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座椅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6:31:01 1
專利名稱:汽車用座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用座椅,尤其涉及可將座椅靠背相對座墊向後傾斜地組裝,以便乘坐者能夠得到使上半身後倒的舒適的姿勢的汽車用座椅。
背景技術:
已知以前的汽車用座椅的結構是,使座椅靠背通過樞軸相對座墊可前後傾斜地支撐,並通過設置在樞軸軸線上的傾斜鎖使座椅靠背相對座墊鎖定為前傾狀態、後傾狀態或是立起狀態,從而能夠調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在該汽車用座椅中,通過解除傾斜鎖使座椅靠背向後倒,乘坐者能夠獲得使上半身後倒的舒適的姿勢。
在該汽車用座椅中使用復位彈簧,用來使座椅靠背向立起位置方向返回。作為該座椅靠背的復位彈簧,使用被設置在樞軸軸線上的盤簧。但是,盤簧需要大的裝配空間。因此,已知為了較大地確保座椅靠背的有效寬度,設置扭杆彈簧來代替將需要大的裝配空間的盤簧設置在樞軸的軸線上。
作為該復位彈簧起作用的扭杆彈簧適用於後座椅,該後座椅為在凹背式汽車中,在車體地板上形成隆起部,將該隆起部作為軸承部通過樞軸使座椅靠背支承地保持在車體地板上。(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特開平10-157500號)在該後座椅中,通過使扭杆彈簧靠近座椅靠背並與樞軸平行地設置,並使扭杆彈簧的一端部與座椅靠背的背面抵接,並且使另一端部與設置在車體地板上的備用輪胎收納部等的凸緣部抵接,由此可以裝配為座椅靠背的復位彈簧。
但是,在該扭杆彈簧中,具有的缺點是不能有效地將座椅靠背向立起方向施力支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座椅靠背可前後傾斜的汽車用座椅,可將樞軸作為支承軸,通過傾斜鎖能夠將座椅靠背在座墊的後部側支承地保持為可調整角度乃至前倒、後倒,並通過扭杆彈簧將座椅靠背向立起方向有效地施力支持。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座椅靠背可前後傾斜的汽車用座椅,使扭杆彈簧不脫落地牢固地安裝,並且對周圍的構成部不產生影響地安裝。
根據本發明,可得到如下構成的汽車用座椅,將座椅靠背的相互分離安裝的第一和第二側面託架與座墊的相互分離安裝的第三和第四側面託架分別相對安裝,使樞軸相互插通這些託架並架設在該託架相互之間,將傾斜鎖在樞軸的軸線上分別裝配在相對的側面託架之間,將座椅靠背在座墊的後部側支承地保持為可調整角度乃至前倒、後倒,並且通過復位彈簧機構將上述座椅靠背向立起方向施力支持,上述復位彈簧機構具有靠近樞軸設置的第一扭杆彈簧和第二扭杆彈簧,上述第一扭杆彈簧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在該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的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同樣,上述第二扭杆彈簧具有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之間延伸的第二直線狀主軸部,通過將上述第一端部鉤搭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述第一側面託架上、且將上述第二端部鉤搭在上述座墊的上述第四託架上,從而將上述第一扭杆彈簧架設在上述第一側面託架和上述第四側面託架之間,並且通過將上述第三端部鉤搭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述第二側面託架上、且將上述第四端部鉤搭在上述座墊的上述第三側面託架上,從而將上述第二扭杆彈簧架設在上述第二託架和上述第三側面託架之間,並使上述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和上述第二直線狀主軸部相互交叉。
在如此構成的汽車用座椅中,由於使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和第二直線狀主軸部相互交叉,並將靠近樞軸設置的第一扭杆彈簧和第二扭杆彈簧通過其兩端部架設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和座墊對應的側面託架之間,因此能夠很大地蓄積伴隨座椅靠背的傾動的扭轉力,因此能夠有效的起到座椅靠背的復位彈簧的作用。
上述第一扭杆彈簧也可以形成為包括在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和上述第一端部之間彎折形成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此外,上述第二扭杆彈簧也可以形成為包括在第二直線狀主軸部和上述第三端部之間彎折形成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這樣,通過在第一扭杆彈簧上設置由第一主軸部彎曲到第一端部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並且在第二扭杆彈簧上設置由第二主軸部彎曲到第三端部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能夠使伴隨座椅靠背傾動的扭轉力更大地蓄積。
也可如下地構成,從第一扭杆彈簧的上述副軸部將上述第一端部彎曲成大致U字形,將該大致U字形的端部從設置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上的掛環上側插入到環內來裝配第一扭杆彈簧,並且從第二扭杆彈簧的上述副軸部將上述第三端部彎曲成大致U字形,將該大致U字形的端部從設置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上的掛環上側插入到環內來裝配第二扭杆彈簧。此時,因為將各扭杆彈簧的朝下的U字形端部從設置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上的掛環上側插入到環內來裝配各個扭杆彈簧,所以通過與鉤搭在座墊側面託架上的另一端部的互相拉動,可將扭杆彈簧不脫落地牢固地安裝。
上述扭杆彈簧可以安裝在樞軸的背後側。此時,可以防止與位於靠背墊等周圍的結構部的接觸等的幹擾。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汽車用座椅的框架結構的正視圖;圖2是表示圖1的框架結構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安裝在圖1的框架結構上的扭杆彈簧的立體圖;圖4是用座墊側的鉤搭結構表示圖3的扭杆彈簧的側視圖;圖5是用座椅靠背側的鉤搭結構表示圖3的扭杆彈簧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示的實施方式適用於構成將座椅靠背在座墊的後部側支承保持為可調整角度乃至前倒、後倒的右方向盤車用的助手座椅(以下稱為「汽車用座椅」)。
該汽車用座椅構成為,如圖1所示,使座椅靠背框架1的第一和第二側面託架1a、1b與座墊框架2(參照圖2)的第三和第四側面託架2a、2b分別相對安裝,使樞軸3插通第一和第三託架1a、2a以及第二和第四託架1b、2b,並架設在第一和第三託架1a、2a以及第二和第四託架1b、2b之間,將第一傾斜鎖4a和第二傾斜鎖4b在樞軸的軸線上,分別裝配到第一側面託架1a和第三側面託架2a之間、第二側面託架1b和第四側面託架2b之間。
作為傾斜鎖4a、4b可以採用棘爪等公知的鎖機構。該傾斜鎖4a、4b構成為,如圖2所示,通過操作安裝在樞軸3的左側軸端的操作杆5就能解除鎖定。
該汽車用座椅具有作為復位彈簧機構的第一扭杆彈簧6和第二扭杆彈簧7,用來使座椅靠背1從前倒乃至後倒的姿勢向立起的方向返回地對座椅靠背1進行施力。這些扭杆彈簧6、7分別形成為,將具有7或是8mm左右的軸徑的金屬杆彎曲為後述規定的軸線形狀。
如圖3所示,第一扭杆彈簧6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61、62以及在第一端部61和第二端部62之間延伸的第一直線狀主軸部60。並且,在從第一直線狀主軸部60到第一端部61的部分形成扭轉促進用的第一副軸部63,該第一副軸部63形成為,由第一主軸部60大致呈直角地向上彎曲,從第一副軸部63到第一端部61由主軸部60彎曲為向下的U字形。此外,第二端部62包括由主軸部60向前方斜下方彎曲的第二副軸部64;和由第二副軸部64彎曲為大致平面コ字形的第一固定軸部66。同樣,第二扭杆彈簧7也具有第三和第四端部71、72以及在第三端部71和第四端部72之間延伸的第二直線狀主軸部70。並且,在從第二直線狀主軸部70到第三端部71的部分形成扭轉促進用的第三副軸部73,該第三副軸部73形成為,由第二主軸部70大致呈直角地向上彎曲,從第三副軸部73到第三端部71由第二主軸部70彎曲為向下的U字形。此外,第四端部72包括由主軸部70向前方斜下方彎曲的第四副軸部74;和由第四副軸部74彎曲為大致平面コ字形的第二固定軸部76。
這兩根扭杆彈簧6、7如圖1所示,在樞軸3的背後側靠近樞軸3地配置,它們的主軸部60、70以交叉的狀態設置。更詳細地敘述為,第一扭杆彈簧6通過將第一端部61鉤搭在座椅靠背1的第一側面託架1a上,並且將第二端部62的固定軸部66鉤搭在座墊的第四側面託架2b上,由此架設在座椅靠背1的第一側面託架1a和座墊的第四側面託架2b之間。同樣,第二扭杆彈簧7通過將第三端部71鉤搭在座椅靠背1的第二側面託架1b上,並且將第四端部72的固定軸部76鉤搭在座墊的第三側面託架2a上,由此架設在座椅靠背1的第二側面託架1b和座墊的第三側面託架2a之間。
第一扭杆彈簧6的第一固定軸部66和第二扭杆彈簧7的第二固定軸部76,分別在樞軸3的架設位置的下方鉤搭在側面託架2a、2b上。此外,第二和第四副軸部64、74與第一副軸部63和第二副軸部73同樣,起到促進扭轉功能的作用。
下面參照圖4和圖5,詳細說明將第一扭杆彈簧6架設在座椅靠背1的第一側面託架1a和座墊的第四側面託架2b之間的情況,但是第二扭杆彈簧7也以同樣的方法架設在座椅靠背1的第二側面託架1b和座墊的第三側面託架2a之間。
首先,參照圖4,說明將第一扭杆彈簧6的第二端部62鉤搭在座墊的第四側面託架2b上的情況。將由第一扭杆彈簧6的第二端部62的副軸部64向外側彎曲的固定軸部66,通過形成在側面託架2b上的通孔8a伸到側面託架2b的外側,並且使稍微向斜上方彎曲的固定軸部66的前端貫通形成在側面託架2b上的固定孔8b地固定在側面託架2b的內側面上,由此相對側面託架2b鉤搭。另外,為了使固定軸部66的軸前端側能夠緊密固定在側面託架2b的內側面,也可以使側面託架2b的固定孔8b的上側部分8c形成為向側面託架2b的內側膨脹。
下面,參照圖5,說明將第一扭杆彈簧6的第一端部61固定在座椅靠背1的第一側面託架1a上的情況。在側面託架1a的內側角部焊接固定有掛環9a,該掛環9a由長方形的金屬板形成為大致U字形。通過在該掛環9a內插入第一扭杆彈簧6的第一端部61,第一扭杆彈簧6的第一端部61被座椅靠背1的第一側面託架1a支持。另外,如圖1所示,在座椅靠背1的第二側面託架1b的內側也焊接固定有掛環9b,在該掛環9b中插入第二扭杆彈簧7的第三端部71。如上所述,因為第二扭杆彈簧7和第一扭杆彈簧6被同樣地安裝,因此關於扭杆彈簧7的安裝方法省略說明。
通過上述的扭杆彈簧6、7的鉤搭結構,兩根扭杆彈簧6、7以在樞軸3的背後側靠近樞軸3地延伸(參照圖2)、且主軸部60、70的軸線以相互交叉的狀態(參照圖1)被設置,因此這些扭杆彈簧6、7作為復位彈簧起作用,即隨著通過操作杆5使傾斜鎖4a、4b解除鎖定,使座椅靠背從前倒乃至後倒的姿勢向立起方向返回。
在這種結構的汽車用座椅中,使直線狀主軸部60、70靠近樞軸3的軸線安裝,並且,使主軸部60、70以相互交叉的狀態、將第一扭杆彈簧6的兩端部和第二扭杆彈簧7的兩端部分別鉤搭支持在對應的側面託架上,所以能夠很大地蓄積伴隨座椅靠背1傾斜動作的扭轉力,能夠有效地起到座椅靠背的復位彈簧的作用。
除此之外,因為裝配有扭杆彈簧6、7,該扭杆彈簧6、7設有由主軸部60、70彎曲併到達端部61、62、71、72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63、64、73、74,所以能夠更大地蓄積伴隨座椅傾斜動作的扭轉力。
並且,將由主軸部60、70彎曲為朝下的U字形的固定軸部61、71從設置在座椅靠背的側面託架1a、1b上的掛環9a、9b的上側插入環內,從而安裝扭杆彈簧6、7,因此通過和另一側的固定軸部62、72的相互拉拽而使扭杆彈簧6、7能夠不脫落地牢固地安裝。
此外,因為將扭杆彈簧6、7裝配到樞軸3的背後側,所以能防止和靠背墊接觸等於擾。
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和表現,不過是為了本發明的說明上的方便而使用的,不對本發明的內容有任何限制。即使使用了這種用語和表現,也沒有排除與所記載的本發明的方式相等同的發明或者其一部分的意圖。認為可在請求權利的本發明的範圍內進行多種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用座椅,使座椅靠背相互分開安裝的第一和第二側面託架與座墊相互分開安裝的第三和第四側面託架分別相對安裝,使樞軸相互插通這些託架,並架設在該相對託架之間,在樞軸的軸線上將傾斜鎖分別組裝在相對側面託架之間,使座椅靠背在座墊的後部能夠調整角度乃至前倒、後倒地進行支承保持,並且通過復位彈簧機構將上述座椅靠背向立起方向施力支持,其特徵在於上述復位彈簧機構具有靠近樞軸設置的第一扭杆彈簧和第二扭杆彈簧,上述第一扭杆彈簧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在該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的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同樣,上述第二扭杆彈簧具有第三端部、第四端部、和在該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之間延伸的第二直線狀主軸部,通過將上述第一端部鉤搭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述第一側面託架上、且將上述第二端部鉤搭在上述座墊的上述第四託架上,來將上述第一扭杆彈簧架設在上述第一側面託架和上述第四側面託架之間,並且通過將上述第三端部鉤搭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述第二側面託架上、且將上述第四端部鉤搭在上述座墊的上述第三側面託架上,來將上述第二扭杆彈簧架設在上述第二託架和上述第三側面託架之間,使上述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和上述第二直線狀主軸部相互交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座椅,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扭杆彈簧包括在第一直線狀主軸部和上述第一端部之間彎折形成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上述第二扭杆彈簧包括在第二直線狀主軸部和上述第三端部之間彎折形成的扭轉促進用的副軸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用座椅,其特徵在於從上述第一扭杆彈簧的上述副軸部將上述第一端部彎曲成大致U字形,將該大致U字形端部從設置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上的掛環的上側插入到環內來裝配第一扭杆彈簧,並且從上述第二扭杆彈簧的上述副軸部將上述第三端部彎曲成大致U字形,將該大致U字形端部從設置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上的掛環的上側插入到環內來裝配第二扭杆彈簧。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汽車用座椅,其特徵在於將上述扭杆彈簧裝配在樞軸的背後側。
全文摘要
一種汽車用座椅,其構成為使座椅靠背的相互分開安裝的第一和第二側面託架與座墊的相互分開安裝的第三和第四側面託架分別相對安裝,使樞軸相互插通這些託架地架設在該託架相互之間,將傾斜鎖在樞軸的軸線上分別裝配在相對側面託架之間,使座椅靠背在座墊的後部可支承地保持為調整角度乃至前倒、後倒,並且通過復位彈簧機構將上述座椅靠背向立起方向施力支持,上述復位彈簧機構具有靠近樞軸設置的第一扭杆彈簧和第二扭杆彈簧,上述兩個扭杆彈簧通過其一端部鉤搭在座椅靠背對應的側面託架上,並架設在其對應的側面託架間,這兩個扭杆彈簧相互交叉。
文檔編號A47C1/02GK101087705SQ20058004427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4日
發明者豐岡修, 小島正信 申請人:東京座椅技術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