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輪椅的上下樓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1:51: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輪椅的上下樓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電動輪椅(輪椅機器人)通過主控單元控制相應驅動電機,可實現履帶的升降、後輪的旋起旋下,實現電動輪椅的上樓或下樓,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不能夠準確地判斷對樓梯進行檢測,使得上下樓時電動輪椅工作的可靠性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輪椅的上下樓控制裝置,能夠對樓梯進行準確檢測,從而有效提高上下樓時電動輪椅的工作可靠性。
實現本實用新型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輪椅的上下樓控制裝置,輪椅本體下方設有前輪、後輪,輪椅本體下方的兩側設有履帶,具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用於控制前輪抬起或放下和用於控制履帶的升降,第二驅動電機用於控制後輪的旋起或旋下,還設有主控單元,主控單元輸出端接第一驅動電機控制單元輸入端、第二驅動電機控制單元輸入端,其特徵在於:
輪椅本體下方的前端設有第一測距傳感器,用於感測前輪下方的樓梯;輪椅本體下方的後端設有第二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位於第二測距傳感器的後側,第二測距傳感器用於感測後輪下方的樓梯,第三測距傳感器用於感測後輪後方的樓梯或緩臺,第一測距傳感器輸出端、第二測距傳感器輸出端、第三測距傳感器輸出端接主控單元。
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向前傾斜安裝,與水平方向呈傾斜角度,二者向前傾斜的角度相同;第三測距傳感器向後傾斜安裝,與水平方向呈傾斜角度。
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的安裝角度需滿足的條件為,當輪椅爬樓時,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直角。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輪椅本體下方的前端設有第一測距傳感器,用於感測前輪下方的樓梯;輪椅本體下方的後端設有第二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位於第二測距傳感器的後側,第二測距傳感器用於感測後輪下方的樓梯,第三測距傳感器用於感測後輪後方的樓梯或緩臺,第一測距傳感器輸出端、第二測距傳感器輸出端、第三測距傳感器輸出端接主控單元。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可準確地檢測輪椅前輪下方樓梯、輪椅後輪下方樓梯,以及輪椅後輪後方的樓梯或緩臺,從而實現對樓梯的準確檢測,進而有效提高上下樓時電動輪椅的工作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向前傾斜安裝,與水平方向呈傾斜角度,二者向前傾斜的角度相同;第三測距傳感器向後傾斜安裝,與水平方向呈傾斜角度。本實用新型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傾斜角度的設置,可進一步提高樓梯檢測的準確性。本實用新型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傳感器的安裝角度需滿足的條件為,當輪椅爬樓時,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垂直於水平面,由此當測距傳感器通過樓梯臺階時,會產生測量距離的跳變,以此來檢測樓梯上位置的變化,進一步保證對樓梯檢測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測距傳感器安裝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輪椅本體1下方設有前輪2、後輪3,前輪2為萬向輪,椅本體1下方的兩側設有履帶,如圖1所示,具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用於控制前輪抬起或放下和控制履帶的升降,履帶升起時前輪同步放下,履帶降下時前輪同步抬起,第二驅動電機用於控制後輪的旋起或旋下,還設有主控單元,主控單元輸出端接第一驅動電機控制單元輸入端、第二驅動電機控制單元輸入端,還設有第四驅動電機,用於驅動後輪在平地運行模式下運動,還設有第五驅動電機,用於驅動履帶爬樓模式下運動,主控單元接第四驅動電機控制單元、第五驅動電機控制單元,上述為現有技術。
如圖2、圖1所示,輪椅本體下方的前端設有第一測距傳感器4,用於感測前輪下方的樓梯;輪椅本體下方的後端設有第二測距傳感器5、第三測距傳感器6,第三測距傳感器6位於第二測距傳感器5的後側,第二測距傳感器5用於感測後輪3下方的樓梯,第三測距傳感器6用於感測後輪3後方的樓梯或緩臺,第一測距傳感器輸出端、第二測距傳感器輸出端、第三測距傳感器輸出端接主控單元。第一測距傳感器4、第二測距傳感器5向前傾斜安裝,與水平方向呈傾斜角度,二者向前傾斜的角度相同;第三測距傳感器6向後傾斜安裝,與水平方向呈傾斜角度。圖2中,虛線表示測距傳感器超聲波射出的方向,∠C為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安裝角,∠H為第三測距傳感器安裝角。第一測距傳感器4、第二測距傳感器5的安裝角度需滿足的條件為,當輪椅爬樓時,第一測距傳感器4、第二測距傳感器5垂直於水平面。
基於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第三測距傳感器,本實用新型可對上下樓時電動輪椅的四種狀態進行準確檢測,進而實現有效控制。
輪椅由下層緩臺開始上樓梯,至輪椅完全離開下層緩臺的過程中,當第三測距傳感器測得後輪到達樓梯時,降下履帶,旋起後輪,保證後輪不會阻擋履帶的行進,則開啟履帶進入輪椅爬樓模式,履帶驅動輪椅由下層緩臺開始上樓梯,當第一測距傳感器檢測到樓梯時,主控單元判斷此時輪椅完全離開下層緩臺。
輪椅由樓梯開始進入上層緩臺,至輪椅完全離開樓梯位於上層緩臺之上的過程中,當第三測距傳感器檢測的距離大於設定的閾值時,判斷此時輪椅達到最後一階樓梯,履帶繼續行進,當達到後輪可以旋下的高度時,停止履帶,將後輪旋下後再開啟履帶,第一測距傳感器檢測到輪椅完全脫離樓梯時,輪椅進入平地運行模式,即由後輪驅動輪椅運動。
輪椅由上層緩臺開始下樓梯,至完全離開上層緩臺的過程中,抬起前輪,履帶及後輪同步前進,當第一測距傳感器感測到下樓的第二階臺階時,停止履帶,旋起後輪,再開啟履帶,輪椅處於爬樓模式,由履帶驅動輪椅下樓,當第二測距傳感器檢測到樓梯時,主控單元判斷輪椅完全離開上層緩臺。
輪椅由樓梯開始進入下層緩臺,直至輪椅完全離開樓梯位於下層緩臺之上的過程中,由於輪椅在樓梯行進時,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是交替檢測到樓梯變化的,當第二測距傳感器連續兩次檢測到樓梯變化,而第一測距傳感器並未檢測到樓梯變化時,主控單元判斷輪椅此時處於下樓時最後一階樓梯,將後輪旋下,同時履帶繼續行走,當第二測距傳感器再次檢測到樓梯時,主控單元判斷輪椅已完全離開樓梯,將前輪放下,則輪椅進入平地運行模式。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的安裝角度需滿足的條件為,當輪椅爬樓時,第一測距傳感器、第二測距傳感器垂直於水平面,由此當測距傳感器通過樓梯臺階時,會產生測量距離的跳變,以此來檢測樓梯上位置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