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9:32:06
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該中藥是由小金挖耳、木藍、白側耳、穿心蓮、赤芍、金盞銀盤、紅花菜、大黃、大青葉、水牛角製成。臨床可用於治療熱毒型腮腺炎。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熱毒型腮腺炎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主要表現的時疫性疾病,現代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其主要表現為發熱,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有少數併發症為腦膜炎、睪丸炎以及卵巢炎。究其發病原因,中醫學認為是風溫邪毒從鼻口入侵,內襲少陽,與氣血相搏,凝滯耳下腮部,終成此病。經過發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熱毒型腮腺炎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採用小金挖耳、木藍、白側耳、穿心蓮、赤芍、金盞銀盤、紅花菜、大黃、大青葉、水牛角,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製成。
[0005]製備本發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製成:小金挖耳30 — 50份、木藍20 — 40份、白側耳20 — 40份、穿心蓮10 - 30份、赤芍15 — 25份、金盞銀盤15 — 25份、紅花菜15 — 25份、大黃15 — 25份、大青葉10 — 20份、水牛角8 — 15份。
[0006]本發明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小金挖耳40份、木藍30份、白側耳30份、穿心蓮20份、赤芍20份、金盞銀盤20份、紅花菜20份、大黃20份、大青葉15份、水牛角12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小金挖耳:辛、苦、涼。解毒消腫,清熱涼血。吐血,咳血,尿血,血崩,無名腫痛,腮腺炎。
[0008]木藍:苦、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乙型腦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結炎,目赤,口瘡,丹毒,蟲蛇咬傷等。
[0009]白側耳:辛、苦、寒。歸肺經。解毒消腫,清熱瀉火。用於肺結核,腮腺炎,淋巴結炎,熱毒瘡腫,跌打損傷。
[0010]穿心蓮:苦、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清熱解毒,瀉火,燥溼。臨床用於風熱感冒,溫病發熱,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癰,咽喉腫痛,溼熱黃疸,淋證,丹毒,瘡瘍癰腫,溼疹,毒蛇咬傷等。
[0011]赤芍:苦、微寒。歸肝、脾經。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用於溫毒發斑,腸風下血,癰腫瘡瘍等。
[0012]金盞銀盤:甘、微苦、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感冒發熱、黃疸、血熱吐血、血崩、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疥癩。[0013]紅花菜:辛、平。歸心、肝、肺經。清熱解毒,祛風明目,涼血止血。咽喉痛,風痰咳嗽,目赤腫痛,疔瘡,帶狀皰疹,疥癬,痔瘡,齒衄,外傷出血,月經不調,帶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0014]大黃:苦、寒。歸胃、大腸、肝、脾經。具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用於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溼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等。
[0015]大青葉:苦、寒。歸肝、心、胃、脾經。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熱病高熱煩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黃疸,瀉痢等。
[0016]水牛角:苦、鹹、寒。歸心、肝經。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於熱病頭痛,商熱神昏,發斑發疹,瘀熱發黃,小兒^(風及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0017]熱毒型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發熱、腮部腫痛為特徵。本發明中小金挖耳解毒消腫、清熱涼血,為君藥,木藍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白側耳解毒消腫、清熱瀉火,為臣藥,穿心蓮清熱解毒、瀉火,赤芍清熱解毒、活血祛瘀,金盞銀盤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紅花菜清熱解毒,大黃清熱、瀉火、祛瘀、解毒,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水牛角清熱、解毒、定驚。諸藥合用共奏解熱鎮痛、活血解毒、瀉火消腫之功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對熱毒型腮腺炎具有獨特的療效。
[0018]本發明中藥於2007年至2013年臨床觀察熱毒型腮腺炎53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53例患者中,年齡10 - 23歲,病程多在2-5天,平均年齡16歲。
[0019]2、診斷標準
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1起病時可有發熱,I~2天後可見以耳垂為中心漫腫,邊緣不清,皮色不紅,壓之有痛感及彈性感,通常先見於一側,然後見於另一側。
[0020]2.2腮腺管口或可見紅腫。腮腺腫脹約持續4~5天開始消退,整個病程約I~2周。
[0021]2.3病前有腮腺炎接觸史。
[0022]2.4血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細胞可相對增加。
[0023]2.5並發腦膜炎或腦炎者,腦脊液壓力增高,細胞數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輕度增高。
[0024]2.6尿和血澱粉酶可增高。
[0025]熱毒型腮腺炎症狀:發熱頭痛,神昏譫語,雙側耳下腮部腫,張口不利,口乾欲飲,食已即吐,小便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實而數。
[0026]3、治療方法
3.1處方:小金挖耳40g、木藍30g、白側耳30g、穿心蓮20g、赤苟20g、金蓋銀盤20g、紅花菜20g、大黃20g、大青葉15g、水牛角12g。
[0027]3.2製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製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3天為I療程。
[0028]4、治療結果:
4.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治癒:體溫正常,腮腫完全消失,無併發症。
[0029]好轉:腮腫及諸症減輕。
[0030]未愈:腮腫未見改善,或出現變證。
[0031]4.2結果:53例患者中,治癒41例(77.4% ),好轉12例(22.6% ),未愈O例,總有效率為100%。
[0032]5、典型病例
5.1張某,男,11歲。高熱2天,體溫38.5°C -39.5°C,頭痛,咽紅,腮腺管口紅腫,雙側耳垂下漫腫2天,張口疼痛,納呆,大便秘結,小便黃,心肺檢查無異常,舌質紅、苔黃,脈弦實有力。診斷為熱毒型腮腺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I個療程,症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癒。
[0033]5.2李某,女,14歲。體溫39.2 V,雙側腮腺瀰漫腫大,堅硬,壓痛,拒按,無波動,咽喉紅腫,咀嚼吞咽困難,伴面色潮紅,口渴煩躁,不思飲食,精神萎靡,尿黃便結,舌紅、苔薄黃,脈實而數。診斷為熱毒型腮腺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癒。 [0034]5.3宋某,女,16歲,左側耳下腫硬疼痛,右側耳下輕度疼痛,不硬,發燒,輕度惡寒,疲倦,嘔吐,吞咽困難,僅能進食流質。檢查見頰內腮腺管口紅腫,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I個療程,痊癒。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對本發明沒有限制。
[0036]實施例1,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是由小金挖耳30g、木藍20g、白側耳20g、穿心蓮10g、赤苟15g、金蓋銀盤15g、紅花菜15g、大黃15g、大青葉10g、水牛角8g製成。
[0037]實施例2,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是由小金挖耳40g、木藍30g、白側耳30g、穿心蓮20g、赤苟20g、金蓋銀盤20g、紅花菜20g、大黃20g、大青葉15g、水牛角12g製成。
[0038]實施例3,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是由小金挖耳50g、木藍40g、白側耳40g、穿心蓮30g、赤苟25g、金蓋銀盤25g、紅花菜25g、大黃25g、大青葉20g、水牛角15g製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熱毒型腮腺炎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小金挖耳30 - 50份、木藍20 - 40份、白側耳20 — 40份、穿心蓮10 — 30份、赤芍15 - 25份、金盞銀盤15 - 25份、紅花菜15 — 25份、大黃15 — 25份、大青葉10 — 20份、水牛角8 — 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小金挖耳40份、木藍30份、白側耳30份、穿心蓮20份、赤芍20份、金盞銀盤20份、紅花菜20份、大黃20 份、大青葉15份、水牛角12份。
【文檔編號】A61K35/32GK103830357SQ201410095638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7日
【發明者】劉珍, 張建波, 秦會娟 申請人: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