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湧(大河奔騰看甘肅)
2023-04-20 17:33:49 1
來源:【新甘肅】
【大河奔騰看甘肅】清清桓水奔落下 無邊翠柏羨鳥飛
白龍江。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宇晨 王梓潼 見習記者 張憲梓
「這將改寫我國雪豹已知分布範圍!」2022年8月12日,當看到紅外相機監測資料裡雪豹影像時,甘肅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科研宣教科副科長杜凱難掩內心的激動。
遠望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草木葳蕤,古木參天。山腳下,白龍江靜靜流淌。山水相依已有數千年,為多種多樣的生物提供了一個生長棲息的家園。
「白水出西傾山,流注漢水。」酈道元曾在《水經注》中這樣形容白龍江。如今,沿著白龍江一路前行,傾聽河水流淌過每一個山澗巖石發出的水聲,望著遠山鬱鬱蔥蔥的森林,水清、林綠、民生興的生態畫卷在此展開。
水源地生態系統有了質的飛躍
白龍江,古稱桓水,發源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與四川若爾蓋縣交界的郎木寺。
位於甘南州迭部縣的甘肅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是迄今為止甘川地區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區,白龍江自西向東橫穿全境110公裡,是長江上遊的重點水源涵養林區和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被譽為「隴上天然翡翠」。
保護區樹木鬱鬱蔥蔥。
近年,隨著水源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開始在這片樂土上繁衍生活。
對此,杜凱心裡有一個「小期許」:讓甘肅的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也可以「刷屏」大家的朋友圈。
讓他感到驚喜的是,今年8月12日,在保護區管護中心回收的紅外相機中,在位於海拔4000米的高度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雪豹和荒漠貓的影像,這也是雪豹在岷山山脈甘肅境內的首次「亮相」。
紅外相機拍攝到雪豹影像。(此圖為甘肅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杜凱激動地告訴記者,首次拍到雪豹的出現,對於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巖羊種群繁殖到一定的程度,雪豹才能有充分的食物來源,這就意味著這裡水源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8月14日,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帶了幾名保護區工作人員和消防員一同進入林區內進行巡山考察。過程並不輕鬆,需要背著20多公斤的背包登上2900米至4800米海拔的森林,尤其像雪豹等高寒動物喜歡在高山裸巖下生息,這也就意味著地形十分陡峭,觀測難度較大。
通過對於樣線的觀察,他們發現兩塊雪豹糞便和一個刨坑。由於雪豹的活動範圍廣至幾百公裡以內,為了繼續觀測,保護區新增了10臺紅外相機,以便於進一步觀測到雪豹的行蹤。
杜凱表示,近年來,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猛增,例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梅花鹿、林麝、綠尾虹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等。在縣城的馬路上,甚至數次出現了羚牛的身影。
斑羚。(此圖為甘肅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周良海是保護區的護林員,2019年3月,準備外出巡山的他和同事意外發現一頭羚牛。說話間,周良海拉起記者,徑直走到了當時發現羚牛的地方,「就在這片樹蔭下,估計有500斤的樣子。」
甘肅省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阿夏保護站副站長裴永林表示,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走進人們的視野,說明保護區內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開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篇章。
阿夏溝阿夏河水流清澈見底。
岸淨水綠利民生
初秋9月,沿著阿夏河行走,一路蒼柏入雲,直到和白龍江相接處,清澈的河水同白龍江相遇,順著河道而下,滋養著沿岸的農田。
開閥門、放水、疏通田間地頭的溝壑……9月6日早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洛大鎮黑扎村的村民李西讓正在自己的田地裡忙碌著。
李西讓扭動閥門,白龍江水灌溉進田地裡。
李西讓是黑扎村人,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黑扎村整體易地搬遷到了山下,李西讓分到了山下的4畝多土地。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李西讓將白龍江的水引進了自己的田間地頭,讓一股清澈的水流流進了田壟之中,滋潤著麥苗。
「白龍江的河水漫灌著我們的土地,讓我們的收成更多,日子更好。」李西讓高興地說。
如今的黑扎村,101戶農民家家引進了白龍江水灌溉田地。「好水配得上好收成。」這是黑扎村村民發自肺腑的一句話。
距離洛大鎮約40分鐘車程的旺藏鎮河畔,旺藏鎮黨委書記湯小軍正在和同事們沿著河道進行著日常的巡護工作。
旺藏鎮黨委書記湯小軍和同事進行巡護工作。
對於湯小軍來講,每天的巡河工作是雷打不動的事。
「記憶中的白龍江,河道裡垃圾多,甚至有很多沿岸的村民把生活汙水直接倒進水裡。因此,以前的河水遠看水很清,但是行走到眼前卻是有一股淡淡的臭味,在天熱時格外刺鼻。」湯小軍介紹說。
巡河時,湯小軍就會給沿岸村民一次次宣講各種環保理念,告訴村民保護河水的重要性,呼籲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保護河湖的隊伍中。「對於迭部人來說,白龍江就是我們的母親河。她養育了我們,灌溉著我們的田地,我們更要守護好她。」湯小軍頗有感觸地說。
逐漸,在河道裡亂丟亂棄的少了,自覺愛護河流的多了。
經過治理的白龍江兩岸綠意漸濃。
憑藉多年的河湖巡護經驗,湯小軍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工作中,湯小軍總能於肉眼難辨的細微處發現潛在的隱患,並第一時間記錄在冊,憑藉專業與嚴謹,盡心盡責守護著這一片河湖的美麗、守護著這一方百姓生活的安康。
現如今,當地河岸整潔、河道暢通,水質清澈達標,無違章建築,無亂挖、亂開採等不良現象;街道境內河流水質、水生態、水環境得到了明顯改觀,初步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努力通過以村委為單位,以村民為載體的方式,引導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湯小軍自信地說,「守水盡責、守水有責、守水負責,為的就是讓綠水青山永駐在我們的家鄉。」
兩岸靚 小縮影大河波濤
如今,沿著迭部縣白龍江的河畔步棧道行走,映入眼帘的已經不是過去裸露的土地,取而代之的是護欄下紅色的步道、步道旁爭相綻放的花朵、花叢中造型各異的亭臺設計……迭部縣白龍江百裡風情線的步棧道上,來來往往的居民在這裡散步,拍照留念。
白龍江流經迭部縣。
「2022年以來,迭部縣詳細制定了五年規劃,預計打造白龍江百裡風情線綠色長廊國土綠化7.5萬畝、種植苗木1500萬株。」迭部自然資源局土地儲備中心主任道傑旦周說,「小綠星星點綴,帶動大綠連片連山。我們將繼續加大白龍江百裡風情線綜合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確保我們的兩岸造一片,活一片,綠一片。」
航拍下的迭部縣城,兩岸綠意正濃,水面偶爾翻起浪花——這是白龍江流域城市的縮影。
一河清水來之不易。
2018年以來,迭部縣依法依規關停取締自然保護區內5家砂石料場,進行了拆除、清運、填埋、平整、覆土等工作,在此基礎上栽種樹苗和播散草籽進行恢復作業。如今,站在迭部縣城河道高處向兩岸望去,歷史遺留的砂坑、灘地及廢棄砂場已經成為歷史,植被逐步恢復、河道行洪安全通暢,生態環境也已改善,治理恢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每年7至10月份是白龍江的主汛期,漲落陡峻,流量大,歷時短,支流中有多條泥石流溝道匯入。據悉,甘肅省白龍江防洪治理已經納入了國家《「十四五」解決水利防洪排澇薄弱環節實施方案》,規劃投資28278萬元。
白龍江環抱迭部縣。
截至目前,累計安排投資計劃19037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1223萬元、地方自籌7814萬元,我省具體分解下達實施了白龍江幹流武都區角弓鎮半山上壩段、下候子段及青家壩段堤防工程,白龍江幹流隴南市武都區角弓鎮構林坪段、白鶴橋段、消壩子段防洪治理工程,白龍江幹流隴南市文縣舍書鄉至臨江鎮河道治理工程和白龍江幹流文縣中廟新材料產業園堤防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2632萬元,治理河長27公裡。
迭部縣航拍圖。
這些工程實施後,一幅綠色、和諧、自然壯麗圖景將徐徐展開。
白龍江水長,綿延千裡更惠民生。
白龍江水清,奔騰曲折滋養萬物。
白龍江,始於草原的一縷溪流,在山崖間跌宕奔騰,在田野間婉轉迂迴,踏著全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正在行穩致遠。
本文來自【新甘肅】,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