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洩漏檢測閥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2:01:11
專利名稱:新型洩漏檢測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氣體洩漏檢測閥,可以對洩漏情況進行高效準確地測定。
背景技術:
隨著產品複雜程度的增加和對安全性保證的嚴格要求,氣體洩漏檢測技術在生 產、生活中已經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在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上尤為重要。近年 來,由於洩漏檢測技術的高效實用性,它被廣泛應用與各種行業,因此對相應的洩漏技術的 要求也越來越高,以求簡便、快速、高效。目前國內的檢測技術主要分為氣壓式檢測法、流量式檢測法、惰性氣體檢測法,但 工業上常用的是氣壓式檢測法。氣壓式檢測法分為直壓式和差壓式洩漏檢測法,目前市場 上的直壓式檢測器原理簡單,但精度相對較低,對壓力傳感器的靈敏度要求很高,因而成本 也不低。而市場上現有的差壓式檢測裝置一般存在以下幾個缺點1、結構複雜,操作繁瑣, 需手動或電路控制閥的依次開閉;2、需採用多個電磁閥,而多個電磁閥的使用導致了誤差 的增大,並且成本也相應提高;3、檢測周期較長。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已有洩漏裝置的結構複雜、操作繁瑣、成本高、誤差大以及周期長等缺 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誤差小的新型洩漏檢測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新型洩漏檢測閥,其特徵在於包括閥體和可旋轉閥芯,所述閥芯安裝在閥體內, 所述閥體上開有螺紋孔、排氣孔和定位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孔連接空壓機,第二、三螺紋 孔分別連接標準容器和待測容器,第四、五螺紋孔分別連接到壓力傳感器的兩端,所述閥體 在第二、三螺紋孔處開有內環槽;所述閥芯上設有加壓、測壓、平衡、排氣擋位,所述閥芯的 周向上沿各擋位軸向相應位置均開有槽,所述加壓槽可將第一、二、三螺紋孔的裡端連通, 所述測壓槽設有兩個,可分別將第四、五螺紋孔的裡端與其對應側的內環槽連通,所述平衡 槽可將第四、五螺紋孔裡端連通,所述排氣槽設有兩個,與閥芯內的兩個徑向孔配合可分別 將第四、五螺紋孔與相應的排氣孔連通。進一步,所述閥芯的凸軸上各擋位處開有鋼珠孔,所述閥體的定位螺紋孔內設有 彈簧,所述彈簧與鋼珠配合鎖定相應的擋位,所述閥芯的凸軸端設有手動控制手柄。或者,所述閥芯的外側套上相應轉接口與電機相連。進一步,所述閥體是鋼材材料製成。本實用新型分為加壓、測量、平衡、排氣四個過程。這四個過程的切換可以通過轉 閥來實現,轉閥可以通過手動或電機驅動。本實用新型以手動控制閥的情況作說明加壓過程,將閥芯轉至加壓擋,空氣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第一螺紋孔進入,通過加壓槽與閥體之間的氣道經第二、三螺紋孔分別傳送到標準容器和被測容器。當標準容器 和待測容器的氣壓穩定後,檢測壓差是否滿足要求,將閥芯轉到測壓擋,進入測壓過程,此 時兩個測壓槽分別將第四、五螺紋孔與相應的內槽環導通,標準容器和被測容器內的壓縮 空氣通過各自的氣道連接到壓力傳感器的兩端進行測量。測量結束後,為防止壓力傳感器 的損壞,需先平衡傳感器兩側的壓強,將閥芯轉到平衡擋,平衡槽與閥體內壁形成氣道使得 第四螺紋孔與第五螺紋孔導通,即使壓力傳感器兩端的氣壓得到平衡。氣壓平衡後,需將容 器內的壓縮空氣通過兩側的排氣孔排出,將閥芯打到排氣擋,此時第四、五螺紋孔分別與閥 芯的兩個徑向孔導通形成第一氣道,且兩個排氣槽分別與閥體內壁形成第二氣道,壓差傳 感器兩端的氣流由第一氣道通過閥芯的內孔排出,內環槽中的氣流通過第二氣道由排氣孔 排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的多位轉閥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1、只需使用電機或手動控制閥芯的轉角即可完成加壓、測壓、平衡、排氣這四個過 程,達到測試的目的。2、閥芯上的槽呈對稱分布,使得閥芯與閥體配合使用連接標準容器與被測容器時 兩端等效,不影響測試結果。3、閥體與外部容器、空壓機及壓差傳感器的之間用螺紋連接,密封性好,連接效率
尚ο4、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誤差小、周期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閥體的剖面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閥芯的剖面結構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加壓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測壓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平衡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排氣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使用電機驅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照圖1-3,新型洩漏檢測閥,包括閥體1和可旋轉閥芯2,所述閥芯2安裝在閥體 1內,所述閥體1上開有螺紋孔、排氣孔16和定位螺紋孔18,所述第一螺紋孔11連接空壓 機,第二螺紋孔12、第三螺紋孔13分別連接標準容器和待測容器,第四螺紋孔14、第五螺紋 孔15分別連接到壓力傳感器的兩端,所述閥體1在第二螺紋孔12、第三螺紋孔13處開有內 環槽17 ;所述閥芯2的凸軸26上設有加壓、測壓、平衡、排氣擋位,所述閥芯2的周向上沿 各擋位軸向相應位置均開有槽,所述加壓槽21可將第一螺紋孔11、第二螺紋孔12、第三螺 紋孔13的裡端連通,所述測壓槽22設有兩個,可分別將第四螺紋孔14、第五螺紋孔15的裡 端與其對應側的內環槽17連通,所述平衡槽23可將第四螺紋孔14、第五螺紋孔15裡端連通,所述排氣槽24設有兩個,與閥芯2內的兩個徑向孔25配合可分別將第四螺紋孔14、第 五螺紋孔15與相應的排氣孔16連通。所述閥芯2的凸軸26上各擋位處開有鋼珠孔28,所述閥體1的定位螺紋孔18內 設有彈簧19,所述彈簧19與鋼珠孔28內鋼珠29配合鎖定相應的擋位,所述閥芯2的凸軸 26端設有手動控制手柄27。所述閥體1是鋼材材料製成。本實用新型分為加壓、測量、平衡、排氣四個過程。這四個過程的切換可以通過轉 閥來實現,轉閥可以通過手動或電機驅動。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參照圖4-7,加壓過程,將閥芯2轉至加壓擋,空氣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第一螺 紋孔11進入,通過加壓槽21與閥體1之間的氣道經第二螺紋孔12、第三螺紋孔13分別傳 送到標準容器和被測容器。當標準容器和待測容器的氣壓穩定後,檢測壓差是否滿足要求, 將閥芯2轉到測壓擋,進入測壓過程,此時兩個測壓槽22分別將第四螺紋孔14、第五螺紋 孔15與相應的內槽環17導通,標準容器和被測容器內的壓縮空氣通過各自的氣道連接到 壓力傳感器的兩端進行測量。測量結束後,為防止壓力傳感器的損壞,需先平衡傳感器兩側 的壓強,將閥芯2轉到平衡擋,平衡槽23與閥體1內壁形成氣道使得第四螺紋孔14與第五 螺紋孔15導通,即使壓力傳感器兩端的氣壓得到平衡。氣壓平衡後,需將容器內的壓縮空 氣通過兩側的排氣孔16排出,將閥芯2打到排氣擋,此時第四螺紋孔14、第五螺紋孔15分 別與閥芯2的兩個徑向孔25導通形成第一氣道,且兩個排氣槽24分別與閥體1內壁形成 第二氣道,壓差傳感器兩端的氣流由第一氣道通過閥芯2的內孔排出,內環槽17中的氣流 通過第二氣道由排氣孔16排出。實施例二參照圖8,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所述閥芯2的外側套上相應轉接口 與電機相連。本實施例由電機驅動閥芯轉動,其餘結構和功能均相同。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範圍的不應當被視為僅限於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也 及於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
權利要求新型洩漏檢測閥,其特徵在於包括閥體和可旋轉閥芯,所述閥芯安裝在閥體內,所述閥體上開有螺紋孔、排氣孔和定位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孔連接空壓機,第二、三螺紋孔分別連接標準容器和待測容器,第四、五螺紋孔分別連接到壓力傳感器的兩端,所述閥體在第二、三螺紋孔處開有內環槽;所述閥芯上設有加壓、測壓、平衡、排氣擋位,所述閥芯的周向上沿各擋位軸向相應位置均開有槽,所述加壓槽可將第一、二、三螺紋孔的裡端連通,所述測壓槽設有兩個,可分別將第四、五螺紋孔的裡端與其對應側的內環槽連通,所述平衡槽可將第四、五螺紋孔裡端連通,所述排氣槽設有兩個,與閥芯內的兩個徑向孔配合可分別將第四、五螺紋孔與相應的排氣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洩漏檢測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的凸軸上各擋位處 開有鋼珠孔,所述閥體的定位螺紋孔內設有彈簧,所述彈簧與鋼珠配合鎖定相應的擋位,所 述閥芯的凸軸端設有手動控制手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洩漏檢測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的外側套上相應轉 接口與電機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新型洩漏檢測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是鋼材材料 製成。
專利摘要新型洩漏檢測閥,包括閥體和可旋轉閥芯,所述閥芯安裝在閥體內,所述閥體上開有螺紋孔、排氣孔和定位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孔連接空壓機,第二、三螺紋孔分別連接標準容器和待測容器,第四、五螺紋孔分別連接到壓力傳感器的兩端,所述閥體在第二、三螺紋孔處開有內環槽;所述閥芯上設有加壓、測壓、平衡、排氣擋位,所述閥芯的周向上沿各擋位軸向相應位置均開有槽,所述加壓槽可將第一、二、三螺紋孔的裡端連通,所述測壓槽設有兩個,可分別將第四、五螺紋孔的裡端與其對應側的內環槽連通,所述平衡槽可將第四、五螺紋孔裡端連通,所述排氣槽設有兩個,與閥芯內的兩個徑向孔配合可分別將第四、五螺紋孔與相應的排氣孔連通。
文檔編號F16K11/08GK201739564SQ201020256210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13日
發明者喬欣, 張憲, 王揚渝, 蔣建東, 趙章風, 陶國興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