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日本歷史的七大日本文化名人
2023-04-20 16:03:41 2
在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歷史過程中,在每個階段都會出現名人,他們可能是在不同領域,做出了不同的貢獻,被國家、被人民視為珍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化名人,去了解日本的七大文化名人,看看他們都有怎麼樣的故事。
豐臣秀吉:
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曾任太政大臣、關白,繼室町幕府之後,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豐臣秀吉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1],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富有才幹而逐漸發跡,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
他是1590年至159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被稱為「太閤」。建立了新的封建體制。實行士農工商政策。獎勵新興工商業,扶植城市的發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頒布刀狩令,令全國收繳民間武器,以防止農民起義。鞏固了兵農分離制度,使武士集中居住於城市。宗教方面,保護佛教寺院,壓制天的傳布,西班牙傳教士,開日後禁教鎖國之先河。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封建社會轉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後病逝。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他是當今日本天皇明仁的曾祖父。
慶應3年(1867年)睦仁繼位天皇並經歷德川幕府戊辰戰爭,推翻德川幕府的統治並實行「王政復古」,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慶應四年(1868年)改元明治,採取「一世一元制」。明治元年(1868年)[1]頒布一系列維新舉措,實行明治維新,帶領日本自封建社會邁入工業化世界大國。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時四十三分,明治天皇因尿毒症去世,享年60歲。陵墓為京都的桃山伏見陵。
石田梅巖:
石田梅巖,心學家,日本商人學者,名興長,通稱勘平,號梅巖。
石田梅巖創立的「石門心學」作為德川時代「町人的哲學」或「道德性實踐之實學」,在日本思想史和經濟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心學與儒學有關,從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較研究的價值;心學闡釋職業倫理與商人贏利的合理性等,與中國經濟思想史有聯繫,成為兩國經濟思想比較以及東亞經濟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內容;心學賦予經濟倫理以宗教意義,被稱為類似於馬克斯·韋伯(MaxWeber)提出的,具有有別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特殊意義,從而又有現代化理論研究的價值。
主要著作《都鄙問答》和《齊家論》,及其後學編輯的《石田先生語錄》、《石田先生事跡》等。其後他的約400個信徒繼續開展心學運動,得到政府鼓勵,在全日本發展到81個學校,然而由於教義日趨武斷、陳腐,信者漸少;到江戶時代末期,這一運動終於衰落。
關鍵詞: 改變 日本 歷史 七大 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