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1:16:56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和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汽車零部件設計的通用性成為汽車公司越來越重視的問題,外後視鏡開關的平臺化設計應運而生,由此帶來的是整車開發成本的降低。在現有汽車外後視鏡開關的設計中,開關都是特定的設計,不具有通用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可以使汽車零件通用性增強,降低整車開發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包括第一控制電路,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摺疊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摺疊和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摺疊;或者根據其輸入的展開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展開和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展開;其中,所述第一電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電機;第二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水平方向調節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或者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第三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垂直方向調節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或者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包括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為所述摺疊信號或者所述展開信號的輸入端;第一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地線連接,第三端與電源連接;第二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二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電源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地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摺疊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的輸入信號為展開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包括公共引腳,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0018]第三引腳,為所述左外後視鏡左、右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四引腳,為所述右外後視鏡左、右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三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三引腳或所述第四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電源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地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三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左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三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所述第三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右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三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四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左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四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所述第四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右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四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其中,所述第三控制電路包括第五引腳,為所述左外後視鏡上、下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六引腳,為所述右外後視鏡上、下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四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五引腳或所述第六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地線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電源連接。其中,所述第五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上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五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五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下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五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所述第六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上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六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六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下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六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其中,上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還可包括第七引腳,為背光燈信號的輸入端;所述第七引腳與一組發光二極體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發光二級管的輸入端均與所述地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電路、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和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對應的調節按鈕直接連接。[0037]其中,上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還可包括控制器,其輸入端與所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對應的調節按鈕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和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其中,所述開關電路的額定電流設定為所述第一電機或者所述第二電機的額定電流。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提供的開關電路及接線設計,提升汽車外後視鏡開關的通用性,降低了整車開發成本,實現了零件的平臺化應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的第一實施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的第二實施例圖;圖3為圖1或者圖2所示開關電路對應的左、右外後視鏡選擇按鈕的外觀示意圖;圖4為圖1或圖2所示的開關電路對應的左、右外後視鏡進行上、下、左、右方向的調節按鈕的外觀示意圖;圖5為圖1或圖2所示的開關電路對應的外後視鏡的摺疊或者展開的控制按鈕的外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包括第一控制電路,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摺疊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摺疊和驅動所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摺疊;或者根據其輸入的展開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展開和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展開;其中,所述第一電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電機;第二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水平方向調節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或者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第三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垂直方向調節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或者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電機為左外後視鏡的總電機,第二電機為右外後視鏡的總電機,用於對外後視鏡進行摺疊、展開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調節;當然,在具體設計時,還可以用三個電機來實現左或右外後視鏡的控制,如用第一摺疊電機實現左外後視鏡的摺疊和展開控制,用第一水平方向調節電機實現左外後視鏡的左、右方向的調節,用第一垂直方向調節電機實現左外後視鏡的上、下方向的調節;同樣的,用第二摺疊電機實現右外後視鏡的摺疊和展開控制,用第二水平方向調節電機實現右外後視鏡的左、右方向的調節,用第二垂直方向調節電機實現右外後視鏡的上、下方向的調節;[0054]當然,還可以採用其它的電機設計方式實現上述總電機所能實現的功能,如將上述第一水平方向調節電機和第一垂直方向調節電機用一個方向調節電機來實現;同樣的,上述第二水平方向調節電機和第二垂直方向調節電機也可用一個方向調節電機來實現。其中,上述第一控制電路如圖1中的摺疊開關所指示的電路,該第一控制電路具體包括第一引腳1和第二引腳2,為所述摺疊信號或者所述展開信號的輸入端;第一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11與所述第一引腳1連接,其第二端12與地線3連接,第三端13與電源(ACC) 4連接;第二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21與所述第二引腳2連接,其第二端22與所述電源 4連接,其第三端23與所述地線3連接。具體來講,所述第一引腳1和第二引腳2的輸入信號為摺疊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11切向其第二端12,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21切向其第二端22 ;所述第一引腳1和第二引腳2的輸入信號為展開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11切向其第三端13,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21切向其第三端23。當然,還可以用相反的定義來實現左、右外後視鏡的摺疊和展開控制,如所述第一引腳1和第二引腳2的輸入信號為展開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11切向其第二端12,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21切向其第二端22 ;所述第一引腳1和第二引腳2的輸入信號為摺疊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11切向其第三端13,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21切向其第三端23。其中,上述第二控制電路包括公共引腳5,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第三引腳6,為所述左外後視鏡左、右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四引腳9,為所述右外後視鏡左、右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三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61與所述第三引腳6或所述第四引腳9連接,其第二端62與所述電源4連接,其第三端63與所述地線3連接。具體來講,所述第三引腳6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左方向調節信號時, 所述第三引腳6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三引腳的輸出端60與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 61切向其第二端62,所述公共引腳5與所述地線3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 的輸出端51與地線3的一引出接頭32連接);所述第三引腳6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右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三引腳6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三引腳的輸出端60 與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切向其第三端63,所述公共引腳5與所述電源4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的輸出端51與該電源線4上的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端62連接);所述第四引腳9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左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四引腳9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三引腳的輸出端90與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切向其第二端62,所述公共引腳5與所述地線3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的輸出端51與地線3的一引出接頭32連接);所述第四引腳9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右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四引腳9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61切向其第三端63,所述公共引腳5與所述電源4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的輸出端51與該電源線4上的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端62連接)。其中,所述第三控制電路包括第五引腳7,為所述左外後視鏡上、下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六引腳8,為所述右外後視鏡上、下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四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71與所述第五引腳7或所述第六引腳8連接,其第二端72與所述地線3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電源4連接。具體來講,所述第五引腳7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上方向調節信號時, 所述第五引腳7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五引腳的輸出端70與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 71切向其第二端72,所述公共引腳5與電源4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的輸出端52與電源4連接(具體是與該電源線4上的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三端73連接);所述第五引腳7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下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五引腳7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五引腳7的輸出端 70與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切向其第三端73,所述公共引腳5與地線3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的輸出端52與地線3的一引出接頭31連接);所述第六引腳8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上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六引腳8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六引腳的輸出端80 與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切向其第二端72,所述公共引腳5與電源4連接(具體是與該電源線4上的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三端73連接);所述第六引腳8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下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六引腳8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第六引腳的輸出端80 與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71切向其第三端73,所述公共引腳5與地線3連接(具體如圖中所示,該公共引腳5的輸出端52與地線 3的一引出接頭31連接)。進一步的,上述開關電路還包括第七引腳10,為背光燈信號的輸入端;所述第七引腳10與一組發光二極體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發光二級管的輸入端均與所述地線3連接。用於指示左、右後視鏡的方向調節。上述圖1所示的開關電路,所述第一控制電路、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和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對應的調節按鈕直接連接,該開關電路的額定電流設定為所述第一電機或者所述第二電機的額定電流,這樣可以實現開關對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的直接帶載(大電流)。該圖1所示的電路可應用於所有的汽車外後鏡的控制上,從而可以解決外後視鏡開關的通用性問題,從而可以使零件通用性增強,整車開發成本降低。如圖2所示,在上述圖1所示開關電路的基礎上,上述開關電路21還可以通過一控制器22帶載外後視鏡的電機,如上述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因此,上述圖1所示電路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的開關電路還可以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22,該控制器22的輸入端與所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21對應的調節按鈕連接, 所述控制器22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和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具體如圖2中所示,控制器22的輸出端與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的輸入引腳 1,2,6,7,8,9連接),該開關電路的額定電流設定為所述第一電機或者所述第二電機的額定電流,可以實現通過控制器控制(小電流帶載),既節省了汽車的成本,又使外後視鏡開關具有通用性。其中,該開關電路對應的調節按鈕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其中,圖3所示的是左、 右外後視鏡調節時,左、右外後視鏡的選擇按鈕300,如L對應的位置表示選擇左外後視鏡, R對應的位置表示選擇右外後視鏡;圖4所示的是在選中左外後視鏡或者右外後視鏡後,選擇的該外後視鏡進行上、下、左、右方向進行調節的調節按鈕400 ;圖5所示的是對外後視鏡進行摺疊或者展開的控制按鈕500。另外,該控制器22可以是如汽車的座椅的控制器,通過該汽車的座椅的控制器實現開關電路對外後視鏡的控制,可以實現模塊控制(小電流帶載),既節省了汽車的成本, 又使外後視鏡開關具有通用性;當然該控制器不限於是汽車的座椅的控制器,還可以是汽車車門中的控制器或者其它零部件的控制器或者單獨的一個控制器,均可以實現小電流帶載,當然,利用汽車原有部件的控制器,可以節省汽車的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範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及修飾,均為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控制電路,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摺疊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摺疊和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摺疊;或者根據其輸入的展開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展開和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展開;其中,所述第一電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電機;第二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水平方向調節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或者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第三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垂直方向調節信號,驅動所述第一電機使所述左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或者驅動所述第二電機使所述右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包括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為所述摺疊信號或者所述展開信號的輸入端; 第一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地線連接,第三端與電源連接;第二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二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電源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地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摺疊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第一引腳和第二引腳的輸入信號為展開信號時,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且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包括公共引腳,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連接; 第三引腳,為所述左外後視鏡左、右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 第四引腳,為所述右外後視鏡左、右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三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三引腳或所述第四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電源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地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左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三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所述第三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右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三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四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左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四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所述第四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右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四引腳與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弓I腳與所述電源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控制電路包括第五引腳,為所述左外後視鏡上、下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六引腳,為所述右外後視鏡上、下方向調節信號的輸入端;第四單刀雙擲開關,其第一端與所述第五引腳或所述第六引腳連接,其第二端與所述地線連接,其第三端與所述電源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五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上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五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五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左外後視鏡的下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五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所述第六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上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六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二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六引腳的輸入信號為所述右外後視鏡的下方向調節信號時,所述第六引腳與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連接,且所述第四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端切向其第三端,所述公共引腳與所述地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七引腳,為背光燈信號的輸入端;所述第七引腳與一組發光二極體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發光二級管的輸入端均與所述地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控制電路、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和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對應的調節按鈕直接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控制器,其輸入端與所述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對應的調節按鈕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和所述第三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開關電路的額定電流設定為所述第一電機或者所述第二電機的額定電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外後視鏡開關電路,包括第一控制電路,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連接,根據其輸入的摺疊信號,驅動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摺疊和驅動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摺疊;或者根據其輸入的展開信號,驅動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展開和驅動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展開;第二控制電路,根據其輸入的水平方向調節信號,驅動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或驅動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在水平方向調節;第三控制電路,根據其輸入的垂直方向調節信號,驅動第一電機使左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或驅動第二電機使右外後視鏡在垂直方向調節。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從而可以使汽車零件通用性增強,降低整車開發成本。
文檔編號B60R1/00GK201993606SQ20102069955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9日
發明者唐建濤, 張永剛, 趙丹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