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性樹脂、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22:19:11 3
吸水性樹脂、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期望地用作衛生材料等的新型吸水性樹脂以及使用所述吸水性樹脂的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水性樹脂具有在吸收期間通過抑制凝膠堵塞而防止液體滲透速度降低的高凝膠強度且同時具有優異的保水能力。所述吸水性樹脂滿足以下條件(1)和(2):(1)具有40g/g以上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和(2)具有5,500Pa以上的總凝膠強度,所述總凝膠強度為30倍溶脹凝膠強度a、40倍溶脹凝膠強度b和50倍溶脹凝膠強度c的總和。
【專利說明】吸水性樹脂、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吸水性樹脂以及使用所述吸水性樹脂的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具有高保水能力和高凝膠強度並且期望用於衛生材料等中的吸水性樹脂,並且本發明還涉及使用所述吸水性樹脂的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吸水性樹脂已經廣泛用於包括衛生材料如紙尿布和衛生巾、農業和園藝材料如保水劑和土壤改良劑以及工業材料如止水劑和防結露劑的各種領域中。其中,吸水性樹脂特別頻繁地用於衛生材料如紙尿布和衛生巾中。
[0003]作為吸水性樹脂,例如已知澱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產物、澱粉-丙烯酸酯接枝聚合物的中和產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皂化產物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聚合物的交聯產物。
[0004]近年來,衛生物品如紙尿布和衛生巾中的吸收體傾向於變得更薄以在使用中實現更舒適的感覺。使吸收體變薄的方法的實例包括增加吸收體中吸水性樹脂的比例的方法、提高吸水性樹脂的保水能力的方法等。
[0005]在增加吸收體中吸水性樹脂的比例的方法中,當考慮在吸收體的實際使用中出現的液體分配或擴散時存在以下缺點。也就是說,當大量的吸水性樹脂通過吸收液體而變成軟凝膠時,在表層附近的吸水性樹脂吸收液體,且在表層附近的軟凝膠進一步緻密化。這抑制了液體向吸收體內部的滲透,從而妨礙內部吸水性樹脂有效地吸收液體。稱作「凝膠堵塞」的該現象明顯地降低液體擴散性並且減慢吸收體的液體滲透速度。因此,要求吸水性樹脂具有高凝膠強度以抑制凝膠堵塞的發生。然而,為了增加吸水性樹脂的凝膠強度,通常需要增加吸水性樹脂的交聯密度,這導致吸水性樹脂的保水能力下降。
[0006]同時,作為提高吸水性樹脂的保水能力的方法,考慮了降低吸水性樹脂的交聯密度的方法。然而,該方法導致吸水性樹脂的凝膠強度下降。如果在吸收體中使用這種吸水性樹脂,則由於吸水性樹脂的凝膠強度不足而發生體液滲漏,從而導致穿戴者的舒適感損失。
[0007]為了解決吸收體的這些問題,已經提出了一些製造方法來改善吸水性樹脂的性能。例如,已知的方法包括使用特定量的特定表面活性劑進行反相懸浮聚合的方法(參見,專利文獻I);在兩個以上的步驟中進行反相懸浮聚合的方法(參見,專利文獻2);在β -1, 3-葡聚糖的存在下進行反相懸浮聚合以獲得吸水性樹脂並向所獲得的吸水性樹脂中添加交聯劑以引起交聯反應的方法(參見,專利文獻3);使用特定量的過硫酸鹽作為聚合引發劑進行反相懸浮聚合的方法(參見,專利文獻4);和在亞磷酸和/或其鹽的存在下進行水溶液聚合以獲得吸水性樹脂前體且隨後將該吸水性樹脂前體與表面交聯劑混合併加熱的方法(參見,專利文獻5)。
[0008]然而,通過這些方法製造的吸水性樹脂在獲得高保水能力時具有低凝膠強度,且因此不足以實現作為吸收體所需要的性能。
[0009]現有技術文獻[0010]專利文獻
[001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345819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3-227301號公報
[0013]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8-120013號公報
[0014]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6-287233號公報
[0015]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9-124710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6]技術問題
[0017]鑑於上述現有技術的當前狀況,進行了本發明。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期望用作衛生材料等的新型吸水性樹脂以及使用所述吸水性樹脂的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水性樹脂具有優異的保水能力以及能夠在吸收期間通過抑制凝膠堵塞而防止液體滲透速度降低的高凝膠強度。
[0018]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9]本發明人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實現上述目的。結果,本發明人發現,在將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聚合以製造吸水性樹脂時優化製造條件可以得到具有高保水能力以及高凝膠強度的非常規的新型吸水性樹脂。由此完成了本發明。
[0020]具體地,本發明提供下述的吸水性樹脂以及使用所述吸水性樹脂的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
[0021]項1.一種吸水性樹脂,其滿足以下條件⑴和(2):
[0022](I)具有40g/g以上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和
[0023](2)具有5,500Pa以上的總凝膠強度,所述總凝膠強度為30倍溶脹凝膠強度a、40倍溶脹凝膠強度b和50倍溶脹凝膠強度c的總和,
[0024]所述30倍溶脹凝膠強度a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3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
[0025]所述40倍溶脹凝膠強度b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4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且
[0026]所述50倍溶脹凝膠強度c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5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
[0027]項2.—種吸收體,其包含根據項I所述的吸水性樹脂和親水性纖維。
[0028]項3.—種吸收性物品,其包含保持在液體透過性片與液體不透過性片之間的根據項2所述的吸收體。
[0029]下文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和製造所述吸水性樹脂的方法。
[0030]吸水件樹脂
[0031]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具有高保水能力且特別地,具有40g/g以上、優選40~60g/g且更優選43~55g/g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如果使用具有低於上述範圍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的吸水性樹脂製造吸收體或吸收性物品,則製得的吸水性樹脂將具有低吸收容量。這導致在大量液體的吸收中失效,從而導致液體滲漏、再潤溼等,這傾向於使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舒適感受損。[0032]吸水性樹脂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為根據後述的「吸水性樹脂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中描述的測定方法測定的值。
[0033]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具有5,500Pa以上、優選5,500~10,OOOPa且更優選6,000~9,OOOPa的總凝膠強度。總凝膠強度為由根據後述的「吸水性樹脂的凝膠強度」中描述的測定方法測定的表示30倍溶脹凝膠強度的a、表示40倍溶脹凝膠強度的b和表示50倍溶脹凝膠強度的c的總和表示的值。簡單地說,總凝膠強度通過式:總凝膠強度(Pa) =a+b+c獲得。在本文中使用時,30倍溶脹凝膠強度a表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3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40倍溶脹凝膠強度b表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4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且50倍溶脹凝膠強度c表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5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
[0034]關於在負荷下吸收體的性能,除了其與再潤溼或液體滲漏相關的性能之外,液體滲透速度也是重要的。控制液體滲透速度的因素之一是在吸收體中發生的吸水性樹脂的凝膠堵塞。凝膠堵塞現象與凝膠強度相關;凝膠強度越高,凝膠堵塞的程度越低,由此實現令人滿意的液體滲透速度。因此,優選具有高凝膠強度的樹脂。
[0035]通常,凝膠強度與吸水性樹脂的溶脹比處於權衡關係。也就是說,溶脹比增加使得凝膠強度降低。認為30~50倍的溶脹比對於吸收體中的液體滲透速度有影響。具體地,當溶脹比小於30倍時,吸收量小,且因此凝膠堵塞不會發生。當溶脹比超過50倍時,可能發生凝膠堵塞,這對於作為通常的吸收體使用不實用。因此,可以通過計算在吸收體中吸收液體並溶脹30~50倍的範圍內溶脹凝膠的總凝膠強度來判斷吸收體的性能。在本文中使用時,溶脹比是指吸水性樹脂和所吸收液體的總質量相對於吸水性樹脂的質量的比率。
[0036]當由此獲得的吸水性 樹脂的總凝膠強度小於5,500Pa時,凝膠強度不足。因此,在吸收體或吸收性物品中,在負荷下的液體吸收期間,液體的滲透由於凝膠堵塞而受到抑制,從而產生不令人滿意的液體滲透速度。
[0037]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具有優選200~600 μ m、更優選250~550 μ m且更優選300~500 μ m的中值粒徑。吸水性樹脂的中值粒徑為根據後述的「吸水性樹脂的中值粒徑」中描述的測定方法測定的值。
[0038]製造吸水性樹脂的方法
[0039]製造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的方法不受特別限制,且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可以通過例如反相懸浮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等製造。
[0040]下文詳細地描述通過反相懸浮聚合法製造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的方法。
[0041]在反相懸浮聚合法中,在石油烴分散介質中在分散穩定劑的存在下將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與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以及根據必要的交聯劑和鏈轉移劑混合併加熱以引起聚
口 ο
[0042](I)原料化合物
[0043](i)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
[0044]作為原料使用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實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在本文中使用時,「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統稱為(甲基)丙烯酸,同樣適用於下文)及其鹽;2_(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及其鹽;(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非離子性單體;(甲基)丙烯酸-N,N- 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 二乙基氨基丙酯、二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氨基的不飽和單體以及其季銨化合物。作為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可以使用選自這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
[0045]特別地,優選(甲基)丙烯酸、其鹽、(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等,且更優選(甲基)丙烯酸、其鹽、丙烯醯胺等。
[0046]在進行反相懸浮聚合時可以以水溶液使用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以增加在石油烴分散介質中的分散效率。所述單體在水溶液中的濃度不受特別限制,且通常為20質量%以上至飽和濃度以下,優選為25~70質量%且更優選為30~55質量%。
[0047]當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含有酸基如(甲基)丙烯酸、2_(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等中時,可以提前用鹼性中和劑將酸基中和。鹼性中和劑的實例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氨等的水溶液。這些鹼性中和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0048]為了增加所得吸水性樹脂的滲透壓且由此提高其吸收性能並且為了不產生由於存在過量鹼性中和劑而引起的安全性等中的任何缺點,鹼性中和劑對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所有酸基的中和度優選為10~100摩爾%且更優選為30~80摩爾%。
[0049](ii)石油烴分散介質
[0050]可用的石油烴分散介質的實例包括正己烷、正庚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2,3- 二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正辛烷等脂族烴;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環戊烷、甲基環戊烷、反-1,2- 二甲基環戊烷、順-1,3- 二甲基環戊烷、反-1,3- 二甲基環戊烷等脂環族烴;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族烴。這些石油烴分散介質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包含兩種以上石油烴分散介質的混合物的混合烴分散介質的實例包括Exxsol Heptane (由埃克森美孚公司製造,含有正庚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和甲基環己烷作為主要成分的混合烴分散介質)。在這些石油烴分散介質中,優選使用正己烷、正庚烷、環己烷、ExxsolHeptane等,因為它們在工業上易於得到、品質穩定且價格低廉。
[0051]相對於100質量份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以優選50~600質量份且更優選80~550質量份的量使用石油烴分散介質,從而除去聚合熱且容易地控制聚合溫度。
[0052](iii)分散穩定劑
[0053]作為分散穩定劑,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的實例包括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等非尚子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鹽、烷基苯橫酸鹽、烷基甲基牛橫酸鹽、聚氧化乙稀烷基苯基釀硫酸酯鹽、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磺酸鹽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等。
[0054]在上述表面活性劑中,根據單體的分散穩定性,優選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蔗糖脂肪酸酯。這些表面活性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0055]相對於100質量份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以0.1~5質量份、優選0.2~3質量份的量使用表面活性劑,從而在石油烴分散介質中,保持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優異分散狀態且獲得對應於使用量的分散效果。
[0056]可以將聚合分散劑與表面活性劑一起用作分散穩定劑。聚合分散劑的實例包括乙基纖維素、乙基羥乙基纖維素、聚環氧乙烷、馬來酸酐改性的聚乙烯、馬來酸酐改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改性的聚丁二烯、馬來酸酐改性的EPDM (乙烯-丙烯-二烯-亞甲基共聚物)等。
[0057]相對於100質量份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以0.1~5質量份、更優選0.2~3質量份的量使用聚合分散劑,從而在石油烴分散介質中,保持單體的優異分散狀態且獲得對應於使用量的分散效果。
[0058](iv)自由基聚合引發劑
[0059]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實例包括過硫酸鹽如過硫酸鉀、過硫酸銨和過硫酸鈉;過氧化物如甲基乙基酮過氧化物、甲基異丁基酮過氧化物、二叔丁基過氧化物、叔丁基異丙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乙酸叔丁酯、過氧化異丁酸叔丁酯、過氧化特戊酸叔丁酯和過氧化氫;以及偶氮化合物如2,2』 -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N-苯基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N-烯丙基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1-(2_羥基乙基)-2-咪唑啉-2-基]丙烷} 二鹽酸鹽、2,2』-偶氮雙[N-(2-羧乙基)-2_甲基丙脒]四水合物、2,2』-偶氮雙{2-甲基-N-[l,l-雙(羥基甲基)-2-羥基乙基]丙醯胺}、2,2』-偶氮雙[2-甲基-N-(2-羥基乙基)-丙醯胺]和4,4』-偶氮雙(4-氰基戍酸)。
[0060]從獲得具有高保水能力和高凝膠強度的吸水性樹脂的觀點來看,在這些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中,優選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 -偶氮雙{2-[1-(2_羥基乙基)-2_咪唑琳_2_基]丙燒} 二鹽酸鹽和2,2』 -偶氣雙[N_(2_竣乙基)-2_甲基丙脈]四水合物。這些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0061]通常,相對於每摩爾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使用量優選為0.00005~0.0002摩爾,更優選為0.00006~0.00019摩爾。使用量太少是不優選的,因為聚合反應會需要長時間。使用量太多是不優選的,因為會發生急劇的聚合反應。
[0062]所述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也可以與還原劑如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酸亞鐵和L-抗壞血酸一起用作氧化還原聚合引發劑。
[0063](V)交聯劑
[0064]在本發明中,優選在交聯劑(在下文中,有時稱為「內部交聯劑」)的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內部交聯劑的實例包括通過使多元醇與不飽和酸反應而獲得的不飽和聚酯,所述多元醇例如為二醇或三醇,諸如(聚)乙二醇(「(聚)「是指有和沒有前綴「聚」的兩種情況,下文中同樣)、(聚)丙二醇、1,4-丁二醇、三羥甲基丙烷或(聚)甘油,所述不飽和酸諸如為(甲基)丙烯酸、馬來酸或富馬酸;雙丙烯醯胺,諸如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通過使聚環氧化物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獲得的二-或三_(甲基)丙烯酸酯;通過使多異氰酸酯如甲苯二異氰酸酯或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反應而獲得的二(甲基)丙烯酸的氨基甲醯酯;具有兩個以上可聚合不飽和基團的化合物如烯丙基化澱粉、烯丙基化纖維素、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N,N』,r-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和二乙烯基苯;二縮水甘油基醚化合物如(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和(聚)甘油二縮水甘油基醚;環氧滷丙烷化合物如環氧氯丙烷、環氧溴丙烷和α -甲基環氧氯丙烷;具有兩個以上反應性官能團的化合物,例如異氰酸酯化合物如2,4-甲苯二異氰酸酯和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氧雜環丁烷化合物如3-甲基-3-氧雜環丁烷甲醇、3-乙基-3-氧雜環丁烷甲醇、3- 丁基-3-氧雜環丁烷甲醇、3-甲基-3-氧雜環丁烷乙醇、3-乙基-3-氧雜環丁烷乙醇和3-丁基-3-氧雜環丁烷乙醇;等等。這些內部交聯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0065]從充分提高所得吸水性樹脂的保水能力和凝膠強度的觀點來看,相對於每摩爾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內部交聯劑的使用量優選為0.000001~0.001摩爾。
[0066](vi)鏈轉移劑
[0067]在本發明中,優選在鏈轉移劑的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鏈轉移劑的類型不受特別限制。其實例包括硫醇如乙硫醇、丙硫醇和十二硫醇;硫羥酸如硫代乙醇酸、硫代蘋果酸、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及它們的鹽;仲醇如異丙醇;含磷化合物;
坐坐寸寸ο
[0068]在這些鏈轉移劑中,含磷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亞磷酸化合物如亞磷酸的正鹽(例如,亞磷酸二鈉、亞磷酸二鉀、亞磷酸二銨等)、亞磷酸的酸式鹽(例如,亞磷酸氫鈉、亞磷酸氫鉀、亞磷酸氫銨等)和亞磷酸;磷酸化合物如磷酸的正鹽(例如,磷酸鈉、磷酸鉀、磷酸銨等)、磷酸的酸式鹽(例如,磷酸二氫鈉、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銨等)和磷酸;次磷酸化合物如次磷酸鹽(例如,次磷酸鈉、次磷酸鉀、次磷酸銨等)和次磷酸;焦磷酸、三聚磷酸、多磷酸、及它們的鹽;磷酸三甲酯、次氮基三(亞甲基磷酸);等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所述含磷化合物的水合物。
[0069]這些鏈轉移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0070]在鏈轉移劑中,優選硫代蘋果酸、異丙醇、亞磷酸化合物、磷酸化合物和次磷酸化合物,且特別優選亞磷酸二鈉、磷酸二氫鈉和次磷酸鈉,因為其添加改善了所實現的效果並且導致獲得具有高保水能力和高凝膠強度的吸水性樹脂。
[0071]相對於每摩爾所使用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鏈轉移劑的使用量優選為0.00001~0.0002摩爾,更優選為0.00002~0.00019摩爾。當鏈轉移劑的使用量太少時,傾向於不能獲得具有高保水能力和高凝膠強度的吸水性樹脂。另外,當使用量太多時,傾向於不能實現反映添加量的效果。
[0072](2)反相懸浮聚合法
[0073]在本發明中,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可以通過在含有上述分散穩定劑的石油烴分散介質中使用上述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反相懸浮聚合法聚合。此時,為了獲得具有高凝膠強度和優異保水能力的吸水性樹脂,優選在內部交聯劑、鏈轉移劑等的存在下在上述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
[0074]在本發明中,相對於100質量份的上述石油烴分散介質,可以使用10~200質量份的量的水。從改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分散狀態的觀點來看,水的使用量優選為10質量份以上。並且,從改善工業生產的觀點來看,水的使用量優選為200質量份以下,這是經濟上期望的。
[0075]聚合反應的反應溫度根據所使用的自由基聚合引發劑而變化。反應溫度太低(低於20°C)是不優選的,因為聚合時間會長。為了除去聚合熱並進行平穩的聚合反應,反應溫度的上限優選為110°C。從這些觀點來看,反應溫度通常為20~110°C且優選為40~80°C。通常,反應時間優選 為0.5~4小時。
[0076]在本發明中,可以在一個步驟中或在兩個以上的多個步驟中進行反相懸浮聚合。從提高生產率的觀點來看,步驟的數目優選為2或3。[0077]可以在通過上述方法進行第一步驟中的反相懸浮聚合之後,通過使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與通過第一步驟中的聚合反應獲得的反應混合物混合,通過與第一步驟中相同的方法來進行第二步驟和後續步驟中的每一個步驟中的反相懸浮聚合。可以通過除了添加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之外還添加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內部交聯劑、鏈轉移劑等,在與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相同條件下進行第二步驟和後續步驟中的每一個步驟中的反相懸浮聚合,基於第二步驟和後續步驟中的每一個步驟中的反相懸浮聚合期間添加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量,各成分相對於所述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摩爾比在上述範圍內。
[0078](3)後交聯
[0079]在本發明中,為了獲得具有高凝膠強度和優異保水能力的期望吸水性樹脂,優選在完成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聚合之後並在乾燥所得樹脂之前的工藝中添加後交聯劑且進行後交聯處理。
[0080]可以使用任何後交聯劑,只要其可以與吸水性樹脂中的羧基反應即可。後交聯劑的典型實例包括多元醇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4-丁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和(聚)甘油;二縮水甘油基醚化合物如(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和(聚)甘油二縮水甘油基醚;環氧滷丙烷化合物如環氧氯丙烷、環氧溴丙烷和α -甲基環氧氯丙烷;以及具有兩個以上反應性官能團的化合物,例如異氰酸酯化合物如2,4-甲苯二異氰酸酯和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這些後交聯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另外,後交聯劑可以溶解於水、有機溶劑等中以便使用。
[0081]後交聯劑的量不能一概確定,因為其根據後交聯劑的類型而變化。然而,當後交聯劑的量太少時,吸水性樹脂的表面交聯密度不足,從而減弱凝膠強度。當後交聯劑的使用量太多時,吸水性樹脂的保水能力傾向於下降。因此,相對於每摩爾用於聚合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的總量,後交聯劑的使用量通常為0.00001~0.01摩爾、優選為0.00005~0.005摩爾且更優選0.0001~0.002摩爾。
[0082]添加後交聯劑的時間不`受特別限制,只要其在聚合完成之後添加即可。相對於總共100質量份的用於獲得吸水性樹脂的水溶性烯屬不飽和單體,優選在I~400質量份的水、更優選5~200質量份的水且最優選10~100質量份的水的存在下添加後交聯劑。
[0083]當使用後交聯劑時,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水或親水性有機溶劑作為溶劑。親水性有機溶劑的實例包括低級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和異丙醇;酮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醚如乙醚、二氧六環和四氫呋喃;醯胺如N,N-二甲基甲醯胺;亞碸如二甲亞碸;等等。這些親水性有機溶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以其兩種以上組合使用。親水性有機溶劑也可以作為與水的混合溶劑使用。
[0084]後交聯反應中的反應溫度優選為50~250°C,更優選為60~180°C,更優選為60~140°C且還更優選為70~120°C。另外,雖然後交聯反應時間不能一概確定,因為其根據反應溫度、交聯劑的類型和量等而變化,但是後交聯反應時間通常為I~300分鐘且優選為5~200分鐘。
[0085](4)乾燥
[0086]在本發明中,乾燥可以在常壓或減壓下進行,且也可以在氮氣流等下進行以增加乾燥效率。當在常壓下進行乾燥時,乾燥溫度優選為70~250°C,更優選為80~180°C,更優選為80~140°C且還更優選為90~130°C。當在減壓下進行乾燥時,乾燥溫度優選為60~100°C且更優選為70~90°C。
_7] 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
[0088]本發明的吸收體包含本發明的上述吸水性樹脂和親水性纖維。所述吸收體的結構的實例包括通過均勻地共混吸水性樹脂和親水性纖維而獲得的混合結構;其中吸水性樹脂夾在層狀親水性纖維之間的夾層結構;和其中將吸水性樹脂和親水性纖維用薄紙包裹的結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例。
[0089]親水性纖維的實例包括纖維素纖維如由木材獲得的棉狀紙漿、機械紙漿、化學紙漿和半化學紙漿;人造纖維素纖維如人造絲和乙酸酯;以及由合成樹脂形成的纖維如親水化處理過的聚醯胺、聚酯和聚烯烴。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例。
[0090]另外,為了提高吸收體的形狀保持性能,本發明的吸收體也可以含有其他成分如包括熱熔性合成纖維、熱熔膠粘劑、膠粘性乳液等的膠粘性粘合劑。
[0091]在本發明的吸收體中吸水性樹脂的含量優選為5~80質量%,更優選為10~70質量%且還更優選為15~60質量%。當吸水性樹脂的含量太少時,吸收體的吸收容量傾向於降低,從而導致液體滲漏和再潤溼增加。另外,當吸水性樹脂的含量太多時,吸收體的成本傾向於增加且吸收體的觸感傾向於硬化。
[0092]本發明的上述吸收體保持在允許液體通過的液體透過性片(頂片)與不允許液體通過的液體不透過性片(後片)之間,並且可以由此形成吸收性物品。液體透過性片布置在接觸身體的側上且液體不透過性片布置在與接觸身體的側相反的側上。
[0093]液體透過性片的實例包括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醯胺等形成的無紡布和多孔合成樹脂片。液體不透過性片的實例包括由合成樹脂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形成的膜;由這些合成樹脂與無紡布的複合材料形成的膜;等等。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例。`
[0094]吸收性物品的類型不受特別限制。吸收性物品的代表性實例包括衛生材料如紙尿布、衛生巾和失禁墊;寵物用吸尿材料;土木工程和建築用材料如包裝材料;食品保鮮劑如滴流吸收劑和致冷劑;農業和園藝材料如土壤用保水材料等。
[0095]發明的有利效果
[0096]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具有諸如高保水能力和高凝膠強度的性能。因此,使用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可以提供在液體滲透速度等方面具有優異性能的吸收體以及使用所述吸收體的各種吸收性物品。特別地,本發明的吸收性樹脂可以合適地用於衛生材料如紙尿布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97][圖1]顯示用於測定吸收性樹脂的凝膠強度的裝置的一般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98]下文參考實施例和比較例詳細地解釋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下述實施例。
[0099]通過以下方法對各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獲得的吸水性樹脂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中值粒徑和凝膠強度進行評價。
[0100][0101]在500-mL燒杯中稱出500g0.9質量%的氯化鈉水溶液(生理鹽水)。在600rpm下攪拌溶液的同時,將2.0g吸水性樹脂分散在其中以使得不形成結塊。將溶液在攪拌狀態下靜置30分鐘以使得吸水性樹脂充分溶脹。隨後,將溶液傾入棉袋(60號Cottonbroad,100mm(W) X 200mm(H)),且將棉袋的上部用橡皮圈封住。使用設定在167G離心力下的脫水機(由國產離心機株式會社製造,產品編號:H-122)將棉袋脫水I分鐘,且測定脫水後的含有溶脹凝膠的棉袋的質量Wa (g)。在不添加吸水性樹脂的情況下重複相同操作,且測定溼潤時的空棉袋的質量Wb (g)。保水能力通過下式計算:
[0102]生理鹽水保水能力(g/g) = [Wa-Wb] (g)/吸水性樹脂的質量(g)
[0103]
[0104]將0.25g無定形二氧化娃(德固賽日本株式會社(Degussa Japan),產品編號:Sipernat200)作為潤滑劑與50g吸水性樹脂混合。
[0105]從頂部按順序組合具有850 μ m、600 μ m、500 μ m、425 μ m、300 μ m、250 μ m 和
150 μ m的篩孔的JIS標準篩以及接收託盤。將所述吸水性樹脂置於組合篩的頂篩上,且使用羅太普(Ro-tap)振篩機振蕩20分鐘以進行分級。
[0106]在分級之後,將殘留在各篩上的吸水性樹脂的質量計算為相對於總質量的質量百分數,且將質量百分數以粒徑遞減的順序積分。由此,將篩孔與殘留在篩上的吸水性樹脂的質量百分數的積分值之間的關係繪製在對數概率紙上。通過用直線連接概率紙上的點,獲得對應於50%百分數的積分質量百分數的粒徑作為中值粒徑。
[0107]
[0108]本發明的吸水性樹脂的凝膠強度為使用具有如圖1中所示的測定原理的裝置Y(諸如M-303型Neocardmeter,由飯尾電氣株式會社製造)在以下條件下測定的值。
[0109]裝置Y包含支持構件1、用於保持測定樣品(凝膠)6的可動底板2、用於驅動可動底板2的驅動構件3和測定構件4。
[0110]在支持構件I中,底座12固定到位於支持板10上的支持柱11的上部。可動底板2連接到支持柱11以可以上下移動。在底座12上,安裝脈衝電動機30且可動底板2通過旋轉滑輪31經由線路32上下移動。
[0111]在測定構件4中,將具有盤的壓敏軸43經由精密彈簧41和連接軸42裝備到用於測定由變形引起的應變的負荷傳感器40。根據測定條件,盤的直徑可以變化。可以將重物5放置在具有盤的壓敏軸43上。
[0112]下面描述裝置Y的工作原理。
[0113]精密彈簧41固定到布置在精密彈簧41上的負荷傳感器40 (應力檢測計)並連接到布置在精密彈簧41下面的具有盤的壓敏軸43。在將預定的重物5放置在其上的情況下,使具有盤的壓敏軸43垂直懸置。具有放置在其上的測定樣品6的可動底板2由於脈衝電動機30的旋轉而以固定速度向上移動。通過精密彈簧41對樣品6施加恆速負荷,且通過負荷傳感器40測定由變形引起的應變並測定計算硬度。
[0114]在100-mL燒杯中稱出29.0g(用於30倍溶脹)生理鹽水,且將磁力攪拌棒(8mm(直徑)X30mm,沒有環)放於其中,且將燒杯置於磁力攪拌器(由Iuchi株式會社製造,型號:HS-30D)上。隨後將磁力攪拌棒的旋轉調節為600rpm。
[0115]接著,在攪拌的同時將1.0g吸水性樹脂加到燒杯中。繼續攪拌直至渦流消失且液面變水平,由此獲得凝膠(測定樣品6)。
[0116]在I小時之後,使用裝置Y(Neocardmeter,M-303型,由飯尾電氣株式會社製造,壓敏軸的盤的直徑:16mm,負荷:100g,託架速度:7秒/英寸,且測定模式:粘稠)測定凝膠的硬度。基於所得硬度值(達因(dyne)/cm2),使用下式計算凝膠強度(0.1:單位校正因子(達因 /cm2 — Pa))。
[0117]凝膠強度a (Pa) =[硬度值]X 0.1
[0118]接著,使用相同操作測定凝膠強度b和凝膠強度c,不同之處在於將生理鹽水的量分別變為39.0g (用於40倍溶脹)和49.0g (用於50倍溶脹)。
[0119]將由凝膠強度a、b和c的總和表示的指數確定為總凝膠強度。
[0120]總凝膠強度(Pa)=凝膠強度a+凝膠強度b+凝膠強度c
[0121][實施例1]
[0122]在通風室中準備裝備有攪拌器、兩節槳葉、回流冷凝器、滴液漏鬥和氮氣引入管的具有IlOmm內徑的2-L圓底圓筒型可拆式燒瓶。
[0123]將290g正庚烷放入該燒瓶中且向其中添加0.74g蔗糖硬脂酸酯(由三菱化學食品株式會社製造,Ryoto sugar ester S-370)和0.74g馬來酸酐改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由三井化學株式會社製造,H1-waxl 105A)。在攪拌的同時使溫度升高到80°C以溶解表面活性劑,且此後將溶液冷卻到50°C。
[0124]單獨地,將92g (1.02摩爾)80質量%的丙烯酸水溶液放入500_mL錐形瓶中,且在外部冷卻下向其中滴加146.0g21質量%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以進行75摩爾%中和。此後,向其中添加0.030g(0.111毫摩爾)的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0.010g(0.0649毫摩爾)的作為內部交聯劑的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和
5.4mg(0.0509毫摩爾)作為鏈轉移劑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並使它們溶解,由此製備第一步驟的單體水溶液。
[0125]將全部量的第一步驟的單體水溶液添加到該可拆式燒瓶中,且將體系的內部用氮氣充分置換。此後,將該燒瓶浸於70°C的水浴中以使溫度升高,且將第一步驟的聚合進行30分鐘,由此獲得第一步驟的反應混合物。
[0126]單獨地,將128.8g(l.43摩爾)80質量%的丙烯酸水溶液放入另一個500_mL錐形瓶中,且在外部冷卻下向其中滴加159.0g27質量%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以進行75摩爾%中和。此後,向其中添加0.042g(0.155毫摩爾)的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0.012g(0.0778毫摩爾)的作為內部交聯劑的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和7.6mg(0.0717毫摩爾)的作為次磷酸化合物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並使它們溶解,由此製備第二步驟的單體水溶液。
[0127]將所述第一步驟的反應混合物冷卻到28°C。在相同溫度下向其中添加所述第二步驟的單體水溶液,且使得吸收30分鐘。同時,將體系的內部用氮氣充分置換。此後,將燒瓶再次浸於70°C的水浴中以升高溫度,且使第二步驟的聚合進行30分鐘。
[0128]在第二步驟的聚合之後,將反應混合物使用125°C的油浴加熱,且在使用水和正庚烷的共沸蒸餾使正庚烷回流的同時將240g水蒸出到體系外部。此後,向其中添加4.42g(0.51毫摩爾)2質量%的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水溶液,且在80°C下對混合物進行後交聯反應2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使用125°C的油浴加熱並通過蒸發正庚烷而乾燥,由此獲得230.3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0129][實施例2]
[0130]重複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在進行第二步驟的聚合之後蒸出到體系外部的水的量變為245g,由此獲得228.7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
果O
[0131][實施例3]
[0132]重複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在進行第二步驟的聚合之後蒸出到體系外部的水的量變為250g,由此獲得226.9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
果O
[0133][實施例4]
[0134]重複與實施例2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18g (0.0664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25g(0.0922毫摩爾),並且將作為鏈轉移劑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3.8mg(0.0359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5.3mg(0.0500毫摩爾),由此獲得230.7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
[0135][實施例5]
[0136]重複與實施例2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51g(0.188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72g(0.265毫摩爾),由此獲得229.1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
[0137][實施例6]
[0138]重複與實施例2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 -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44g(0.162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61g(0.225毫摩爾),並且將作為鏈轉移劑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15g(0.142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21g(0.198毫摩爾),由此獲得228.2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O
[0139][實施例7]
[0140]重複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 -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44g(0.162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61g(0.225毫摩爾),並且將作為鏈轉移劑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20g(0.189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28g(0.264毫摩爾),由此獲得230.2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O
[0141][比較例I]
[0142]在通風室中準備裝備有攪拌器、兩節槳葉、回流冷凝器、滴液漏鬥和氮氣引入管的具有IlOmm內徑的2-L圓底圓筒型可拆式燒瓶。
[0143]將290g正庚烷放入該燒瓶中且向其中添加0.74g蔗糖硬脂酸酯(由三菱化學食品株式會社製造,Ryoto sugar ester S-370)和0.74g馬來酸酐改性的乙烯-丙烯共聚物(由三井化學株式會社製造,H1-waxl 105A)。在攪拌的同時使溫度升高到80°C以溶解表面活性劑,且此後將溶液冷卻到50°C。
[0144]單獨地,將92g (1.02摩爾)80質量%的丙烯酸水溶液放入500_mL錐形瓶中,且在外部冷卻下向其中滴加146.0g21質量%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以進行75摩爾%中和。此後,向其中添加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0.llg(0.41毫摩爾)的過硫酸鉀和作為內部交聯劑的
0.01Og (0.0649毫摩爾)的N,N』 -亞甲基雙丙烯醯胺並使它們溶解,由此製備第一步驟的單體水溶液。
[0145]將全部量的第一步驟的單體水溶液添加到該可拆式燒瓶中,且將體系的內部用氮氣充分置換。此後,將該燒瓶浸於70°C下的水浴中以使溫度升高,且將第一步驟的聚合進行30分鐘,由此獲得第一步驟的反應混合物。
[0146]單獨地,將128.8g (1.43摩爾)80質量%的丙烯酸水溶液放入另一個500-mL錐形瓶中,且在外部冷卻下向其中滴加159.0g27質量%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以進行75摩爾%中和。此後,向其中添加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0.039g(0.144毫摩爾)的過硫酸鉀和作為內部交聯劑的0.012g(0.0778毫摩爾)的N,N』 -亞甲基雙丙烯醯胺並使它們溶解,由此製備第二步驟的單體水溶液。
[0147]將第一步驟的反應混合物冷卻到28°C。在相同溫度下向其中添加第二步驟的單體水溶液,且使得吸收30分鐘。同時,將體系的內部用氮氣充分置換。此後,將燒瓶再次浸於70°C的水浴中以升高溫度,且使第二步驟的聚合進行30分鐘。
[0148]在第二步驟的聚合之後,將反應混合物使用125°C的油浴加熱,且在使用水和正庚烷的共沸蒸餾使正庚烷回流的同時將240g水蒸出到體系外部。此後,向其中添加
4.42g(0.51毫摩爾)2質量%的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水溶液,且在80°C下對混合物進行後交聯反應2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使用125°C的油浴加熱並通過蒸發正庚烷而乾燥,由此獲得229.3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
[0149][比較例2]
[0150]重複與比較例I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在進行第二步驟的聚合之後蒸出到體系外部的水的量變為250g,由此獲得227.7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
果O
[0151][比較例3]
[0152]重複與比較例I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在進行第二步驟的聚合之後蒸出到體系外部的水的量變為258g,由此獲得227.5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
果O
[0153][比較例4]
[0154]重複與實施例2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12g(0.0442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17g(0.0627毫摩爾),由此獲得229.5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
[0155][比較例5]
[0156]重複與實施例3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鏈轉移劑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1.0mg (0.00943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1.4mg(0.0132毫摩爾),由此獲得225.2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
[0157][比較例6]
[0158]重複與實施例3中相同的操作,不同之處在於,將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的2,2』 -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在第一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60g(0.221毫摩爾)且將其在第二步驟中的使用量變為0.084g(0.310毫摩爾)並且不使用作為鏈轉移劑的次磷酸鈉單水合物,由此獲得226.4g吸水性樹脂。表1顯示各性能的測定結果。
[0159]使用在各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獲得的吸水性樹脂,根據如下所述的方法製造並評價吸收體和吸收性物品。表1顯示結果。
[0160]
[0161](a)人工尿的製備
[0162]將蒸餾水(適量)、氯化鈉^Og)、氯化鈣二水合物(1.8g)和氯化鎂六水合物(3.6g)放入IO-L容器中並溶解。隨後,向其中添加0.02g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且進一步添加蒸餾水以將水溶液的總質量調節到6,000g。用少量藍色I號對溶液進行染色,由此製備人工尿。
[0163](b)吸收性物品的製造
[0164]通過空氣抄造技術將IOg吸水性樹脂和IOg粉碎的紙漿(產品名稱:Rayfloc,由Rayoneir製造)均勻混合以形成具有42cmX 12cm的尺寸的片狀吸收體芯。隨後在將吸收體芯夾在兩片薄紙之間的同時,通過輥壓機對其進行壓縮以獲得吸收體,所述薄紙各自具有與吸收體芯相同的尺寸和16g/m2的基本重量。此後,將具有與吸收體相同的尺寸和22g/m2的基本重量的由聚乙烯製成的通氣`型多孔液體透過性片布置在吸收體上面,且將具有相同尺寸和重量的由聚乙烯製成的液體不透過性片布置在吸收體的下面以夾住吸收體,由此獲得吸收性物品。
[0165](C)液體滲透時間
[0166]為了評價液體滲透速度,以如下方式測定液體滲透時間。液體滲透時間越短,液體滲透速度越快。
[0167]將吸收性物品放置在水平臺上。將測定裝置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中心部分。該測定裝置設置有具有3cm內徑的液體注入缸,該缸位於具有IOcmX IOcm的尺寸和2kg的重量的重物的中心。將50mL人工尿一次性傾入缸中且使用秒表來測定人工尿從缸中完全消失所需要的時間。將其視為第一液體滲透時間(秒)。接著,除去缸,且以原樣儲存吸收性物品。分別在第一次注入人工尿開始後的30分鐘和60分鐘,將測定裝置放置在與第一次相同的位置,且進行相同操作來測定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液體滲透時間(秒)。將第一操作至第三操作的以秒計的總時間確定為總液體滲透時間。液體滲透時間越短,吸收性物品越合乎需要。例如,總液體滲透時間優選為300秒以下。
[0168](d)再潤溼量
[0169]在從完成測定液體滲透時間的測定起經過60分鐘之後,在吸收性物品上用於傾入人工尿的位置附近放置預先測定了質量((Wc(g),約50g)的各邊為IOcm的濾紙片,並在濾紙上放置底面積為IOcmX IOcm的5_kg重物。在施加負荷5分鐘之後,測定濾紙的質量(Wd(g)),且將增加的質量視為再潤溼量(g)。再潤溼量越小,吸收性物品將越優選。例如,再潤溼量優選為Sg以下。
[0170]再潤溼量(g)=Wd-Wc
[0171]表1
[0172]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水性樹脂,其滿足以下條件(I)和(2): (1)具有40g/g以上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和 (2)具有5,500Pa以上的總凝膠強度,所述總凝膠強度為30倍溶脹凝膠強度a、40倍溶脹凝膠強度b和50倍溶脹凝膠強度c的總和, 所述30倍溶脹凝膠強度a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3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 所述40倍溶脹凝膠強度b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4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且 所述50倍溶脹凝膠強度c為通過以使得凝膠和生理鹽水的總質量為凝膠質量的50倍的量將生理鹽水加到凝膠中而進行溶脹時的凝膠強度。
2.一種吸收體,其包含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性樹脂和親水性纖維。
3.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含保持在液體透過性片與液體不透過性片之間的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體。
【文檔編號】A61F13/53GK103502287SQ201280019586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1日
【發明者】近藤公彥, 楳座隆介, 高松嘉津義, 鷹取潤一 申請人:住友精化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