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導軌支承裝置及片材的延伸方法

2023-05-21 09:20:26

專利名稱:導軌支承裝置及片材的延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片材延伸裝置的導軌支承裝置以及片材的延伸方法,特別是,涉及例如利用夾鏈保持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的片材的端部,使夾鏈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片材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導軌支承裝置以及片材的延伸方法。
背景技術:
過去,作為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已知如下所述裝置,在該裝置中,左右對稱地配置將夾具形成環狀地構成的一對夾鏈,利用這些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膜)的寬度方向的兩個端部,使各個夾鏈沿著左右對稱地配置的一對導軌移動,一邊進行片材的橫向延伸 (TD延伸)。上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一對導軌之間的距離在橫向延伸片材的部位逐漸地展寬。在上述現有技術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中,為了改變橫向延伸比(在片材的入口的一對夾具之間的距離與在片材的出口的一對夾具之間的距離之比),在將由剛體構成的直線狀的導軌相互連接起來的部位設置柔性的導軌,利用手柄或者馬達使支點部擴展、收縮,改變直線狀的各個導軌彼此之間的交叉角度(柔性的導軌的曲率半徑)。上述柔性導軌越長越薄,則彎曲性越高,可以在寬的角度範圍內變更直線狀的各個導軌相互之間的交叉角度,但是,當上述柔性導軌變長變薄時,剛性不足,由於施加到夾具上的延伸力(向寬度方向拉伸片材的力),上述柔性導軌變形,所述柔性導軌不能保持理想的形狀(圓弧狀的形狀),存在著夾鏈不能順滑地移動的危險性。作為與上述現有技術相關的專利文獻,有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文獻特開平10-33777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5-16985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如上所述,上升柔性導軌越長越薄,則雖然也可以在寬的角度範圍內變更各個導軌相互之間的交叉角度,但是,存在著夾鏈不能順滑地移動的危險性。因此,想到了保持上述柔性導軌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將上述柔性導軌保持在理想的圓弧狀的形狀的方式(例如,參照上述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但是,為了既在寬的角度範圍內變更直線狀的各個導軌相互之間的交叉角度,又保持上述柔性導軌(導軌的彎曲部)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以將上述柔性導軌保持在理想的圓弧狀的形狀,存在著裝置的結構變得複雜的問題。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支承所述導軌,其中,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可以利用簡單的結構提高導軌的彎曲部的剛性。另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採用片材延伸機的片材的延伸方法,所述片材延伸機採用可以利用簡單的結構提高導軌的彎曲部的剛性的導軌支承裝置。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其主旨是一種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用於支承所述導軌,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一直線狀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在與所述第一直線狀部交叉的方向上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二直線狀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連接起來的圓弧狀部;其中,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一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二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能夠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作為轉動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地轉動,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是對稱的,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地在上下方向上展開,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是通過所述第一直線狀部的第一延長線和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第二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延長線的交叉角度二等分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線。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其主旨是一種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用於支承所述導軌,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一直線狀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在與所述第一直線狀部交叉的方向上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二直線狀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連接起來的所述導軌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一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二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能夠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作為轉動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地轉動,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的長度方向相互一致地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任一個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一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線相對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二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三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第一軸存在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且在上下方向上展開,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是通過所述第一直線狀部的延長線和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延長線的交叉角度二等分並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直線, 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支承所述導軌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直線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是對稱的,所述第二直線在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交叉的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直線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直線對稱。另外,所述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至少在與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上的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交界處保持所述第一直線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上的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軸之間的距離可以是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交界之間的距離的0. 50 0. 59倍。另外,所述第一直線狀支承部至少在與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交界處保持所述第一直線狀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軸之間的距離可以是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交界之間的距離的0. 50倍。另外,當所述第一直線狀部與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交叉角度為180°時,所述導軌可以以直線狀通過所述第一軸。另外,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藉助於圓柱狀的第一軸構件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自由轉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包括第一長孔、第二長孔、第三長孔,通過所述第一長孔配合到所述第一軸構件上,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沿著所述第一直線相對地移動,通過所述第二長孔配合到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圓柱狀的第二軸構件上,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二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 並沿著所述第二直線相對地移動,通過所述第三長孔配合到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圓柱狀的第三軸構件上,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部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三軸為中心相對轉動,並沿著所述第三直線相對移動。 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其主旨是一種片材的延伸方法,其中,準備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對片材進行延伸,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包括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用於支承所述導軌,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一直線狀部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在與所述第一直線狀部交叉的方向上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二直線狀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將所述第
7一及第二直線狀部連接起來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一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二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能夠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作為轉動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地轉動,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的長度方向相互一致地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任一個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一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線相對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 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二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三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第一軸存在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且在上下方向上展開,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是通過所述第一直線狀部的延長線和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延長線的交叉角度二等分並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直線,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支承所述導軌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直線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是對稱的,所述第二直線在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交叉的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直線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直線對稱。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支承所述導軌,其中,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可以利用簡單的結構提高導軌的彎曲部的剛性。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採用片材延伸機的片材的延伸方法,所述片材的延伸機採用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提高導軌的彎曲部的剛性的導軌支承裝置。


圖1是表示對塑料膜等進行延伸的膜製造裝置整體的概略結構的圖示。圖2(a)及(b)是表示拉幅夾具的概略結構的圖示。圖3是表示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膜(片材)的橫向延伸機的概要的平面圖。圖4(a)及(b)是表示導軌支承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圖示。圖5是表示在導軌支承裝置中使導軌的一部分彎曲的狀態的平面圖。圖6(a)及(b)是表示導軌的支承形式的圖示。圖7(a)至(C)是表示導軌連接部的概略結構的圖示。圖8(a)及(b)是表示導軌連接部的概略結構的圖示。
圖9是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的導軌的圓弧狀部成為理想的圓弧的形狀的圖示,是將圖5簡單化的圖示。圖10是表示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的導軌的圓弧狀部成為理想的圓弧形狀的公式的圖示。圖11是表示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的導軌的圓弧狀部成為理想的圓弧形狀的表的圖示。圖12是表示求出圖5等所示的距離B與距離A的恰當的關係的公式的圖示。圖13是表示求出圖5等所示的距離B與距離A的恰當的關係的表的圖示。圖14是表示求出B/A的值為「0. 5」時的R與P之差「R-P」的公式的圖示。圖15(a)及(b)是表示求出B/A的值為「0. 5」時的R與P之差「R_P」的表的圖示。圖16是表示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概要的平面圖。圖17是將導軌支承裝置簡單化的圖示,是對應於圖9的圖示。圖18是表示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的偏置的導軌的圓弧狀部成為理想的圓弧的形狀的公式的圖示。圖19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概要的平面圖。圖20是表示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詳細結構的圖示。圖21是表示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詳細結構的圖示。圖22是表示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詳細結構的圖示。圖23是表示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的詳細結構的圖示。圖M是表示根據進一步的變形例的導軌支承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平面圖,是對應於圖4(a)的圖示。圖25是將圖M簡化的圖示,是對應於圖5及圖17的圖示。圖沈是表示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的導軌的圓弧狀部成為理想的圓弧形狀的公式的圖示。圖27是表示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的導軌的圓弧狀部成為理想的圓弧形狀的公式的圖示。圖觀是表示求出誤差的公式的圖示。圖^(a)至(c)是表示求出誤差的表的圖示。圖30是表示求出誤差的公式的圖示。圖31 (a)及(b)是表示求出誤差的公式的圖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第一種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延伸塑料膜等的膜製造裝置1的整體的概略結構的圖示。在膜製造裝置1上,例如,如特開平10-337773號公報中所示,設置T形模具2、鑄造輥3、縱向延伸機4、橫向延伸機5、牽引單元6、卷取機7等各種裝置。從T形模具2排出的熔融樹脂被鑄造輥3成形為片狀,並被成形為捲筒片材,進而,該捲筒片材被縱向延伸機4沿縱向延伸之後,被橫向延伸機5橫向延伸,經由牽引單元6被卷取機7卷取。膜(片材)的橫向延伸機5包括分別把持片材的兩側並將其向橫向方向延伸的圖2 (a)、(b)所示的拉幅夾具8、以及對拉幅夾具8的移動進行導向的圖3所示的左右兩列導軌9。在拉幅夾具8上設置把持片材的夾具本體10、和驅動鏈11。在夾具本體10上,在夾具臺12的上側,如圖2(a)所示,突出地設置左右一對杆支承體13。在一對杆支承體13之間架設支承軸14。在支承軸14上可自由轉動地軸支承夾緊杆15。夾緊杆15在圖2(a)所示的夾緊位置夾緊片材,在以支承軸14為中心在圖2(a)中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狀態下,解除膜的夾緊。在夾緊臺12的下側配置著驅動鏈11的鏈箱16。連接銷17的上下兩端部分別國定在鏈箱16的上下兩個壁面上。在鏈箱16內,配置輥18和輥18的上下鏈節板19。兩個鏈節板19之間由圓筒狀的襯套20連接。襯套20被插入到輥18內。連接銷17插入到襯套20內。藉此,鏈箱16 和鏈節板19之間經由連接銷17被連接,形成無接頭鏈。在夾緊本體10上設置多個軸承21 26。在夾緊臺12上,如圖2(a)所示,在與夾緊杆15的相反側延伸設置軸承支承體27。兩個軸承23J4各自的支承軸觀、29的上端部固定在軸承支承體27上。並且,軸承23可以自由旋轉地軸支承到一個支承軸觀的下端部,軸承M可自由旋轉地軸支承在另一個支承軸四的下端部。在夾緊臺12上,如圖2(a)所示,朝著上下方向安裝另外兩個軸承25 J6的支承軸 30。上側的軸承25可自由旋轉地軸支承在支承軸30的上端部,下側軸承沈可以自由旋轉地軸支承在支承軸30的下端部。軸承21的支承軸31固定在軸承支承體27上。軸承21可自由旋轉地軸支承在支承軸31的一端部。在橫向延伸機5內的膜輸送路徑R上,如圖3所示,設置膜接受部33,所述膜接受部33接受被縱向延伸機4縱向延伸的膜32 ;橫向延伸部34,所述橫向延伸部34對膜32 進行橫向延伸;膜出口部35,所述膜出口部35將被橫向延伸的膜32送出到牽引單元6側。在膜輸送路徑R的兩側,分別配置左右一對拉幅夾具移動路徑36。在各個拉幅夾具移動路徑36上,分別配置拉幅夾具8的驅動鏈11的空轉鏈輪37和驅動鏈輪38。驅動鏈11的空轉鏈輪37及驅動鏈輪38分別配置在橫向延伸機5內的膜接受部33及膜出口部 35。橫向延伸機5內的各個拉幅夾具8的左右的長的導軌9,通過多個導軌結構體沿著膜的移動方向串列地連接形成。即,在左右各個導軌9上分別設置入口側直線導向部39, 所述入口側直線導向部39將膜接受部33的空轉鏈輪37和橫向延伸部34之間連接起來; 橫向延伸導向部40,所述橫向延伸導向部40配置在橫向延伸部34 ;出口側直線導向部41, 所述出口側直線導向部41將橫向延伸部34與膜出口部35的空轉鏈輪37之間連接起來; 伸縮部42,所述伸縮部42配置在膜出口部35的空轉鏈輪37與驅動鏈輪38之間,伸縮調整導軌9整體的長度;返回導向部43,所述返回導向部43將膜出口部35的驅動鏈輪38與膜接受部33的驅動鏈輪38和空轉鏈輪37之間連接起來。在橫向延伸導向部40,如圖3所示,形成延伸角度Φ的擴展部44,所述擴展部44沿著膜32的移動方向逐漸地擴大左右兩個導軌9之間的間隔。下面,對於膜橫向延伸機(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夾鏈式片材、膜延伸裝置)4進行說明。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是一種這樣的裝置,即利用將多個保持片材32的橫向方向的端部的夾具(拉幅夾具)8連接起來而構成無接頭狀(環狀)的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32的橫向方向的端部,沿著導軌(導向軌道)9例如使夾鏈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例如, 在水平面內呈直線或圓弧狀等曲線狀移動),一邊在基本上與夾鏈的移動方向相一致的片材32的長度方向上輸送片材32,一邊將片材32沿著片材32的水平的橫向方向延伸。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上,設置支承導軌9的導軌支承裝置51。導軌支承裝置 51是在圖3中用IV表示的導軌9的彎曲部的部位及其周邊部支承導軌9的裝置。圖4(a)、(b)是表示導軌支承裝置51的概略結構的圖示。圖4(a)是導軌支承裝置51的平面圖,圖4(b)是在圖4(a)中的IVB的向視圖。在圖4(b)中,為了容易理解,利用截面表示導軌支承裝置51的一部分的結構部件。圖5是表示在導軌支承裝置51中,使導軌9的一部分彎曲的狀態的平面圖。導軌支承裝置51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支承沿著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分53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支承在與第一直線狀部53交叉的方向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9第二直線狀部 57 ;以及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是為了使夾鏈順滑地移動而支承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構件。圓弧狀部63是將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相互連接起來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導軌9的部位,以能夠變更曲率半徑的方式柔性地構成。設於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側的連接部67,配合到設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側的連接部65上。在各個連接部65、67上,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Cl作為轉動中心,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相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進行相對地轉動。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59,在作為各個連接部65、67之外的部位(導軌支承構件 55,59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個端部側長長延伸的部位)的直線狀導軌部69、71,以使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59的長度方向與導軌9的各直線狀部53、57的長度方向相互一致地支承導軌 9的各直線狀部53、57。即,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在位於與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相反側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處,以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長度方向與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的長度方向相互一致的方式,支承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同樣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也支承導軌 9的第二直線狀部57。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71,至少,在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59的長度方向上的與各個連接部65、67的交界73、75的部位,支承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例如,第一導軌支承構件陽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在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長度方向上,在與連接部 65的交界73處,支承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同樣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71,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長度方向上,在與連接部67的交界75處,支承導軌9的第二直線狀部57。
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設置在各個連接部65、67處,在平面視圖中,設置在各個連接部65、67的內側(參照圖4(a)、圖5)。即,在平面視圖中,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存在於各個連接部65、67內。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與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第二導軌支承構件 59的連接部67中的至少任一個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即,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相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陽的連接部65、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中的至少一個連接部,以第一軸Cl為中心相對轉動地設置。進而,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沿著通過第一軸Cl的水平的規定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線Li,相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中的至少任一個連接部相對移動地設置。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與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成線點對偶地配合。 即,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相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軸C2為中心相對轉動地設置。第二軸C2,在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設置在第一軸Cl和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之間。進而,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沿著通過所述第二軸C2的水平的規定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線L2相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相對移動地設置。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成線點對偶地配合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 上。即,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相對於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以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軸C3為中心相對轉動地設置。第三軸C3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 處設置在第一軸Cl與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71之間。進而,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沿著通過第三軸C3的水平的規定方向延伸的第三直線L3相對於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相對移動地設置。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包括在圓弧狀部63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支承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導軌支承部(導軌保持部)77。第一軸Cl存在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內,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在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內的規定的部位使導軌支承部77配合到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支承導軌9 的圓弧狀部63。第一直線Ll在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S卩,第一直線Ll 在平面視圖中與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相一致。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是這樣的直線其通過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支承的導軌9 的第一直線狀部53的延長線與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支承的導軌9的第二直線狀部57的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P1,將所述各個延長線的交叉角度τ (例如,參照圖5) 二等分地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另外,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是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在上下方向上展開的平面。導軌支承裝置51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大致對稱地形成。即,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和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對稱。更詳細地說,第二軸C2和第三軸C3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對稱地配置,各個連接部65、67基本上是對稱的,各個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71是對稱的,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是對稱的, 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是對稱的。第二直線L2在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以規定的角度交叉的水平方向(例如,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三直線L3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與第二直線L2對稱。如前面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在導軌支承部77處支承導軌9的圓弧狀部 63,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在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 (直線狀導軌支承部71)處(所述各個交界73、75處),支承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 (第二直線狀部57), 對於這些支承狀態,將參照圖6(a)、(b)(表示導軌9的支承形式的圖示)進行說明。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的導軌支承構部77,例如,通過利用形成半球狀或者半圓柱狀的一對突起83(83A、83B)夾持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支承導軌9。突起83的頂點與導軌9接觸。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 (直線狀導軌支承部71),也同樣地例如通過利用形成半球狀或者半圓柱狀的一對突起85 (85A、85B) 夾持導軌9的直線狀部53 (57)來支承導軌9。突起85的頂點與導軌9接觸。突起85的頂點在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長度方向上位於交界73(7 的部位處。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的大部分,通過將三個左右的少數的厚板狀構件在其厚度方向上重疊而構成。從而,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的大部分具有高的剛性。另一方面,導軌9的圓弧狀部63和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的一部分,通過將多個薄板狀構件在其厚度方向上重疊而構成。從而,導軌9的圓弧狀部63呈柔性的構成, 如圖5所示,可以呈圓弧狀地彈性變形。進而,如可以從圖4(a)、(b)理解的那樣,將多個薄的板狀構件重疊構成的導軌9 的部位達到圓弧狀部63和與之相鄰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的一部分。在將多個薄板狀構件重疊構成的導軌9的部位與具有高性的的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之間,設置導軌連接部87。導軌連接部87是為了吸收在變更圖5所示的交叉角度τ時發生的、通過重疊多個薄板狀構件構成的導軌9的部位與具有高剛性的導軌9的各個直線部53、57之間的重疊長度的變化而設置的。下面,參照圖7 (a) (c),圖8 (a)、(b),詳細說明導軌連接部87等。例如,如特開2007-230143號公報所記載的那樣,以及,如前面所述,導軌9由將多個鋼板(金屬板)重疊層積的疊層體(鋼板導軌)538(疊層體M0542)構成。進而,如圖 7(a) (c)所示,在疊層體538上沿著夾具8的移動方向設置將導軌9前後分割的接縫部 539。沿著夾具8的移動方向配置在接縫部539的一側(圖7(a) (c)中的左側)的疊層體討0,例如,通過由將五個鋼板537重疊的鋼板重疊部形成。藉此,構成導軌9的圓弧狀部63和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的一部分。配置在接縫部539的另一側的疊層體M2由將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a)、 (b)所示將三個鋼板M3a、543b、M3c重疊的鋼板重疊部形成。如圖8所示,在鋼板M3a、543c的外表面側,形成與疊層體540的外表面側的鋼板 537的端緣部的形狀對應的形狀的切削加工部M4。在切削加工部M4的外表面側成一體地突出設置配合凸部M5,所述配合凸部545可以在夾具8的移動方向上移動地插入到疊層體MO的導向用凹部Ml內。並且,藉助在切削加工部M4的外表面側成一體地突出設置有配合凸部M5的一體結構體M6,分別形成鋼板討北外側的兩個鋼板M3a、543c。
各個夾具8的輥21等以和導軌9的兩個側面的接縫部539處的上遊側疊層體MO 的導向用凹部541和下遊側疊層體M2的配合凸部545之間的搭接部相一致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圖7(c)中,Ll及L2分別表示輥21等的移動軌道。在導軌9的上表面,在構成疊層體538的多個鋼板537的每一個上,沿著夾具8的移動方向偏移地配置接縫部539。藉此,可以以總是與疊層體538的至少一個鋼板537接觸的狀態支承夾具8的自身重量承重用輥,另外,可以吸收由導軌9的彎曲引起的伸縮,進而, 可以容易地調整、變更導軌9的彎曲部的曲率半徑。如前面所述,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71,在位於導軌支承構件55、59的長度方向上的導軌支承構件陽、59的連接部65、67與導軌支承構件55、59的另一個端部的交界73、75 處的交界部位,保持導軌9的直線狀部53、57。S卩,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69,如圖6(b)所示,在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長度方向上的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與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另一個端部的交界73 處的交界部位,保持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同樣地,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71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長度方向上的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與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 的另外一個端部的交界75處的交界部位,保持導軌9的第二直線狀部57。如圖5等所示,導軌支承構件55、59的長度方向上的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與第二軸C2(第三軸Ο)之間的距離B,為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與交界部位(交界73、75)之間的距離A的0. 50 0. 59倍。更優選地,距離B為距離A的0. 50倍。如圖4(a)所示,在導軌支承裝置51中,在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與導軌9的第二直線狀部57的交叉角度τ為180°時(在導軌9的第一直線狀部53、導軌9的第二直線狀部57與導軌9的圓弧狀部63存在於一個直線上時),直線狀的導軌9通過第一軸 Cl。這裡,對於導軌支承裝置51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和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利用圓柱狀的第一軸構件89以第一軸Cl為中心自由轉動。即,在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連接部65的一個端部附近成一體地設置第一軸構件 89。另外,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的連接部67的一個端部附近設置貫通孔,通過該貫通孔配合到第一軸構件89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相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相對地轉動。如圖4(a)所示,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包括第一長孔(貫通孔)91、第二長孔(貫通孔)93和第三長孔(貫通孔)95。並且,通過第一長孔91配合到第一軸構件89上,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相對於連接部65、67以第一軸Cl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第一直線Ll相對地移動。在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的連接部65,成一體地設置圓柱狀的第二軸構件97。並且,通過第二長孔93配合到第二軸構件97上,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相對於連接部65以第二軸C2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第二直線L2相對地移動。同樣地,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的連接部67,成一體地設置圓柱狀的第三軸構件 99。並且,通過第三長孔95配合到第三軸構件99上,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相對於連接部67以第三軸C3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第三直線L3相對地移動。如上所述,通過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59、61配合,由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59、61構成限定鏈,根據各個導軌支承構件陽、59之間的彎曲角度(交叉角度)τ的變更,限定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的運動,毫無疑義地決定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的位置及姿勢。並且,可以將柔性的導軌9的圓弧狀部63保持在理想的圓弧的形狀。下面,利用圖9及圖10等所示的數學公式及圖11等所示的表,說明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支承的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成為理想的圓弧的形狀。圖9是將圖5簡化的圖示。由於圖9相對於平面79 (直線81)是對稱的,所以,在下面的說明中,只對圖9的左側進行說明。圖9中的點0,是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中心,點Ρ4是圖6(a)狀的點Ρ4,點Ρ2 是圖6(b)中的點Ρ2,點Ρ3是圖6(b)中的點Ρ3。三角形0-P3-C1是直角三角形,交叉角度 τ與角度θ的關係用「θ =90° -τ/2」表示。各個直線L4、L6是導軌9的各個直線狀部53、57的中心線,圓弧狀的曲線L5是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成為理想的圓弧的情況下的圓弧狀部63的中心線。這裡,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與曲線L5的交點為Td。另外,導軌支承部77處的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中心為點Ud0另外,如已經理解的那樣,點Ud與上述點P4相互一致。 另外,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設置在各個連接部65、67的狀態下,點Ud位於將第二軸C2 與第三軸C3相互連接起來的線段的中點位置。進而,點Ud成為在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 61的導軌支承部77支承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時的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實際的中點。從而,如果點Td和點Ud相互一致,則導軌9的圓弧狀部63成為理想的圓弧。另一方面,即使點Td和點Ud稍稍偏離,導軌9的圓弧狀部63也成為基本上理想的圓弧。另外,點Td和點Ud,它們的位置在導軌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上相互稍稍偏離,但是,由於這種偏離極小,所以,在圖9中,描繪成相一致的。可以得到從圖9到圖10中所示的各個公式Π01、Π02、Π03、Π04。另外,公式 f 101等中的「R」是圖9的線段0-P3 (P2)的長度(線段O-Td的長度),是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曲率半徑。在上述各個公式fl03、fl04中,使角度θ的值變化,求出Cl-Td(在圖11中,簡單地表示為「Td」)的長度和Cl-Ud(在圖11中,簡單地表示為「Ud」)的長度,進而,當求出Td 的變化率及Ud的變化率時,變成圖11所示的表。這裡,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的導軌支承裝置51中,交叉角度τ使用180°到 90°的範圍內的角度。從而,角度θ使用0° 45°範圍內的角度。並且,參照圖11,可以看出,在角度θ為0° 45°的範圍內,存在著Tdl/Td2 N Udl/Ud2的關係。另外,Td2是在圖11中的相當欄中的Td,Tdl是上述相當欄目的上一欄中的Td。對於Ud2、Udl,也是一樣。這裡,如果B = A/2,則變成Td N Ud (線段Cl-Td的長度N線段Cl-Ud的長度,以及,線段O-Td的長度N線段O-Ud的長度)。從而,如圖4 圖6所示,如果支承導軌9,則導軌9在圓弧狀部63處變成大致的圓弧狀。在上面的說明中,令B = A/2,但是,也可以適當地變更距離B與距離A的關係。SP,在從圖9中求出的圖12的各個公式Π21、Π22中,當求出變成P = R時的距離B與距離A之比時,可以從圖12所示的各個公式fl23、fl24、fl25獲得圖13所示的表。 另外,在上述各個公式中的「P」是線段O-Ud的長度,如上所述,「R」是線段O-Td的長度。
參照圖13,可以看出,在角度θ在0° 45°的範圍內,為了令R N P,只要使B/ A的值為0. 5 0. 59即可。其次,當求出Β/Α的值為「0. 5」時的R與P之差「R_P」時,變成圖14所示的各個公式f 141、f 142、Π43、Π44,另外,用「R-P,,除以「A」,將公式144無量綱化。當將角度θ的值代入公式fl44,求出「(R-P)/Α」的值時,可以獲得圖15(a)所示的表。為了容易理解,圖15(b)是求出令A= 150mm、B = 75讓時的「R」、「P」、「R-P」、「 (R-P)/ A」的值。如可以從圖15(b)理解的那樣,在令B/A的值為「0.5」的情況下,如果角度θ在 0° 45°的範圍內,則導軌9在圓弧狀部63處基本上變成圓弧狀。根據導軌支承裝置51,由於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成線點對偶地配合到各個導軌支承構件陽、59的連接部65、67,進而,各個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等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對稱地配置,所以,利用簡單的結構,可以如上所述地利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保持導軌9中的圓弧狀部63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既提高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剛性,又可以將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形狀,保持成基本上理想的圓弧狀。根據導軌支承裝置51,由於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在平面視圖中設置在連接部 65,67的內側,所以,可以避免圓弧狀支承構件61從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59突出。根據導軌支承裝置51,由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與第二軸C2 (第三軸之間的距離B為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與交界73(75)之間的距離A的0. 50 0. 59倍,所以, 如上所述,能夠進一步將導軌9的圓弧狀部63的形狀保持在理想的圓弧狀。在導軌支承裝置51中,如果令距離B為距離A的0.50倍,則由於在尺寸上不容易發生小數部分,所以,導軌支承裝置51的設計及製作變得容易。根據導軌支承裝置51,利用設置在導軌支承構件55、59上的各個軸構件89、97、99 和設置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上的各個長孔91、93、95,可以實現各個導軌支承構件55、 59的連接部65、67和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的線點對偶,所以,進一步簡化裝置的結構。[第二種實施方式]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a,在支承相互平行延伸的導軌9 (9A、9B) 這一點上與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不同,其它方面與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基本上一樣,產生基本上同樣的效果。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a,例如,用於特開2005-169856號公報揭示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在特開2005-169856號公報揭示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如中,左右一對導軌不對稱地配置,但是,在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如中,如圖16所示,對稱地配置左右一對導軌9。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如中,如特開2005-169856號公報所示,左右一對導軌9也可以非對稱地配置。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如的一對導軌9中的一個導軌9A,其片材保持輸送側部位 101和返回側部位103相互平行地延伸。在一對導軌9中的另一個導軌9B中,片材保持輸送側部位101和返回側部位103也是相互平行地延伸。並且,在導軌9的彎曲的部位(圖16中,用XVII表示的部位),設置有導軌支承裝置 51a。如圖17(是將導軌支承裝置51a簡化的圖示,對應於圖9)中所示,例如,使片材保持輸送側部位101偏移距離Wl的程度,使返回側部位103偏移距離W2 (12=11或者12興1) 的程度。也可以使片材保持輸送側部位101偏移距離W2的程度,使返回側部位103偏移距離Wl的程度。圖17中所示的線LlO是圖9中所示的各個線L4、L5、L6,線Lll是導軌9的片材保持輸送側部位101的中心線,線L12是導軌9的返回側部位103的中心線。圖17中所示的點1 是與線Lll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b)所示的點P2 對應的點,點Pb,是與線L12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b)所示的點P2對應的點,點 Pc是與線Lll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 (b)所示的點P3對應的點,點Pd是與線L12 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b)所示的點P3對應的點。另外,圖17所示的點Pe是與線 Ll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a)所示的點P4對應的點,點Pf是與線L12相關的導軌 9上的點,是與圖6(a)所示的點P4對應的點。和圖9所示的情況(第一種實施方式)一樣,在圖17中,當求出關於被導軌支承裝置51a支承的導軌9的形態的公式時,可以獲得圖18所示的公式fl81、fl82、fl83、fl84、 fl85、fl86、fl87、F188、fl89,和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 —樣,可以將導軌 9的圓弧狀部保持在基本上理想的圓弧的形狀。圖18的各個公式中的「(upper)」,表示圖17中所示的線L12的導軌9,圖18 的各個公式中的「(lower)」,表示圖17所示的線Lll的導軌9,圖18的各個公式中的 「(center)」,表示圖17所示的線LlO。[第三種實施方式]圖19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的概略結構的平面圖。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例如,如特開2006-198邪4號公報所示,在利用鏈節構成夾鏈、使片材在橫向方向(寬度方向)及縱向方向(長度方向)上雙軸同時延伸這一點上,與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不同,其它方面與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基本上一樣地構成。在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中,由於在片材保持輸送側部位及返回側部位,至少使用兩個平行的導軌,所以,在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延伸裝置4b中使用的導軌支承裝置51b,和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a基本上具有同樣的結構。儘管詳細情況將在後面描述,不過,在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延伸裝置4b 中,利用一對導軌(例如,圖22中所示的一對導軌301、302及一對導軌321、322)夾住輥 (圖22中所示的輥256及輥257),對夾鏈進行導向,但是,也可以如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或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如那樣,利用成對的輥夾住導軌9、對夾鏈進行導向地構成。在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及根據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如中,也可以像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那樣,利用一對導軌夾住輥來對夾鏈進行導向。這裡,對應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進行詳細說明。圖19是表示根據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的概略結構的平面圖。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在平面視圖中,在左右兩側,左右對稱地具有無接頭環路 210R和無接頭環路210L,所述無接頭環路210R和210L具有把持片材用的多個夾具220。 在本實施方式中,從作為延伸對象的片材入口側觀察時,將右側的無接頭環路稱之為右側的無接頭環路210R,將左側的無接頭環路稱之為左側的無接頭環路210L。左右的無接頭環路210R。2IOL的夾具220分別被基準導軌300導向,成環路狀巡迴移動。左右的無接頭環路210R沿著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左側的無接頭環路210L沿著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在圖19的紙面觀察時,左側為作為延伸對象的片材的入口側,右側為作為延伸對象的片材的出口側。從片材的入口側向著出口側依次設置預熱區域Al、延伸區域Bi、熱處理區域Cl。在預熱區域Al,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分離距離相當於在橫向延伸初期的寬度,比較小,在整個區域上,左右的無接頭環路210R、210L相互平行地配置。在延伸區域Bi,隨著從預熱區域Al側向熱處理區域Cl接近,左右無接頭環路 210R、210L的分離距離逐漸擴大,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變成非平行的配置。延伸區域 Bl中的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分離距離,在延伸開始端(與預熱區域Al的連接端) 相當於橫向延伸初期寬度,在延伸結束端(與熱處理區域Cl的連接端)相當於橫向延伸最終寬度。在熱處理區域Cl,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分離距離相當於橫向延伸最終寬度,很大,在整個區域,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變成相互平行地配置。其次,參照圖20 圖23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的詳細結構。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多個夾具220分別安裝於長方形的夾具載置構件 230的長度方向的一個端部(前側)。夾具220可卡定、脫離地把持片材32,如圖22及圖 23所示,包括軛狀的夾具本體221、固定安裝到該夾具本體221的下側的下側固定夾具構件222、利用銷223可轉動地安裝到夾具本體221上的可動杆224、利用銷225可擺動地安裝到該可動杆2 的下端的上側可動夾具構件226,利用下側固定夾具構件222和上側可動夾具構件2 夾緊保持片材32的側緣。夾具載置構件230分別載置各個夾具220,與夾具220的個數具有相同的個數。夾具載置構件230形成由上梁235、下梁236、前壁237、後壁238構成的封閉截面的堅固的框架結構(參照圖22、圖23)。在夾具載置構件230的兩端(前壁237、後壁238)能夠利用軸231、232旋轉地設置移動輪233、234。移動輪233在形成於支承導軌310的上表面上的水平移動路面311上轉動,移動輪234在形成於支承導軌330的上表面上的水平移動路面 331上轉動。移動路面311、311在整個區域上與基準導軌300並行。在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上梁235和下梁236的另一端側(後側),形成長度方向長的長孔(長形的孔)239。各個滑動件240可以在長孔239的長度方向上滑動地配合到上下的長孔239上。這裡,對基準導軌300、間距設定導軌320進行說明。基準導軌300以在其間形成槽303的方式由對向的一對槽形成導軌301、302構成,配置在支承導軌310的附近。
間距設定導軌320以在其間形成槽323的方式由對向的一對槽形成導軌321、322 構成,配置在支承導軌330的附近。在上述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20的一個端部(夾具220側)的附近,垂直地設置貫通上梁235、下梁236的一個第一軸構件251。在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上下的滑動件240 上,垂直貫通地設置一個第二軸構件252。主鏈節構件253的一端可樞轉運動地連接到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第一軸構件 251上。主鏈節構件253將另一端可樞轉運動地連接到鄰接的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第二軸構件252上。除主鏈節構件253之外,副鏈節構件254的一端也可樞轉運動地連接到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第一軸構件251上。副鏈節構件2M利用樞軸255將其另一端可樞轉運動地連接到主鏈節構件253的中間部。如圖20所示,藉助由主鏈節構件253、副鏈節構件2M構成的鏈節機構,滑動件 240越向夾具載置構件230的另一端側(夾具220的相反側)移動,夾具載置構件230彼此之間的間距(夾具MD間距)變得越小,如圖21所示,滑動件240越向夾具載置構件230的一端側(夾具220側)移動,夾具載置構件230彼此之間的間距變得越大。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0所示,夾具載置構件230彼此之間的最小間距,通過鄰接的夾具載置構件230相互接觸來決定,夾具載置構件230相互之間的最大間距,通過滑動件 240到達夾具載置構件230的一端側(夾具220側)的行程末端來決定。在第一軸構件251的下端,可旋轉地設置導向輥(第一配合件)256。導向輥256 配合到劃定夾具220的巡迴路徑的基準導軌300的槽303中。在第一軸構件251的上端可旋轉地設置驅動輥258。另外,基準導軌300的槽303的寬度比導向輥256的外徑稍大。驅動輥258有選擇地配合到驅動用鏈輪211、212(參照圖19)上,使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沿著巡迴路徑移動。即,驅動用鏈輪211、212有選擇地與各夾具載置構件230的驅動輥258配合,由電動機213、214(參照圖19)旋轉驅動,給予夾具載置構件230使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沿著巡迴路徑移動的力。在第二軸構件252的下端可旋轉地設置間距設定輥(第二配合件)257。間距設定輥257配合到沿著基準導軌300設置的間距設定導軌320的槽323中,設定長孔239中的滑動件MO的位置。另外,間距設定導軌320的槽323的寬度比間距設定輥257的外徑稍大。間距設定導軌320利用與基準導軌300的分離距離進行決定滑動件240在長孔 239中的位置的動作,藉此,可變的設定鄰接的夾具載置構件230相互之間的間距。間距設定導軌320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距離越長,即,離開基準導軌300越遠,越使滑動件240 向夾具載置構件230的另一端側(夾具200相反側)移動,載置構件230相互之間的間距越小,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間距越短,即,越接近於基準導軌300,越使滑動件MO向夾具載置構件300的一端側(夾具220側)移動,夾具載置構件230相互之間的間距越大。下面,參照圖19說明間距設定導軌320。間距設定導軌320,在預熱區域Al,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距離在整個區域內一樣,變成最小間距設定的最大值。在延伸區域Bi,間距設定導軌320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距離,在延伸開始端(與預熱區域Al的連接端)是最小間距設定的最大值,隨著從該處向延伸結束端側接近,逐漸變短,在延伸結束短變成最大間距設定的最小值。在熱處理區域Cl,間距設定導軌320的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間距在整個區域內是一樣的,變成最大間距設定的最小值。下面,對於夾鏈400進行說明。夾鏈400,如已經理解的那樣,成長方形的形狀,構成環狀,在長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部配備有把持片材32的夾具320,在另一端側配備有多個夾具載置構件230,所述夾具載置構件230形成在長度方向上長的長孔;第一軸構件251,所述第一軸構件251設置在該夾具載置構件230各自的一個端部的附近;滑動件M0,所述滑動件240可滑動地配合於夾具載置構件230的各個長孔239 ;第二軸構件252,所述第二軸構件252設置在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滑動件240上,主鏈節構件253,所述主鏈節構件253 —端可以樞轉運動地連接到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第一軸構件251上,另一端可樞轉地連接到鄰接的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第二軸構件252上;副鏈節構件254,所述副鏈節構件2M —端可樞轉地連接到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第一軸構件251上,另一端利用樞軸255可樞轉地連接到主鏈節構件253的中間部。其次,對於上述結構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的作用進行說明。右側無接頭環路210R的驅動用鏈輪211、212被電動機213、214向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左側的無接頭環路210L的驅動用鏈輪211、212被電動機213、214向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與這些驅動用鏈輪211、212配合的驅動輥258給予夾具載置構件230以移動力。藉此,右側的無接頭環路210R沿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左側的無接頭環路210沿順逆時針方向巡迴移動,在圖19的紙面上觀察時,作為延伸對象的片材32從左側(入口側)被引入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之間。在該片材引入的入口,片材32的兩個側緣被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夾具 220把持(夾具接通),藉助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移動、即藉助被基準導軌300導向的各個夾具載置構件230的移動,片材32首先進入預熱區域Al。在預熱區域Al,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離開距離相當於橫向延伸初期寬度,比較小,在整個區域上,左右的無接頭環路210R、210L相互平行地配置,間距設定導軌 320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距離在整個區域上一樣地成為最小間距設定的最大值,從而,不進行橫向延伸也不進行縱向延伸,只進行預熱。片材32在預熱之後,接著進入延伸區域Bi。在延伸區域Bi,隨著從預熱區域A側向熱處理區域Cl接近,左右的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離開距離逐漸擴大,間距設定導軌 320的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距離隨著從預熱區域Al接近熱處理區域Cl而逐漸變短,藉此,滑動件240移動到夾具載置構件230的一端側(夾具220側),夾具載置構件230相互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大。藉此,與橫向延伸同時進行縱向延伸。片材32,通過經過延伸區域Bi,被同時進行橫向延伸和縱向延伸雙軸延伸,延伸結束之後,接著進入熱處理區域Cl。在熱處理區域Cl,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離開距離相當於橫向延伸最終寬度,變大,通過在整個區域內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相互平行地配置,間距設定導軌320與基準導軌300的離開距離在整個區域內一樣地變成最大間距設定的最小值,不進行橫向延伸和縱向延伸,只進行溫度調整等的熱處理。
在熱處理區域Cl的終端出口,由左右無接頭環路210R、210L的夾具220對片材32 的把持被釋放(夾具斷開),片材32直線前進,夾具載置構件230被基準導軌300導向,呈環路狀巡迴移動。在上述動作中,由於夾具220設置在夾具載置構件230上,主鏈節構件253的一端和副鏈節構件254的一端被樞轉連接到夾具載置構件230的夾具220側的第一軸構件251 上,在夾具220側構成基準鏈節,夾鏈成為沒有必要的結構,所以,在橫向延伸寬度變化的導軌(基準導軌300)的彎曲部,相對於夾具的片材(夾具把持的片材)的角度變化、片材長度方向(MD方向)的夾具位置間隔(夾具MD間距)的偏差不會變大,能夠高精度地進行高倍數的同時的雙軸延伸。另外,通過在夾具320側構成基準鏈節,基準導軌300的彎曲部的半徑不會變大, 負擔縱向方向(MD方向)的延伸力的力矩不會變大。而且,由於是沒有夾鏈的結構,所以, 可以減少部件的數目,沒有夾鏈伸直後倒折、引起動作不良的危險性。在這樣構成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b中,導軌支承裝置51b設置在圖1所示的部位XIX處。這裡,對於上述各個導軌支承裝置的進一步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圖M是表示根據進一步的變形例的導軌支承裝置51c的概略結構的平面圖,是對應於圖4(a)的圖示。根據變形例的導軌支承裝置51c,在第二軸C2、第三軸C3偏離這一點上與圖4(a) 及圖17等所示的導軌支承裝置不同,其它各點,與圖4(a)及圖17等所示的導軌支承裝置基本上同樣地構成。即,在導軌支承裝置51c中,如圖M及圖25 (是將圖24簡化的圖示),對應於圖5 及圖17的圖示)所示,從導軌9的中心線L20 (對應於圖9所示的線L4、L5、L6的線)偏離距離W的程度。圖25所示的點1 是與線L20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b)所示的點P2對應的點,點Pi是與線L20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b)所示的點P3對應的點,點Wi 是與線L20相關的導軌9上的點,是與圖6(a)所示的點P4對應的點。參照圖25,當求出從中心0到導軌9的圓弧狀部63處的導軌支承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的導軌支承部)77的距離P (upper)、P (center)、P(Iower)時,可以獲得圖 26 所示的各個公式 f26U f262, f263, f264, f265, f266, f267, f268。圖 27 所示的各個公式 f271、f272、f273、f274、f275、f276。這裡,公式f268的最後一項「+W(1-cos θ ) 」及公式f276中的最後一項 "-K1-COS θ ) 」,表示對於根據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導軌支承裝置51等的誤差。S卩,相對於導向銷(中心軸C2、C3)存在於導軌9的中心線L20上的情況 (P(center))而言,在使導向銷如圖M及圖25所示的向下側(中心0側)偏移距離W的程度時(在P(Iower)),產生「+W(1-C0S θ )」的誤差,在使導向銷如圖M及圖25所示的向上側(與中心0相反側)偏移距離W的程度時(在P(upper)),產生「-W(l-C0Se)」的誤差。當研究這些誤差是多少時,可以獲得圖觀所示的各個公式 81、f282, f283, f284、f285、f286、f287。另外,在圖28所示的各個公式中,令B = A/2。在圖觀所示的各個公式中,當適當地代入θ的值時,可以獲得圖四所示的各個表(a)、(b)、(c)。另外,圖 29 所示的"Pcen,,表示 P (center),「Plow,,表示 P (lower) ,"Pupp" 表示 P (upper)。進而,在決定偏移量W是多少、求出成為「R = P」的B時,獲得圖30所示的各個公式f301、f302、f303、f304、f305,在圖30所示的各個公式中,當適當地代入θ的值時,可以獲得圖31所示的各個表(a)、(b)。另外,圖30所示的公式f304是公式f302的情況下 (P(Iower)的情況下)的公式,公式f305,是公式f303的情況下(P (upper)的情況下)的公式。另外,在圖31(a)中所示的「P」表示P (lower),圖31(b)中所示的「P」表示P (upper)。從而,可以理解,如果適當地選擇偏移的值W等,則可以將導向銷(中心軸C2、C3) 從導軌9的中心線L20偏離。另外,在上述各種實施方式中,第一軸Cl (轉動中心)並不一定必須位於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7的中央(中心線上),也可以位於第一、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5、57的寬度方向的端部側。從而,可以看出,在第二個實施例中,相對於第一個實施例而言,與使各個軸C1、C2、C3偏離等同(與各個軸C1、C2、C3相對於各個線L11、L12偏離等同)。另外,也可以作為利用配備有上述各個導軌支承裝置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延伸片材的片材延伸方法來把握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用於支承所述導軌,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一直線狀部;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在與所述第一直線狀部交叉的方向上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二直線狀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連接起來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一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二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能夠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作為轉動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地轉動,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I=I,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是對稱的,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地在上下方向上展開,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是通過所述第一直線狀部的第一延長線和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第二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延長線的交叉角度二等分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線。
2.一種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用於支承所述導軌,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一直線狀部; 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在與所述第一直線狀部交叉的方向上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二直線狀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連接起來的所述導軌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一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二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能夠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作為轉動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地轉動,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的長度方向相互一致地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任一個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一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線相對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二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三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第一軸存在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且在上下方向上展開,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是通過所述第一直線狀部的延長線和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延長線的交叉角度二等分並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直線,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支承所述導軌的圓弧狀部, 所述第一直線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是對稱的,所述第二直線在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交叉的水平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三直線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直線對稱。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軌支承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至少在與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上的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交界處保持所述第一直線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上的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軸之間的距離是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交界之間的距離的0. 50 0. 59倍。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軌支承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直線狀支承部至少在與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交界處保持所述第一直線狀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軸之間的距離是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交界之間的距離的0. 50倍。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軌支承裝置,其中,當所述第一直線狀部與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交叉角度為180°時,所述導軌以直線狀通過所述第一軸。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軌支承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藉助於圓柱狀的第一軸構件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自由轉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包括第一長孔、第二長孔、第三長孔, 通過所述第一長孔配合到所述第一軸構件上,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沿著所述第一直線相對地移動,通過所述第二長孔配合到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圓柱狀的第二軸構件上,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二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沿著所述第二直線相對地移動,通過所述第三長孔配合到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圓柱狀的第三軸構件上,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部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三軸為中心相對轉動,並沿著所述第三直線相對移動。
7. 一種片材延伸方法,其中,準備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對片材進行延伸,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包括導軌支承裝置,所述導軌支承裝置設置在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上,所述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利用夾鏈的各個夾具保持片材的橫向方向的端部,使所述夾鏈沿著導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一邊輸送一邊延伸所述片材,所述導軌支承裝置用於支承所述導軌,所述導軌支承裝置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一直線狀部;第二導軌支承構件,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在與所述第一直線狀部交叉的方向上支承所述導軌的第二直線狀部;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 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導軌的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連接起來的圓弧狀部;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一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一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包含第二連接部和作為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外的部位的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能夠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連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軸作為轉動中心,相對於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地轉動,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導軌支承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的長度方向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的長度方向相互一致地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直線狀部,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中的至少任一個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以所述第一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一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線相對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二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第二連接部成線點對偶地配合,以便在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軸為中心相對地轉動,並且,沿著通過所述第三軸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直線相對地移動,,所述第一軸存在於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且在上下方向上展開,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是通過所述第一直線狀部的延長線和所述第二直線狀部的延長線相互交叉的交點、將所述第一及第二延長線的交叉角度二等分並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直線,所述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內支承所述導軌的圓弧狀部, 所述第一直線在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線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導軌支承構件和所述第二導軌支承構件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是對稱的,所述第二直線在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交叉的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直線相對於所述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與所述第二直線對稱。
全文摘要
一種設置在對片材(32)進行延伸的夾鏈式片材延伸裝置(4)上的導軌支承裝置(51),包括第一導軌支承構件(55)、第二導軌支承構件(59)、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61)。圓弧狀導軌支承構件(55、59)的連接部(65、67)成線點對偶地配合。導軌支承裝置(51)相對於作為包含交叉角度二等分線(81)在內的沿上下方向展開的平面的交叉角度二等分平面(79)對稱。
文檔編號B29C55/20GK102427931SQ20108002172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9日
發明者佐野孝義, 新田諭, 西條弘 申請人:東芝機械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