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源藥肥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5:48:16 1
專利名稱:一種植物源藥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生產上應用的新型藥肥,特別涉及一種殺蟲植物或其提取物與有機物料構成的環境友好無公害藥肥。
背景技術:
自九十年代以來,由於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應用技術不規範等因素而導致的一系列負面效應日益彰顯,一是食品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農產品特別是蔬菜、瓜果中硝酸鹽含量劇增,成為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因化學農藥殘留引發的中毒事件亦時有發生;二是農產品品質不斷下降,糧食不香,瓜果不甜,蔬菜無味成為當今農產品的一大特色,也為某些發達國家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實施技術壁壘製造了藉口;三是土壤環境質量不斷降低,長期殘留於土壤中的養分、農藥既破壞了土壤養分的內在平衡,又抑制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嚴重削弱了土壤的可持續利用能力;四是加重了水體富營養化,過剩養分隨水進入水塘、湖泊、水庫,造成水草繁生、害蟲肆虐、魚鳥絕跡的現象日趨嚴重;五是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過多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進入生態循環系統,汙染著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藍天碧水,芳草茵茵的生存環境離我們的生活似乎愈來愈遠。今天,化肥、農藥帶來的負面影響業已引起各級人民政府、廣大科研工作者以及眾多消費者的高度重視,人民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徹底擺脫「餐桌汙染」的困擾,以健康的身體享受生活。因此,設法採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化肥、農藥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已成為當前農業科學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為了確保實現「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後代人需求造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針對農業生產上使用化肥、農藥所產生的問題,通過大量研究實踐,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技術措施,施肥方面倡議加大有機肥使用比例、推廣平衡施肥技術、以生物肥替代化肥等,植保方面以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取代劇毒農藥,或將化肥與低毒農藥合理配施(藥肥)等。這些技術措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改善了土壤生態環境、降低了環境汙染,但是尚不能真正滿足發展無公害農業和有機農業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夠供應作物健康生長所需養分、改良土壤生態環境、有效殺滅地下害蟲,又能夠增強土壤可持續利用能力,對周圍環境無汙染,生產出達到或超過國家無公害食品質量標準的一種植物源藥肥。
為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植物源藥肥由殺蟲植物或其提取物與無公害有機物料構成;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藥肥中植物或其提取物組成由苦參0.4-0.8%、苦參鹼0.1-0.4%、蓖麻1.5-2.3%,植物及其提取物用量佔藥肥總重量的2%-3.5%;藥肥中有機物料組成由雞糞36-40%、褐煤12-16%、荊棵籽12-15%、花生殼14-18%、板慄殼8-12%、豆餅3-4%、麥麩1.4-3%、澱粉0.01-0.02%、紅塘0.01-0.02%及酵素菌速腐劑0.01-0.03%。
所述的植物源藥肥,各重量百分比的優化組成為雞糞38%、褐煤14%、荊棵籽13.5%、花生殼16%、板慄殼10%、豆餅3.5%、麥麩2.2%、澱粉0.015%、紅塘0.015%及酵素菌速腐劑0.02%、苦參0.6%、苦參鹼0.25%、蓖麻1.9%。
本發明植物源藥肥是一種無公害環境友好藥肥。
採用本發明獲得的植物源藥肥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各種營養成分,能夠提供作物健康生長所需各種養分,增強土壤可持續利用能力;又含有使用後無任何殘留汙染的藥效成分,能夠有效防治地下害蟲;並且使用植物源藥肥生產的農產品完全達到或超過國家無公害食品質量標準。
四、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植物源藥肥包含有防治作物害蟲的幾種植物或其提取物,以及作為基質和載體並為作物生長提供營養的有機物料成分。其具體實施過程首先是選擇危害面較廣、現有藥劑防治效果較差的地下害蟲進行一系列試驗研究,以篩選確定具有顯著殺蟲效果的植物或其提取物及其復配比例;其次是將工農業、畜牧業生產廢棄物按適宜比例通過特定工藝進行無害化技術處理,並以其作為有機基質和載體;然後將有機基質與選定的植物殺蟲成分進行合理組方,並通過測定其理化性質以及它對作物生長、殺蟲效果、土壤環境質量等特徵的影響,最終確定植物源藥肥各種成分的最優化配比。
實施例一、雞糞(36%)、褐煤(12%)、荊棵籽(12%)、花生殼(14%)、板慄殼(8%)、豆餅(3%)、麥麩(1.4%)、澱粉(0.01%)、紅塘(0.01%)及酵素菌速腐劑(0.01%)、苦參(0.4%)、苦參鹼(0.1%)、蓖麻(1.5%)、填充物(11.57%)。
應用上述組分配製的藥肥作物增產10.6-14.3%、地下害蟲綜合防效75.5-80.4%、產品質量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
實施例二、雞糞(38%)、褐煤(14%)、荊棵籽(13.5%)、花生殼(16%)、板慄殼(10%)、豆餅(3.5%)、麥麩(2.2%)、澱粉(0.015%)、紅塘(0.015%)及酵素菌速腐劑(0.02%)、苦參(0.6%)、苦參鹼(0.25%)、蓖麻(1.9%)。
應用上述組分配製的藥肥作物增產12.9-17.7%、地下害蟲綜合防效78.1-86.2%、產品質量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
實施例三、雞糞(38%)、褐煤(14%)、荊棵籽(13.5%)、花生殼(16%)、板慄殼(10%)、豆餅(3.5%)、麥麩(1.45%)、澱粉(0.015%)、紅塘(0.015%)及酵素菌速腐劑(0.02%)、苦參(0.8%)、苦參鹼(0.4%)、蓖麻(2.3%)。
應用上述組分配製的藥肥作物增產12.1-15.4%、地下害蟲綜合防效79.4-85.9%、產品質量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
實施例四、雞糞(37%)、褐煤(15%)、荊棵籽(13%)、花生殼(15.5%)、板慄殼(10.5%)、豆餅(3%)、麥麩(2.5%)、澱粉(0.015%)、紅塘(0.015%)及酵素菌速腐劑(0.02%)、苦參(0.65%)、苦參鹼(0.3%)、蓖麻(2%)、填充物(0.5%)。
應用上述組分配製的藥肥作物增產11.5-15.8%、地下害蟲綜合防效77.6-85.0%、產品質量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
應用本發明可實現作物增產10%以上、地下害蟲綜合防效75%以上、產品質量完全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的目標。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源藥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植物及其提取物與有機物料構成,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植物及其提取物組成由苦參(0.4-0.8%)、苦參鹼(0.1-0.4%)、蓖麻(1.5-2.3%),植物及其提取物用量佔藥肥總重量的2%-3.5%;有機物料組成由雞糞(36-40%)、褐煤(12-16%)、荊棵籽(12-15%)、花生殼(14-18%)、板慄殼(8-12%)、豆餅(3-4%)、麥麩(1.4-3%)、澱粉(0.01-0.02%)、紅塘(0.01-0.02%)及酵素菌速腐劑(0.01-0.0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藥肥,其特徵是各重量百分比的優化組成為雞糞(38%)、褐煤(14%)、荊棵籽(13.5%)、花生殼(16%)、板慄殼(10%)、豆餅(3.5%)、麥麩(2.2%)、澱粉(0.015%)、紅塘(0.015%)及酵素菌速腐劑(0.02%)、苦參(0.6%)、苦參鹼(0.25%)、蓖麻(1.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藥肥,其特徵是植物源藥肥是一種無公害環境友好藥肥。
全文摘要
一種植物源藥肥,其藥效成分來源於具有殺蟲功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營養成分來源於經無害化技術處理後的工農業、畜牧業生產廢棄物。本發明組成由苦參(0.4-0.8%)、苦參鹼(0.1-0.4%)、蓖麻(1.5-2.3%),雞糞(36-40%)、褐煤(12-16%)、荊棵籽(12-15%)、花生殼(14-18%)、板慄殼(8-12%)、豆餅(3-4%)、麥麩(1.4-3%)、澱粉(0.01-0.02%)、紅塘(0.01-0.02%)及酵素菌速腐劑(0.01-0.03%)。該藥肥具有增產、殺蟲、優質、改土、減汙等多重功效,特別適用於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創匯農產品生產。該藥肥科技含量高,原材料易得,生產工藝相對簡單,具有廣闊的市場拓展空間。
文檔編號C05F3/02GK1654436SQ20041002414
公開日2005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5日
發明者畢軍, 夏光利, 畢研文, 張昌愛, 史桂芳, 張萍, 朱過梁, 馬士仲 申請人: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