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觀景合院別墅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1:55:41 3
專利名稱:坡地觀景合院別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別墅結構,特別一種建築在山坡上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
背景技術:
傳統的別墅建築,一般分為獨棟別墅和聯排別墅,獨棟別墅的佔地面積大,有較大面積的親地花園,親地性好,但其佔地面積過大,土地資源浪費大,總價太高,在現實生活中,多數群體都無力購買;聯排別墅為多戶連成一排,各戶均為多層結構,戶內上樓,各戶為獨立的進門,各戶的接地層有自己的親地露天花園,但也因其佔地面積較大,土地資源浪費較大,價格高,有能力購買的人群較少。另外傳統的花園樓房(俗稱花園洋房),為直立單元式多層住宅樓房的變體,每個單元的各層住戶共用一個公共樓梯上下。這種花園樓房除了接地的一層和頂層可設置露天花園以外,其餘各層雖可以設置面積較大的陽臺花園,但是這些陽臺花園的頂部被上層遮擋不露天,會影響植物的種植、生長,實際上失去花園樓房的真實意義。而且,上述的聯排別墅和花園樓房通常都是多層樓房,戶建築面積都較大,如果在坡度大於15度的坡地依山建房,其平地基挖掘的土石方量大,棄土運輸量大,建築工期延長,導致建築成本增加,而且這種大量土石方的挖棄,還會形成陡峭山壁,使建築周邊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留下災害隱患,並嚴重破壞建築周邊的自然景觀;同時,所建樓房的面向經挖掘後的山壁一方的採光也受影響;而且,當將這些樓房呈前後排列布局時,前排的樓房還會遮擋後排樓房的觀景視野,影響居住的舒適性。在土地資源越來越匱乏的現狀下,怎樣能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山地,建造戶建築面積較小,能為多數群體購買的,居住舒適,觀景視野不被遮擋的坡地別墅建築,一直是建築設計上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它包括設於多級臺階地基上連為一體的階梯狀多戶樓房,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均具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的露臺採用挑梁結構,其餘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觀景露臺為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的屋頂。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能夠適應坡地的山勢形成階梯狀多戶樓房建築,各戶均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具有很好的親地性綠化效果和舒適性觀景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樓房結構的房體,所述樓房結構的房體包括設於多級臺階地基上連為一體的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均具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起居室連接該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臥室連接該戶的觀景露臺;其中,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與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為同一水平高度,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屋頂為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的觀景露臺,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的第二層採用挑梁設置觀景露臺。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中間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為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
3[0006]所述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通過公共通道連接房體外界的公路。所述公共通道分為上、下公共通道,上公共通道從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下公共通道從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上、下公共通道之間不相通。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的面積為12 25m2。各戶的觀景露臺的面積為15 40m2。所述各級階梯的樓房橫向分布2 3戶,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設置圍牆或柵欄與外界隔開,在圍牆或柵欄設置入戶門,各戶的觀景露臺之間通過隔牆或柵欄隔開。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至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的底層的坡度為20 35度。由於採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具有以下優點1.樓房結構的房體包括設於多級臺階地基上連為一體的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由此使多戶樓房能夠順應山地的地勢建築形成合於一幢的院落結構形式,可以儘可能地減少佔地面積,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也減少了地基的挖方量,使建築成本降低,同時也減小對山地的自然環境的破壞,能夠使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很好地融合在周圍的自然環境之中。2.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均具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設置入戶門,各戶的起居室連接該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臥室連接該戶的觀景露臺。接地露天庭園使各戶的庭園設計都有很好的親地性,並使接地露天庭園栽種的植物能夠接受自然雨露的沐浴,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而觀景露臺又使各戶都有能夠觀賞周圍自然風景和種植盆栽植物的露臺,使住家環境自然體驗得到提升。3.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與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為同一水平高度,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屋頂為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的觀景露臺,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的第二層採用挑梁設置觀景露臺。這樣使每戶的觀景露臺都不會被遮擋,各戶都能在自家的觀景露臺一覽無餘的觀賞周圍的自然景觀,充分享受自然美景。4.所述各級階梯的樓房橫向分布2 3戶,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設置圍牆或柵欄與外界隔開,在圍牆或柵欄設置入戶門,各戶的觀景露臺之間通過隔牆或柵欄隔開,使各戶的獨享空間和私密性得到保證。5.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中間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為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該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通過公共通道連接房體外界的公路。尤其是所述公共通道分為上、下公共通道,上公共通道從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下公共通道從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上、下公共通道之間不相通。這樣使位於中間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能夠從公共通道直達自家的接地露天庭園,而且縮短了從公路經公共通道入戶的路徑。本實用新型坡地觀景合院別墅採用順應山勢的階梯狀建築結構,能夠適應坡度在 20 35度之間的坡地建築,展現了顯山、露林、隱城的規劃理念,將其建築在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因其房體的高度不高,一般在每級階梯上的樓房的樓層一般為2 3層結構,不會遮擋周圍的山體、自然林,並能在各戶露臺上觀賞周圍山林景致,故能夠顯山、露林;同時各戶都有自家的接地露天庭園,在接地露天庭園栽種的樹木與周圍的山林互相映襯,使房體隱於樹林環境之中;這種結構的建築,基本上不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而且能夠使建築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很好地融為一體,增添美感。同時,由多戶合為一體的呈階梯狀多層的別墅建築,與現有的獨院別墅和聯排別墅相比,既保持了別墅具有親地性庭園的特性,又降低了建築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房體俯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面視圖;圖3為房體的第五層平面圖;圖4為房體的第四層平面圖;圖5為房體的第三層平面圖;圖6為房體的第二層平面圖;圖7為房體的第一層平面圖。附圖中,1為第一級階梯,2為第二級階梯,3為第三級階梯,4為第四級階梯,5為上公共通道,6為下公共通道,a為入戶門,b為接地露天庭園,c為觀景露臺,d為臥室,e為起居室。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坡地觀景合院別墅的一種實施例,包括樓房結構的房體,所述樓房結構的房體包括設於多級臺階地基上連為一體的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 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在順應山坡地勢從下向上的四級臺階的地基上,建築成連為一體的呈四級階梯的多層多戶樓房房體,其中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和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分別相鄰盤山公路。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至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的底層的坡度為20 35度,本實施例的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底層至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的底層的坡度為22度左右,樓房的樓層為2 3層,一般採用兩層樓結構,由此構成總體樓層為五層的階梯狀多層多戶樓房。該樓房每層的層高為3m,當然每層的層高也可以根據坡度的大小,結合房屋開間面積的大小進行調整。所述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均具有獨自的觀景露臺c和接地露天庭園b,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b的面積為12 25m2,各戶的觀景露臺c的面積為15 40m2,使每戶都至少有一個面積相對較大的接地露天庭園b和觀景露臺c,供自家栽種花草樹木,美化自己的家園。所述各級階梯的樓房橫向分布2 3 戶,本實施例的第一級階梯1和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設為兩戶,中間的第二階梯2、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設為三戶。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b設置圍牆或柵欄與外界隔開,在圍牆或柵欄設置入戶門a,使接地露天庭園形成各戶自家獨享的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觀景露臺c之間通過隔牆或柵欄隔開,使各戶具有自家獨享的觀景露臺;這樣各戶在自家的接地露天庭園和觀景露臺的活動不會相互幹涉。各戶的起居室e連接該戶的接地露天庭園b,各戶的臥室d連接該戶的觀景露臺C。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與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為同一水平高度,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屋頂為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的觀景露臺c,最下一級階梯即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的第二層採用挑梁設置觀景露臺C。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中間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 b為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的接地露天庭園a和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的接地露天庭園a為樓房距公路之間的地面,由院牆或柵欄圍成;而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 b通過公共通道連接房體外界的盤山公路。所述公共通道分為上、下公共通道,上公共通道 5從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b,下公共通道6從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b,上、下公共通道之間不相通。本實施例的上公共通道一端通至盤山公路的上段,另一端從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連接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b ;下公共通道6的一端通至盤山公路的下段,另一端從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第二級階梯2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b。 所述各戶的廚房均設於樓房底層,或位於接地露天庭園旁,或位於起居室旁。所述各戶衛生間位於起居室旁,也可設於臥室旁。見圖3,本實施例的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屋頂為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兩戶的觀景露臺4c,且分別與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各戶第二層的臥室4d相連構成房體的第五層,第三級階梯3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北的上空位於兩戶的觀景露臺如之間。見圖4,第二級階梯2的樓房屋頂為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三戶的觀景露臺3c,且分別與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各戶第二層的臥室3d相連,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底層的起居室如與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第二層的臥室3d構成房體的第四層,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底層的起居室如和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第二層的臥室3d之間為第三級階梯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北的上空,第四級階梯4的樓房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4b設於第四級階梯4的地面,用圍牆圍在樓房旁,入戶門如設於圍牆。見圖5,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北位於第三級階梯3各戶底層的起居室3e旁,入戶門3a設於隔離各戶的圍牆,各戶的入戶門3a與上公共通道5相連,第三級階梯3的樓房各戶的起居室!Be與第二級階梯2的樓房各戶的第二層臥室2d構成房體的第三層,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的屋頂為第二級階梯2的樓房各戶的觀景露臺2c。見圖6,第二級階梯2的樓房各戶的起居室加與接地露天庭園2b以及第一級階梯 1的樓房第二層的臥室Id和觀景露臺Ic構成房體的第二層,第二級階梯2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2b位於第二級階梯2樓房底層的起居室2e與第一級階梯1樓房第二層的臥室Id之間,各戶的入戶門加設於接地露天庭園2b,與下公共通道6連接,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的各戶的觀景露臺Ic分別與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第二層的臥室Id相連,採用挑梁結構設置。見圖7,第一級階梯1的樓房各戶底層的起居室Ie為房體的第一層,該樓房旁地面用圍牆圍住的接地露天庭園Ib與起居室Ie連接,入戶門Ia設於圍牆。本坡地觀景合院別墅不僅僅限於上述實施例,其多級階梯也可以設為三級階梯結構,或者設為五級階梯結構,乃至更多級階梯結構,以順應山勢斜坡的長度。
權利要求1.一種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包括樓房結構的房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樓房結構的房體包括設於多級臺階地基上連為一體的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均具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起居室連接該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臥室連接該戶的觀景露臺;其中,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與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為同一水平高度,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屋頂為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的觀景露臺,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的第二層採用挑梁設置觀景露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中間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為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所述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通過公共通道連接房體外界的公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所述公共通道分為上、下公共通道,上公共通道從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下公共通道從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下方經過接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各戶的天井式接地露天庭園,上、下公共通道之間不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的面積為12 25m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各戶的觀景露臺的面積為 15 40m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所述各級階梯的樓房橫向分布2 3戶,各戶的接地露天庭園設置圍牆或柵欄與外界隔開,在圍牆或柵欄設置入戶門,各戶的觀景露臺之間通過隔牆或柵欄隔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其特徵在於所述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的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至最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的底層的坡度為20 35度。
專利摘要一種坡地觀景合院別墅,包括樓房結構的房體,所述樓房結構的房體包括設於多級臺階地基上連為一體的呈階梯狀多層的多戶樓房,各級階梯的樓房各戶均具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起居室連接該戶的接地露天庭園,各戶的臥室連接該戶的觀景露臺;其中,上一級階梯的樓房底層與相鄰的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為同一水平高度,下一級階梯的樓房屋頂為相鄰的上一級階梯的樓房第二層的觀景露臺,最下一級階梯的樓房的第二層採用挑梁設置觀景露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能夠適應坡地的山勢形成階梯狀多戶樓房建築,各戶均有獨自的觀景露臺和接地露天庭園,具有很好的親地性綠化效果和舒適性觀景效果。
文檔編號E04H1/04GK201991256SQ20112004072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7日
發明者唐邵波, 孫奇, 徐劍秋, 徐天貴, 徐玉軍, 楊曉傑, 許多, 鄭奕, 陳曉愚 申請人:重慶市貴爾達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