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回流器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9:58:31 2
專利名稱:一種內回流器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回流器及一種內回流器裝置。
背景技術:
精餾塔的回流控制裝置是精餾操作不可缺少的部件,實驗室小規模精餾實驗裝置 又多採用外回流形式,也就是將精餾塔頂的流出物全部冷凝後再進行回流操作的方式,這 種回流控制通常使用收集罐內存放一定液體,再用泵按比例送回塔內和塔外收集器內,或 者利用高位按比例控制流入回塔內和塔外,另外也可用外回流控制器進行回流控制。不管 何種方法,對高沸點、高粘度、高凝固點的物系都是有困難的。在液體流動的流程上所有設 備和管路必須全部保溫,一旦處理不當易造成管路內液體凝固堵塞。因此,對上述物系的精 餾多願意採用內回流的控制方法。但由於實驗室使用的精餾塔設備尺寸很小,沒有合適的 內回流控制器部件則在塔內進行良好的回流控制是難以實現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於安裝和操 作控制方便,在操作中能有效的取得準確的數據的一種內回流器及其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回流器,它包括內回流筒體,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內從上至 下依次設置有傘帽結構、擺錘漏鬥、採出收液筒和回流集液管,所述的傘帽結構包括與內回 流筒體相連的支撐板,在所述的支撐板中部開有圓孔並通過支架支掛有呈傘形的傘帽,所 述的支撐板通過開在支撐板上的回流孔與一個傾斜設置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入口相連通,所 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出口設置在擺錘漏鬥的正上方,所述的擺錘漏鬥的底部連接有漏鬥下 流管,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有鐵芯和電磁線圈,電磁線圈 引線與回流控制儀相連接,與所述的鐵芯相對位置的漏鬥下流管側壁處安裝有止推桿,所 述的採出收液筒安裝在漏鬥下流管的底部側面並且與所述的內回流筒體間隔設置,所述的 採出收液筒的底部出口與一個出口設置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外部的採出排液管的入口相 連通,所述的漏鬥下流管的出口設置在回流集液管的頂部入口的正上方,在所述的內回流 筒體上部插有測溫套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回流器裝置,它包括內回流筒體,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內從上至 下依次設置有傘帽結構、擺錘漏鬥、採出收液筒和回流集液管,所述的傘帽結構包括與內回 流筒體相連的支撐板,在所述的支撐板中部開有圓孔並通過支架支掛有呈傘形的傘帽,所 述的支撐板通過開在支撐板上的回流孔與一個傾斜設置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入口相連通,所 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出口設置在擺錘漏鬥的正上方,所述的擺錘漏鬥的底部連接有漏鬥下 流管,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有鐵芯和電磁線圈,電磁線圈 引線與回流控制儀相連接,與所述的鐵芯相對位置的漏鬥下流管側壁處安裝有止推桿,所 述的採出收液筒安裝在漏鬥下流管的底部側面並且與所述的內回流筒體間隔設置,所述的 採出收液筒的底部出口與一個出口設置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外部的採出排液管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漏鬥下流管的出口設置在回流集液管的頂部入口的正上方,在所述的內回流 筒體上部插有測溫套管,在所述的筒體頂部設置有直立式冷凝器。採用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針對不鏽鋼精餾塔,尤其用於實驗室規模的實驗裝置,本裝置結構既簡單 又便於操作,能較好的解決內回流的控制問題,在操作中還能有效的取得準確的數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回流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裝置中的回流器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並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是用於實驗室小型不鏽鋼精餾塔內回流操作的回流控制裝置。其結構 是在精餾塔的頂端設置直立式冷凝器塔頭,另外還必須在塔頭和塔頂之間安裝一個本實用 新型的內回流控制裝置部件,即內回流器。如圖1和2所示的內回流器裝置,它包括內回流器3和設置在所述的內回流器3 頂部的直立式冷凝器1。所述的內回流器3包括內回流筒體,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內從上至 下依次設置有傘帽結構2、擺錘漏鬥5、採出收液筒10和回流集液管12,所述的傘帽結構2 包括與內回流筒體相連的支撐板,在所述的支撐板中部開有圓孔並通過支架支掛有呈傘形 的傘帽,所述的支撐板通過開在支撐板上的回流孔與一個傾斜設置的冷凝液導流管16的 入口相連通,所述的冷凝液導流管16的出口設置在擺錘漏鬥5的正上方,所述的擺錘漏鬥 的底部連接有漏鬥下流管6,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有鐵芯 和電磁線圈8,電磁線圈8引線與回流控制儀9相連接,與所述的鐵芯相對位置的漏鬥下流 管側壁處安裝有止推桿7,所述的採出收液筒安裝在漏鬥下流管的底部側面並且與所述的 內回流筒體間隔設置,所述的採出收液筒10的底部出口與一個出口設置在所述的內回流 筒體外部的採出排液管11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漏鬥下流管6的出口設置在回流集液管12 的頂部入口的正上方,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上部插有測溫套管4。所述的直立式冷凝器1設 置在內回流筒體頂部。優選的所述的採出收液筒的橫截面為半圓形。所述的回流集液管為漏鬥形。優選的所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對稱軸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0-15度,這樣對向下 流動改變方向有好的效果。優選的所述的支撐板中部的圓孔的橫截面積為內回流筒體橫截面積的 55% -65%,這樣對上升蒸汽有好的效果。優選的所述的內回流筒體的直徑為精餾塔塔直徑的1. 2-2倍,這樣對高回流量有 好的效果。採用本回流器進行內回流操作的原理是在精餾塔13(塔13的底部設置有塔釜 14,在塔釜14內設置有加熱件15)內上升氣體通過內回流器3進入直立式冷凝器1,冷凝後 的液體經過冷凝液導流管16流入能擺動的擺錘漏鬥5,漏鬥下流管6用磁性不鏽鐵製作,在 內回流器3的下部有回流集液管12,能使收集液全部回到塔內,當擺錘漏鬥不擺動時即為全回流。在漏鬥下流管6的側面安裝一個半圓形的採出收液筒,收液通過採出排液管11引 至回流器外部的採出液收集罐。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鐵芯 和電磁線圈8,電磁線圈引線與回流控制儀9連接。該儀器當給電時鐵芯帶磁性,則漏鬥下 流管被吸至半圓形採出收液筒內,採出收液筒的下部有採出排液管,穿過筒體壁與外部連 接,可使液體流至回流器外。當改變回流控制儀吸合通電時間即可改變回流比之值,即通電 採出、停電回流,時間的比例即為回流比。 本回流控制器適用於塔直徑在20-100mm的不鏽鋼填料塔、篩板塔等所有塔型、也 適用於玻璃精餾塔所有塔型的實驗室使用的常壓、減壓、加壓、連續、間歇精餾塔的操作。內 回流器直徑為精餾塔塔直徑的1.2-2倍。擺錘漏鬥和半圓型採出收液筒尺寸按塔直徑變 化而增減,以最大上升蒸汽冷凝後全部回流的液體的量在漏鬥內和採出收液筒內不溢出為 限。採出收液筒與內回流筒體內壁之間必須留有少量(通常可以為1. 5-2. 5mm)的間隙,以 防止液體沿回流器壁流入收液筒內,造成採出與回流比例不正常。
權利要求一種內回流器,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內回流筒體,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傘帽結構、擺錘漏鬥、採出收液筒和回流集液管,所述的傘帽結構包括與內回流筒體相連的支撐板,在所述的支撐板中部開有圓孔並通過支架支掛有呈傘形的傘帽,所述的支撐板通過開在支撐板上的回流孔與一個傾斜設置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出口設置在擺錘漏鬥的正上方,所述的擺錘漏鬥的底部連接有漏鬥下流管,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有鐵芯和電磁線圈,電磁線圈引線與回流控制儀相連接,與所述的鐵芯相對位置的漏鬥下流管側壁處安裝有止推桿,所述的採出收液筒安裝在漏鬥下流管的底部側面並且與所述的內回流筒體間隔設置,所述的採出收液筒的底部出口與一個出口設置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外部的採出排液管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漏鬥下流管的出口設置在回流集液管的頂部入口的正上方,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上部插有測溫套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採出收液筒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回流集液管為漏鬥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對稱軸與豎 直方向的夾角為10-15度角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板中部的圓孔的橫截面 積為內回流筒體橫截面積的55% -65%,所述的內回流筒體的直徑為精餾塔直徑的1. 2-2 倍,採出收液筒與內回流筒體內壁之間的間隙為1. 5-2. 5mm。
6.一種內回流器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內回流筒體,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內從上 至下依次設置有傘帽結構、擺錘漏鬥、採出收液筒和回流集液管,所述的傘帽結構包括與內 回流筒體相連的支撐板,在所述的支撐板中部開有圓孔並通過支架支掛有呈傘形的傘帽, 所述的支撐板通過開在支撐板上的回流孔與一個傾斜設置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入口相連通, 所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出口設置在擺錘漏鬥的正上方,所述的擺錘漏鬥的底部連接有漏鬥 下流管,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有鐵芯和電磁線圈,電磁線 圈引線與回流控制儀相連接,與所述的鐵芯相對位置的漏鬥下流管側壁處安裝有止推桿, 所述的採出收液筒安裝在漏鬥下流管的底部側面並且與所述的內回流筒體間隔設置,所述 的採出收液筒的底部出口與一個出口設置在所述的內回流筒體外部的採出排液管的入口 相連通,所述的漏鬥下流管的出口設置在回流集液管的頂部入口的正上方,在所述的內回 流筒體上部插有測溫套管,在所述的筒體頂部設置有直立式冷凝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採出收液筒的橫截面 為半圓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回流集液管為漏鬥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對稱 軸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0-15度角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回流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板中部的圓孔的 橫截面積為內回流筒體橫截面積的55% _65%,所述的內回流筒體的直徑為精餾塔直徑的 1. 2-2倍,收液筒與內回流筒體內壁之間的間隙為1. 5-2. 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回流器及其裝置,內回流器包括內回流筒體,在內回流筒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傘帽結構、擺錘漏鬥、採出收液筒和回流集液管,傘帽結構包括與內回流筒體相連的支撐板,在支撐板中部開有圓孔並通過支架支掛有傘帽,支撐板通過開在支撐板上的回流孔與傾斜設置的冷凝液導流管的入口相連通,在內回流筒體外壁對著漏鬥下流管的橫向位置上安裝有鐵芯和電磁線圈,採出收液筒安裝在漏鬥下流管的底部側面並且與內回流筒體間隔設置,採出收液筒的底部出口與一個出口設置在內回流筒體外部的採出排液管的入口相連通。採用本裝置結構既簡單又便於操作,能較好的解決內回流的控制問題,在操作中還能有效的取得準確的數據。
文檔編號B01B1/08GK201668970SQ201020205660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7日
發明者劉光永 申請人:天津市天大北洋化工實驗設備有限公司