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及其把手主體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3:52:41
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及其把手主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用於該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的把手主體的吹氣口和進膠口分別設置在把手主體相對的兩側,且進膠口和溢膠口為相同進出口;通過一氣輔成型模具對該把手主體進行注塑,其具體步驟包括:1、注塑機通過把手主體的進膠口對把手主體的型腔注滿塑膠,2、吹氣裝置通過吹氣口吹入氣體,將把手主體的型腔內的多餘塑膠通過溢膠口吹出,3、從溢膠口吹出的塑膠吹入注塑機的螺杆中,並保存,且保存的塑膠可用於下一次注塑。通過該氣輔倒吹把手工藝的方法,不僅使把手主體減少了殘餘應力,解決了翹曲問題和消除凹陷痕跡,而且也大大節省了注塑材料和降低了注塑機的機械損耗。
【專利說明】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及其把手主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及其把手主體。
[0002]
【背景技術】
[0003]氣輔技術可在家電、汽車、夾具、日常用品、辦公用品等幾乎所有的塑料製件領域得到應用,有些注塑產品由於功能的不同需要橫截面較大,如果按照一般的方式注塑,產品將會嚴重縮水。此時,在注塑的過程中,利用氣輔成型模具,將氣體注入氣輔成型模具的型腔內,讓產品中空,就可防止縮水。
[0004]在汽車門把手注塑成型時,一方面為使注塑成型的把手內部形成空腔,節約原料,另一方面為彌補把手主體在注塑成型時形成縮印缺陷,現有的注塑方法一般採用氣輔成型模具,在注塑時利用氣體(一般為氮氣)進行輔助注塑。
[0005]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氣輔工藝,該把手主體的一端設置溢膠口,另一端分別設置進膠口和吹氣口 ;其中把手主體的型腔通過進膠口注滿膠後,利用吹氣裝置開始將氣體從吹氣口吹入,使把手主體內部形成空心,多餘的塑膠通過溢膠口吹進模具的溢料槽中,使產生的廢料約佔產品重量的40%。該種氣輔工藝的方法不僅浪費材料,而且在對把手主體內的型腔注塑的過程中,吹氣口和進膠口為同一側,溢膠口為另一側,增大了流道長度,使氣輔成型模具的使用壽命縮短。
[0006]因此,為了提高把手主體的殘餘應力、翹曲問題以及節省注塑材料等,我們必須提出一種氣輔倒吹的把手主體和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
[0007]
【發明內容】
[0008]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節省注塑材料,延長氣輔成型模具壽命和減少把手主體殘餘應力、降低翹曲問題的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和氣輔倒吹的把手主體。
[000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通過一注塑機對把手裝置的把手主體進行注塑,其包括如下步驟:
51:注塑機通過把手主體的進膠口對把手主體的型腔注滿塑膠;
52:吹氣裝置通過吹氣口吹入氣體,將把手主體的型腔內的多餘塑膠通過溢膠口吹
出;
53:從溢膠口吹出的塑膠進入注塑機的螺杆中,並保存;而且保存的塑膠,可再次用於下次的注塑。
[0010]較佳地,所述進膠口和所述溢膠口為同一出入口。
[0011 ] 較佳地,所述進膠口和所述吹氣口分別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相對的兩側。
[0012]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氣輔倒吹把手主體,利用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進行注塑,所述把手主體上設置有型腔、吹氣口、進膠口和溢膠口;其中,所述把手主體的吹氣口和進膠口分別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相對的兩側,且所述把手主體的進膠口和溢膠口為同一出入□。
[0013]較佳地,所述吹氣口和所述進膠口均連接所述把手主體的型腔,從而通過注塑機對把手主體的型腔進行注塑和吹氣。
[0014]較佳地,所述吹氣口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的第一安裝支架凹槽上,該第一安裝支架凹槽用於固定把手主體的第一安裝支架。
[0015]較佳地,所述進膠口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的第二安裝支架凹槽上,該第二安裝支架凹槽用於固定把手主體的第二安裝支架;而且,通過第一安裝支架凹槽和第二安裝支架凹槽分別固定把手主體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從而固定該把手主體。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利用通過對把手主體的吹氣口、進膠口和溢膠口的位置進行改變,從而使氣輔成型步驟進行改進,通過對該種把手主體吹氣口和進膠口位置的設置,並配合氣輔倒吹工藝,使該把手主體減少了殘餘應力,並降低了在氣輔成型過程中的翹曲問題以及消除了凹陷痕跡。
[0017]2、本發明通過將把手主體的吹氣口和進膠口分別設置在把手主體對應兩側的安裝支架凹槽內,而且溢膠口和進膠口為同一個進出口,即注塑時,通過進膠口進膠,吹入氣體後,多餘的塑膠還需要從進膠口流出,並流入注塑機的螺杆中,並保存用於下一次注塑,不僅減少了流道長度,也大大節省了注塑材料;而且,塑膠通過進膠口又流入注塑機,也降低了注塑機的機械損耗。
[0018]3、本發明涉及的氣輔倒吹工藝方法,與現有的氣輔成型注塑的方法相比,將進膠口和溢膠口設置為同一個進出口,從而實現倒吹的目的,使氣輔成型模具降低了鎖模力,並延長了氣輔成型模具的使用壽命。
[0019]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現有技術氣輔成型把手主體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氣輔倒吹工藝的把手主體的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的氣輔倒吹工藝的把手主體局部結構設置示意圖。
[0021]符號列表:
11-吹氣口,12-進膠口,13-溢膠口;21-吹氣口,22-進膠口,23-吹氣口區域,24-進膠口區域。
[0022]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示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下文將更詳細的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可以以不同形式、規格等實現,並且不應解釋為受在此提出之實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這些實施例是為了達成充分及完整公開,並且使更多的有關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完全了解本發明的範圍。這些附圖中,為清楚可見,可能放大或縮小了相對尺寸。
[0023]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氣輔成型把手主體的結構示意圖,該氣輔成型把手主體的一側設置有溢膠口 13,與溢膠口 13對應的氣輔成型把手主體的另一側分別設置有吹氣口 11和進膠口 12 ;該吹氣口 11連接氣輔成型模具的吹氣裝置,該進膠口 12連接氣輔成型模具的注塑裝置,該溢膠口 13連接一溢料槽,在具體實施氣輔成型把手主體的注塑過程為:通過注塑裝置通過進膠口 12注入塑膠,當氣輔成型把手主體的型腔內注滿塑膠後,該吹氣裝置通過吹氣口 11吹入氣體(一般為氮氣),從而使氣輔成型把手主體內部的型腔內形成空心,該型腔內多餘的塑膠通過溢料口 13吹入氣輔成型模具的溢料槽中。
[0024]然而,通過上述氣輔成型工藝方法對把手主體進行注塑過程中,造成的廢料約佔產品重量的40%,極大的浪費了塑膠材料;而且,由於該進膠口 12與溢膠口 13分別位於把手主體相對應的兩側,不僅增加了塑膠流道的長度,而且在注塑過程中由於進膠口和溢膠口的位置不合理,使把手主體的殘餘應力提高,也會造成把手主體型腔的翹曲問題,並產生凹陷。
[0025]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改進,現參考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的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如圖2所示,該把手主體的對應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安裝支架凹槽和第二安裝支架凹槽,且該第一安裝支架凹槽和該第二安裝支架凹槽分別固定把手主體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從而固定該把手主體。具體的,如圖3所示,該第一安裝支架凹槽上設置有吹氣口區域23,該吹氣口區域23設置吹氣口 21,該第二安裝支架凹槽上設置有進膠口區域24,該進膠口區域24設置進膠口 22,且該進膠口 22同時也是溢膠口,即不再設置專門的溢膠口排出多餘的注塑材料,而是通過進膠口將多餘的注塑材料排出進入注塑機的螺杆中,從而節約注塑材料;且該把手主體內設置有用於注塑和吹氣的型腔,該吹氣口 21和進膠口 22均分別連接該型腔。
[0026]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一氣輔成型模具對把手主體注塑成型。其中,該氣輔倒吹工藝的具體步驟包括:
首先,氣輔成型模具的注塑機與把手主體的進膠口 22連接,吹氣裝置與把手主體的吹氣口 21連接,具體的,該進膠口 22和吹氣口 21都連接把手主體的型腔;
其次,注塑機通過進膠口 22對把手主體的型腔注滿塑膠;
然後,通過吹氣裝置將氣體通過吹氣口 21吹入把手主體的型腔,使該把手主體的型腔形成空心,並將該把手主體的型腔中多餘的塑膠吹出;
最後,該多餘的塑膠通過進膠口 22吹出,並吹入至注塑機的螺杆中保存;並通過該注塑機將多餘的塑膠進行下一次的注塑。
[0027]具體實施過程中,在該注塑機對把手主體的型腔進行注塑時該進膠口 22用於向型腔內注入塑膠;當吹氣裝置通過吹氣口 21吹入型腔時,該型腔內多餘的塑膠將通過進膠口 22倒流入注塑機內,此時該進膠口 22用於溢膠即作為溢膠口使用。因此,該進膠口和溢膠口為同一出入口,從而減少了流道長度,延長了模具壽命,並降低了注塑機的機械損耗。
[0028]本發明提供的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主要通過對該發明提出的把手主體通過氣輔成型模具氣輔倒吹方法進行注塑成型,然而應該認識到,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該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還可以應用到其他成型裝置的注塑成型,而且該把手主體的進膠口和吹氣口並不限於本實施例提出的設置方法,還可以設置在把手主體的第一安裝支架凹槽和第二安裝支架凹槽的其他位置,只要保證在注塑機進行注塑操作時能夠提高該把手主體的翹曲問題和凹陷痕跡的消除問題;從而使該把手主體在注塑成型過程中達到較佳的品質和效果O
[0029]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形屬於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通過一注塑機對把手裝置的把手主體進行注塑,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51:注塑機通過把手主體的進膠口對把手主體的型腔注滿塑膠; 52:吹氣裝置通過吹氣口吹入氣體,將把手主體的型腔內的多餘塑膠通過溢膠口吹出; 53:從溢膠口吹出的塑膠進入注塑機的螺杆中,並保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進膠口和所述溢膠口為同一出入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進膠口和所述吹氣口分別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相對的兩側。
4.一種氣輔倒吹把手主體,利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輔倒吹把手工藝方法進行注塑,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主體上設置有型腔、吹氣口、進膠口和溢膠口;其中,所述把手主體的吹氣口和進膠口分別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相對的兩側,且所述把手主體的進膠口和溢膠口為同一出入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輔倒吹把手主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吹氣口和所述進膠口均連接所述把手主體的型腔。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輔倒吹把手主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吹氣口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的第一安裝支架凹槽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輔倒吹把手主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進膠口設置在所述把手主體的第二安裝支架凹槽上。
【文檔編號】B29C45/17GK103434083SQ201310396727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者】倪海芬, 倪海玲, 王振華, 鄧凱 申請人:上海寶鹿車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