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9:13:46 2
專利名稱: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
背景技術:
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風資源和光資源較豐富,風能和光能是無汙染 環保型的綠色能源,很多農牧區的基站市電無法引入,很適合使用風光互補電源系統。當風 光互補電源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時,可以通過加裝配套蓄電池組進行彌補。蓄電池組對溫度 的需求比較高,最佳工作溫度範圍為10°C 35°C,其中,在25°C時放電量最大,在0°C時放 電量不到25°C時放電量的60%。現有應用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大多數和普通基站機房一樣,一般為20至25平方 米的地上建築,機房內設備的放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案1、基站設備、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和蓄電池組,放置在同一個機房內。2、基站設備和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放置在同一個機房內,蓄電池組用一個 盒子裝起來放置到地下。在第一種技術方案中,由於西部地區氣候的特殊性,白天和晚上溫差大,冬天和夏 天溫差大。西部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經常在-20°C以下,所以在冬季時蓄電池的工作狀態 嚴重影響基站設備的正常工作。在夏天時如果機房內沒有空調,機房內溫度經常在45°C以 上,環境溫度的升高,也將加速蓄電池板柵的腐蝕和蓄電池水分的損失,從而大大縮短蓄電 池的壽命,或發生熱失控及鼓脹等問題。如果機房內的蓄電池組無法正常充電、放電,會導 致移動基站經常停電,用戶投訴較多。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較昂貴,建站成本很大, 而蓄電池組受溫度影響又不能穩定工作,從而嚴重製約移動基站的通信效果。第二種技術方案可以解決蓄電池組的工作環境的溫度問題,但是日常維護不便, 有時蓄電池組防水做的不好,可能導致蓄電池浸水,蓄電池組損壞也無法取出更換,只能擱 置廢棄,蓄電池組電解液對水土汙染較大不利於環保。因此,如何保證基站機房內蓄電池組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溫度,同時方便對蓄 電池組進行日常維護操作,成為現有技術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用以保證基站機房內蓄電池組正常工 作所需要的環境溫度,同時方便對蓄電池組進行日常維護操作。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包括用於放置基站設備的地上機房(10)和用於放置蓄電池組的地下蓄電池室(11); 所述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1 ;所述地上機房(10)和地下蓄電池室
(11)之間具有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3),用於傳送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 電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採用地上機房和地下蓄電池室相結合的結構,地上機房內放置基站設備和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地下蓄電池室內放置蓄電池 組;在蓄電池室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且在地上機房和地下蓄電池室之間具有電力電纜 傳輸通道,通過電力電纜傳輸通道可以將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電纜引入 地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在不使用空調的前提下,利用地下室冬暖夏涼 的特性,並且地下室的溫度變化範圍在蓄電池正常工作可允許的範圍之內,解決了現有風 光互補基站機房內冬天過冷、夏天過熱的問題,保證了蓄電池組正常工作需要的環境溫度, 也便於對蓄電池組進行日常維護操作。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和優點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闡述,並且,部分地從說明書 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而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 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一種可能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根據地下深度與溫度的變化關係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下蓄電池室位於地上機房正下方的風光互補基站 機房剖面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下蓄電池室位於地上機房正下方的風光互補 基站機房的地上機房的平面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下蓄電池室位於地上機房正下方的風光互補 基站機房地下蓄電池室與地上機房之間的隔板平面圖;圖4(c)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下蓄電池室位於地上機房正下方的風光互補 基站機房的地下蓄電池室平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下蓄電池室位於地上機房側下方的風光互補基站 機房剖面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下蓄電池室位於地上機房側下方的風光互補基站 機房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解決現有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存在的問題,達到保證基站機房內蓄電池組正常 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溫度,同時方便對蓄電池組進行日常維護操作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 了 一種新型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 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並且在不衝突 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包括地上機房10和 地下蓄電池室11兩部分,地上機房10用於放置基站設備,通常情況下,風光互補電源系統 控制設備也放置在地上機房10內,地下蓄電池室11用於放置蓄電池組;在地下蓄電池室 11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 12 ;地上機房10和地下蓄電池室11之間具有電力電纜傳輸通道 13,用於傳送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電纜。[0025]可選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還包括通風管道14,地下蓄電池室 11通過通風管道14與地上室外環境連通,所述通風管道14的一端連通至地下蓄電池室11 的內部,另一端連通至地上室外環境。較佳的,通風管道14連通至地上室外環境的一端設置有防塵罩15。具體實施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包括如下兩種建築方 式第一種方式為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的正下方;地下通道口 12位於地 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上;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3為電力電纜引出口,位 於所述隔板上。第二種方式為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的側下方;地下通道口 12位於地 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3為電力電纜傳輸管道,連通地上機房10和地 下蓄電池室11。較佳的,電力電纜傳輸管道為L型。可選的,地下蓄電池室11內部架設連接至所述地下通道口 12的爬梯或者臺階16。 如果為爬梯時,可以架設在地下蓄電池室11靠近地下通道口 12的外牆上;如果為臺階時, 架設地下通道口 12處連接至地下蓄電池室的地面之間。具體實施中,本實用新型實施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引入口 17設置在所述 地上機房10的外牆上。引入口 17可以包括傳輸線引入口 171、饋線口 172、光伏引入口 173 及風力引入口 174。具體的,在地上機房10的外牆上可以設置一個引入口 17,用於引入傳 輸線、饋線及光伏和風力,也可以分別設置傳輸線引入口 171、饋線口 172、光伏引入口 173 及風力引入口 174。較佳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根據地下深度與土壤溫度的變化關係來確定地下 蓄電池室的深度。如圖2所示,為地下深度與土壤溫度的變化關係示意圖,分別為地下3. 2 米、15米、30米深處土壤溫度的變化曲線示意圖,地下15米及30米深處土壤溫度為恆溫, 但是,不容易施工,地下3. 2米深處土壤溫度變化範圍為10. 5°C 17. 5°C,可以滿足蓄電池 組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溫度,且容易施工。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因此可以選取地下深度為 3. 2米左右的位置建造地下蓄電池室11。由於不同地區的地下深度與溫度的關係可能有所 不同,因此,具體實施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地下蓄電池室的深度進行適當的調整。較佳 的,該深度範圍可以為但不限於1. 5米 3. 5米。較佳的,為了滿足蓄電池組正常工作需要的溫度及日常維護的需要,地下蓄電池 室11的外牆及底板採用防水材料。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採用防水保溫材料。常見的,在底下通道口 12處設置地下通道井蓋,該地下通道井蓋在地下蓄電池室 11內的部分為防水保溫材料。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是我國西部某地區的氣候特點該地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 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 的特點。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 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氣溫年差平均在34°C 36°C,日差平均為12°C 16°C。該地區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 大於2700小時。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 40天,70%發生在春季。綜上氣象資料,可以 看出該地區的風資源和光資源較豐富,而且風資源和光資源是無汙染環保型的綠色能源, 對於市電無法引入的農牧區,很適合使用風光互補電源系統。結合該地區的氣候特點白天和晚上溫差大,冬天和夏天溫差大;及蓄電池正常 工作需要的溫度特點蓄電池在25°C時放電量最大,在0°C時放電量不到25°C時放電量的 60%,該地區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經常在-20°C以下,所以在冬季時蓄電池的工作狀態嚴重 影響通信設備正常工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利用地下室「冬暖夏涼」的特性,建築地下蓄電池室,可以在不 使用空調的情況下,解決現有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內冬天過冷、夏天過熱的問題。地上機房的 室內溫度受室外環境溫度影響較大,地下蓄電池室受室外環境溫度影響較小,並且地下蓄 電池室溫度變化範圍在蓄電池正常工作可允許範圍之內,在節能環保的情況下解決蓄電池 「怕冷怕熱」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通過準確測算地下土壤在 不同季節的溫度變化規律科學合理的確定地下蓄電池室的深度和容積,達到既能保證機房 內溫度變化範圍在蓄電池正常工作可允許範圍之內、又能降低建設成本的目的,同時又做 到了節能環保。為了便於描述,以下實施例中均以地下蓄電池室的淨深為3米為例進行說明。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正下 方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剖面圖,包括地上機房10、地下蓄電池室11、地下通道口 12、電力 電纜引出口 13、通風管道14,以及常見的傳輸線引入口 171和饋線口 172、防盜門等。具體實施中,地上機房10內放置基站設備、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等,地下 蓄電池室11內放置蓄電池組。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 12 ;地上機房10和 地下蓄電池室11之間具有電力電纜引出口 131,用於傳送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 的電力電纜。具體的,地上機房10長為5000mm,寬為4000mm,高為3200mm,具體實施中,也可以
根據基站設備和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的尺寸來對地上機房的長、寬、高進行靈活配 置;地下蓄電池室11的淨深為3000mm,也可以根據蓄電池組的尺寸來來確定地下蓄電池11 的深度。具體的,地上機房10的外牆及地下蓄電池室11的外牆可以為490磚牆或者370 磚牆,並做勾縫處理。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可以採用C25鋼筋砼,砼 厚 130mm。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外牆可以採用防水材料。具體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底板可以採用鋼筋砼,砼厚可以為300mm,採用C15素 砼。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底板可以採用保溫防水材料。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可以採用保溫防水材料,常見 的,可以採用聚氨酯材料,以保證地下室內的溫度變化範圍不會太大且可以防水。為了便於地下蓄電池室11的空氣流通,具體實施中,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可以設置 通風管道14。地下蓄電池室11通過通風管道14與地上室外環境連通。具體的,通風管道14可以設置在地上機房開內靠近外牆的地方,通風管道14的一端連通至地下蓄電池室11 的內部,另一端連通至地上室外環境。較佳的,通風管道14位於室外的一端設置有防塵罩15,防止灰塵等進入地上機 房,並起到防風、防水的作用。具體實施中,地下通道口 12和電力電纜引出口 13均位於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 機房10之間的隔板上,具體的,地下通道口 12為1000mm*1000mm,電力電纜引出口 131可以 設置在隔板上靠近外牆的地方,同時,為了加強對電力電纜的保護,也可以設置管道將電力 電纜引入至地上機房10。具體實施中,可以通過在地下蓄電池室11內部架設連接至地下通道口 12的爬梯 或者臺階16,方便進處地下蓄電池室11。根據實際情況,爬梯可以設置在地下通道口 12處 且靠近地下蓄電池室11的外牆上,也可以與地下通道口連接,建造成臺階形狀。通過爬梯 或者臺階16,蓄電池組維護人員可以方便的出入地下蓄電池室11。具體實施中,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傳輸線引入口 171和饋線口 172設置在所述地 上機房10的外牆上。具體的,可以設置在地上機房10外牆靠近地上機房10的頂板的位置, 也可以設置在地上機房10的外牆或者頂板上任意方便走線的位置。具體實施中,可以設置 多個開口,用於將與基站信號塔相連的傳輸線、光纖、饋線等引入地上機房10,也可以只設 置一個開口。具體實施中,地上機房10的防盜門可以採用保溫防盜門,地上機房10外圍可以做 散水,散水寬可以為800mm。較佳的,可以有300mm厚的防凍沙。如圖4(a)所示,為採用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正下方結構的風光互補 基站機房中,地上機房10的平面圖,具體的,在地上機房的外牆上分別設置傳輸線引入口 171、光伏引入口 173、風力引入口 174及饋線口 172各1個。地上機房10內放置風光互補 電力系統控制設備和基站設備。在地上機房10的底板上設置有地下通道口 12,通道口 12 的一側架設爬梯或者臺階16。如圖4(b)所示,為採用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正下方結構的風光互補 基站機房中,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平面圖。在隔板上,設置有地下通 道口 12、電力電纜引出口 131和通風管道14的出口。如圖4(c)所示,為採用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正下方結構的風光互補 基站機房中,地下蓄電池室11的平面圖。地下蓄電池室11內放置蓄電池組,同時地下蓄電 池室11設置有爬梯或者臺階16與地上機房10連通。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 間的隔板平面圖。在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電力電纜引出 口 131和通風管道14的出口。實施例二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側下 方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剖面圖。包括地上機房10、地下蓄電池室11、地下通道口 12、電力 電纜引出管道132、通風管道14以及常見的傳輸線引入口 171和饋線口 172、防盜門等。具體實施中,地上機房10內放置基站設備、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等,地下 蓄電池室11內放置蓄電池組。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 12 ;地上機房10和 地下蓄電池室11之間具有電力電纜傳輸管道132,用於傳送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電纜。具體的,地上機房10長為5000mm,寬為4000mm,高為3200mm ;具體實施中,也可以
根據基站設備和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的尺寸來對地上機房的長、寬、高進行靈活配 置;地下蓄電池室10的淨深3000mm,具體實施中,也可以根據蓄電池組的尺寸來來確定地 下蓄電池11的深度。具體的,地下蓄電池室10可以按照倒「T」型建造。具體的,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的距離可以在2000mm左右,具體實施中, 可以根據土質確定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的距離。具體的,地上機房10外牆及地下蓄電池室11外牆可以為490磚牆或者370磚牆, 並做勾縫處理。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可以採用C25鋼筋砼,砼厚 130mmo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外牆可以採用防水材料。具體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底板可以採用鋼筋砼,砼厚可以為300mm,採用C15素 砼。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的底板可以採用保溫防水材料。較佳的,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的隔板可以採用保溫防水材料,常見的, 可以採用聚氨酯材料,以保證地下室內的溫度變化範圍不會太大且可以防水。為了便於地下蓄電池室11的空氣流通,具體實施中,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可以設置 通風管道14。地下蓄電池室11通過通風管道14與地上室外環境連通。具體的,通風管道 14可以建造成L型,可以設置在地上機房開內靠近外牆的地方,通風管道14的一端連通至 地下蓄電池室11的內部,另一端連通至地上室外環境。較佳的,通風管道14位於室外的一端設置有防塵罩15,防止灰塵等進入地上機 房,並起到防風、防水的作用。具體實施中,地下通道口 12為1000mm*1000mm,通過地下通道口 12,地下蓄電池室
直接與室外環境連通,常規的,在通道口出設置通道口井蓋。具體的,該井蓋在底下蓄電池 室11內的一側,採用防水保溫材料。具體實施中,電力電纜引出管道13可以建造成L型,連通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 機房10。較佳的,可以在地下蓄電池室11內設置豎直走線架18,使得蓄電池組電力電纜可 以通過豎直走線架18整齊有序的通過電力電纜管道13引入至地上機房10。具體實施中,可以通過在地下蓄電池室11內部架設連接至地下通道口 12的爬梯 或者臺階16,方便進處地下蓄電池室11。根據實際情況,爬梯可以設置在地下通道口 12處 且靠近地下蓄電池室11的外牆上,也可以與地下通道口連接,建造成臺階形狀。通過爬梯 或者臺階16,蓄電池組維護人員可以方便的出入地下蓄電池室11。具體實施中,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傳輸線引入口 171和饋線口 172設置在所述地 上機房10的外牆上。具體的,可以設置在地上機房10外牆靠近地上機房10的頂板的位置, 也可以設置在地上機房10的外牆或者頂板上任意方便走線的位置。具體實施中,可以設置 多個開口,用於將與基站信號塔相連的傳輸線、光纖、饋線等引入地上機房10,也可以只設 置一個開口。具體實施中,地上機房10的防盜門可以採用保溫防盜門,地上機房10外圍可以做 散水,散水寬可以為800mm。較佳的,可以有300mm厚的防凍沙。如圖6所示,為採用地下蓄電池室11在地上機房10側下方結構時,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的平面圖,可以看出包括兩部分,地上機房10和地下蓄電池室11。地上機房10內放置風光互補電力系統控制設備,地上機房長為5000mm,寬為 4000mm。在地上機房10的外牆側設置有電力電纜管道13的出口,通風管道14的出口。地下蓄電池室11內放置蓄電池組,大小為2000mm*2100mm。具體的,可以通過蓄電 池架用於擺放蓄電池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按照雙層架式考慮,(蓄電池型號為800AH, 長*寬*高1475*491*1650)。地下蓄電池室11設置有地下通道口 12,且內部架設有爬梯 或者臺階16。通過豎直走線架18將電力電纜引入至電力電纜管道13內。在現有技術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中,使用膠體電池,每個基站的膠體電池投資達 到11萬元,價格是普通蓄電池的3倍,由於無法保證蓄電池組工作需要的溫度,機房溫度變 化範圍為-20°C (冬季) 45°C (夏季)從而不能穩定運行,經常停電,並且降低蓄電池使 用壽命設備穩定運行情況不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中,使用普通蓄電池,每個基站的蓄電池投 資為3. 4萬元,價格是膠體電池的1/3倍,由於通過將蓄電池室建造在地下,機房溫度在設 備可以穩定運行的範圍之內,機房溫度變化範圍10.5°C 17. 5°C保證了蓄電池組正常工 作需要的溫度,從而可以穩定運行,不影響設備使用壽命設備穩定運行情況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採用地上機房和地下蓄電池室相結合的結 構,地上機房內放置基站設備和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地下蓄電池室內放置蓄電池 組;在蓄電池室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且在地上機房和地下蓄電池室之間具有電力電纜 傳輸通道,通過電力電纜傳輸通道可以將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電纜引入 地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在不使用空調的前提下,利用地下室冬暖夏涼 的特性,並且地下蓄電池室的溫度變化範圍在通信設備正常工作可允許的範圍之內,解決 了現有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內冬天過冷、夏天過熱的問題,保證了蓄電池組正常工作需要的 環境溫度,也便於對蓄電池組進行日常維護操作。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 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9
權利要求1.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包括用於放置基站設備的地上機房(10)和 用於放置蓄電池組的地下蓄電池室(11);所述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 (12);所述地上機房(10)和地下蓄電池室(11)之間具有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3),用於傳 送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電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11)通過通風管道(14)與地上室外環境連通,所述通風管道(14) 的一端連通至地下蓄電池室(11)的內部,另一端連通至地上室外環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風管道(14)連通至地 上室外環境的一端設置有防塵罩(1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的正下方;所述地下通道口(12)位於所述 地下蓄電池室(11)與地上機房(10)之間的隔板上;所述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3)為電力電 纜引出口,位於所述隔板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11)位於地上機房(10)的側下方;所述地下通道口(12)位於所述 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所述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 為電力電纜傳輸管道,連通所述地 上機房(10)和地下蓄電池室(11)。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 (11)內部架設連接至所述地下通道口(1 的爬梯或者臺階(16)。
7.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上機房(10) 的引入口(17)設置在所述地上機房(10)的外牆上。
8.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 (11)的淨深為1.5米 3. 5米。
9.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 (11)的外牆及底板採用防水材料。
10.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蓄電池室 (11)的頂部採用防水保溫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光互補基站機房,用以保證基站機房內蓄電池組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溫度,同時方便對蓄電池組進行日常維護操作。所述風光互補基站機房,包括用於放置基站設備和風光互補電源系統控制設備的地上機房(10)和用於放置蓄電池組的地下蓄電池室(11);所述地下蓄電池室(11)的頂部留有地下通道口(12);所述地上機房(10)和地下蓄電池室(11)之間具有電力電纜傳輸通道(13),用於傳送蓄電池組為基站設備供電所使用的電力電纜。
文檔編號E04F17/04GK201850794SQ20102059858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9日
發明者呂泓儐, 趙亭傑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