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5:58:11
專利名稱: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球包車,特別涉及一種球包車的摺疊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爾夫球包車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和青睞,人們 對高爾夫球包車的使用性能和輔助工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有的球包車存在不易 拆卸、摺疊的問題,給包裝和運輸帶來了諸多不便,佔用了較大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使球包車在不 使用時或者包裝運輸時能快速的拆卸摺疊,從而使其佔用的空間小,易於收藏和包裝運輸。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包括斜支架和豎支 架(8),所述斜支架包括相連接的上斜支架(1)和下斜支架O),所述下斜支架( 上設有 連接槽001),所述上斜支架(1)上連接按鈕G),所述豎支架(8)上設有連接軸(801),所 述豎支架(8)上的連接軸(801)通過所述連接按鈕(4)與所述下斜支架( 上的連接槽 (201)相扣合。所述連接按鈕(4)上設有扭簧(7),所述連接按鈕⑷和所述扭簧(7)通過同一連 接件與所述上斜支架(1)相連接,使所述扭簧(7)的一端緊貼在所述上斜支架(1)上,另一 端緊貼在所述連接按鈕(4)上,所述連接按鈕(4)的上端通過所述扭簧(7)可上下移動,同 時帶動所述連接按鈕(4)的下端向所述連接按鈕(4)的上端相反的方向移動。在本實用新 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為螺栓(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軸(801)為圓柱形,設置於所述豎支架 ⑶的上端。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豎支架(8)為三通支架。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槽O01)為圓形,設置於所述下斜支架 (2)的頂端,所述連接軸(801)嵌合在所述連接槽內O01)內。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按鈕的下端設有勾槽,所述勾槽與 所述連接槽(201)相配合將所述連接軸(801)固定在所述下斜支架( 上的連接槽(201) 內。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按鈕(4)設置於所述上斜支架(1)的下端。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上斜支架(1)與所述下斜支架( 通過螺絲 ⑶連接。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球包車,包含如上述的摺疊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通過在上斜 支架上設置連接按鈕以及在下斜支架上設置連接槽和豎支架上設置連接軸,使豎支架上的連接軸嵌合在下斜支架上的連接槽內,且通過上斜支架上的連接按鈕將連接軸緊緊的固定 在連接槽內,使其不滑出連接槽。在拆卸時,只需按動連接按鈕使豎支架上的連接軸滑出下 斜支架上的連接槽,即可將豎支架與斜支架分離,以便於摺疊。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球 包車摺疊機構具有裝配簡單、易於快速的拆卸、摺疊,從而便於收藏、包裝和運輸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摺疊機構的爆炸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摺疊機構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提供的球包車摺疊機構包括斜支架8,其中斜支架包括上斜 支架1和下斜支架2,上斜支架1的下端和下斜支架2的上端通過螺栓3連接,在上斜支架 1上設有連接按鈕4,在下斜支架2上設有連接槽201,豎支架8上還設有連接軸801,豎支 架8上的連接軸801在連接按鈕4的作用下與下斜支架2上的連接槽201相扣和,上斜支 架1上的連接按鈕4的下端設有勾槽,該勾槽位於連接槽201內,使連接軸801緊緊的固定 在連接槽201內,防止球包車運行時時連接軸801滑落出連接槽201。連接按鈕4上設有扭簧7,且連接按鈕4和扭簧7通過同一連接件與上斜支架連 接,使扭簧7的一端與上斜支架1緊貼,另一端與連接按鈕4緊貼,這樣使連接按鈕4的上 端通過扭簧(7)可上下移動,同時帶動連接按鈕4的下端向連接按鈕4的上端相反的方向 移動。具體可如下連接按鈕4上設有兩個小凸起,兩個小凸起之間留有安置扭簧7的空 隙,兩個小凸起上都設有螺栓孔,且上述螺栓孔的圓心可在同一直線上;連接按鈕4的下端 還設有勾槽,該勾槽的形狀可與連接軸801的形狀相匹配。扭簧4上也設有與螺栓孔,在 螺栓孔的兩側還伸出有兩個支腳,一個支腳緊貼在上斜支架1上,另一個緊貼在連接按鈕4 上。在上斜支架1與螺栓3相對的一側上設有兩個大凸起,大凸起之間留有安置連接按鈕4 的空隙,兩個大凸起上也設有圓心可在同一條直線上的螺栓孔,裝配時,將扭簧7安置在兩 個小凸起之間使其螺栓孔與兩個小凸起上的螺栓孔的圓心在一條直線上,然後將連接按鈕 4安置在兩個大凸起之間使兩個大凸起上的螺栓孔的圓心與兩個小凸起上的螺栓孔的圓心 和扭簧7上的螺栓孔圓心在同一條直線上,然後將螺栓5穿過上述螺栓孔,並與螺母6相配 合,使連接按鈕7裝配在上斜支架1上。下斜支架2的上端可設有連接槽201.,連接槽201設置在下斜支架2上端的兩個 凸起上,且下斜支架2上的兩個凸起與上斜支架2上的兩個凸起相對應。豎支架8上的連 接軸801可設置在豎支架8的頂端,豎支架8的頂端有兩個豎直凸起,兩個豎直凸起之間的 空隙與下斜支架2上的兩個凸起相等,兩個豎直凸起頂端的空隙之間設置有連接軸801,連 接軸801可為圓柱形。兩個豎直凸起的頂端還分別設有凹槽,用於與下斜支架2上的兩個 凸起上比連接槽高出的部分向嚙合,在本實施例中,豎支架8可為三通支架。請參見圖2,在裝配時,可先將裝配有連接按鈕4的上斜支架1插入下斜支架2使 連接按鈕4的下端進入下斜支架2的兩個凸起之間,然後將上斜支架1與下斜支架2通過螺 栓3進一步加緊連接;再用力按住連接按鈕4的上端使其下端的勾槽向上移動至下斜支架2的兩個凸起的上面,並保持這個狀態,然後將豎支架8的頂端上的連接軸801嵌合在下斜 支架2的連接槽201裡,並使下斜支架2的凸起上高出連接槽的部分與豎支架8的頂端上 設置的凹槽相嚙合,最後釋放連接按鈕4上端的壓力,使其下端的勾槽與連接軸801配合, 以使連接軸801緊緊的固定在連接槽201內,保證球包車運動時連接軸801不會滑落出連 接槽201。這樣,豎支架8就通過連接軸801牢固的連接在斜支架上。在拆卸摺疊時,可用力按住連接按鈕4的上端,使其下端的勾槽脫離連接軸801, 然後移動豎支架8使其連接軸801脫離連接槽201,這樣就輕鬆的將豎支架8與斜支架分離 開,以便於摺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球包車摺疊機構通過豎支架上連接軸與下斜支架上的連接槽 扣合,並通過上斜支架上的連接按鈕對連接軸進一步固定,防止其滑出連接槽。拆卸摺疊 時,只需按動連接按鈕的上端即可將豎支架與斜支架分離開,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球包 車摺疊機構具有裝配簡單、易於快速的拆卸、摺疊,從而便於收藏、包裝和運輸等優點。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包括豎支架(8)和斜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斜支架包括相連 接的上斜支架(1)和下斜支架O),所述下斜支架( 上設有連接槽001),所述上斜支 架(1)上連接按鈕G),所述豎支架(8)上設有連接軸(801),所述豎支架(8)上的連接軸 (801)通過所述連接按鈕(4)與所述下斜支架( 上的連接槽(201)相扣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按鈕(4)上設有扭簧(7),所述連 接按鈕(4)和所述扭簧(7)通過同一連接件與所述上斜支架(1)相連接,使所述扭簧(7) 的一端緊貼在所述上斜支架(1)上,另一端緊貼在所述連接按鈕(4)上,所述連接按鈕(4) 的上端通過所述扭簧(7)可上下移動,同時帶動所述連接按鈕(4)的下端向所述連接按鈕 (4)的上端相反的方向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為螺栓(5)。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軸(801)為圓柱形,設置於所述豎 支架⑶的上端。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豎支架(8)為三通支架。
6.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槽O01)為圓形,設置於所 述下斜支架O)的頂端,所述連接軸(801)嵌合在所述連接槽內O01)內。
7.如權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按鈕(4)的下端設有勾槽, 所述勾槽與所述連接槽(201)相配合將所述連接軸(801)固定在所述下斜支架( 上的連 接槽O01)內。
8.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按鈕(4)設置於所述上斜支 架⑴的下端。
9.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斜支架(1)與所述下斜支架 ⑵通過螺絲⑶連接。
10.一種球包車,其特徵在於包含如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摺疊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球包車摺疊機構,包括豎支架(8)和斜支架,所述斜支架包括相連接的上斜支架(1)和下斜支架(2),所述下斜支架(2)上設有連接槽(201),所述上斜支架(1)上連接按鈕(4),所述豎支架(8)上設有連接軸(801),所述豎支架(8)上的連接軸(801)通過所述連接按鈕(4)與所述下斜支架(2)上的連接槽(201)相扣合。在拆卸時,只需按動連接按鈕(4)使豎支架(8)上的連接軸(801)滑出下斜支架(2)上的連接槽(201),即可將豎支架(8)與斜支架分離,以便於摺疊。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球包車摺疊機構具有裝配簡單、易於拆卸、摺疊,從而便於收藏、包裝和運輸的優點。
文檔編號A63B55/08GK201894819SQ201020618240
公開日2011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2日
發明者董李 申請人:上海東裕電動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