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電站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0:26:17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力系統變電站電纜溝道治理領域,涉及一種變電站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變電站電纜溝現在基本都是鋼筋混泥土澆制而成,大部分設置為自滲式排水方式,排水口每隔10-15米設計一個250*250dm預留口,溝道內按照5‰排水坡度設計,電纜溝蓋板全部為直蓋式,密閉性很嚴實,致使電纜溝道的溫度很高,溝底溫度非常高,夏季測量一般為40°以上,冬季測量在15°以上,同時又由於電纜溝道靠近地面部分溫度較低,致使冷熱空氣對流交換極易凝結水珠,在防火牆附近玻璃蓋板上經常性看到凝結水珠,電纜溝道內部又呈現出溼度很高,在這種惡劣環境中電纜溝道的支架容易鏽蝕,溝道內部又容易產生不良氣體,比如出現沼氣等,而且容易發生火災事故。2016年6月18日西安南郊變電站室外電纜溝道就是出現不良氣體,而發生爆炸,致使火燒連營事故的發生,所以電纜溝道的通風降溫是改善電纜溝道運行環境的重要舉措和方式,也是保證安全運行的重要一環。
目前通用的電纜溝道降溫通風現狀:
如圖1所示,傳統電纜溝道的通風降溫工作—揭掀蓋板法。依靠值班人員每周、月自行抬起蓋板進行通風,一方面蓋板都很重,抬不好容易使值班人員夾手造成人員輕傷,另一方面值班人員抬起後,也可能忘記關閉,一旦天陰下雨,大量雨水會進入電纜溝道。還有就是目前變電站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變電站已經無人值守,操作人員每周操作工作量很大,維護工作量也很大,所以沒有精力再去搞電纜溝道的通風降溫工作,所以必須設計一個自動通風降溫裝置。
傳統改進型電纜溝道通風降溫工作--揭掀蓋板加防鼠網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值班人員定期揭蓋板進行通風降溫,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是在防小動物進入方面沒有考慮。為了解決防小動物進入,後來就規定固定的蓋板作為出風口,只是在固定蓋板下部增加一個防小動物進入的紗窗,但是這些方式都是要揭蓋板,非常不方便,而且工作量很大。
傳統增強型電纜溝道通風降溫工作—「L」型空心桶排氣法。後來發展成為在電纜溝道壁上鑿孔,裝設一個不鏽鋼製成的圓柱「L」型空心桶,再通上部增加一個圓錐型蓋帽,外形有點像煙窗,變為簡易自動通風,但是由於電纜溝沿往往設計的比變電站的絕緣廠坪略高,變電站電纜溝道一般高出絕緣地坪10-15公分,局部有些點電纜溝道緊緊高出絕緣地坪7-8公分,電纜溝壁上的孔又不能開大,開打以後距離昌平地面較低,下雨時容易到灌水,而且「L」型空心桶高於電纜溝壁,給檢修工作帶來了不方便。
傳統型電纜溝道通風降溫存在的問題:
(1)、傳統電纜溝道的通風降溫工作,主要是揭蓋板,操作人員每周維護工作量很大,而且不安全容易造成人員輕傷,存在安全隱患。
(2)、傳統增強型電纜溝道通風降溫工作,下雨時容易到灌水,而且「L」型空心桶高於電纜溝壁,給檢修工作帶來了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變電站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變電站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包括由不鏽鋼板製成的通風道,通風道的出風口處設置百葉窗,百葉窗的下方設置若干凝結水流水孔。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於:
通風道由不鏽鋼板焊接而成。
百葉窗焊接於出風口處。
百葉窗中間設置一個帶銃眼的隔板。
出風口與百葉窗基面的夾角為10±1°。
通風道上部與電纜蓋板之間留有0.5cm的間隙。
通風道與電纜蓋板之間的間隙中填充有絕緣橡膠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電纜溝道自動通風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操作人員的揭蓋板的工作量大,而且可能造成人員輕傷問題的發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本實用新型與其他類電纜溝道通風降溫方案相比,在於能夠形成對流,徹底改變通風和降溫,而且能夠徹底解決安裝通風帶來電纜溝壁滲水益,這一根本問題。本實用新型安裝簡單,外觀美觀,而且能解決電纜溝道上部不出現排氣的彎管,方便通道上的工作現場。
【附圖說明】
圖1為L型電纜溝道通風降溫設計外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L型空心桶;2-電纜溝蓋板;3-電纜溝道;4-百葉窗;5-凝結水流水孔;6-隔離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由不鏽鋼板製成的通風道6,通風道的出風口處設置百葉窗4,百葉窗4的下方設置若干凝結水流水孔5。通風道6由不鏽鋼板焊接而成。百葉窗4焊接於出風口處。百葉窗4中間設置一個帶銃眼的隔板。出風口與百葉窗基面的夾角為10±1°。通風道6上部與電纜蓋板之間留有0.5cm的間隙。通風道6與電纜蓋板之間的間隙中填充有絕緣橡膠皮。
本實用新型變手動為自動通風,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減壓減負。嚴防雨水滲入、溢入電纜溝道。增加對稱出風口,保證對流暢通,實現降溫通風快速。保證電纜溝道上部不出現排氣的彎管,方便電纜溝通道上的工作。解決了電纜溝開洞的後安裝口處的管壁結露排水問題。防小動物進入的隔離網。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工作過程:
電纜溝道的蓋板標準設計為50公分寬,因此需要在電纜溝沿兩側各開鑿一個45公分寬,高2.5公分的槽,作為自動通風裝置安放位置,兩邊各預留2.5公分,作為電纜溝蓋板放置的支撐點。考慮電纜溝降溫通風效果明顯,需要在同一蓋板下對應的電纜溝壁兩側同時對稱加裝,而且每隔10米,加裝一組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
為了考慮電纜溝道防雨水進入的問題,將自動通風裝置設計成為扁平化,寬度仍為45cm,高度設計成為2cm。通風裝置用3mm的不鏽鋼板製成,全部滿焊。考慮出風口的熱冷空氣的凝結問題,將出風口設計成為向百葉窗基面上部方向帶有10°左右的角度。出風口處焊接一組百葉,中間增加一個帶銃眼的隔板,百葉窗下部底稜面採用帶銃眼的不鏽鋼稜面作為出風處凝結水的排出口,考慮結露水的排出。安裝時兩邊對稱,每隔10m設置一組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外露部分只是一個百葉。安裝完成後電纜蓋板受力點在兩邊的混泥土電纜溝壁上,電纜蓋板與通風排氣裝置上部預留0.5cm間隙,採用絕緣橡膠皮填補。
通過對大柳塔變電站實施新型電纜溝自動通風降溫裝置,實施後電纜溝道溫度基本和室外地面溫度比較接近,實施後未發生電纜溝道防火蓋板處凝結水,尤其在電纜溝道距離地面較低時容易滲水益水的難題,完全滿足變電安全運行的需要。
以上內容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