在氧化鋁,滷化氧化鋁或氧代滷化鋁載體上的鋅的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氟化烴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包含在上一段中定義的氟化催化劑存在下於氣相將烴或滷代烴與氟化氫反應。
摻入催化劑中鋅的用量是這樣確定的,當鋅促進劑摻入氧化鋁、滷代氧化鋁或氧代滷化鋁時,將導致它們的活性的促進。該用量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當與摻入最佳量的鋅促進劑的催化劑活性相比,摻入太多量的鋅促進劑將導致催化劑活性的減少,而不是增加。因此,只有當鋅促進劑以正確的量存在,才能產生最佳的活性促進。
被摻入催化劑中以取得顯著活性促進的鋅促進劑量將取決於所使用的基本載體,特別是載體的表面積,並且取決於製備該改進的催化劑所使用的方法。然而,對於任何特定的載體和催化劑製備方法,鋅促進劑的最佳用量可通過簡單的常規實驗來確定。總的來說,鋅的用量通常將是催化劑重量的約0.5%-約30%,最好是約1.5%-約25%。
摻入鋅的最佳用量取決於催化劑的表面積,特別是「催化劑的工作表面積」催化劑的工作表面積是在催化劑製備並用氟化氫預處理(如下文所述)後所測得的催化劑的表面積;或者是,如果催化劑不用氟化氫進行預處理,那麼催化劑的工作表面積為在催化劑用於使用氟化氫的氣相氟化反應後的表面積,催化劑的工作表面積可以在約10至約100m2/g,通常是在約10-約50m2/g。當根據表面積為約50m2/g-約400m2/g的氧化鋁製備該催化劑時,在製備和預處理後,將得到工作表面積在定義範圍內的催化劑,該催化劑可以根據表面積為約50m2/g-約250m2/g,最好是約150m2/g至250m2/g的原料氧化鋁來製備。
如上所述,摻入催化劑中促進劑的量還取決於所採用的催化劑的製備方法。據信,催化劑的有效部分為含座落在氧化鋁、滷代氧化鋁或滷氧化鋁晶格上的鋅促進劑陽離子的載體的表面,而且,正是這樣的表面上的鋅促進劑的量,確定了催化劑的活性。對於藉助浸漬製得的催化劑,每單位重量鋅促進劑的活性促進作用通常高於藉助其他方法製備的在非表面部位含鋅促進劑的催化劑。
作為例子,在通過在氧化鋁載體上浸漬而摻入的鋅的情況下,製備催化劑使用的氧化鋁的表面積為180m2/g,當鋅的用量為催化劑重量的約0.5%-約10%,優選為約0.5%-約6%,更佳為約1.5%-約4%,特別是在約1.5%-約3.5%時,將產生最佳的活性促進作用。少於0.5%重量的鋅不足以使催化劑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多於約8%重量的鋅,則於上述最佳範圍的鋅提供的活性促進作用相比,不會產生催化劑活性的顯著增加。作為比較,在通過共沉澱製備的催化劑的情況下,其中,大量的鋅被摻入非表面部位,鋅的用量為催化劑重量的約3%-約30%,優選為約4%-約25%,特別是約5%-約15%。
鋅促進劑可以化合物的形式摻入催化劑中,所說化合物為例如至少在一定程度取決於所使用的催化劑製備工藝的滷化物,滷氧化物,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在催化劑的製備為通過浸漬氧化鋁,滷代氧化鋁或滷氧化鋁載體的場合時,該化合物優選是水溶性鹽,例如滷化物,硝酸鹽或乙酸鹽,並以其水溶液進行使用。氫氧化物的促進劑和鋁可以進行共沉澱,隨後轉換成氧化物,以製備催化劑。不溶性的鋅化合物和基本催化劑的混合和碾磨還提供了一種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基於滷氧化鋁的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包含將促進劑化合物加至水合氟化鋁,並煅燒該混合物。
上述任何一種方法或其它方法均可用來製備本發明的鋅促進催化劑。
氟化催化劑在用於氟化反應的催化劑之前,通常將經受氟化氫以及不是必須的隋性稀釋劑的預氟化處理。通常的預處理包含將催化劑在與氟化氫或氟化氫和空氣混合物接觸下於250℃-450℃進行加熱。因此,可以相信工作催化劑至少是部分氟化鋅被載在氟化的氧化鋁上或氟氧化鋁上。
對於在固定床或流化床的使用而言,催化劑可以適當尺寸的丸或顆粒的形式使用。它可以藉助在空氣中於約300℃-約500℃的溫度進行加熱而周期性地再生或再活化。空氣可以與隋性氣體如氮氣混合使用,或與氟化氫混合使用,氟化氫將從催化劑的處理過程中產生熱,而它可以直接用於氣相氟化處理。
基本(未促進的)氧化鋁,滷代氧化鋁或滷氧化鋁催化劑的活性藉助摻入促進劑而增加。藉助該催化劑,由1-氯-2,2,2-三氟乙烷和氟化氫生產1,1,1,2-四氟乙烷的催化反應的選擇性至少可以與使用相應的未促進的催化劑一樣高,通常將大於85%。
如果需要話,該催化劑可含有一種或多種除鋅以外的金屬,例如,鎳,銅,錳,鈷和鐵;特別是鐵,鈷和銅。這是因為一種或多種這些金屬的存在可以增強藉助催化劑的再生而使催化劑活性的恢復程度。在特別優選的鋅裝載時,我們常優選使用僅有鋅,或至少主要為鋅,只含少量其它金屬,比方說少於2.0%重量,優選少於1.5%重量,特別是少於1.0%重量的其它金屬。然而,該催化劑含有相對多的鋅裝載,比方說,例如在藉助浸漬製得的催化劑的場合,鋅裝載量將大於約3%,優選大於約4%,特別是大於約5%,除鋅以外,我們特別優選摻入少量的鐵,例如鐵的摻入量可為催化劑重量的約0.1%-約2%,優選約0.1%-約1.5%,更佳約0.5%-約1.5%。基於催化劑百分重量的鋅與鐵的比值優選為約80∶1至2∶1,更優選為約16∶1至約2∶1。優選的該比值與在催化劑中鋅和鐵的絕對量無關。
因此,雖然鋅和鐵的絕對量可更高,例如相對於催化劑重量至少6%,優選至少10%的鋅,以及約0.2-約12%,優選約0.4-約4.5%的鐵,對於例如通過共沉澱方法製得的催化劑而言,將導致大量和鋅和鐵被摻入催化劑的外表面部位,但是基於催化劑重量百分數的鋅和鐵的相對量仍優選在上述給出的範圍內。
本發明的進一步的特徵在於促進的催化劑在氟化過程中的應用,氟化過程包括烴或滷代烴與氟化氫於氣相進行反應。
烯烴(不飽和烴),特別是滷代烯烴,例如優選至少含一個氯原子的C1-4的滷代烯烴可以進行氟化;可以進行氟化的具體例子是由1-氯-2,2,2-三氟乙烷生產1,1,1,2-四氟乙烷,由三氯乙烷生產1-氯-2,2,2-三氟乙烷和將1-氯-2,2-二氟乙烯轉換成1-氯2,2,2-三氟乙烷。其它該催化劑適用的氟化反應的例子是全氯乙烯與氟化氫於氣相反應生產二氯三氟乙烷(123),一氯四氟乙烷(124)和/或五氟乙烷(125),和全氯乙烯與氯和氟化氫於氣相反應生產三氯三氟乙烷(113),二氯四氟乙烷(114/114a)和/或一氯五氟乙烷(115)。
當使用氧化鉻或滷代氧化鉻作為催化劑時,所使用的氟化條件可以是已知可使用的那些條件;例如,取決於所進行的特定的氟化反應,可以用大氣壓或超大氣壓,氟化氫以及180℃至500℃的溫度。
然而,促進的催化劑增加的活性使得反應能在沒有效率損失下使用比未促進的氧化鋁達到同樣活性所需的溫度明顯地低的溫度下進行。例如,當使用未促進的氧化侶,使用相對高溫360℃或更高、於大氣壓下,由1-氯-2,2,2-三氟乙烷生成1,1,1,2-四氟乙烷的產率僅為0.5%,而使用鋅促進的氧化鋁在比方說280℃的低溫度就足以達到更大的反應效率。換句話說如果反應溫度相同,比方說為300℃,使用促進的催化劑時,需要接觸的時間較短。
本發明方法的優選具體例在於1,1,1,2-四氟乙烯的製備方法,該方法包含在本發明的促進的催化劑的存在下,將1-氯-2,2,2-三氟乙烷與氟化氫氣相進行反應,該方法可以在大氣壓或超大氣壓下於約280℃-500℃進行。
該方法可以是兩步法或三步法中的一步,例如,它可以是由三氟乙烯生產1,1,1,2-四氟乙烷的方法的第二步,第一步為三氯乙烯與氟化氫在氟化催化劑存在下的氣相氟化,以生產1-氯-2,2,2-三氟乙烷。本發明的促進的催化劑可以用於該兩步法的第一步以及第二步。第一步的常用反應條件為大氣壓或超大氣壓和約180℃-約400℃的溫度。
由1-氯-2,2,2-三氟乙烷生產1,1,1,2-四氟乙烷將生成含有毒雜質1-氯-2,2-二氟乙烯的產物流。該雜質可藉助在氟化催化劑的存在下低於約270℃例如150℃-270℃下將它與氟化氫於氣相進行反應而除去。本發明的促進的催化劑可用於該反應。於是,本發明提供了由三氯乙烯製備基本沒有1-氯-2,2-二氟乙烯的1,1,1,2-四氟乙烷的三步製備法,其中一步或兩步或每步反應使用促進的催化劑。
上述的由三氯乙烯製備1,1,1,2-四氟乙烷的兩步製備法的特別優選的具體例包含如下步驟(A)將1-氯-2,2,2-三氟乙烷和氟化氫混合物與氟化催化劑於約280℃-約450℃在第一反應區內接觸,以形成含1,1,1,2-四氟乙烷和氯化氫以及未反應原料的產物。
(B)將步驟(A)的產物以及三氯乙烯送至含氟化催化劑的第二反應區,該區的溫度為約180℃至約400℃,但低於步驟(A)中的溫度,以形成含1-氯-2,2,2-三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氯化氫和未反應三氯乙烯和氟化氫的產物,(C)處理步驟(B)的產物,以從1-氯-2,2,2-三氟乙烷,未反應氟化氫和未反應三氯乙烯中分離出氯化氫和1,1,1,2-四氟乙烷,(D)將步驟(C)中得到的1-氯-2,2,2-三氟乙烷和氟化氫一起送至所說的第一反應區步驟(A),其中,如前述的無鉻氟化催化劑被用在至少步驟(A)和(B)的一步。
在優選具體例的步驟(A)中,通常使用至少為化學計算量的氟化氫,通常用量為每摩爾1-氯-2,2,2-三氟乙烷1-10摩爾,優選1-6摩爾。因此,除1,1,1,2-四氟乙烷、氯化氫和到產物以外,該反應步驟通常含有未反應的氟化氫。用於該方法這步的優選反應溫度為325℃-385℃,於5-20巴壓力下的接觸時間為1-100,優選5-30秒。
在步驟(B)中,每摩爾三氯乙烯常使用10-100,優選15-60摩爾的氟化氫。因此,這步的反應產物也將含有未反應的氟化氫。可以用1至100秒,優選5-30秒的接觸時間,溫度通常為220℃至350℃,壓力常為5-20巴。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優選具體例,最好是連續操作,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催化劑的成活化作用。必需的催化劑的周期性的再生或再活化可能要打斷該方法的連續操作。在該方法操作期間,向催化劑供應空氣可以對抗催化劑的去活化作用,並減少由於催化劑再生或再活化而打斷該方法的頻率。
藉助下述例子將進一步闡明本發明,但決不是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7將4.79g直徑為0.5-1.4mm、表面積為180m2/g的顆粒氧化鋁(由Harshaw Ltd提供)加至在10ml蒸餾水中的氯化鋅(0.21g)水溶液中,並攪拌以保證固體被溶液完全潤溼。然後藉助直接加熱將該混合物乾燥,並將生成的固體過篩,以給出在氧化鋁上含約2.0%W/W鋅的粒徑為0.5-1.4mm的最終催化劑顆粒。重複上述步驟,只是使用增加濃度的氯化鋅溶液,以生產出在最終催化劑中含高至6.6%W/W鋅的最終催化劑。使用大氣壓微型反應器測量鋅促進的氧化鋁的氟化活性。將2g催化劑裝入1/4英寸直徑的微型反應器中,並控制在HF氣流下於300℃1小時,然後加熱至350℃,並進一步控制在空氣/HF(比值1∶20)氣流下約15小時。
然後,用摩爾加料比為1.0∶3.5的混合的1-氯-2,2,2-三氟乙烷(133a)和HF向微型反應器給料,在300℃接觸2秒鐘。
為了進行比較,也測試了用來製備促進的氧化鋁的未促進氧化鋁。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1中,並且表明,將鋅加至氧化鋁中,對於1,1,1,2-四氟乙烷(134a)的得率增加有有益的作用。
在鋅含量在約2%-約3%w/w時,鋅浸漬的氧化鋁催化劑的活性達到頂峰。
表1
實施例8將4.39g粒徑為0.5-1.4mm表面積為180m2/g的顆粒氧化鋁(由Harshaw Ltd提供)加至在5ml蒸餾水中的六水合氯化鎳(Ⅱ)(0.41g)和氯化鋅(0.21g)的水溶液中,並攪拌以保證固體被溶液完全潤溼。然後藉助直接加熱乾燥該混合物,並將生成的固體過篩,以得到在氧化鋁上含約2.0%w/w鋅和約2%w/w鎳的粒徑為0.5-1.4mm的最終催化劑顆粒。
根據實施例1-7的步驟,在大氣壓下將2g該催化劑進行測試。
為了進行比較,還對根據如上所述的氯化鎳(Ⅱ)水溶液製備的在氧化鋁上含2%和3.8%重量鎳的催化劑的活性進行測量。在氧化鋁催化劑上3.8%鎳的原子裝載與含2%鋅和2%鎳的催化劑上的相同。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2中,並表明,與僅有氧化鋁相比,將鋅/鎳加至氧化鋁有有益作用,但儘管如此,與單獨添加鋅相比,鋅/鎳的添加作用差,甚至比單獨添加鎳的作用還差。
表2
實施例9將4.39g粒徑為0.5-1.4mm表面積為180m2/g的顆粒氧化鋁(Harshaw Ltd提供)加至在5ml蒸餾水中的六水合氯化鈷(Ⅱ)(0.404g)和氯化鋅(0.21g)的水溶液中,並攪拌以保證固體被溶液完全潤溼。然後藉助直接加熱將該混合物乾燥,並將得到的固體過篩以給出在氧化鋁上含2.0%w/w鋅和2%w/w鈷粒徑為0.5-1.4mm的最終催化劑顆粒。
根據實施例1-7的步驟在大氣壓下對2g該催化劑進行測試。
為了比較,還對根據如上所述過的氯化鈷(Ⅱ)水溶液製備的在氧化鋁上含2%3.8%重量鈷的催化劑的活性進行測量。在氧化鋁催化劑上的3.8%鈷的原子裝載與含2%鋅和2%鈷的催化劑上的相同。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3中,並表明,與僅有氧化鋁相比,將鋅/鈷加至氧化鋁有有益作用,但儘管如此,與單獨添加鋅相比,鋅/鈷的添加作用差,甚至比單獨添加鈷的作用還差。
表3
實施例10將4.43g粒徑為0.5-1.4mm表面積為180m2/g的顆粒氧化鋁(Harshaw Ltd提供)加至5ml蒸餾水中的四水合氯化錳(Ⅱ)(0.36g)和氯化鋅(0.21g)的水溶液中,並攪拌以保證固體被溶液完全潤溼。然後藉助直接加熱將該混合物乾燥,並將得到的固體過篩以給出在氧化鋁上含2.0%w/w鋅和2%w/w錳粒徑為0.5-1.4mm的最終催化劑顆粒。
根據實施例1-7的步驟,在大氣壓下將2g該催化劑進行測試。
為了進行比較,還對根據如上所述的氯化錳(Ⅱ)水溶液製備的在氧化鋁上含2%和3.68%重量錳的催化劑的活性進行測量。在氧化鋁催化劑上3.68%錳的原子裝載與含2%鋅和2%錳的催化劑上的相同。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4中,並表明,與僅有氧化鋁相比,將鋅/錳加至氧化鋁有有益作用,但儘管如此,與單獨添加鋅相比,鋅/錳的添加作用差,甚至比單獨添加錳的作用還差。
表4
實施例11-20將4.30g粒徑為0.5-1.4mm表面積為180m2/g的顆粒氧化鋁(Harshaw Ltd提供)加至在10ml蒸餾水中的氯化鐵(Ⅲ)(0.07g)和氯化鋅(0.63g)的水溶液中,並攪拌以保證固體被溶液完全潤溼。然後藉助直接加熱將該混合物乾燥,並將得到的固體過篩以給出在氧化鋁上含6.0%w/w鋅和0.5%w/w鐵、粒徑為0.5-1.4mm的最終催化劑顆粒。除了使用不同濃度的氯化鐵(Ⅲ)和氯化鋅溶液以外,重複上述步驟,以給出列於表5的鋅和鐵裝載的最終催化劑。
根據實施例1-7的步驟在大氣壓下取這些催化各2g進行測試。
為了進行比較,還對根據如上所述氯化鐵(Ⅲ)水溶液製備的在氧化鋁上含2%重量鐵的催化劑的活性進行測量。在氧化鋁上6%w/w鋅和0.5%w/w鐵的原子裝載等於在氧化鋁催化劑(實施例7)上6.6%w/w鋅的原子裝載,為了進行比較還將實施例7和實施例3,5和6的催化劑的活性列於下面。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5中,並表明,與單獨鐵或單獨鋅的添加相比,在相對高的鋅裝載和鋅比鐵比值大於2∶1下,鋅/鐵加至氧化鋁有有益作用。
表5
實施例21-25下述實施例表明,在與鋅結合使用的金屬試樣中,唯有鋅與鐵一起的試樣給出了比在氧化鋁催化劑上含6.6%重量鋅更大活性的催化劑。
除加至氧化鋁的溶液如下所述以外,根據前述實施例1-12所述的方法製備催化劑實施例21與實施例12相同。
實施例224.07g氧化鋁加至在10ml水中的ZnCl2(0.63g)和CoCl2六水合物(0.3g)的水溶液中。
實施例234.07g氧化鋁加至在10ml水中的ZnCl2(0.63g)和NiCl2六水合物(0.3g)的水溶液中。
實施例244.04g氧化鋁加至在10ml水中的ZnCl2(0.63g)和Mn(CH3CO2)2四水合物(0.34g)的水溶液中。
實施例254.17g氧化鋁加至在10ml水中的ZnCl2(0.63g)和CuCl2二水合物(0.2g)的水溶液中。
根據實施例1-7的步驟,於大氣壓下取這些催化劑各2g進行測試。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6中,結果表明,與任何其它金屬和鋅加至氧化鋁相比,鋅/鐵加至氧化鋁有有益作用。
表6 實施例26和27將4.98g粒徑為0.5-1.4mm的顆粒氟化鋁(表面積為13m2/g)加至5ml蒸餾水的氯化鋅(Ⅱ)(0.02g)的水溶液中。該氟化鋁是通過將氧化鋁(Harshaw Ltd提供)和氟化氫於340℃反應48小時而製得的。攪拌以保證固體被溶液完全潤溼。然後通過直接加熱將該混合物乾燥,並將得到的固體過篩,以得到在氟化鋁上含0.5%w/w鋅、粒徑為0.5-1.4mm的最終催化劑顆粒。除使用增加濃度的氯化鋅(Ⅱ)溶液以外,重複上述步驟,以得到在氟化鋁上含0.5%w/w鋅的最終催化劑。
根據實施例1-7的步驟,於大氣壓下取這些催化劑各2g進行測試。
為了進行比較,也對用來製備促進的氟化鋁催化劑的未促進的氟化鋁的活性進行測試。
研究結果以1,1,1,2-四氟乙烷的百分得率列於表7中。
表7 實施例28和29在這兩個實施例中,下面概述的步驟是利用實施例7(實施例28)和實施例11(實施例29)製得的催化劑而進行的。
將0.67g催化劑裝至1/4英寸直徑的鉻鎳鐵合金的反應管中,於300℃乾燥,並藉助在20ml/分流速的氟化氫氣流中加熱1小時而活化,隨後使用三氯乙烯比氟化氫為1∶20,接觸時間為1秒,在大氣壓下將三氯乙烯和氟化氫加至反應器中。在210℃和250℃之間監測催化劑的活性,並將結果作為「原始活性」列於表8中。
然而,將溫度升至350℃連續運轉3天。此後,將溫度降至210℃-250℃,並在該溫度範圍監測催化劑的活性。監測結果作為「3天後的活性」列於表8中。然後,關閉三氯乙烯和氟化氫給料,並藉助在10ml/分的空氣流中於350℃加熱2小時而再生催化劑。然後,分別以20ml/分和1ml/分重新形成氟化氫和三氯乙烯流,並在210℃-250℃監測催化劑的活性。監測結果作為「再生後的活性」列於表8中。在表8中所有研究結果均以1-氯-2,2,2-三氟乙烷的百分得率表示,並表明,將鐵添加至鋅促進的催化劑中,對其再生有有益作用。
表8
權利要求
1.一種氟化烴的生產方法,它包括在氟化催化劑存在下,將烴或滷代烴與氟化氫於氣相進行反應,所說催化劑是包括載在氧化鋁、滷代氧化鋁或滷氧化鋁載體上的活性促進量的鋅的一種無鉻氟化催化劑。
2.按照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滷代烴包括含1-4個碳原子並至少有一個氯原子的烯烴或烷烴。
3.按照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滷代烴選自1-氯-2,2,2-三氟乙烷,三氯乙烯,1-氯-2,2-二氟乙烯和全氯乙烯。
4.按照權利要求3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a)將三氯乙烯與氟化氫反應,由此生產1-氯-2,2,2-三氯乙烷,和(b)將步驟(a)得到的1-氯-2,2,2-三氟乙烷與氟化氫反應以生產1,1,1,2-四氟乙烷,其中,在步驟(a)和(b)的至少一個步驟中,使用權利要求1中所說的催化劑。
5.按照權利要求4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A)第一反應區於280℃-450℃將1-氯-2,2,2-三氟乙烷和氟化氫的混合物與氟化催化劑接觸,形成含1,1,1,2-四氟乙烷和氯化氫以及未反應原料的產物;(B)將步驟(A)的產物連同三氯乙烯一起送至含氟化催化劑、溫度為200℃-400℃但低於步驟(A)的溫度的第二反應區,形成含1-氯-2,2,2-三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氯化氫和未反應三氯乙烯和氟化氫的產物;(C)處理步驟(B)的產物,從1-氯-2,2,2-三氟乙烷、未反應的氟化氫和未反應的三氯乙烯中分離出氯化氫和1,1,1,2-四氟乙烷;(D)將步驟(C)得到的1-氯-2,2,2-三氟乙烷和氟化氫一起送至所說的第一反應區(步驟A),其中,在步驟(A)和步驟(B)中使用的氟化催化劑至少一種是權利要求1所說的無鉻氟化催化劑。
6.按照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催化劑於300℃-500℃通過與空氣接觸而周期性地再生。
全文摘要
一種氟化烴的生產方法,它包在無鉻氟化催化劑存在下,將烴或滷代烴與氟化氫於氣相中反應。
文檔編號B01J23/06GK1111606SQ9510396
公開日1995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1995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1992年2月26日
發明者J·D·斯科特, M·J·沃特森 申請人:帝國化學工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