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4-24 01:31:06 2
本發明涉及紡織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隨著經濟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紡織廢料呈增加趨勢,既浪費資源又造成環境汙染。再生棉紗是將紡織生產過程、服裝裁剪過程中產生的碎料布片以及日常活動中丟棄的紡織纖維等廢料重新加工製成的紗線。通過將紡織廢料循環再利用製成再生棉紗,既能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又為環境治理作出了貢獻。
再生棉紗的用途廣泛,常用於製作拖把、手套、毛巾、床上用品、服裝製品等。由於毛巾是人們日常頻繁接觸使用的衛生用品,人們對毛巾的衛生性、舒適度以及耐用性等要求很高。然而,再生棉紗是使用回收的紡織原料重新加工而成的棉紗,不僅原料含有雜質,而且漂白等中間處理工藝會給再生棉紗製品帶來汙染,影響成品的衛生性和使用舒適度,還存在纖維短,強力低的問題,耐用性不夠。因此,為滿足毛巾用紡織製品的要求,需要對再生棉紗的性能進行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衛生性、舒適型好,強力高、耐用性強的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製得:
全棉布條60-80,棉含量為40-60%的滌棉布條15-25,木棉纖維5-10,矽溶膠3-5,可溶性澱粉5-10,聚乙烯醇2-4,蘆薈膠0.5-1,果膠0.3-0.5,海藻酸鈉0.5-1,抗壞血酸0.1-0.15。
一種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全棉布條、滌棉布條漂白後混合,然後開成再生棉花,經過清理雜質、梳理棉條以及精梳工藝得到纖維棉條;
(2)將步驟(1)得到的纖維棉條與木棉纖維進行合併形成紗條,然後經過紡紗加工工藝得到紡織物;
(3)將聚乙烯醇加入1:100-1:150倍重量的水中並於85-95℃攪拌0.5-1h,然後加入海藻酸鈉和可溶性澱粉於50-60℃攪拌10-15min,再加入步驟(2)得到的紡織物於同樣溫度下處理6-12h,冷卻後用水清洗乾淨,得預處理紡織物;
(4)先將矽溶膠加入10-15倍重量的水中攪拌分散均勻,再加入蘆薈膠、果膠和抗壞血酸於50-60℃攪拌10-15min,然後對步驟(3)得到的預處理紡織物浸漬12-24h後於60-80℃烘乾,即得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
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通過在紡織廢料棉布條原料中摻入木棉纖維進行紡紗,改善了紡織材料的強度和除臭透氣性能;通過聚乙烯醇、海藻酸鈉和可溶性澱粉復配得到的漿料對紡織材料進行預處理,有效除去原料中的可溶性雜質以及漂白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提高紡織材料的衛生性能;通過將矽溶膠以及蘆薈膠等原料對紡織材料進行浸漬處理,改善了紡織材料的強度和防黴除臭性能,通過上述原料和工藝的選擇,使製得的再生棉紗紡織材料兼具優良的衛生性、舒適型以及強度、耐用性,還有防黴除臭的功效,適合用於毛巾加工原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由下列重量(kg)的組分原料製備而成:
全棉布條60,棉含量為40%的滌棉布條15,木棉纖維5,矽溶膠3,可溶性澱粉5,聚乙烯醇2,蘆薈膠0.5,果膠0.3,海藻酸鈉0.5,抗壞血酸0.1。
一種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全棉布條、滌棉布條漂白後混合,然後開成再生棉花,經過清理雜質、梳理棉條以及精梳工藝得到纖維棉條;
(2)將步驟(1)得到的纖維棉條與木棉纖維進行合併形成紗條,然後經過紡紗加工工藝得到紡織物;
(3)將聚乙烯醇加入1:100倍重量的水中並於85℃攪拌0.5h,然後加入海藻酸鈉和可溶性澱粉於50℃攪拌10min,再加入步驟(2)得到的紡織物於同樣溫度下處理6h,冷卻後用水清洗乾淨,得預處理紡織物;
(4)先將矽溶膠加入10倍重量的水中攪拌分散均勻,再加入蘆薈膠、果膠和抗壞血酸於50℃攪拌10min,然後對步驟(3)得到的預處理紡織物浸漬12h後於60℃烘乾,即得防黴除臭含木棉纖維的毛巾用再生棉紗紡織材料。
上述製得的再生棉紗紡織材料與普通棉紗線經紡織得到的紡織材料相比,撕破強力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