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及生產方法
2023-05-20 16:17:01 1
專利名稱:一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及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及生產方法,屬於農業 節水灌溉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滴灌是一種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滴灌帶是主要的滴灌部件之 一,通過其上的迷宮流道,可將壓力水流變為小流量水滴或細流緩慢 滴出或流出。但目前由於前期使用投入過高,限制了該技術在廣大農 村尤其是乾旱缺水的貧困地區推廣應用。目前常用的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方法包括真空吸塑法和貼片法前者是首先擠出薄壁塑料管,將 擠出的薄壁管壓扁,在冷卻以前再通過成型輪將薄壁塑料管壓合成迷宮流道形狀,同吋利用真空吸塑方式吸出迷宮流道;後者是在塑料管冷卻前在管壁內貼上成型的迷宮流道貼片再熱合,這兩類生產方法的 優點是邊縫式滴灌帶可連續加工成型,缺點之一是滴灌帶均為擠出成 型,成型設備要求精度很高,設備造價高使得滴灌帶的生產成本難以 下降,並且擠出成型對塑料原材料厚度要求較高材料成本也相對較高;缺點之二是上述一條設備生產線只能生產一根滴灌帶,生產效 率較低。因此只有設廿更簡捷的迷宮流道製造工藝和降低系統投資, 才能解決滴灌帶向農村普及的瓶頸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同時連續生產多條的貼片迷宮流道 滴灌帶的生產方法,以降低滴灌帶的設備投資,同吋降低滴灌帶的壁 厚和重量,解決滴灌帶生產成本高,農民買不起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這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 由塑料薄膜中間夾心設置迷宮流道貼片熱合製成,其特徵在於這種 貼片式滴灌帶是由一層塑料薄膜在水平牽引下連續熱貼合多組設置 有迷宮流道的貼片,再覆蓋同步牽引的另一層塑料薄膜,經分隔熱壓 構成有多組夾心貼片的多組輸水通道,在線分切成為多條貼片式滴灌市°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包括A、 預製設置有迷宮流道單元和進水孔的貼片;B、 所述的塑料薄膜和A步驟預製的貼片分別設置於不同的巻軸 上,在成品滴灌帶巻軸牽引下同步旋轉,其中塑料薄膜雙側對應貼片迷宮流道單元相應位置設置打孔器,預先打孔;C、 B步驟打孔的塑料薄膜與貼片通過熱壓輥壓合在一起繼續前迸;D、 C步驟熱合的塑料薄膜、貼片與另一層塑料薄膜重疊並經過熱壓輥在貼片處和封邊處分隔熱壓合;E、 D步驟得到的熱合滴灌帶經過在線分切刀輥分切得到多組滴灌帶成品。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所述的成品帶巻軸外側 設置收巻輥,收巻輥通過鏈條與減速電機連接,減速電機與收巻輥之間設置搖臂和壓緊彈簧使收巻輥緊貼成品帶,在摩擦力作用下帶動成 品帶巻軸轉動。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所述的熱壓輥和分切刀 輥通過傳動鏈條與減速電機連接同步旋轉。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所述的迷宮流道是首尾 不相交的折線幾何形狀。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迷宮流道單元的首尾處 設置進出水孔。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 壓輥為上下設置,熱壓輥的加熱面間隔設置對滴灌帶雙面加熱。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 壓輥為單側設置,另一側為光輥,熱壓輥的加熱面間隔設置對滴灌帶 單面加熱。本發明由於採用在同一設備連續運行分隔熱合貼片迷宮流道的 技術方案,可直接將包裝行業廣為應用的吹塑薄膜作為滴灌帶的基 材,大幅度降低滴灌帶的壁厚,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可同時成型2-8條滴灌帶,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滴灌帶生產成本;同時有效避免由於迷宮流道拉伸產生的變形和強度下降問題。使加工設備更加簡單,質量更容易控制。
圖1是貼片式滴灌帶的加工原理2是圖1的俯視3是已熱壓的滴灌帶輸水通道和迷宮流道 圖4是貼片迷宮流道滴灌帶充水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貼片式滴灌帶的生產設備延伸技術方案原理圖 圖中1 、迷宮流道貼片巻軸 2 、 22 、塑料薄膜巻軸 3 、迷宮流道貼片4、 5、塑料薄膜 6、 10、 18、 19、熱壓輥 7、電加熱片8、導向輥 9、機架11、分切刀輥 12、傳動鏈條13、電機14、壓緊彈簧 15、搖臂 16、收巻輥 17、成品巻軸20、打孔器21、出水孔23、分切線 24、迷宮流道進水孔25、迷宮流道單元具體實施方式
圖1 、 2所示本發明所述貼片迷宮流道滴灌帶生產方法原理示意 圖,這種滴灌帶使用吹塑薄膜與同等材料迷宮流道貼片分布熱壓合制 成,迷宮流道貼片可預製成任意折線形狀,貼片迷宮流道的設廿和成 型均屬於成熟技術,在此無須贅述。工作原理包括本發明的滴灌帶由上下兩層塑料薄膜5、 4和中 間夾心設置的迷宮流道貼片3熱壓而成,迷宮流道貼片預製為等距離 均布折線形迷宮流道單元25和進水孔24的成巻貼片3 ;在加工過程 中,塑料薄膜5 、 4和貼片3分別纏繞在相應的巻軸2 、 1 、 22上,由 成品巻軸17牽引轉動。對應中間迷宮流道貼片的相應位置,在下層 塑料薄膜4上打出出水孔21 ;熱壓分兩次迸行,首先由第一道熱壓 輥6、 19將迷宮流道貼片3和已打出出水孔21的下層塑料薄膜4熱壓在一起;然後繼續前進與上層塑料薄膜5重疊,經過第二道熱壓輥 10、18進行熱壓,所述的熱壓輥上軸向間隔分布電加熱片7,形成若 幹個輸水通道如圖3所示。再經過分切刀輥11分切同時得到多條成 品滴灌帶。為了保證上述滴灌帶在加工過程中的線速度恆定,本發明選擇力 矩電機牽引的成品滴灌帶巻軸17,整個設備通過電機連接傳動鏈條 12的帶動第一道熱壓輥6、 19和第二道熱壓輥10、 18以及分切刀輥 ll同步旋轉,完成整個加工過程。如果使用普通減速電機作為牽引動力,本發明給出的延伸技術方 案是在成品巻軸17外側設有收巻輥16,收巻輥在搖臂15和壓緊彈 簧14的作用下,緊貼在成品滴灌帶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帶動成品 巻軸17轉動,如圖5所示。如前所述,本發明的主要創新點是利用單機同吋熱壓合多條貼片 式滴灌帶,本發明改變了擠出和真空吸塑的傳統工藝,使用造價較低 的吹塑薄膜,也有效解決薄壁的滴灌帶不易吸塑拉伸的技術問題,本 發明貼片式滴灌帶的設廿理念和生產方法是利用包裝行業廣泛應用 的吹塑薄膜,與相同材質的迷宮流道貼片複合,可同時加工數條滴灌 帶,加工過程簡單,加工精度高。本發明的生產方法,熱壓輥按照滴灌帶輸水通道和迷宮流道的規 格設i十為相應間隔的加熱面,在迷宮流道壓合與塑料薄膜壓邊過程中 由於是整個面接觸,熱壓精度比起真空吸塑滾輪壓合的點接觸要高, 且由於是平輥熱壓,對設備精度要求並不高,其綜合性價比較現有技術有顯著進步。本發明的滴灌帶在實際應用中,灌溉水如圖4所示通過滴灌帶內 迷宮流道進水孔24進入迷宮流道單元25,經過迷宮流道的消能作用 使得管內的有壓水灌溉用水變成無壓灌溉用水最後由迷宮流道出水 孔21滴出。上述描述僅作為本發明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生產方法的幾種 可實施的技術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結構或技術的限制條件。
權利要求
1、一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由塑料薄膜中間夾心設置迷宮流道貼片熱合製成,其特徵在於這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是由一層塑料薄膜(4)在水平牽引下連續熱貼合多組設置有迷宮流道的貼片(3),再覆蓋同步牽引的另一層塑料薄膜(5),經分隔熱壓構成有多組夾心貼片的多組輸水通道,在線分切成為多條貼片式滴灌帶。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其特徵在於 這種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包括A、 預製設置有迷宮流道單元(25)和進水孔(24)的貼片;B、 所述的塑料薄膜(4、 5)和A步驟預製的貼片(3)分別設置 於不同的巻軸(2、 22、 1)上,在成品滴灌帶巻軸(17)牽引下同步 旋轉,其中塑料薄膜(4)雙側對應貼片(3)迷宮流道單元相應位置 設置打孔器,預先打孔;C、 B步驟打孔的塑料薄膜(4)與貼片(3)通過熱壓輥(6、 19)壓合在一起繼續前進;D、 C步驟熱合的塑料薄膜(4)、貼片(3)與另一層塑料薄膜(5)重疊並經過熱壓輥(10、 18)在貼片處和封邊處分隔熱壓合;E、 D步驟得到的熱合滴灌帶經過在線分切刀輥(11)分切得到 多組滴灌帶成品。
3、 根據杈利要求2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成品帶巻軸(17)外側設置收巻輥(16),收巻輥通過鏈條與減速電機(13)連接,減速電機與收巻輥之間設置搖臂(15) 和壓緊彈簧(14)使收巻輥(16)緊貼成品帶,在摩擦力作用下帶動 成品帶(17)巻軸轉動。
4、 根據杈利要求2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熱壓輥(6、 19;10、 18)和分切刀輥(11)通過傳 動鏈條(12)與減速電機連接同步旋轉。
5、 根據杈利要求1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迷宮流道(25)是首尾不相交的折線幾何形狀。
6 、根據杈利要求5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特 徵在於迷宮流道單元的首尾處設置進出水孔(24、 21)。
7、 根據杈利要求2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熱壓輥為上下設置,熱壓輥的加熱面間隔設置對滴 灌帶雙面加熱。
8、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的生產方法,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熱壓輥為單側設置,另一側為光輥,熱壓輥的加熱 面間隔設置對滴灌帶單面加熱。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貼片式迷宮流道滴灌帶及生產方法,由塑料薄膜中間夾心設置迷宮流道貼片熱合製成,其特徵在於這種貼片式滴灌帶是由一層塑料薄膜在水平牽引下連續熱貼合多組設置有迷宮流道的貼片,再覆蓋同步牽引的另一層塑料薄膜,經分隔熱壓構成有多組夾心貼片的多組輸水通道,在線分切成為多條貼片式滴灌帶。本發明可直接將包裝行業廣為應用的吹塑薄膜直接作為滴灌帶的基材,大幅度降低滴灌帶的壁厚,在一條生產線上可同時成型3-8條滴灌帶,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滴灌帶生產成本;同時有效避免由於迷宮流道拉伸產生的變形和強度下降問題。使加工設備更加簡單,質量更容易控制。
文檔編號B05B1/14GK101234369SQ20081005457
公開日2008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28日
發明者吳普特, 崔建偉, 牛文全, 範興科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